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看破红尘修仙名言 正文

看破红尘修仙名言

时间:2025-04-30 13:58:39

看破红尘天地宽。名不贪婪,利不贪婪。真诚清净悟真禅,平等慈悲,普度人间。

1、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3、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佛法的修学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

5、在日常生活里面,分别、执着要淡薄,看得淡薄就是看破。

6、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7、缘起即灭,缘生已空。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8、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9、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1、觉悟人生如过客,世间如旅舍,是真正的福报,真正的清凉自在!

12、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13、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根本无明是妄想。

14、放下一切,菩提心就现前;放下一切,才能见到事实真相。

15、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6、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7、觉悟人生是无常、无我、苦、空,你就会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18、大乘以“自度度他”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为本;佛法讲“自度度他”,放下是“自度度他”。

19、学佛,要从“放下”开始;先放下见思烦恼,再放下尘沙烦恼,最后放下根本无明。

20、所谓顺其自然,并非代表你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后你有勇气接受一切的成败 。

21、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22、看破红尘天地宽。名不贪婪,利不贪婪。真诚清净悟真禅,平等慈悲,普度人间。

23、历尽劫波始豁然。佛法无边,向上心欢。念佛醒悟绽芳莲,放下执着,自在随缘。

24、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5、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26、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拓展:

经典佛语禅语语录

1、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2、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3、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4、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5、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6、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

7、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8、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9、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10、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11、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12、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13、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当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14、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15、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16、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17、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8、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20、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21、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22、佛法是不二之法。

23、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4、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25、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2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2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2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9、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30、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看破红尘的名言警句1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代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功名利禄只能带给我们短暂的快乐惟有平静的心灵加上对工作的热爱才能带给我们永恒的喜悦。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奢侈或节俭是由客观形势所决定的。

出身低微的人,不妨碍他的聪明才智,家境贫困的人,不妨碍他有好的德行。

有独到见解的言论,高尚的人,不愿舍弃,庸俗的人不喜欢,迷惑众人的书,愚蠢的人喜欢,贤能的人离它远去。

一个人胸中没有学问,就像手中没有钱。

用什么东西可以解除忧愁,唯有喝杜康美酒。

一个爱学习的`人,虽然死了还好像活着,一个不爱学习的人,虽然活着,但可称之谓没有灵魂的躯壳。

读书又有什么罪,一个早晨就成灰尘了。

习惯于鱼臭的人,忘掉了兰草的芳香,沉迷于某一事物的人,会改变原来的本性。

把千金看得如同草芥,不屑一顾,抛掉万乘之国的大位就如同脱掉一双草鞋。

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

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而愉快地生活吧! 这是人生。我们要依然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见到有利的事争着推让,听到正义的事争着去做,有了不好的行为争着改正。

人生是短促的,这句话应该促醒每一个人去进行一切他所想做的事。虽然勤勉不能保证一定成功,死亡可能摧折欣欣向荣的事业,但那些功业未遂的人,至少已有参加行伍的光荣,即使他未获胜,却也算战斗过。

不可以接近利剑,不可以亲近美人,接近利剑要伤身体,亲近美人会损坏名声。

虽然有巨万的财富,但穿的衣服,吃的食物却是粗糙,低劣的。

看破红尘的名言警句2

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菜根谭》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7、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8、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9、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10、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明海瑞《令箴》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13、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锷《南宁寓庐联》

14、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1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17、万里不惜死,朝得成功唐高适

18、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李白《短歌行》

19、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20、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21、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22、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23、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24、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25、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明薛宣《读书录》

26、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27、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28、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29、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30、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31、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32、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33、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34、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35、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庄子

36、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37、欲寡则心自诚。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38、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39、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宋史隐逸列传》

40、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41、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42、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43、坚志者,功名之枉也晋葛洪

44、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45、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46、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李白《短歌行》

4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辛弃疾

48、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49、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李白《阳春歌》

50、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51、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52、一生有不死,所贵在立功明张羽

53、欲寡则心自诚。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54、离家自身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明于谦

55、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56、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7、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李白《行路难其三》

58、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庄子

59、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60、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61、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

1、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2、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3、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4、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5、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6、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7、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8、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9、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10、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11、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12、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jian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13、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14、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15、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6、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17、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18、诬蔑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9、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20、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21、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22、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23、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24、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25、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26、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27、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28、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29、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30、情生智隔。

31、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32、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33、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34、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5、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6、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 况 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37、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

38、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39、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40、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41、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42、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43、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44、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45、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46、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47、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48、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49、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50、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51、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52、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53、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54、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55、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56、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57、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58、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59、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60、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61、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62、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63、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64、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65、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66、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67、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68、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69、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70、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