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巫山神女的名人名言 正文

关于巫山神女的名人名言

时间:2025-05-01 13:24:05

巫山神女瑶姬的典故

传说王母娘娘一共有二十三个女儿,她们个个都聪明美丽,尤其是小女儿瑶姬更是明艳动人,冰雪聪明,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心地善良,天生一副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王母娘娘将这个小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十分疼爱,唯一让她这个做母亲的不放心的,就是瑶姬多思好动的性格。

随着瑶姬一天天长大,王母娘娘的心里开始有些不安起来。因为时常有各种关于瑶姬不合礼数的事情传到她的耳朵里:瑶姬公主擅入瑶池赏荷花了,瑶姬公主在天河里戏水被发现了,瑶姬公主爬到蟠桃树上摘星星了……诸如此类的传闻越来越多。王母娘娘劝过她几次,但是她总是说自己的性格就像云中的雁,一旦被关住了也就不能活了。王母娘娘一见她那委屈的样子,心中的怒气立刻就荡然无存了。“不过,总是这样也不是个办法,看来是该狠狠心管教管教她。”一提起瑶姬不大听话的事,王母娘娘就唉声叹气的。

“妹妹还小,等她长大了自然就好了。”瑶姬的二十二位姐姐总是这样安慰王母娘娘。她们都很疼爱这个小妹妹,自然不忍心看她受惩罚。

一天,王母娘娘又为瑶姬的事心烦,就到南天门散心,没想到正碰上瑶姬利用法术拨开云雾偷看人间呢。

王母娘娘一见这个情形十分生气,立刻大声训斥道:“你在天上胡闹也就算了,现在竟然偷窥起下界来了,难道不知人间的浊气会污了眼睛吗?”

瑶姬见王母娘娘发这么大火,丝毫没有退却,她继续拨开云雾指着人间反驳道:“您看那袅袅升起的炊烟、绿油油的原野不是比天上热闹美丽得多吗?还有那些翱翔的白鹤不是也比我们快乐得多吗?我就是想像它们一样在天地间自由地生活!”要知道,在仙界,思凡可是大罪啊。

听瑶姬这么说,王母娘娘勃然大怒:“身为帝女竟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还不快回禁宫思过!”

不过瑶姬横下了心,一定要去凡间看看。她不但没有理会母亲的话,而且还拨开云雾跳了下去。她的这一举动让王母娘娘吃惊不小,连忙追了过去,一把将她拉住,又好言相劝道:“下界是苦海,你身为金枝玉叶,又怎能去那里受苦。”

为了说服瑶姬,王母娘娘将人间各种悲苦的场面一一展示在了瑶姬眼前。看到凡间的人衣衫褴褛吃糠咽菜,瑶姬不禁感叹:“果然是苦啊。”

王母娘娘听她这么说,心里暗暗高兴,连忙劝道:“天上有穿不尽的绫罗绸缎,吃不完的山珍海味,还是做神仙好啊。”

令王母娘娘没有想到的是,瑶姬听了她的话,亲眼见到了人间的悲苦后,竟然更加坚定地要下凡了。王母娘娘见拗不过她,一时不知怎么办好。这时瑶姬的大姐恰好来了,她见妹妹这个样子,就笑着对母亲耳语了一番。王母娘娘听后连连点头。她对瑶姬说:“你也长大了,既然执意要去人间,那我也不再阻拦你,只是你到人间前,须先前往东海龙宫一趟。”

瑶姬见母亲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别提有多高兴了,她爽快地答应了母亲的要求,压根没问为什么要去东海龙宫。

原来,瑶姬还小时,东海龙王就曾向王母娘娘提亲,只是当时并没有说定。如今经自己的大女儿一提醒,王母娘娘恍然悟到,瑶姬已经长大,又如此思恋凡间,想必是到了婚嫁的时候。于是就假借准许她往凡间去,打发她到东海龙宫见龙王以表暗许之意。

对于王母娘娘的这一打算,瑶姬全然不知,她高高兴兴地去了东海龙宫。龙王对她倾心已久,如今见她来做客,心中明白王母娘娘暗许了自己的求亲,对瑶姬便格外殷勤,瑶姬走到哪里东海龙王就跟到哪里。让瑶姬感到新奇的是,龙王所到之处,海水自动分向两侧,竟生生地变成了一道透明的水巷。水巷两侧水草轻抚,各色鱼虾穿梭其间,再加上各类珊瑚点缀其中,简直美得难以名状。

瑶姬看得眼花缭乱,一旁的东海龙王则十分得意。不知不觉他们竟走到了东海龙王的后宫。瑶姬只觉得一片珠光宝气,仔细看时,只见墙上镶满了夜明珠等奇珍异宝。

东海龙王将瑶姬安排在了黄金交椅上,又命人将玉液琼浆放在闪闪发光的玛瑙桌上,便命所有侍从都退下,然后亲自斟酒送至瑶姬面前,劝饮道:“良辰美景,美女少年,此酒尽可谓合欢。”

瑶姬见座中再无别人,心中本就紧张起来,见他如此说,脸立刻红了。东海龙王又接着说道:“你我门户相当,又早有婚约,虽未定准,但如今王母娘娘遣你前来,已摆明是允了……”不等他说完,瑶姬便生气地一把推开龙王的手,怒气冲冲地离开了龙宫。

想到自己被母亲欺骗了,瑶姬十分生气,她决定前往人间,再也不回天上去了。

一天,她走到了长江边,见路上的百姓都伤痕累累、步履蹒跚地相互搀扶着前行,似乎是在逃难。瑶姬刚想上前打听是怎么回事,只见天上翻腾起了滚滚的乌云。瑶姬仔细一看,发现原来云中正有十二条孽龙在兴风作浪。随着它们瞪眼、吼叫、翻腾,雷雨越下越大,暴发的山洪瞬间淹没了农田和房屋,人们也被它们折腾得苦不堪言。

瑶姬见状立即驾云飞到了它们身边,一问才知道这帮家伙竟然是东海龙王的属下。瑶姬立刻火冒三丈:东海龙王那般对待自己也就算了,他的属下竟然如此祸害百姓。瑶姬决定为民除害。

她从头上拔下了王母娘娘所赐的具有超凡法力的碧玉簪轻轻一挥,十二条孽龙就全都死了。瞬间,恶劣的`天气消失了,云散开了,雨过天晴了,百姓们也终于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劳作了。

然而,孽龙虽然死了,但是它们所带来的麻烦并没有结束。原来,这十二条孽龙的身体竟然化作了十二座山,挡住了东去的江水,原来的良田和村庄成了一片汪洋。眼见着百姓们还要继续受苦,瑶姬觉得很难过,她实在不忍心离去,于是就决定留下来帮他们。

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瑶姬毁了与东海龙王的亲事,又杀死了十二条孽龙后,又恨又气,决定不再认她这个女儿了。但是当听说瑶姬留在荒山野谷每日受苦时,她又心疼起来。于是,她把自己留在天上的二十二个女儿叫到跟前说道:“我十分思念你们的小妹瑶姬,想她在人间定是受了不少苦,你们去把她接回来吧。过去的事我也不再追究了。”

二十二个仙女也很想念她们的小妹妹,听完王母娘娘的吩咐,她们立即腾云驾雾前往人间找到了瑶姬。瑶姬和姐姐们久别重逢,真是悲喜交加,姐妹们又是哭又是笑,好不容易才平静了下来。

二姐对瑶姬说:“母亲十分想念你,这次我们来就是接你回去的。”

瑶姬想了想,眼含泪水回答道:“我也十分想念母亲,只是我不能回去,这里需要我。”

几个姐姐便埋怨她说:“这里山高水险,哪里比得上龙宫和天上,你为何执迷于此呢?”

“你们看,百姓们在受苦,我又怎能忍心离去!”瑶姬指着远处说道。

仙女们向她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山坡上,虎豹正在追逐一个人,那人已被赶得精疲力竭,眼看快要被追到了。瑶姬赶紧抓了一把泥沙撒过去。虎豹被泥沙化成的箭射死了,那个人得救了。看到这些,其中三个仙女点了点头,不再劝瑶姬回去了。

接着她们又发现山脚下有一个人脚步沉重,似乎病得很重。瑶姬立即拔了几根头发,化作灵芝草放在了他面前。那人吃了这起死回生的灵芝草也得救了。看到这些又有四个仙女不再劝瑶姬返回天庭了。

过了一会儿,江里又来了一条船,几个纤夫拼命地拽着绳子想往前挪动,但是船好像被钉住了一样丝毫没有反应。瑶姬连忙对着船吹了一口气,只见江上立即刮起了顺风,船动起来了,纤夫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看到这一幕,仙女们都理解了瑶姬留在这里的行为。

见姐姐们都体谅了自己,瑶姬觉得很欣慰,正要送姐姐们回去,忽然发现田里的禾苗都枯黄了。瑶姬不由得难过起来:天真是太旱了,这样下去百姓们又该受苦了。想到这些,瑶姬急得哭了。

没想到她流下的泪水顿时变成了雨水,田里的禾苗不枯了,池塘里的鱼也得救了。面对这一切,仙女们竟然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留下来同瑶姬一起帮助百姓,另一派坚持应该回去照顾母亲。双方各执一词,讨论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还是瑶姬发现持两种观点的各为十一人,于是就建议一半留在人间,一半回天庭。仙女们听如此说,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按照瑶姬说的做了。

留下来的十一个仙女的名字分别是登龙、松峦、翠屏、集仙、朝云、聚鹤、净坛、起云、飞凤、上升、圣泉。再加上瑶姬自己,十二位仙女从此便留在巫山上守护着这里的百姓了。后来,她们便变成了巫山十二峰。

如今,到了三峡,人们透过缭绕的烟云看到的最醒目的山峰名叫望霞峰(也叫神女峰),它紧临长江,耸入蓝天,身影若隐若现,像石头又像人,像在天上又像在人间——据说那就是神女瑶姬了。

诗人在《巫山神女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赋予巫山神秘的色彩。全诗如下:

《巫山神女庙》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

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赏析

巫山,在重庆巫山县东。神女庙,巫山上有神女峰,峰下有神女庙。诗人游览巫山神女庙,有感于巫山神女的传说,借此加以想象,于是写下了这首描写神女峰的佳章。

仰望巫山,十二座峰都挺拔秀美,郁郁葱葱,其中偏偏就那么一片石头被人称为神女,可见其自有不同寻常的灵异之处。以下便就此“片石”展开想象。早晨雾霭消散,好象神女在闺中拉开了透明的罗帐,春暮时将要凋谢的山花,则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残妆。夜静时,星河灿烂,月光皎洁,清楚地听见神女出行时环佩之响,风雨后,分明闻见神女归来时通体发出的扑鼻异香。诗人沈浸在此想象中,无疑已为神女而心醉神迷,于是结尾发出感慨,这神女为什么要从九天之上下到人间来与楚襄王约会呢?据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游高唐时,梦见巫山神女,相与欢会,神女自谓“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以这样的疑问式感慨作结,既有戏谑意味,又留下无穷余韵。

这首诗写神女峰,以想象取胜,而想象本身则呈渐次升级态势,颇具特色。开头极为清醒,号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开始将雾、花想象成“卷幔”、“残妆”,但仍着“疑”、“似”二字,五、六句更进一层,佩玉之声和奇异香味已分明闻听,结二句更对其加以诘问,神女峰已完全人化了。正是在这样的想象渐次升级中,诗人逐渐融入神仙境界,诗作也由此透溢出神奇的韵味。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馀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刘禹锡被贬后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秋词》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巫山神女: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艳情之事,也用以形容女子的容态。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巫山神女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巫山神女

典出《文选·宋玉〈神女赋〉序》。

战国时期,楚襄王有一次与当时极负盛名的词赋家宋玉一同游玩。

一行人来到了云梦台。极目望去,万里天空云气飘拂,变幻无穷,壮观无比。

楚襄王问宋玉:“这是什么云呢?”

宋玉回答道:“这是朝云。”

楚襄王又问:“什么是朝云呢?”

宋玉说:“以前,先怀王曾常到高唐观游玩。有一次,先王玩得累了,就在此睡着了。于是就有了一个故事。”

楚襄王非常感兴趣,要宋玉讲下去。宋玉便乘兴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楚怀王游玩困倦,大白天睡着了。梦中,一位妇人向他走来。那妇人有闭花羞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你是谁?”楚怀王惊异地问。

那美艳妇人说:“我是天帝的小女儿,名叫瑶姬。尚未出嫁就亡故了,葬在巫山之南。精魂依附草木,被称为巫山神女、高唐之客。我平素久闻大王的英名,听说大王来高唐一游,特来拜见,并愿与大王同寝。

楚怀王一听,兴奋地答应了。

楚怀王与瑶姬如鱼似水,情意绵绵。

分手的时候,神女告诉怀王:

“我就在巫山之南、高丘之颠。我早晨为云,傍晚为雨,朝朝暮暮,都在阳台之下。”

对于瑶姬的话,楚怀王将信将疑,第二天一早便赶到巫山之南、高丘之颠去验证。一看,果然如此。于是,楚怀王就在那儿为神女建了一座庙,庙名为朝云。

楚襄王听了宋玉讲的故事,不禁浮想联翩。

当天夜里,楚襄王也在睡梦中见到了巫山神女,真的美丽异常。

后来,“巫山神女”这一典故,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艳情之事,也用以形容女子的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