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古人提醒自己的名言 正文

古人提醒自己的名言

时间:2025-04-30 07:51:34

“君子志于择天下,只念及个人得失者,私也;有志于天下者,勇也。”凡是能成大事者,这种胸怀不能缺失。

如今,走在经开区的大街上,市民5分钟最少能见到两辆警车经过,但凡一起普通的争吵,也会引来民警的目光和干预。在普通人眼中,这算不得大事,但经开区公安的治警理念是:倘若不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骂战也许会上升为打斗,甚至演变成伤人、致死的刑事案件。这就是公安职业中著名的维护平安原则:主动出击,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

遵循客观规律,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经开区公安有了现在的“巡处警一体化”——在事态发展前阶段,建立起实现快速出警、快速化解、快速追击合围犯罪的一道前端防控网,以此降低“民转刑”案件发生的可能性,提升最快打击突发案件的破案率。这也是为警的基本功——貌似简单,却蕴含了大智慧的玄机。

《后汉书·丁鸿传》写道:“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防微杜渐,正是经开区公安追逐的平安梦想,也是提升安全感的最高境界。

但凡优美的文字,皆来自生活实践的反馈。做了多少事,得到的回报就是什么,这也是一项公平原则。除去浮华,这是生活态度;去伪存真,这是工作态度。二者相兼,形成美好的生活。经开区公安,每一次巡处警,都朝着美好的目标靠近了一步。

二、君子的名言

君子诚之为贵。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君子必慎其独也。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慎其独:在独处无人时.对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本句大意是: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情况下,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一词即从此来。一个人要保持美好的品德,不须要别人监督,也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那些表里不一,阳奉阴违.具有双重人格的两面派人物,当引此名句为戒。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大学》

君子谋道不谋富。

唐·柳宗元《吏商》。君子:道德高尚的人。道:指合于道义的善事。本句大意是:君子致力于谋求道义而不致力于谋求财富。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君子”就不应该追求自身合理的利益,而是强调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不能利欲薰心,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本名句可供阐述人活在世上,应不断地追求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而不应终日汲汲于富贵利禄,也可供赞美那些修身洁行、不谋求个人私利的人。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吏商》

君子问灾不问福。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本句大意是:君子只问自己有什么灾祸,而不问自己有什么福分。是君子,就有一种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胸怀和气质,他不怕灾祸,敢于正视现实,去经受灾祸的磨练,所以他敢于“同灾”。而去寻问福气,则被认为是贪求和没有出息的行为,故君子不屑。本句意在表现一种无所畏惧的慷慨和大度。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

外君子而内小人。

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本句大意是:外表上看去很像正人君子,实际上却是奸诈的小人。有的人表面上道貌岸然,而内心却无耻之极,他所呈现的是一副虚伪的假相,以图骗得人们的好感或好评,而使自己的丑恶灵魂隐蔽起来,可以此揭露那些伪君子。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君子周急不继富。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周:周济,帮助。急:处境困窘。继:增加。本句大意是:君子应该帮助处境困窘的人,不给富足的人再增加财富。“周急”属于雪中送炭,不给有急难的人以帮助,那人就很难生活下去,这样的帮助是急需的;而“继富”相对来说就可有可无,不给以帮助,对方的处境也不错,这样的帮助至多是“锦上添花”,并非必需。本句可用于说明助人要看对象,要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雍也》

君子以当仁不让。

春秋·孔子《论语》君子在仁德或者大是大非面前,是不能忍让的。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

君子志于择天下。宋代学者 刘炎

君子反道以修德。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君子不以私害公。 君子名言西汉学者 韩婴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战国·荀况《荀子·不苟》。养心:指自我修养。本句大意是:君子的自我修养以真诚为最好。“诚”是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之一,有真诚、忠诚、诚恳、诚实等多方面的含义。撇开当时的封建内涵,那与奸诈、虚伪相对的“诚”,仍是当代应该提倡的一种精神文明,在讲为人处事的准则时可以化用。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不苟》

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宋·苏洵《上文丞相书》。慎始: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后忧:后来产生的忧虑。本句大意是:有道德的人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因而以后就不会有什么忧虑。俗话说:“开了一个好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办事时应注意开好头。作者用一个“慎”字.强调了开始时应小心谨慎,认真细致,这样就会减少后来的忧虑。此句对人们具有告诫意义。

北宋散文家 苏洵 《上文丞相书》

君子受言以达聪明。

清·魏源《默觚·治篇十二》。受言:接受别人的意见。本句大意是:君子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虚怀若谷,善纳人言,可以增进人的聪明才智;而自以为是,闭目塞听,将使自已成为孤陋寡闻的庸人。~之言值得采纳。

清代政治家、文学家 魏源 《默觚·治篇十二》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 关于君子的名言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孔子嫡孙,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 子思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周易·系辞》敬是立身之道,义是处事之道,直和方是名词动用,使之正直、使之方正的意思。这句话可以简浅地解释为:以敬心矫正内在的思想,以义德规范外在的行为。这是就个人修养而言的。

《易经》 《易经》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西汉学者 扬雄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关于君子的名言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 《周易》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易经》 《易经》

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清代大臣 张廷玉 《杂兴》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 君子名言唐代诗人 孟郊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代诗人 孟郊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唐代诗人 王建

古之君子,绝友不出丑语。 关于君子的名言三国魏文学家 嵇康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君子的操行、修养自己开始,从而平治天下。孟子很看轻那些“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放弃自己的田地却去耕耘别人的田地,要求别人的很多,要求自己的很少)的人。孟子认为作为君子,应以“修身为本”,大家都从自己“修其身”做起。这样就可以达到天下平。在“修其身而天下平”这个意义上,孟子奉劝大家从“我”做起,在今天仍很有启迪意义。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见《论语·学而》。人:别人。愠(yùn运):恼怒。君子:指道德修养高尚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不抱怨恼怒,不也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吗?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行为一时不被别人理解的情况是会经常发生的。道德修养较高的人对此或者耐心地加以解释,或者泰然处之,让别人慢慢理解。道德修养差的人则或者沮丧,或者恼怒,但结果总是适得其反。所以孔于把“人不知而不愠”的人称之为“君子”,可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很容易。可供论述人们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不理解时引用,也可用以称赞某些道德修养很高的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见《论语·学而》。人:别人。愠(yùn运):恼怒。君子:指道德修养高尚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不抱怨恼怒,不也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吗?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行为一时不被别人理解的情况是会经常发生的。道德修养较高的人对此或者耐心地加以解释,或者泰然处之,让别人慢慢理解。道德修养差的人则或者沮丧,或者恼怒,但结果总是适得其反。所以孔于把“人不知而不愠”的人称之为“君子”,可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很容易。可供论述人们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不理解时引用,也可用以称赞某些道德修养很高的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君子名言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苟:草率,马虎。这两句大意是: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没有草率、马虎的地方罢了。是君子就要言语谨慎,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负责,所以决不能随意轻率地胡说乱道,以致在无意间以语伤人,或引起他人无谓的矛盾纠纷。这两句可用于表示说话一点也不能马虎。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子路》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这两句大意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此二句反映了我们古老淳朴的道德观念。在孔于看来,凡是别人的好事,均应竭力成全之,不管与自己有无关系,而决不能促使别人作坏事,走上犯法的道路。~反映了孔子心地善良,淳厚朴实,旧时多用以劝人做善事。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

贤人君子,以天下为任者也。汉代文学家 桓宽

君子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西汉文学家 贾谊

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关于君子的名言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

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战国时期哲学家 杨子

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东汉哲学家 王充

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 君子名言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箸:通“著”,附着。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此条通过学习过程中“耳”与“心”的关系的描述,阐述专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需要眼、耳、心、口的积极配台,单凭哪一个环节独立发生作用而排斥其它,都是不可能奏效的。此句以“耳”、“心”为例,含蓄生动,道理尽明,可谓言简意赅。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劝学》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像。暗室:无光亮的房子,喻无人看见的暗处。不欺:不作见不得人的事。这两句大意是:(萤火虫于暗处也一样发光),像光明磊落的有道德的君子一样,即使在无人看见的暗处,也决不作见不得人的事。萤火虫尾端稍前方体侧有发光器,表面是一层淡黄色透明的硬质薄膜,下面排列着许多整齐的细胞,形成一个扁平的光盘。细胞里含有多数黄色细粒叫萤火体,遇着氧气就氧化而发光。骆宾王当然不懂这些科学道理,他是借萤火虫能于暗处发光的现象比喻不作暗事的慎独君子,并进而借以自况。

古人警示名言108句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5、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0、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1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1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14、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1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9、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0、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5、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7、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8、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2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3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1、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32、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3、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34、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3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3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3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9、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4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4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4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44、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4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4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47、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4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4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52、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53、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矣。(孟子)

5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

5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5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57、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58、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59、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60、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6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62、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63、听其言,观其行。(论语)

6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6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66、吾日三省吾身。(曾子)

67、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68、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

6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7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7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7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73、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7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

75、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6、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7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78、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

79、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80、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8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82、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论语)

83、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8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周)

85、彼一是非,此一是非。(庄周)

8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87、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

88、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8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9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9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9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9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94、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9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9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9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9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9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00、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101、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10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

103、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104、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

105、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106、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10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10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