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公安局的名言警句 正文

关于公安局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5-05-07 05:13:24

我校为了创设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品牌。重新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确立了“崇真、崇实、崇新、崇美”的校风,“爱教、善教、身教、研教”的教风和“乐学、勤学、会学、博学”的学风。在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中,我校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健全网络、落实措施、管理到位、责任到人。现在校风正,教风、学风良,师生文明,遵纪守法,教育秩序好,校园环境整洁优美,为师生创设了良好工作学习环境。

回顾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和工作制度。

1、统一认识,健全组织。

我校对学校创建安全文明工作有着清醒的认识,把创建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加强安全、文明、卫生管理。在统一认识的前提下,学校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安全教育领导班子,校容校貌管理领导小组,消防安全工作网络,切实做到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全体教师共同抓,少先队大队部协助抓,使创建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

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安全、文明工作落到实处,并不断得以强化。建立领导、教师值勤护导制度,放学路队护送制度,用餐管理制度,卫生打扫制度,检查评比制度。

3、层层落实文明安全责任制。

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校长与班主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安全目标任务”和“考核奖惩制”,把责、权、利相结合,把各班级每学期各项工作进行检查打分,作为期末评选“文明班队”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硬件建设和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确保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

1、加强硬件建设,采用人防技防相结合。学校在会计室改用保险箱,安装防盗门,严格执行现金保管制度。在其它重点部位(电脑室)安装与市公安局110联网的自动报警装置,一旦夜里发生险情,门卫立即出动巡查,与此同时公安110几分钟内即可赶到,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的安全。

2、加强门卫保安管理,进门实行登记制度,寒暑假、节假日领导都亲自带班与值班教师一起护校,双休日也都安排教师值班护校,这已成为一项规章制度,列入每月教师的`考核。

3、加强对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建立通报制度,各班主任对班内学生严格管理,及时掌握信息上报校长室,便于及时进行调解矛盾,防止恶性事故发生,学校经常对有问题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引导,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帮教工作,把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至今没有出现违法犯罪学生。

4、每周进行安全工作自查,每月进行学校安全检查。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安全。

5、总务处加强校产管理,对各班财物每学期进行检查登记,发现人为损坏,进行赔偿并及时修理。对想骑自行车来校的学生,校长亲自抓,做好对学生、家长宣传教育工作,劝其不骑。大队部值勤学生和红领巾文明礼仪小天使每天检查各班文明卫生执行情况。

6、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后勤部门重视做好卫生监督工作和操作培训工作,加强食堂的卫生监督工作,严格把好食品采购、清洗、烹饪、消毒卫生关,坚持做好食物留样制度。食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操作,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7、学校十分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在师生中经常开展健教知识讲座,特别加强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卫生保洁区落实到位,每日两次打扫,使学校的校园环境保持良好。

8、重视做好宣传教育和防范工作,每到寒暑假印发告家长书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每学期组织师生观看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禁毒宣传版面、影像资料、进行逃生演习等,大大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加强法制教育,创建文明校风。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近几年来,抓住国内外重大事件,利用升旗仪式、校会、主题班会、队日等时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师生爱国热情。树立刻苦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强我中华的远大志愿。

2、创建文明新风。学校积极开展建立优良教工群体和优良班集体建设,全面开展文明办公室、文明班集体的评选活动,深入开展社会公德、教师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助人为乐,文明之风吹遍校园。几年来,师生在各次募捐活动中,都踊跃参加慷慨解囊,教师学生纷纷捐款共计1万余元,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温暖。助人为乐已在泉水小学的校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强法制教育。学校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有力推动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通过对《刑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了教职工的法制观念,逐渐杜绝以教谋私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同时经常性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还配合派出所进行禁毒教育,参观禁毒展览。每学期的请派出所同志、交警大队同志和法制副校长来校作专题讲座。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的加强,以及优良班集体的创建活动,为搞好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建立通报制度。学校每逢举行重大活动预先制定好活动计划和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上级。

四、总体规划,坚持抓好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1、整体规划,体现科学性。

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制订出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逐步进行改造。环境能影响人、熏陶人,它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据此认识,我们十分重视校园德育环境的建设,通过优化德育硬件环境,开展德育主体活动等途径,不断提升学校德育环境人文化含量,使学生在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德育环境中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学校有计划地美化环境,植树种草、修建桂花园、花坛等。校园内树木葱葱,绿草茵茵,秋天金黄的桂花香飘校园,沁人心腑。

2、合理布局,体现教育性。

学校是育人的园地。首先,学校教育的目的和特点就决定了校园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教学设施的置备、装修等,都必须和育人的目的保持和谐一致,体现出育人的功绩,管理者应把它视作“无声的教师”精心设计,象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样去重视它,不断完善,提高它的教育性能。

今年暑假前投资改造校门前的护水沟,加建了护石坡。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青少年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明白应按此目标去做。我们力求“让每堵墙都能说话”,在走廊过道都布置中外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学生书画作品,和催人奋进的哲言和警句。宣传橱窗贴有安全工作宣传画,设立“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荣誉栏。其作用都是以潜移默化为主要特征,对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文明高尚的情操,无疑都是一位经常起作用的无声的老师。

通过创建工作,我们优化了育人环境,提高了全体师生对创建安全文明工作的认识,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受到了家长的好评。我们决心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安全工作的讲话为指针,进一步加强管理,为创建平安江苏、平安六合、平安校园作出更大贡献。

【第一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处处有规矩,在图书馆里,在马路上,在教室里……

六年级很累,每天都要补课,在等车时妈妈对我说:“你现在是毕业班了,要是不想干呆着的话背背英语。”“恩恩,知道了。”我有点不耐烦的说,毕业班有这么紧张吗?我还是呆一会吧。过了一会,我突然发现有一个叔叔在偷偷摸摸地翻对面那个阿姨的包,我心里一惊:莫非在电视、电影里看见的小偷让我给遇上了?那我得赶紧喊人,不行,他应该有防备措施,万一他有刀子怎么办?再说了他要不是小偷的话那我又怎么办?我还是先观察观察吧。恩,就这样。

阿姨好像要找什么东西,突然一回头,把小偷逮了个正着:“你在干什么?你为什偷我的手机?”“没、没……我没偷啊。”那小偷突然变得语无伦次,“真、真……真的不是我。”阿姨报了警,说:“你就别骗人了,你手里是什么?”那小偷说不出话来,不一会,警察来了,那小偷最后在那些看热闹的人的目光下背警察带走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那个叔叔不偷东西,就不会去公安局,就是因为他违背了规矩,所以他才得到应有的惩罚。

【第二篇】

古人都能够崇尚礼仪、遵纪守法、讲究文明,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新世纪小学生更应该“知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说起礼仪,我们在1~4年级的《思想品德》中,老师就曾教了我们许多,如《孔融让梨》、《尊师情深》、《尊敬老人》等,教育我们做学生的必须懂得尊师敬老、知书达礼,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无数人们通过不同形式的纽带关系连结起来的活的有机体。要维持这种有机体的存在和发展,不仅要有动力机制,还要有平衡机制,而规范动力、实现平衡的主要手段有两个,一个是法制,一个是道德。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讲法制就是要守纪律,讲道德就是要讲文明。

其实,纪律就在我们身边,如平常接触的《小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等,这些都是我们学生所必须遵守的。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就发给我们了一本书,叫《学纪律,讲道德》,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一名好学生的指导书,这里边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为人的原则。作为小学生,不讲卫生,就是不讲道德;不讲道德,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最后,我呼吁全国所有的小学生,从小做起,从小学起,努力做“知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好学生。作为一名讲文明的学生,爱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

但是,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也不能忽略了。比如说你走在大街时,忽然有一口痰卡在了喉咙,你就会这样好不犹豫地吐出了吗?如果是,那我会十分严肃地告诉你,你太不自觉了!难道你在吐痰的那一刻,你就不会想想,如果我吐了这一口痰,那会对环境有多大的污染?如果每一个人都这样做,那我们还能生活在新昌这个美丽的家园吗?从中你可以看出,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是由一个人的自觉来决定的。有很多的例子,比如乱扔垃圾、折树枝、踩草坪等等。

因此,要想做到一个文明人的标准,必须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使我们的西安变的更家美丽。我们不仅要保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也是一个文明西安人和学生要做到的。

如果大家都视规则如无物,我行我素,做一个文明的新昌人不用说,文明城市也将蒙羞。做为一名学生,也应该做到“文明”二字,不仅要学习好,还要讲礼貌。在学校时,讲文明第一点要做到不骂人。平时,同学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有一些矛盾,有些同学便会十分不服气,心里的气愤使他脱口就说出了骂人的话,这样做是不对的,不但没有做到“文明”,还与同学不友好,所以一定不能骂人。第二点是做到不打架,有些同学,常常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造成相互打架,这样带来两个后果,不文明,与同学年友好。由此可见,做为一名学生,要做到“文明”,在学校里当一名讲文明的好学生。

父亲的“三字经”是什么?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父亲的“三字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父亲的“三字经”

时光在飞逝,岁月在远行。

一晃,离开父母身边已经快30个年头了。尽管许多往事早已从记忆中慢慢褪去,成为再也捡拾不起的“过去时”,但是,父亲教诲我的“三字经”,却始终铭刻在心田,成为鞭策我、影响我一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值得咀嚼的是,随着时事的发展和环境的变换,我愈发觉得她的意味深长和弥足珍贵,让我久久难忘,并将思想深处的坚守,向行为举止的表现自然升腾而来,指引我朝着正确的人生航向阔步前行,且执著而坚定。

我出生在东北黑土地上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由于家境贫寒,加之理科成绩不好,21岁那年,正在上高二的我,主动要求辍学回家务农。

是年秋天,国家征兵。父亲看我实在不是干庄稼地活儿的料,便动员我去参军报国。临行前的头天晚上,父亲把村里小学校的赫校长请来,对他说:“我给华子(笔者乳名)买了个笔记本,想送给他几句话,可我没文化,不会写啥,你帮我在上面写几个字吧。”

“想写什么你只管说,把意思说清楚就行。”赫校长是个文化人,写字、作文对他而言不算是难事。

父亲终归是因为读书少,加之连生产队的小组长也没有当过,说话颠三倒四的,有条有理自然谈不上了。好在赫校长善于归纳总结,很快弄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说:“你是想让儿子参军后做好三条,一个是要对党、对祖国、对领导忠诚,不三心二意;另一个是要努力工作,力争上游,不混日子,在队伍上成为有用之人;再一个是遵守纪律,不犯错误,对不对?”

“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父亲知道我在文学上有点“研究”,便对赫校长说,“你给孩子整两句词儿写上,让他受受教育。”

赫校长斟酌一番后,挥笔在笔记本扉页上写道:

吾儿华子参军赠言勉励

忠:要对党忠诚,对祖国忠诚,对领导忠诚,对人民忠诚,凡事一心一意,绝不三心二意,能够早日加入党组织。

中:要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多出成绩,成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有用人才。

钟:要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洁身自好,做到警钟长鸣、警钟自鸣,不犯错误。

父亲:李德永

1987年11月20日

父母都不识几个字,赫校长便把写的内容一字一句地念给他们听。

父亲虽然没啥文化,但他会背诵几句《三字经》,且知其道理。父亲很严肃地对我说:“咱也叫‘三字经’,你要记在心里,不能瞎了爸爸的心思。”

就这样,怀揣着父亲的谆谆教诲、牢记着家人和乡亲的殷切期望,我这个从未穿过皮鞋、从未进过澡堂、从未带过手表的“乡巴佬”,走出偏远的大山,走进了绿色的军营,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八十年代末的军营,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训练条件,都无法跟今天相比。特别是我所在的连队,因为各项工作始终在团里“打狼”,属于那种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的一类,被全团官兵戏称为“老太太三连”。

在这样的连队当兵,战友们大都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混着过日子、盼着早复员,似乎成了每个人心中唯一的“念想”。而我的日子却过的有滋有味,没有军事训练、政治学习和生产劳动的时候,我不是捧着参军时带来的初高中课本自学,就是琢磨着向《解放军报》、《前进报》和驻地的报纸写稿子。尤其是连队交给的每项工作任务,我都一丝不苟地去落实,得到了连队干部和战友们“忠诚老实、积极肯干”的'评价。

当兵刚一年出头,团里的报道干事发现我“肚里有点墨水”,喜欢往报纸上投稿,就把我推荐给师里报道组,成了一名战士报道员。到了大机关,距离大领导近了,慢慢地我的眼界开阔了,见识也长多了,写报道的水平也日渐提高了。特别是政治思想素养有了较大提高,对“为什么要当兵”、“当一个什么样的军人”等,有了更加清醒而深刻的认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了质的飞跃。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收获的喜悦。当兵第二年立功、第三年入党、第五年从士兵直接提干,并在参军不到十八年时,走上了作战师组织科长的岗位,成为一名副处级领导干部。

这期间,无论岗位如何变化,不管荣誉取得多少,亦或是顺境、逆境,我都老老实实地按照父亲当年赠送的“三字经”,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老实做人、扎实工作、务实为官、严于律己,洁身自好。

二十年的军旅生活,说“顺风顺水”也好,说“小有成绩”也罢,除了个人的不懈奋斗、组织的教育培养外,也得益于父亲紧箍咒般的“三字经”教诲。特别是他那次对我的面对面教导,更是令我在做官、为人上不敢有丝毫的“非分之想”。

母亲去世那年秋天,寂寞的父亲来部队探亲。当时,我在师里当组织科长,妻子和儿子随军来师部家属院和我一起生活。

父亲来家的第二天晚上,我们一家四口正在吃晚饭,突然传来“咚咚”的敲门声。我打开门,见来人是某团的后勤处长,手里拎着水果。这名处长跟我是同年兵,虽然是团里的常委,但却是正营级的职务。

出于礼貌,我将这名处长让进屋里。他见我家里有“外人”,就把我从屋里拉到门口,小声地说:“科长,你看咱俩是同年兵,你副团都快两年了,我还是个正营,求你帮帮我,年底给我评个先进。”边说边从兜里掏出一个牛皮纸信封,硬往我的手里塞。

我知道他想拿钱贿赂我,就很认真地说:“钱我不能收,你好好干工作,只要你具备条件,你们团党委推荐你,我就帮你向师党委举荐。”

然而,不管我怎么拒绝,那名处长还是扔下信封,撒腿跑了。

“给你送礼了?”父亲拉着脸,“这可不是好事,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弄不好别人的灾没消除,自己却栽了。”

“钱我是不会要的!”我很坚定地对父亲说,“明天一上班,我就打电话让他把钱拿回去。”

“把持住就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啊!”电视新闻中报道的许多反面典型案例,让“大老粗”的父亲也记住了不少名言警句。

父亲的“三字经”,犹如一副良药,不仅预防我“感冒”,还能在我“疑似犯病”的时候,起到治病救人的妙效。

正是有了父亲的“三字经”鞭策,让我20年的军旅生涯没有留下任何污点。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2次被团树为“优秀机关干部标兵”、1次被集团军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1次被师评为“优秀指导员”、多次被师以上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2008年初转业时,我被沈阳军区评为“优秀军转干部”。

转业回地方后,尤其是当了警察,社会接触面宽了,面对的诱惑也多了。但是,不管以前是在政治机关工作,还是现在任办公室副主任,在领导身边当“参谋”、“干事”,我都一如既往地秉持着父亲“三字经”的教诲,摆正位置,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埋头苦干,谨言慎行,从不打着领导旗号,搞那些中饱私囊、损公肥私的“小动作”。

应该说,作为一名副团职转业的处级干部,在市公安局办公室任正科级副主任,对于很多人来讲是“委屈了”。可我觉得,组织和领导能够把自己用在重要岗位上,是对自己的信任,必须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和领导的期望。

行动是最好的表态。任办公室副主任一年半多来,为了不负领导的赏识,我爱岗敬业、忠诚履职,遵规守纪、率先垂范。去年夏天,主任外出办事,我在右腿得滑膜炎、膝盖肿胀疼痛难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上班。坐着办公难受,我就躺在办公室的床上批文件、写材料。

“不像是装相,佩服!佩服!”

“行,像个当过兵的人。”

“……”

我的行动,赢得了上上下下不少民警的“点赞”。

“在领导身边工作,千万不能出毛病呀!”每次通电话,年迈的父亲几乎都是这样叮嘱我,“咱是穷人出身,能出息到今天不容易,可不能坏了组织和领导的名声,更不能给家乡人丢脸呀……”

父亲的“三字经”,对于我来说,既不是简单的“商标”剽窃,也不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而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最起码应该恪守的人生信条。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