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赵朴初先生名言大全 正文

赵朴初先生名言大全

时间:2025-04-30 14:00:11

生活中处处是哲理,处处是学问,我们不能忽视那些

1.久居兰氏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觉其臭。

【出处】

三国·王萧《孔子家语》。原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释义】

与品德高尚的人相处或居住,就像进入了种满兰芝香花的房子,时间久了,反而闻不到花的芳香气味,这是因为与之融为一体了;与品德低下的人相处或居住,就像进入了卖鲍鱼的集市,时间久了,反而感觉不到鲍鱼散发出来的腥臭气味,这是因为习以为常了。

【赏析】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重要性,由此可知,特别是青少年,容易受到周围风气和身边人的习性品德的影响。因此对于明智的家长来说,一定要选择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居住;而作为已经在社会中独立的年轻人,也要注意选择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和没有不良习气的朋友,这是自己不断进步,事业有成的前提条件。所以君子应当谨慎选择他的朋友和生存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给我们以启示: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去世,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与善人处,就像住进了有香草的屋子里,时间长了,就闻不到香气了,自己完全消融在其中,与之化而不觉。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了咸鱼铺子,时间久了,也闻不到臭味,消融其中,同样与之融化而不觉。我们何不选择善人与之同化呢?同样在《孔子家语》还有“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有方,仕必择君”,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出处】

出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洪应明《菜根谭》。

【释义】

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评价】

【赏析解读】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3.对于坚强者,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对于懦弱者,挫折是失败的万丈深渊。

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

人生是一次远征,挫折将永远伴你而行。即使当你获取成功后的辉煌,感受辉煌后的喜悦之际,挫折也并未远你而去,却是隐没于朝霞的明艳中……从不存在没有挫折的人生,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既不丰富,又不完整。对于坚强者,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对于懦挫折弱者, 挫折是失败的万丈深渊。

挫折像雨,冰冷的雨点使你惊悸,促你清醒;

挫折像风,它会鼓胀你已调整的风帆,使你乘风破浪,昼夜兼程,驶向成功的彼岸;

挫折像闪电,刹那间照彻大地,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

挫折像分水岭,人生在世,烦恼如发,苦痛如海,挫折如林,不甘沉沦的奋进者不以挫折为羁绊……在一次次挫折中使生命的意义得以升华;

挫折像一面镜,可照出世态炎凉、冷暖人情;

挫折像一把剑,能斩断你不醒的梦,也能斩断你彷徨的心;

挫折像一支歌,能唱出你“大江东去”的豪情,也能唱出你“晓风残月”的悲愤凄清;

挫折像一双手,将攀岩的勇士拉上希望的峰顶,也能将懦弱者推下绝望的深渊。

挫折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超越;

挫折是一种困惑,也是一种选择;

挫折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责任;

挫折是一种失落,也是一种挑战;

挫折是一种知足,也是一种追求;

挫折是一种厌世,也是一种觉悟;

挫折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丰收;

挫折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确认;

挫折是一种愚蠢,也是一种成熟;

挫折是一种死亡,也是一种再生。

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

4.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出处】

这句话是诗人北岛诗《回答》诗中的很著名的两句。

【释义】

卑鄙者可以用卑鄙的手段达到一定目的,高尚者确可以因高尚品质而流芳百世。

【赏析】

诗句出自北岛,意在批判社会。卑鄙是贬义词,高尚是褒义词,但前者连接的是较正面的意象“通行证”,而后者连接预示死亡的“墓志铭”,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和矛盾。这种矛盾会引发读者的思考,于是引出诗人没有明说的前提——这是发生在一个扭曲的社会。

扭曲的社会有他扭曲的规范,如果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正常社会的规范,那么好人没好报就是扭曲的社会中的规范。但这不是说善是错误的,或者在这种扭曲的社会中善和恶的定义也颠倒了,善仍旧是善,而恶就是恶,卑鄙永远无法成为高尚,诗人表达了以高尚为墓志铭的愿望,是不愿意与堕落的社会同流合污,在思想渊源上可以说是回溯到屈原。

抛开诗人在其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只讨论理性,其实有一个类似的寓言更加方便,狂泉的故事。一个国家的人除了国王都喝了狂泉的水变成疯子,只有国王是正常的,但国王反而被其他所有人指责是疯子,于是他只好也喝下泉水成为一个真正的疯子——变得和其他人一样。

这是哲学家很喜欢的故事,他隐晦的提醒我们,人类自傲的理性很可能建立在十分荒谬的基础上(只是我们不自知)。

诗人绝对无意鼓励把卑鄙当做通行证的做法。同样的,国王的选择看似是合乎理性,其实大谬。他选择成为疯子,这本身就放弃了理性,是对理性的最大背叛。卑鄙者的做法绝对不是什么“识实务者为俊杰”,他的本质是反智的。

因此诗人也留下暗喻,因为通行证总是短暂和易变的,而墓志铭却是永恒久远的。虚假和扭曲的东西必然无法长久,为了一时之利出卖人格,非智者所为。

5.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出处】

这是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一副

【释义】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是主题,(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是史事;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是主题,(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史事。

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幼年有轶才,少年得意,十九岁科考得县、府、道第一。自此,专心攻读,希望能博取功名,一酬壮志。后终老未得意于科场,屡试不第,七十一岁方援为贡生。长期穷愁潦倒,以教书为业。一生著作很多,尤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达到古代文言小说创作高峰,为后世所称道。另有《聊斋诗集》《聊斋文集》等。蒲松龄聪明颖慧,才智过人,青年时期热衷举业,却“年年文战垂翅归,岁岁科场遭铩羽”,抑郁侘傺。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发愤读书和创作,在压纸用的铜尺上刻上了此联。

【赏析】

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说明做事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

下联用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表示要学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毅力。

蒲松龄撰写此联,就是激励自己在读书和创作上,象这两位人物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做任何事情,有了决心和毅力,还会不成功的吗?天不负这位有志者,蒲松龄怀着矢志不渝的决心,穷毕生精力著书,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不仅在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均有佳作,一部《聊斋志异》更是为古典文学树起一座丰碑。幸好腐朽的科举制度没让蒲松龄跨进官场仕途,否则,文学史上将殒灭一颗巨星。

此联对仗工整,命意含蓄,富有哲理。其最大特点在于用典灵活有新意,上下联呼应自然,一气贯下,如行云流水。

在这布满朝气的五月前夕,在这漂亮迷人的夷水之滨,谢谢大家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我很平凡,没有美丽的文采,没有魅力的演讲艺术,但我的宗旨是参与,我演讲的题目是《与时代同行》。

这里,是我的母校,在座的各位,有我当年的老师,有我当年的同学,大家也许还记得我们当年的

纵观古今,大凡有价值的生命,无不为自己的选择而苦苦追求。十九世纪的`中国,灾难深重,时代要求我们反抗、变革、图强。戊戌六君子选择了她,不惜血洒街市口。詹天佑选择了他,京张铁路人合形设计至今焕发光彩。二十世纪初,封建王朝摇摇欲坠,时代呼唤我们摧毁它,秋瑾选择了他,追求自由,而为之抛头颅。八十三年前的五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又面临着瓜分,时代又一次呼唤着我们争取民主与自由,亿万的青年选择了革命之路,抛头颅,洒热血为选择而追求着。五十年前,中华民族自由了,时代需要我们建设祖国,雷锋选择了她而为人民服务,众多的劳动者选择了她而默默无闻的工作。选择了,所以追求。

如今,时代的车轮已滚入二十一世纪,我选择了教师这种职业,当我踏上岗位这初,发现生活并不平坦,那时,我曾经困惑,我曾经彷徨……

六年过去了,我对我的选择有了真实的感受:教师,日日在讲台上吟诵,月月在课堂里歌唱,回报的,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教师是平凡的,但她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孩子们,她是一架人梯,让一个又一个孩子从他肩头走过去,她只在春蚕到死,蜡烛成灰的时候才被人想起,但她从不介意,依旧授业释疑,语化春风,依旧言传身教,频吐丹心;不怕烛熄丝尽,只期花红果硕。正如赵朴初先生的《金镂曲》历尽艰辛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忧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

篇【1】:教师与时代同行演讲稿

在这充满朝气的五月前夕,在这美丽迷人的夷水之滨,谢谢大家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我很平凡,没有优美的文采,没有魅力的演讲艺术,但我的宗旨是参与,我演讲的题目是《与时代同行》。

这里,是我的母校,在座的各位,有我当年的老师,有我当年的同学,大家也许还记得我们当年的

纵观古今,大凡有价值的生命,无不为自己的选择而苦苦追求。十九世纪的中国,灾难深重,时代要求我们反抗、变革、图强。戊戌六君子选择了她,不惜血洒街市口。詹天佑选择了他,京张铁路人合形设计至今焕发光彩。二十世纪初,封建王朝摇摇欲坠,时代呼唤我们摧毁它,秋瑾选择了他,追求自由,而为之抛头颅。八十三年前的五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又面临着瓜分,时代又一次呼唤着我们争取民主与自由,亿万的青年选择了革命之路,抛头颅,洒热血为选择而追求着。五十年前,中华民族自由了,时代需要我们建设祖国,雷锋选择了她而为人民服务,众多的劳动者选择了她而默默无闻的工作。选择了,所以追求。

如今,时代的车轮已滚入二十一世纪,我选择了教师这种职业,当我踏上岗位这初,发现生活并不平坦,那时,我曾经困惑,我曾经彷徨。

六年过去了,我对我的选择有了真实的感受:教师,日日在讲台上吟诵,月月在课堂里歌唱,回报的,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教师是平凡的,但她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孩子们,她是一架人梯,让一个又一个孩子从他肩头走过去,她只在春蚕到死,蜡烛成灰的时候才被人想起,但她从不介意,依旧授业释疑,语化春风,依旧言传身教,频吐丹心;不怕烛熄丝尽,只期花红果硕。正如赵朴初先生的《金镂曲》历尽艰辛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忧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

篇【2】:教师与时代同行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6个年头,十六年来,耳濡目染实小文化,老教师的言传身教,新的教学理论的.引领,浓浓的教学教研氛围,让我快速成长起来。作为一名实小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下面我就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所感所悟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汇报的题目是《与爱同行,做幸福教师》

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是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自踏上教育岗位,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人生的

教师的爱是理解,是尊重。尊重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学生。我经常用“假如我是一名学生”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一言一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从身体开始,上课时,累了,休息一下做个游戏再继续学习。下课了,我会经常提醒学生喝水,一句“喝水小标兵”评选,孩子们立马进入比赛状态,喝干的拍照发给家长,喝水的劲头更足了。我更尊重学生的心理。当学生向我问好时我总是点头微笑。当有学生情绪低落时我会耐心询问原因,和他谈心,帮他解决难题。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不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

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学生,说话不太清楚,接受新知识比正常孩子要慢一点。学习汉语拼音时有困难,就找了两个小老师教他,后来好多孩子的每日一句中这样写道:我真想让他变聪明。通过孩子的写话,很多家长知道了他接受慢。他的妈妈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给老师添麻烦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变得沉默寡言,说话也不敢大声了。我意识到:我的无意,我的自认为对他好,帮助他的想法、做法,却伤害了他。于是,我从他喜欢的画画入手帮他建立自信,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并偷偷地教他拼音,教他阅读,不断地鼓励他,相信他。渐渐地,他变了,变得脸上经常挂着笑容,原来上课几乎不发言,后来他会的会大声说给大家听,下课他和同学玩得特别开心。虽然他现在的成绩还是不太好,但是他却喜欢上学,喜欢学校。

是的,人与人是平等的,不能因为他学习困难而横加指责,或不闻不问,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好学向上的心来学校的,只是各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所给的滋养不同。

也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现出色。所以我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是平等的,从没有批评过家长,只是给家长一些建议或方法的指导。就在前天下午我们班有一位家长来找我,因为孩子写作业磨蹭,气得一天没有吃饭,还停了孩子的课。我先开导家长,又教给了她一些方法让她回去试一试,和家长、孩子约定只要坚持21天写作业不磨蹭老师就有奖励。我也期待着孩子的变化。

爱是欣赏,是鼓励。十六年来,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我精心呵护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让他们都能够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当孩子不小心犯错时,我给予宽容一笑,当孩子胆怯不敢向前时,我给予真心的安慰与鼓励,当孩子调皮捣蛋时,我既给予真诚的批评,又送上和风细雨的叮咛。把鼓励、赞赏通过小卡片传达给孩子。

爱是责任,是奉献。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本领;为了肩上的这份责任,我不停地阅读,实践,思考。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教育文集》等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和各类教育教学杂志是我经常翻阅的。

课堂是我实践的主阵地,作为一名

中学习语文、热爱语文。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阻碍学生阅读的现状。开展了“大量识字,快乐阅读” 的实验。把学生的名字作为识字教材,全级部学生共读儿歌,识汉字。注重生活中认字。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总结识字规律,评选识字大王,让每个孩子在愉快中识字,为课外阅读打下基础。让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向家长推荐亲子共读的书目,上读书指导课。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育为孩子的一生幸福作准备。”是我语文教学观的集中体现。

“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在老教师的影响下, 我也主动承担起了培养本组年轻教师的职责,立志与他们一同成长。上学期我们组老师们共读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和《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对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研时我们一起深入的解读文本。设计出符合低年级特点的随文识字课。在学标练课、赛课活动中我们组的老师们都认真准备,反复试讲,主动喊着其他老师去听课,评课。我的听课记录也写了满满三本。这是老师们付出的见证。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组的老师对我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新学期我们还将共同探索,共同进步。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年轻的我们会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努力,继续奉献,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用博大的师爱来滋润每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让他们的人生绽放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