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文言文及翻译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注释】
智:智慧
若:相比
欲:想要
意:意识
及:达到
致:送到
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访:询问
群下:手下群臣
理:办法;道理
校:通“较”,比较
物:物品
悦:高兴,开心
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尝:曾经。
咸:全,都
置:安放。
焉:于,对它
【翻译】
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附:曹冲称象(课外补充文言文)
原文:
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尝致大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年少聪明善于观察,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向他的下属询问这件事,可众大臣都不能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没过船痕迹的地方刻上记号,称实物装上船,那么比较之下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立刻按照这个办法实施行动。
傻瓜从聪明人那儿什么也学不到,聪明人却能从傻瓜那学到不少。——拉瓦特
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只是要注意这种分配不可过于细密琐碎。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培根
与高贵的思想为伍的人,是决不会孤独的。——菲力蒲·西登尼
不管一切如何,你仍然要平静和愉快。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也就必须这样对待生活,要勇敢、无畏、含着笑容地——不管一切如何。——罗莎·卢森堡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是我一生的主张,只有不怕在能者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才能不断前进。——华罗庚
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歌德
要当心忍耐性强的男人的激情。——德莱顿
聪明来自见多识广。——佚名
凭别人的损失及经验而获得智慧。人,是聪明的。——蒲劳塔斯
聪明的人们就应该尽力量去建立友谊,而不应去结仇恨。——佚名
知道隐藏自己的精明是一种巨大的精明。——拉罗什富科
傻人自以为聪明,但聪明人知道自己是个傻人。——莎士比亚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在一切利益和幻想的矛盾中,只有一种人是始终快乐,到处受尊敬的……我所歌颂的不是军队和英雄,而是哲学家,他在沉思中去发现宇宙的内在意志,在发明中去发现达成那种意志的工具,在行为上,用所发明的工具去力行那种意志。对于其他各种的人,我承认我已经厌倦了,他们都是令人生厌的失败者。——萧伯纳
一个有才华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他最能体谅别人,也难免会使那些自觉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时或感到深刻的憎恶和妒忌;但是,当你公然轻蔑这些可怜虫,在大庭广众之间把他们踩在脚下时,你就是在向各方面散播相互斗争的种子了。——萧伯纳
没有智慧的人,就会受人欺骗,被人迷惑,让人剥削。只有具有思想的人,才是自由和独立的人。——费尔巴哈
智慧是无穷的,它前进得越远,也就越为人们所需要。——列夫·托尔斯泰
聪明才智不在于知识渊博。我们不可能什么都知道。聪明才智不在于尽量地多知道,而在于知道最必要的东西,知道哪些东西不甚需要,哪些东西根本不需要。——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切日常琐事上,聪明不在于知道应该做什么,而在于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列夫·托尔斯泰
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老时不致空虚。——达·芬奇
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的东西都是对真理的热爱。——歌德
如果聪明而知理的人,在老年竟然轻视起知识来,那仅仅是因为他对知识和对他自己都要求过高。——歌德
一个聪明人发现差不多每样事物都是可笑的,而一个老于世故的人发现几乎没有什么事物是可笑的。——歌德
进行统治的不是聪明的人,而是聪明本身;不是干练的人,而是干练本身。——歌德
聪明人看到别人的毛病,就把自己的毛病改过来了。——普卜利西尔
聪明人并不一味追求快乐,而是竭力避免不愉快。——亚里士多德
狡猾的小聪明并非真正的明智。他们虽能登堂却不能入室,虽能取巧并无大智。靠这些小术要得逞于世,最终还是行不通的。——弗兰西斯·培根
聪明人喜欢学习,可傻瓜却喜欢教导。——契诃夫
荣誉和财富,若没有聪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财产。——德谟克利特
同一句格言,从年轻人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是没有那种在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黑格尔
使聪明休使小聪明,学老成休学假老成。——汤式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桓宽
聚古今之议论,以生我之议论;取天下之聪明,以生我之聪明。——方中通
聪明人会造出比发现的机会更多的机会。——培根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的其它条件。——贝费里奇
谁是聪明人,谁就会到处成为有用的人。——克拉夫斯诺夫斯基
时时刻刻聪明过人,这滋味并不好受,就像是置身于一种永恒的葬礼之中。——D·H·劳伦斯
你聪明外露。祈祷上帝让你纠正这种错误吧。——查尔斯·兰姆
大自然让聪明人和傻瓜一样拥有幻想和错觉,以便不使聪明人因独具的智慧而过于不幸。——尚福尔
有些人甚至在变聪明之前,就已通过装傻显示出来某种才能。姑娘经常具备这种才能。——利希滕伯格
聪明人轻视傻瓜们的见解,却依旧为得到他们的尊敬而自豪,这是自我诌媚造成的一种矛盾。——哈利法克斯
聪明人依赖傻瓜甚于傻瓜依赖聪明人。——丘顿·柯林斯
走向疯狂的第一步就是自以为聪明。——费尔南多·德·罗哈斯
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弗兰西斯·培根
聪明人从愚人学得的,较愚人从聪明人所学得的为多。——盖托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免于无形;祸因多藏于急微,而发于人之所忽。——司马相如
真正的高明,不是不犯错误,而是能由自我批评中达到高明。不肯自我批评的人,永远不会真正高明。——谢觉哉
敢于当傻瓜是走向聪明的第一步。——赫尼克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 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
二、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良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 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的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 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达到问题
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的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 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六、“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 形象思维。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反思二: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表现在第一,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他能够创新。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我毫不吝啬地封给这个学生一个“雅号”——“赛曹冲”。“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你想得很好,”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村的钢厂就有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学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也正是我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局限在一点上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这些潜能就一定能在教学中被释放出来。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曹冲秤象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一画每一步。仿照曹冲秤象的故事,动手做做小试验,把物体化整为零,看看能不能称出重量。
本节课围绕“称象”这一思路去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尝试了自主学习,理解中悟情明理,在思考中发挥想像,求异求新,大部分学生很会。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一看就懂,既省事又收效好。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我要不断进取,让自己在课堂上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