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11.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12.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13.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4.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15.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16.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保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7.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18.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19.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20.常存冰渊惴惴之心勿过多怜悯以体察人才为第一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21.心至苦,事至盛也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22.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禁大言以务实
23.一身精神,具乎两目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2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1、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曾国藩
2、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3、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4、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曾国藩
5、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曾国藩
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7、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曾国藩
8、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曾国藩
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曾国藩
10、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曾国藩
11、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曾国藩
12、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覆多诈者败。——曾国藩
13、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曾国藩
14、既有定识,又有定力。——曾国藩
15、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曾国藩
16、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曾国藩
17、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18、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19、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20、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21、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
22、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曾国藩
23、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曾国藩
24、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曾国藩
25、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曾国藩
2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曾国藩
27、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曾国藩
28、家和则福自生。——曾国藩
29、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曾国藩
30、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曾国藩
31、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曾国藩
32、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曾国藩
33、家勤则兴,人勤则健。——曾国藩
34、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威。——曾国藩
35、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曾国藩
36、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曾国藩
37、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曾国藩
38、举世惟一真字难得。——曾国藩
39、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曾国藩
4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曾国藩
41、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曾国藩
42、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曾国藩
43、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国藩
44、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曾国藩
4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46、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曾国藩
47、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48、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曾国藩
49、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曾国藩
50、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曾国藩名言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曾国藩名言。
◎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保 ◎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勿过多怜悯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心至苦,事至盛也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禁大言以务实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 无好小利 ◎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 须先立坚卓之志
◎ 家和则福自生
◎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 智慧愈苦而愈明 ◎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 知足天地宽 ◎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