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猜灯谜的古诗名言名句 正文

猜灯谜的古诗名言名句

时间:2025-04-26 20:17:26

1、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泻千里)

2、白云生处有人家。(深居简出 )

3、山外青山楼外楼。(天外有天)

4、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作之合

5、凭君传语报平安。(言而无信)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绿成茵)

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死而复生、卷土重来)

8、春色满院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出墙、独辟蹊径)

9、十叩柴扉九不开。(一面之缘)

10、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水芙蓉)

11、千门万户瞳瞳日。(无所不晓)

12、此时无声胜有声。(弦外之音 )

13、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见如故)

14、质本洁来还洁去。(善始善终 )

15、天涯何处无芳草。(不毛之地 )

16、天生我材必有用。(自顾不暇 )

17、卷我屋上三重茅。(风吹草动 )

18、此曲只应天上有。(不同凡响 )

19、花谢花飞飘满天。(落英缤纷)

20、到黄昏点点滴滴;(下落不明)

21、君王掩面救不得。(爱莫能助 )

2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人迹罕至、万念俱灰).

23、桃花潭水深千尺。(无与伦比)

24、养在深闺人不识。(其貌不扬)

25、高堂明镜悲白发。(顾影自怜)

26、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 )

2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罗万卷.)

28、不知今夕是何年。(忘年之交 )

29、飞流直下三千尺。(山高水长)

30、问君能有几多愁。(对答如流 )

3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怜香惜玉)

32、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恰到好处)

33、危楼高百尺。(琼楼玉宇、临危不惧)

3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之不易)

3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怜香惜玉)

3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瞻远瞩)

37、明月何时照我还?(衣锦还乡)

3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往情深)

3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烟波浩淼、欲哭无泪)

40、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恰到好处)

4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

4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人迹罕至、万念俱灰)

43、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

4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死不瞑目)

45、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绝处逢生)

4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舍己为人)

4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景生情)

48、明月何时照我还?( 衣锦还乡)

4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海天一色)

50、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出人意外)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地区和海外华人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诗词名句

【篇一:《元宵》】

唐寅(明)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篇二:《京都元夕》】

元好问(元)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篇三:《永遇乐》】

李清照(宋)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篇四:《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唐)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

【篇五:《生查子·元夕词》】

朱淑真(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篇六:《上元竹枝词》】

符曾(清)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宵节习俗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汉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1.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平平安安。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戏曲表演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元宵节是城乡重视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中国民众特有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共同精神兴趣,复杂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食俗。

2. [舞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龙头鸟身形象,其后又编排六条蛟龙互相穿插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龙舞,是汉代张衡《西京赋》,作者在百戏铺叙中对龙舞作生动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象征。

3.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4.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民间传统节目——舞狮子

5.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纪念治水有功大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6.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两种。祭祀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7.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粥,有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今年就让你们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风俗。

8.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9.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10.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风俗,有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有关古诗猜谜语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3、疑是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5、千形万象竟还空,映山藏水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6、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少小青春老来黄,百般拷打才成双。送君千里终须别,将奴抛弃路一旁。

9、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道春来又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10、劝尔莫移禽鸟性,翠毛红嘴任天真。如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

1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2、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13、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14、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

15、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走,归时摇橹还。

16、我有一张琴,一根琴弦腹中藏;为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

17、有马能行千里,有水能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种庄稼。

18、有土可以建筑,有竹可以成器,有月可以相约,有木可以游戏。

19、莺莺小姐去上香,香头插在几案上。远看好似张秀才,近看却是一和尚。

20、虫入凤窝不见鸟,七人头上长青草;细雨下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

21、下楼来,金簪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22、元宵夜,兀坐灯窗下。问苍天,人在谁家?恨玉郎,全无一点直心话。叫奴欲罢不能罢,吾今舍口不言他。论交情,曾不差。染成皂,难说青白话,恨不能,一刀两断分两家。可怜奴,手中无力难抛下,我今设一计,教他无言可答。

23、半夜零点游北方,一人捉鸟回家乡。时过蜀道难登天,童儿钓鱼佳人帮。

24、一身武艺好威风,踏入战场往前冲,本是一位英雄汉,好汉之中显雄风、

25、上不问天,下不管地。勤度至今,不怨天地。

26、庆幸普遍人晚归,青春皆淡十一吹,车舟二十讲不回,全靠他去实在追。

27、轻脚轻手慢悠悠,力大无比托石头。捉它就往家中跑,走到山中落水沟。

28、高山树林梅花开,不学淘气还真乖,一声惊雷看赛马,富在山中还不呆。

29、细雨春灯夜色新,酒楼花市不胜春;和风欲动千门月,醉倒东西南北人。

30、有种鸟儿真美丽,尾巴长长拖到地;收起像把花扫帚,张开像件花羽衣。

31、天生福相余太君,七郎八虎个个凶;百岁老人抱金印,皇上封她长寿星。

32、一个动物真神气,春天来了冬天去;有黑有白千般样,摇摇摆摆有神气。

33、倚阑干柬君去也,霎时间红日西沉,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悠少个知心。

34、他打我知道,背后有人挑。心中明似镜,为的路一条。

35、口小腹大鼻耳高,烈火烧身称英豪;量小岂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涛。

36、一车只装一斤,好个草包将军,两个小孩相助,又请三个大人。

37、一轮明月挂半天,淑女才子并蒂莲,碧波池畔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

38、月挂半边天,嫦娥伴子眠,酉时天下雨,读书不用言。

39、何人经商出远门,河水奔流不见影。

40、半边有毛半边光,半边有味半边香,半边吃的山上草,半边还在水里藏。

41、水里游鱼山上羊,东拉西扯配成双,一个不吃山上草,一个不会水中藏。

42、五男二女分家,打得纷乱如麻,欲问何时了结,直到清明方罢。

43、古人留下一座桥,一边多来一边少,少的要比多的多,多的反比少的少。

44、长方院子一墙隔,上下分下两群鹅,多的`不过五个整,少的一个顶五个。

45、顺着念,会计经常用,倒着念,主意没拿定。

46、一只宝盒巧又巧,盒中不满百粒珠,要是仔细算一算,千千万万没法数。

47、远看一本书,近看一窝竹,盘盘一下猜不中,请你再读十年书。

48、竹做栏杆木做墙,只关猪来不关羊,三个小子来捉猪,吓得猪儿乱打撞。

谜语的谜底依次是:1画、2风、3月、4雪、5云、6蜂、7石灰、8草鞋、9大雁、10鹦鹉、11中秋。12、13爆竹、14、15、16墨斗、17也、18其、19秃、20风花雪月 21、22十个数字、23燕子、 24马、25牛、26马、27龟、28梅花鹿、29螃蟹、30孔雀、31仙鹤、32燕子、33门、34灯笼、35铜壶、36斩蒋示众、37、38有好酒卖、39可、40、41鲜、42-48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