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等句子的意思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在阅读时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加深体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一、名言、谚语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名言或谚语。
2、导入:
多少名言,多少谚语,都说了同一个意思:时间如此珍贵,应该珍惜时间。但实际上,人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不同的,对时间的态度也有着千差万别。今天我们要读的《和时间赛跑》中的“我”是怎样认识时间、对待时间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指导读好难读的段落。
3、利用词卡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
4、再读课文:
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谈话;观察太阳的变化;观察小鸟飞行路线;和太阳赛跑;和作业赛跑。)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5、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
(检查预习情况)
三、学习1~5段 1、默读1~5小节,说说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
2、指名读一、二两段:
⑴ 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
⑵ 这部分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请大家合作解决,如果仍有困难,请提交全班讨论。
⑶ 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一部分?
(引导学生采用“读──悟”法来自读自悟)
⑷ 指导学生用“持续”“与其……不如……”造句。
⑸ 从一、二节中找一个词来概括这部分的感情基调。
(忧伤)
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
3、齐读一、二两节。
4、默读三、四两节:
⑴ 画出你最难理解的句子。(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⑵ 先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
⑶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爸爸是怎样解释的?
⑷ 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⑸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⑹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⑺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两节。
5、自读第五节:
⑴ 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谚语的意思。
⑵ 你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哪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
⑶ “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6、说说看,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一、男女合作朗读1~5自然段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过渡:
“我”对事物永远不会回来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对时间有了朦胧的可怕认识,促使“我”在生活中有意观察,通过观察又有了新的认识。
2、自由朗读6、7自然段。找出文中意义深刻的句子:
⑴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⑵ 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3、结合自己生活中观察及亲身体验来谈理解。帮助理解:
⑴ 回忆自己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想再重新过一次吗,这种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时间流逝的无情)
⑵ 充分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时间里事物消失的例子谈出来。
4、小结:
时光一旦过去了,将不再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
5、自由读第8自然段。
⑴ 想想作者如何“和时间赛跑”,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讨论理解这句话)
引导:当‘我’跑胜太阳提前回到家,赢得的时间可干些什么?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
‘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
“着急”和“悲伤”的情绪,主要体现在“太阳落山”“鸟儿飞翔”这两个自然段中。“高兴”和“快乐”的心情,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文中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和太阳比赛谁能更快地回家,结果“我”跑赢了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了,“我”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时就做五年级的作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
再读读写“我”的感受的句子,体会“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这时,朗读的声调略高些,速度略快些,朗读中要有一种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认读,指正字音。
2、生字组词练习。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等。
3、课下也试着“与时间赛跑”,下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一、交流和时间赛跑的收获 1、教师导入: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作业,试着和时间去赛跑,感受跑赢时间那份收获的快乐,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3、自由读9、10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里受益无穷的喜悦。
4、齐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的感受融会到读书中。 三、拓展练习 1、出示两道数学题:
⑴ 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有多少小时?
⑵ 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天?
2、写出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段或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
(自己原来怎样对待时间,今后又将怎样珍惜时光,和时间赛跑)
四、练习写生字 1、学生描红观察关键笔画。
2、全班交流,师重点点拨:
“赛”的中间部分是三横,不是两横;
“疼”是病字旁,不是广字旁;
“忧”的右边是“尤”不是“龙”,不能多写一撇;
“赢”的几个构成部分要仔细观察,摆好位置;
“益”的上半部分是“”,不是“兴”;
“若”的中间部分是“”,不是“十”,要同“苦”字区别开来。
3、学生练习写生字。
4、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谚语。
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书桌上或床头上,作为自己的
一、选择题(每题两分,共40分)
1.在自然界中,生命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存在着。人类是生命世界中的一员,人类和其他生命均以自己独特的形式生活着,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①人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能够不断的进行创造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②人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③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在不断的改变自己的命运④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①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②只有生命存在,才能享有受教育、劳动、参与政治生活等多种权利③只有生命存在,才能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实现生命的价值④只有生命存在,人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出售来回票,一旦动身,决不返回。”这形象的说明①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②每个人都不可能拥有两次生命③生命无比可贵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常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中的一员。人类应该这样对待其他生命①不乱砍滥伐树木、植被②不捕杀野生动物③人类的生存需要肉类,因此不论哪种动物想吃就吃④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应支配整个生命大系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下列行为能实现生命价值的有①向灾区小朋友捐款,捐物②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儿童让座③替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做作业④扶助盲人、儿童过马路⑤主动给家长捶捶背揉揉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6.革命先驱李大钊说:“为世界讲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
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体现了①青春时期必须树立远大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②青春时期,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③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之中④李大钊的无私奉献精神
A①②B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这两句名言告戒我们
A.青春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应该珍惜青春时光B.生命是最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C.年少时,应尽情享受,不用顾虑太多D.青春时期应注重仪表,讲究穿戴
8.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说明在集体中:①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②纪律是集体利益的可靠保证③每个人都要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④与同学相处应做到主动、热情、真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这说明良好的班集体①是我们成长的乐园②有利于我们良好品德的形成③有利于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④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李丽是七年级学生。她最近不开心,因为她把自己与班内其他同学做了一番比较,发现自己学习成绩不如学习委员好,组织管理能力不如班长强,跑步不如体育委员快,长相不如文娱委员漂亮,越比越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她这样做的结果是
A正确看待自己B产生了自卑心理,缺乏自信C产生了自傲心理D心理非常平衡
11."今日之我优于昨日之我,明日之我优于今日之我”是说
A用全面的观点认识自己B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C任何人的今天都比昨天优秀D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
12.正确认识自己①有助于我们明己之长、知己之短②有助于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③有利于发掘自身的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④有助于提高自己、看低别人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3.雨果说:“生活好比旅行,目标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有停止前进。”这说明①确立了目标就等于有了前进的方向②确立新的目标,是我们在新环境中成长的需要③有了目标,就意味着事业的成功④生活需要目标,因此目标越高越好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4.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义。”说明①人的高尚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②青少年的心灵好象一块璞玉,需要用知识的刻刀来精心雕刻③学习可以使我们明辩是非美丑,塑造健康人格④学习可以培养高尚品德,正确把握人生之舵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5.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是
A学习B交友C交往D玩耍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受教育是公民个人的事,别人管不着②受教育即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③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要求公民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④公民的自身生存和发展要求有受教育的权利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7.上七年级的刘菊兰的父亲以女儿迟早要嫁人为由,只供儿子上学,要刘菊兰休学在家做家务小刘听了父亲的话,在家边做饭边养兔。刘父的做法主要侵犯了刘菊兰的
A社会经济权B人身权
C受教育权D政治权利和自由
18.上题中的刘菊兰未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主要表现在
A没有全面发展自己B未坚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
C没有自觉维护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D没有遵守学校纪律
19.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里抽出丝;而应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我们也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了
A勤于思考的重要B基础知识的`重要
C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D勤奋刻苦的重要
20.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是
A干好本职工作B干轰轰烈烈的大事
C树立远大的目标D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
二、阅读思考:(38分)
1、雷锋说:“我觉得自己累一点算不了什么,只要大家多得些方便,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孔繁森说:“能为他人解决困难和痛苦,我认为这是我人生的最大幸福。”徐虎说:“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
(1)读了英模人物的话,感受到奉献的重要意义是什么?(6分)
(2)你认为怎样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6分)
2、王晓是家里的独生女,由于父母的过分宠爱,养成了不少坏习惯。比如:班集体组织的活动,她常常找借口不参加;班里组织的对困难学生献爱心,她说那是“假惺惺”;班长让她参加运动会,为班集体争光,她却认为那是负担;班里组织学习“一帮一”活动,她怕耽自己的学习而拒绝……久而久之,王晓就感到自己成了孤独的人,对此,她很苦恼,却找不到原因。
①王晓产生苦恼的原因是什么?(4分)
②她今后应该怎么做?(6分)
3、材料一:调查
材料二:邓小平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材料三: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教育地位与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一点已成社会的共识。
问:①联系材料一、二、三谈一谈你对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理解。(10分)
②你将如何对待受教育的权利?(6分)
三、走进生活(22分)
一、下面是李苗同学的一段真心话:
这些天,我烦躁不安,十分苦恼,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我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他们很爱我。爸妈是十分要强的人,望女成凤心切,天天追问我的学习情况。我拼命的学,可成绩就是上不去,爸妈的脸上常常阴着天,天天唉声叹气,我心里难受死了。最近,我常常深夜不能入眠,生活真是太没意思了!人们说生命最可贵,我看生命就是受罪。亲爱的朋友们,你能帮帮我吗?
①.李苗产生痛苦的原因是什么?(4分)
②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对她进行劝说帮她走出困境?(6分)
2.下面是两位同学对青春的体验:
甲:青春是面旗帜,是理想的旗帜。是青春的目标,是奔跑在风中的一面旗帜。
乙:青春是书架、是智慧,没有书的青春是不结果的花。
我的体验:(6分)
3.纪律是集体利益的保证。请你就如何加强和改进班级纪律,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6分)
4.(1)“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会学习的人”?
(2)请你写出两句名人名言(或格言、谚语等),勉励自己成为“会学习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课内外
教学过程:
一、交流和时间赛跑的收获
教师导入:“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作业,试着和时间去赛跑,感受跑赢时间那份收获的快乐。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全班性交流。
(因为学生亲自去做了,有了体验和收获,兴趣会很强烈)
学生可能回答:放学抓紧时间回家,抓紧写作业,比原来节约了时间,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去看课外书、玩游戏、上网等。这一环节充分让学生谈,使学生此时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读第9、10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里受益无穷的喜悦。最后全班齐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感受融汇到读书中去。
二、介绍林清玄背景
这部分内容先由学生介绍,若学生不了解可由教师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林清玄这位作家,对他产生敬佩之情,知道林清玄的巨大成功是他一直与时间赛跑的结果,激励学生如果能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也能取得成功。同时,激励学生阅读林清玄的'书,去吸取作家其他文章的精华。
三、拓展练习
1.出示两道数学课题:
a.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天?
学生计算得出:700800小时,29200天。
2.写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断或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学生此时会把自己发自肺腑的语言真真切切地写出来,如原来自己是怎样对待时间的,今后又将怎样珍惜时光,和时间赛跑等等。四、布置作业
(1)设计“惜时”专栏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珍惜时光的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散文制作成
(2)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桌子角上或床头上,作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