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认为素食者的人生态度,乃是出自极单纯的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因此对于人类的影响应是有所裨益的。——爱因斯坦
2、我认为素食生活有自然净化人类性情的效果。因此它对感化人生最有助益。——爱因斯坦
3、吃素使头脑清晰,思考敏锐,带来更大的进步。——富兰克林
4、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
5、人一杀生,则五常尽犯焉,盖屠戮他身,肥甘自己,为不仁也;离他眷属,延我亲朋,为不义也;将他肉体,供献神人,为不礼也;称言食禄,当受刀砧,为不智也;设饵妆媒,引入陷阱,为不信也。噫!人居尘世,全藉五常,知而故犯,又何足为人。——苏轼
6、夫素食为延年益寿之妙术,已为今日科学家、卫生家、生理学家、医学家所共认矣。而中国人之素食,尤为适宜,惟豆腐一物,当与肉类同视。——《建国方略》孙中山
7、我的确觉得人类要增进精神生活,必须停止只为满足一己的口欲而屠杀动物的行为。
8、不是我看来年轻,我的相貌与年岁相仿,只是其他人看来比他们的实际年岁苍老罢了,吃尸体的人便是这样,还能冀望他们怎样呢?——萧伯纳
9、这真是很可怕的事,除了动物的痛苦与死亡之外,人类毫无必要地压抑自己高贵精神的本质:对一切动物如待自己的那份同情与仁慈,并且还背自己的感觉,变成残酷的人。——萧伯纳
10、真的,人是一切动物的主人,因为他的残忍超过任何动物。以别人的死亡,换取自己活命,我们的身体因此成了坟场!我从很小就摒弃了肉食。未来有一天,人们看杀人和屠杀动物没有什么两样,这一天终会来临。——达文西
11、我的朋友们,不要为了罪恶的'食物沾染你们的身体,有玉米,有从树上垂下来的水果,还有葡萄园里的葡萄供我们食用,更有甘美的食用植物和蔬菜,大地供给了许多无罪的丰盛食物,也提供人类不用杀戮即可获得的大餐。——毕达哥拉斯
12、吃肉简直是不合乎道德的,因为它牵涉违反道德的行动——杀戮。——托尔斯泰
13、素食主义可用为一种标准,我们可以从它而知道人类追求完善道德的心是真实而诚恳的。——托尔斯泰
14、肉食的益处,只有增高动物性的情感,刺激性欲,并且增长暴饮,嗜食而已。——托尔斯泰
15、吃肉的人,须对因吃肉而引起的一切痛苦负责,而这些痛苦乃来自以有知觉的动物为食品。这不仅限于在屠宰场中所受之恐怖,还有在火车上运输时之恐怖,在汽船或其他船只运输时的恐怖,和所有的饥渴和长时间惧怕的痛苦。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这些悲惨的动物,就必须承受这许多的痛苦。——安妮·贝桑
16、啊呀!这是多么坏的事情呀!把肉吞到我们自己的肉里,把别的身体硬塞进我们贪婪的身体内以使它肥胖,以一个生物的死亡来饲养另一个生物。——罗马诗人奥维德
17、将动物送去屠杀、烹煮,因此而使杀机充斥,不是为了营养和满足自然的需要,而是以快口腹之欲,为此种行为之目的,这就是逾恒的邪恶和可悲了。——希腊哲学家披菲里
儒家《左传》里面有一句名言,教给我们辨别什么是妖,左丘明说:‘人弃常,则妖兴。’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常是什么?儒家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人要把这东西舍弃掉,不要了;换句话说,他所做的不仁、不义,不讲礼、不讲信用,这个人就是妖。无论他在社会上地位多高,他有多少财富,他不是人。儒家认定肯定人的标准,一定要讲仁义礼智信,也就是说做人五个基本条件。在佛法里面自古至今,这些祖师大德们就把五常配在五戒,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由此可知,五戒具足这是人,五戒统统毁犯是妖、妖魔,不是人。现在虽然得的是人身,他造的是妖魔鬼怪的业,将来必堕三途,这是一切大、小乘经里面都讲得很详细。佛法是一切大众公认的人天眼目,是光明的指引,别人修学赞叹,你要去障碍、你要去毁谤,那罪业可重了。
这地方所说的三类众生,“恶人”,多半是愚痴之人,愚痴才容易被这些妖魔鬼怪利用,听信他们的妄言,怀疑正法。妖魔鬼怪也有辩才,也有邪慧;《楞严》后面所讲的五十种阴魔,种是种类,将这些魔分做五十类。每一类里面,我们在经里面所看到,如果不是真正通达大乘佛法,确实都把他们看作佛菩萨。他们在这世间有福报,福报很大,有徒众,徒众很多,有势力,他也有护法神,他的身也是金色光明,凡夫哪里能比得了他?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菩萨的光明柔和,你接触感觉得很舒适。魔的光明是有威猛,你接触感觉得恐惧,他的光刺眼。像太阳光一样,我们没有办法睁开眼睛久看,久看光里头有紫外线,眼睛会瞎的,所以太阳光决定不能久看。魔光就是这一类。佛光柔和。为什么会有这现象?佛光是从自性慈悲心里头流出来,魔的光还是从贪嗔痴里面出来,所以虽然光明很大,性质不一样,这是我们要晓得。魔利用人,有的时候人也利用魔。人喜欢求名闻利养,魔给他名闻利养,于是魔道、魔法出现在这世间,能令一切众生迷惑颠倒,弃善向恶;这造恶业,不肯修善,舍弃正法。我们常常感触到,许许多多人信邪不信正,听骗不听劝,这真正是经典里面所讲的可怜悯者,真正可怜可悯,他还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是。
对于他见到善男子、善女人,皈依恭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拜佛、拜菩萨,看到有人拜佛、拜菩萨。诸位一定要晓得,凡是见到拜佛、拜菩萨,他是正信好,迷信也好,只要肯拜就好。正信的人现前得利益,迷信的人来生得利益,没有不得利益。《法华经》上讲‘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那个‘已成佛道’不是现前,也许在无量劫之后。就是他今天迷信,见到佛菩萨,他恭敬供养礼拜,就修这么一次福,无量劫后如果要遇到有佛出世的时候,可能这个因缘就能跟佛出家修行证果,我们在经上看到很多。他并不是很明了,也并不是很懂得道理,急难当中情急的时候念一句观音菩萨,念一句阿弥陀佛,功德都不可思议。何况我们对这些道理深深的了解,一声佛号一声心,恭敬作礼、赞叹供养,都是性德的流露。明心见性,性在哪里?性就在这里流露。
对于修积真实功德的人,修积真正福德的人,他“妄生讥毁”。‘妄’,他是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随著自己的知见妄想,从他的妄想生出来的讥讽毁谤,说这是迷信。这话如果要深入去探讨意思很深,佛教不是迷信,所以迷信佛教的人也不是迷信。你们想想我这话对不对?佛教本身不迷信,你迷信它也不迷信。欧阳竟无说,宗教是迷信,正知去相信它还是迷信,它本质是迷,佛教本质不迷,你要明白这道理。所以佛教,你从迷进去,后来会开悟,如果真正它本质上是迷信,他知进去也被它迷了,这道理很深,很值得去玩味。然后你才能开导一切大众,决定不可以讽刺毁谤,那造的业造重了。你说他没有功德,说他没有利益,实在讲他的功德利益都是无边。你“露齿笑”,耻笑他,“面背非”是批评他,当面批评、背后批评,或者你还劝导一些人共同来批评他。末后总结,“或一人非,或多人非”,非分的批评、非理的批评。“乃至一念生讥毁者”,这是讲最少,动了念头。下面讲他的果报:
【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
果报还没有完,后头很长。这些人往往自以为聪明。佛门里头无论他是智信、是迷信,我们见到都欢喜赞叹。为什么?本质是正觉,迷信的人也得福,跟经上讲的没有两样,功德利益真的是无量无边,无可穷尽。毁谤批评的罪报,也不可思议,也是无有穷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1、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
2、前心造、后心报,何有脱时?若前心不造,即后心无报,亦安得妄见业报哉?
3、解圣法者,名为圣人;解凡法者,名为凡夫。但能舍凡法就圣法,即凡夫成圣人矣。
4、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由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病本也。凡夫当生忧死,临饱愁饥,皆名大惑。所以至人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念念归道。
5、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6、"生亦何欢,死亦何哉。看破了生死,六道轮回又有何可怕呢?"万物看起来实有,都是因为暂时的相似相续的存在,但终归是有生有灭。"认同。如果你能看透,生灭跟寂灭我觉得也没有区别。寂灭是以某一种形态恒久存在于宇宙中,生灭只不过是不断地变换形态,但还是没有脱离宇宙。大家都在宇宙中。
7、修行是点滴的工夫关于生死的佛教名言关于生死的佛教名言。
8、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观念,不要使错误的观念落入我们生死的坑道里面,那是很危险的。
9、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0、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1、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2、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3、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4、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15、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6、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看众生的过错,永远污染你自己,根本不可能修行。
17、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8、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9、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0、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21、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烦恼什么?
22、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23、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24、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痴。
25、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26、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27、心中仅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声音。
28、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29、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0、如果不是拿无言的诚恳和慈悲的香油,任何东西都无法将伤口的毒针拔掉。你为什么让自己对别人的恶念、忘恩、嫉妒、狡猾而感到气愤呢?争吵、轻蔑、处罚都不能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抹去这一切,反而善待他们,「善行」是让我们息怒的方法。
31、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32、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33、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4、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5、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36、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37、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3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关于生死的佛教名言格言大全。
39、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40、默默地关怀和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41、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42、有德自然香。
43、与其你去排斥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44、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45、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
46、你要感谢指出你缺点的人。
47、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准确地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48、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49、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50、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