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但 丁
人有两耳双目,只有一舌,因此应多听多看少说。——苏格拉底
言语是心灵的图画。——雷
争论是思想的最好触媒。——巴甫洛夫
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莫里斯
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德谟克利特
说话周到比雄辨好,措辞适当比恭维好。——培根
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契诃夫
舌头表露出的心境况,不下于表露出的.身体状况。——科尔顿
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尼扎米
语言属于一个时代,思想属于许多时代。——卡拉姆辛
言语本来应当是思想的仆人,但却往往变成思想的主人。——克鲁劳
表示善于言辞的成语
1、能说会道: 形容很会讲话。
2、伶牙俐齿 :伶、俐:聪明、乖巧。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
3、利齿能牙 :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4、能言巧辩: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5、口角生风: 比喻说话流利,能说会道
6、对答如流: 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7、口齿伶俐: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形容口才好。
8、铜唇铁舌 :比喻雄辩的.口才。
9、能说惯道 :〖解释〗形容人口才好,很会讲话。
10、能牙利齿 :指能说会道,善于辞令。
11、满舌生花: 比喻能说会道。
12、口若悬河: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13、览闻辩见: 指见识多,能说会道
14、俐齿伶牙: 能说会道
15、利齿伶牙 :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16、三寸之舌: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17、三寸不烂之舌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18、能言快语 :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19、强嘴硬牙 :谓能说善辩。
20、心巧嘴乖 :心思灵巧,能说会道。
21、能言善辩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22、巧言如簧: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23、巧舌如簧 :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24、出口成章: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口才好。
25、慧心妙舌 :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26、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27、舌战群儒: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28、唇枪舌剑:舌如剑,唇像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像枪剑交锋一样。
29、辩口利辞:指善辩的口才,犀利的言辞。形容能言善辩。
30、侃侃而谈: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31、娓娓而谈:指人说话时连续不断、生动地谈论。
32、满舌生花;比喻能说会道。
33、出口成章:比喻花言巧语。出自《金瓶梅词话》。
34、斗唇合舌: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35、铜唇铁舌:比喻雄辩的口才。
36、油嘴滑舌: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爱耍嘴皮子
37、虚嘴掠舌:比喻花言巧语。出自《金瓶梅词话》。
莎士比亚说:你的舌头就像一匹快马,它奔得太快,会把力气都奔完了。发自内心的话,通常能深入人心。关于言语的经典名言警句,与您分享!
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德·席勒
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温·卡维林
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本·琼森
有多少话人们不得不说,只是为了打破沉默。——伊莱亚斯·卡内蒂
有一种人,他为了摆脱内心的激动状态,自己常常需要说话和爱听别人说话。—苏·西蒙诺夫
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
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尼扎米
语言属于一个时代,思想属于许多时代。—卡拉姆辛
争论是思想的最好触媒。—巴甫洛夫
言语本来应当是思想的仆人,但却往往变成思想的主人。—克鲁劳
舌头表露出的心境况,不下于表露出的身体状况。—科尔顿
说话周到比雄辨好,措辞适当比恭维好。—培根
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莫里斯
人有两耳双目,只有一舌,因此应多听多看少说。—苏格拉底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但丁
言语是心灵的图画。—雷
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德谟克利特
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契诃夫
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战国·鬼谷子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战国鲁·穀梁赤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曾参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司马迁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战国策·秦策一》
高议而不可及,不如卑论之有功也。—汉·刘向
无验而言之谓妄。—汉·扬雄
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宋·魏了翁
修辞立其诚。—《周易·乾》
德进则言自简。—明·薛瑄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战国·孟轲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战国·荀况
言语须是含蓄而有余意。—程颢、程颐
言不贵文,贵于当而已,当则文。—程颢、程颐
不可巧言令色*,曲从苟合,以求人之与己也。—程颢、程颐
理直而出之以婉,善言也,善道也。—明·吕坤
厚时说尽知心,提防薄后发泄;恼时说尽伤心,再好有甚颜色*——明·吕坤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明·钱琦
誉人之言太滥不可,责人之言太尽不可,一事虽不畅意,日后亦无悔心。含蓄之妙不可不知。—清·石成金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发言须句句有着落方好。人于忙处,言或妄发,所以有悔。—明·薛瑄
君子之精神命脉存乎言,考言而责实存乎德。故言也者,德之华也,不可伪也。—明·王崇庆
文以纪实,浮文所在必删;言当从心,巧言由来当禁。—太平天国《戒浮文巧言谕》
“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