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孔子时期的爱国名言 正文

孔子时期的爱国名言

时间:2025-05-06 09:22:56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3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3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

3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3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5、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

36、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3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8、臣心一片

39、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42、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4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

4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4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4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4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4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50、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现代人的心声啊)

5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5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5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5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5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57、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5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59、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6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6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62、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63、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64、老

65、流水不腐,户枢不

66、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6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68、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6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70、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7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7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7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7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7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76、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7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8、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7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81、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8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83、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8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8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8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8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

8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8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90、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9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9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9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9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9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9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小时候还以为是毛爷爷说得,唉)

97、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9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9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101、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10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03、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10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10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0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0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0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0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1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

11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12、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

11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116、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1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

11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19、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12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

121、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1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2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2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26、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2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29、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13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3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3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13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3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13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字以内的

1. 学问不厌。——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大略》

2. 为学心难满。—— 唐代诗人 项斯 《送欧阳衮之闽中》

3. 随时随地学习。——管理培训专家 余世维

4. 学习永远不晚。——前苏联作家 高尔基

5. 学习是硬道理。——中国好声音选手 吴莫愁

6. 善学者其如海乎。—— 清代诗人 袁枚 《随园诗话》

7. 重复是学习之母。——英国小说家 狄更斯

8. 善学者通一经而足。——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万卷楼记》

9. 朝闻道,夕死可矣。——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里仁》

10. 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马蹄》

10字以内的.名言警句【精选篇】

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4.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5.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6.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7.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8.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9.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0.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11.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12.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3.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14.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5.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6.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7.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19.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0.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10字以内的名言警句【热门篇】

1. 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唐初史学家 令狐德棻 《周书·李贤传》

2. 循序而进,与日俱新。——宋代诗人 何坦 《西畴老人常言》

3. 人无贤愚,非学曷成?——清代学者 陆以田

4.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 唐甄 《潜书·讲学》

5.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6.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西汉学者 韩婴 《韩诗外传》

7.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西汉学者 扬雄

8. 学其所用,用其所学。——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

9. 所谓圣者,须学以圣。——东汉哲学家 王充

10.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东汉哲学家 王充

1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12.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13. 不从糟粕,安得精英。——清代诗人 袁枚

14. 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

1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

16.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17. 我在发明创造中学习。——前苏联科学家,现代航天学理论奠基人 齐奥尔科夫斯基

18. 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明末清初教育家 朱之瑜

19. 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

20.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学记》

21.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子张》

22. 科学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国当代作家 王小波

23. 学习本无底,前进莫徬徨。—— 报摘

孔子

寒假期间,我重温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它很有教育意义,使我感触颇深。

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时他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距洛阳有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花了几个月终于到达洛阳。见到老子后,他谦逊有礼,老子欣然收他为徒。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子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孔子。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人品。

孔子真诚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千古圣人孔子都能谦虚求学,我想我通过勤奋努力也能做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后,我也要像孔子一样谦虚好学,孜孜以求,主动学习,刻苦学习,快乐学习,争取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孔子读书笔记2

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孔子》。

孔子生下来很穷,他三岁的时候,爸爸就死了,他和妈妈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它不像其他儿童一样玩耍,而是学习礼仪。***妈死后,他开始立志学习,只要他不会的都要仔细地询问。40岁的孔子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开始当官治理国家,可是大官们都不听。他想寻找一个更好实现理想的地方,就开始周游列国。在途中,他收了许多徒弟,回到了故乡,写下了《春秋》这一本书。他死了以后,弟子们为了纪念他,写了《论语》这一本书。

“昔仲尼,师项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在周公的太庙里,不停地问这问那。我也要像他一样勤学好问,想方设法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只要有不会的就去问。孔子每天都在大树下大声朗读。我也要像他一样坚持学习,节约时间,坚持做到每天早晨都大声朗读。

《孔子》真是一本好书。

孔子读书笔记3

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像孔子一样心怀大志,并尽一切努力完成它呢?久仰孔子大名的我,怀着神往的心情,读完了《孔子》这本书。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在公元前479年去世。他生于鲁国昌平乡,逝后葬于曲阜北郊的泗水边,即今日孔林。孔子生前,以“仁”为中心,不仅要在社会上取得自立,事业上有所发展,还帮助别人做到这些。

我最感兴趣的是“孔子的教育特色”这一章。孔子怀抱着改革天下的宏愿,除致力政治外,尤其注意百年树人的大计。我敬佩孔子的有教无类。孔子弟子三千,品类复杂,有贵族、巨贾、贫民、大盗等,富贵贫*,孔子皆一炉而治之,并没有藐视穷人,这在封建社会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所以我十分敬佩孔子的有教无类。

读到这儿我想起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虽然李老师并没有孔子这样的创举,但她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一丝不苟的精神也让我十分感动、敬佩。记得有一次,李老师正专心地上课,无意中,把书本斜了一下,就是这一下,我认识到了老师的认真:崭新的`书本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鲜红的字,我惊讶了,平时我们做的笔记只有一点点,但老师却写了整版的笔记,几十分钟的课,老师可能就要备几个小时,我仿佛看见李老师在课桌前专心致志地查资料、备课,我被感动了,更认真地听课,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回报老师课前课后所做的努力。

读了《孔子》,我了解了孔子一生的作为,并更加尊重孔子。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

孔子读书笔记4

利用寒假时间,我读了一本名叫《孔子》的书。这本书详细讲述了孔子不平凡的一生。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独自抚养他,生活很苦,但孔子聪明好学,于是妈妈请知识丰富的外公颜襄来教孔子读书。

平时孔子认真听讲,不耻下问,让外公觉得“孺子可教也”,便把他所学一一传授给了孔子。孔子长大后,希望平民子弟能够平等地受到教育,于是开了一个私学,学费只收十条肉干,遇到穷苦的就只收两三条。渐渐地,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了,许多名门望族都来拜他为师。

孔子虽然出名了,仍虚心地向老子等名家问礼。特别是孔子向师襄学琴的故事让我感触最深。别人学一首曲子只要一天到三天,可孔子却要十多天。他不但要弄清楚曲子的含义,还要知道作曲人的胸襟、志向以及品德如何。“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孔子一生教过将近三千多人,其中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几本名著。

看完这本书后,我想了很多:孔子小时候就可以做到学而不厌、不耻下问,为什么我们却做不到呢?在学习上,我们也应该像孔子那样,好学上进,不耻下问。

孔子读书笔记5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好学的故事流传至今。

孔子30岁时,他已经有了三千多名的学生了。可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学识不够渊博。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如果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孔子的著作《春秋》、《论语》。其中《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孔子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学则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特别是儒学在抗拒西方个人主义,强调社会意识,勤劳,容忍,节俭等方面可以作为现代一种新途经受到肯定。

孔子的好学值得我们学习,他说过: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能和孔子一样刻苦学习,也能成为一位值得他人尊重的学者。孔子的好学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品行更值得我们学习。他待人有礼,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学识,让别人来崇拜自己。

孔子读书笔记6

人生在世,谁都有远大的志向和美好的愿望,可实现这些需要走一大段并不平坦,荆条丛生的坎坷的路,需要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勇敢坚强是必不可少的武器,唯有具有坚忍不拔毅力的人才能在遭受各种困难,遇到各种危机时迎难而上,困难和挫折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退缩,即使再大的苦难,只要勇敢坚强一点,也是可以过去的。有时候,要努力几次,也能成功,就像孔子。再一个国家中穿梭,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这当中有必不可少的失败,失败不仅是一次挫折,也是一次机会,它使你找到自身的欠缺,不轻言放弃,一个能用坚强,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一切苦难的人,才是最精彩的,闪闪发光,令人敬仰。

我过的事丰衣足食的生活,从未尝试过外面的艰辛,我也有远大志向,有一颗爱国的心,总是幻想着长大后为祖国贡献力量,一切起来就滔滔不绝,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我没有付出行动,平时一遇到困难就轻易退缩,在远大志向的道路上不知失败了多少次,但从未在失败中前进,奋发。坚强和勇敢是掌握人生航向的舵手,把握命运的动力桨,但我还没有拥有,不知不觉偏离了轨道,坚强和勇敢这两个字眼和我很遥远。但我相信,我会从此时此刻开始,努力把方向重新调整过来,让坚强和统一与我同行,像孔子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持之以恒。

庄子故事,流放百世;孔子

孔子读书笔记7

孔子的课堂丰富多彩,与现在大不相同。他不布置作业,不考试,不惩罚学生,而是与同学们交流知识,周游列国,让同学们只是面更广,学到更多知识。

在《孔子学堂》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孔子言行的原文与翻译,它给我们呈现出孔子上课时的情景,让我们更了解到孔子是一个讲理、礼让、谦虚的人。

孔子从不写书,而他和他的弟-子讨论的话题都是常见的,也是从古书上总结的。可他们却可以“温故而知新”,从旧的知识中找到新的理解和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可见礼让多么重要,只要礼让治国,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人们要学会礼让,别人就会尊敬你;国与国之间互相礼让,战争也不会发生;君臣民之间互相礼让,这个国家民心不会动摇,将坚不可摧。孔子对他人礼让相待,他人也就以礼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要学会谦虚,要相互学习。孔子老师在谈论“君子”时,子贡夸他而孔子却说这是给他戴高帽子。以及谈论其他问题时,孔子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见孔子是个多么谦虚的人。

走进《孔子学堂》,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一个不同的老师——孔子,他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讨论,让学生们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怎样才算有君子风范,让学生们在社会上能更好的生活,交到更多朋友。如果每个人都有孔子的精神,那么世界不再有战争,各地都有 你的朋友,那是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