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张载名言警句大全五十字 正文

张载名言警句大全五十字

时间:2025-04-29 15:06:35

1.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2.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3. 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4. 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

5. 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6. 形而后而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7. 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8. 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9.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10. 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11.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12. 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13. 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14. 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5. 寻春何需东郊外,春在千家万户中。

16.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17.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18.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19.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20. 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21. 此天地之仁也。仁人则须索做,始则须勉勉,终则复自然。

22.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 大中,天地之道也;得大中,阴阳鬼神莫不尽之矣。

24.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25. 天地之道要一言而道尽亦可,有终日善言而只在一物者,当识其要,总其大体,一言而乃尽尔。

26. 道德性命是长在不死之物也,己身则死,此则常在。

27. 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

28. 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29. 人虽有功,不及于学,心亦不宜忘。

30. 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

31. 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

32. 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33. 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34. 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

35. 学者所志至大,犹恐所得浅,况可便志其小,苟志其小,志在行一节而已,若欲行信亦未必能信。

36. 立本既正,然后修持。修持之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

37. 人能不疑,便是德进,盖已于大本处不惑,虽未加工,思虑必常在此,积久自觉渐变。

38. 学者既知此心,且择所安而行之己不愧。

39. 道要平旷中求其是,虚中求出实,而又博之以文,则弥坚转诚。

40. 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为太柔太弱。

41. 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42. 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43. 人谓已有知,由耳目受也。

44. 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

45. 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绊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次,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尝以因己以坏人之材为之忧,则不敢堕,四益也。

46. 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益意乐则易见,急而不乐则失之矣。

47. 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48.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自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49. 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可也。所知多则不自强满。学然后知不足;有若无,实若虚,此颜于之所以进也。

50. 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

51. 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

52. 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者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

53. 心既虚则公平,公平则是非较易见,当为不当为之事自知。

54. 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然而得博学于文,以求义理。

55. 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

56.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7.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58. 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59. 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60. 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61. 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62. 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63.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64.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65. 天资美不足为功;唯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内功。

66. 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67. 学者学所以为人。

68.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69.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求新意,心中苟有所闻,即命名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和朋友之助。

70. 不知疑者只定不便实作,则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达理疑也,在可疑而不可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守旧无功。

71. 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

72. 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

73.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而无盗,臂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

74. 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俪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岭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

75. 且立志不可大小,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人若志趣不达,心不在焉。

76. 有志于学者,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者不能坚勇。

77. 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

78. 居仁由义,自然心和体正。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之大弊也。

79. 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同天地之性存焉。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

80.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1. 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

82. 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

83. 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

84. 居仁由义,自然心和而体正。

85. 学者行礼时,人不过以为迂。彼以为迂,在我乃是径捷,此则从吾所好。

86. 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87. 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

88. 礼即天地之德也,如颜子者,方勉勉于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勉勉者,勉勉以成性也。

89. 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

90. 古乐不可见,盖为今人求古乐太深,始以古乐为不可知。

91. 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

92. 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于众人之心同一则却是义理,总之则却是天。

93. 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94. 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

95. 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

96. 古者天子既不养兵,财无所用,必大殷富,以此知井田行,至安荣之道。

97. 百货亦有全不售时,官则出钱以留之,亦有不可买时,官则出而卖之,官亦不失取利,民亦不失通其所滞而应其所急。

98. 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

99. 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心?所以欲其尽也。

100. 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

1、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2、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

3、古者天子既不养兵,财无所用,必大殷富,以此知井田行,至安荣之道。

4、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6、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

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9、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10、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11、不知疑者只定不便实作,则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达理疑也,在可疑而不可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守旧无功。

12、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

13、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14、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于众人之心同一则却是义理,总之则却是天。

15、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16、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

17、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

18、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同天地之性存焉。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

19、立本既正,然后修持。修持之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

20、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21、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22、天资美不足为功;唯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内功。

23、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4、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25、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

26、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27、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

28、此天地之仁也。仁人则须索做,始则须勉勉,终则复自然。

29、学者既知此心,且择所安而行之己不愧。

30、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31、心既虚则公平,公平则是非较易见,当为不当为之事自知。

32、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

33、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

34、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绊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次,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尝以因己以坏人之材为之忧,则不敢堕,四益也。

35、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者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

36、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37、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38、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俪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岭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

39、学者行礼时,人不过以为迂。彼以为迂,在我乃是径捷,此则从吾所好。

40、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41、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

4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自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43、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44、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

45、道要平旷中求其是,虚中求出实,而又博之以文,则弥坚转诚。

46、大中,天地之道也;得大中,阴阳鬼神莫不尽之矣。

47、百货亦有全不售时,官则出钱以留之,亦有不可买时,官则出而卖之,官亦不失取利,民亦不失通其所滞而应其所急。

48、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求新意,心中苟有所闻,即命名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和朋友之助。

49、天地之道要一言而道尽亦可,有终日善言而只在一物者,当识其要,总其大体,一言而乃尽尔。

50、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为太柔太弱。

51、人谓已有知,由耳目受也。

52、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

53、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

54、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可也。所知多则不自强满。学然后知不足;有若无,实若虚,此颜于之所以进也。

55、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然而得博学于文,以求义理。

56、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益意乐则易见,急而不乐则失之矣。

57、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

58、“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59、有志于学者,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者不能坚勇。

60、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61、形而后而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62、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63、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64、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

65、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6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67、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

68、学者所志至大,犹恐所得浅,况可便志其小,苟志其小,志在行一节而已,若欲行信亦未必能信。

69、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

70、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7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72、古乐不可见,盖为今人求古乐太深,始以古乐为不可知。

73、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心?所以欲其尽也。

74、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75、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76、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

77、人虽有功,不及于学,心亦不宜忘。

78、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

79、居仁由义,自然心和体正。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之大弊也。

80、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81、且立志不可大小,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人若志趣不达,心不在焉。

82、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

83、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

84、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85、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86、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87、道德性命是长在不死之物也,己身则死,此则常在。

88、人能不疑,便是德进,盖已于大本处不惑,虽未加工,思虑必常在此,积久自觉渐变。

89、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90、学者学所以为人。

91、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92、礼即天地之德也,如颜子者,方勉勉于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勉勉者,勉勉以成性也。

93、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94、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95、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而无盗,臂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

96、寻春何需东郊外,春在千家万户中。

97、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

98、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99、居仁由义,自然心和而体正。

100、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1、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古罗马·西拉斯

2、宽恕和受宽恕是难以言喻的快乐。是连神明都会为之羡慕的极大乐事。——美·哈伯德

3、目标越接近,困难越增加。但愿每一个人都像星星一样安详而从容地不断沿着既定的目标走完自己的路程。——歌德

4、人生在世的最大难题,就是不胡说八道而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

5、用谅解、宽恕的目光和心理看人、待人。人就会觉得葱笼的世界里,春意盎然,到处充满温暖。——蔡文甫

6、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普希金

7、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金缨

8、尚未实现的崇高目标,要比已经达到的渺小目标尤为珍贵。——歌德

9、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作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歌德

10、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巴尔扎克

11、想象你自己对困难作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12、停止奋斗,生命也就停止了。——卡莱尔

13、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14、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麽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雪莱

15、凡事欲其成功,必要付出代价——奋斗。——爱默生

16、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

1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18、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歌德

19、追两只兔子将会一无所获。——陀思妥耶夫斯基

20、当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他知道他航向何处吗?他的目标只是前进。他自己就是目标,逼着他向前走。——纪德

21、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歌德

22、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切斯特菲尔德

23、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美·欧文

24、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美·爱因斯坦

25、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蒙田

26、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拜伦

27、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扃了它的脚上,这就是宽恕。——美·马克·吐温

28、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安徒生

29、发明的秘诀在不断的努力。——牛顿

30、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爱因斯坦

31、宽恕给予我们再度去爱的机会。又帮助我们敞开心怀,既能给予爱,又能接受爱。——美·约翰·格雷

32、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金缨

33、宽恕可以交友,当你能以豁达光明的`心地去宽容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然就多了。——法国·罗兰

34、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俄·屠格涅夫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36、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