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
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
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2.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泉水就要干涸了,为了生存,两条小鱼彼此用嘴里的唾沫来喂养对方,但是,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江湖之中畅游,忘记对方的存在。
很多时候,我们谴责“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从理智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的。与其两个人一起受苦,不如相忘于江湖。
“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尽了古今多少人的愿望。
就像那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其实啊,人生在世,求什么呢,若有一个人,愿意与你生死相随,这一生,也就够了。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永远是这样,人的心啊,看过辽阔的大海,就看不上寻常的'小溪小河了,去看过巫山的云,就不觉得其他地方的云是云了。
所以其实不要太早遇见好男人/好女人,因为万一捉不住他/她,你会一辈子都活在这句诗句里。
“5.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
以笑映悲,很不错的手法,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百度搜索的名字,便是由此诗句而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往阴暗处寻找我们心中的她,却总不见其影踪,蓦然回首,才发现她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7.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现在回想,旧情难忘,犹可追忆,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
一个“已”字,可怕至极。
若非当初年少无知,何至如此!
“8.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我最害怕的一句,若是不见也就罢了,若是相见,却互不认识,就这样在岁月里蹉跎地擦肩而过,那该是多么令人心碎的一幕。
“9.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过后,回首走过来的路,才发现也不过如此。
只要你坚定前进的方向,或者说,归去的方向,那你又何须去管他路途上是风雨还是晴天。
1、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2、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1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题西林壁》
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2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1,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2,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2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4,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2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7,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3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38,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4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4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4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4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7,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4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4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7.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感悟人生的名言古诗
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2.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8.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9.好学而不贰。 ——《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1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1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1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1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1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1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1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1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1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1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2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2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2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2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2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2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2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2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2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2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23.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2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2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2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2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29.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3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