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烹饪是一门艺术名言 正文

烹饪是一门艺术名言

时间:2025-05-11 00:38:02

关于厨师的名言

1. 不经厨子手,难得五味香。

2. 以厨艺赢人,以厨德服人。

3. 厨师不打牌,大菜炒不来!

4. 平时喝点酒,老板眉头纠!

5. 常在厨房走,那能不切手!

6. 常在厨房混,那能没学问!

7. 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8. 厨师不抽烟,炒菜味不鲜!

9. 厨师不喝酒,炒菜手发抖!

10. 常在厨房飘,那能不挨刀!

精选厨师的名言座右铭

1. 配菜不喝酒,切菜会切手!

2. 厨艺就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3. 平时吃点肉,老板心难受!

4. 要在厨房混,最好是光棍!

5. 我要做一名厨师表演艺术家。

6. 没有哪个好厨师是不贪吃的。

7. 厨师不泡妹,炒菜没得味儿!

8. 食客的满意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9. 活到老,学到老,爱拼才会赢。

10. 人类中最有创造性的,当推厨师。

11. 厨师一多,反而做不出好的饭菜。

12. 菜品即人品,好菜品出自好人品。

13. 从厨有三美——美食美景美色。

14. 朝里无人莫做官,厨房无人莫去串。

15. 烹饪是第一国粹,厨师为蓝领贵族。

16. 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未来。

17. 书山有路趣为径,厨海无崖乐作舟。

18. 学厨先学德,德有多高,艺有多深。

19. 十个厨师九个坏,不坏的那个在炒菜!

20. 没有做不好的菜,只有没有做好的菜。

21. 厨房里培养出来的除了流氓就是色狼!

22. 不想做烹饪艺术家的厨师不是好厨师。

23. 我爱白萝卜,也爱白萝卜一样的小师妹。

24. 节能减排,低碳餐饮,爱厨房,爱生活!

25. 既然选则了烹饪事业,就必须热爱烹饪。

26. 日不能息夜不能寐。老板一叫立马到位!

27. 业精与勤,有志者事竟成。活到老学到老。

28. 采人之长,补己之短,学无止境,永不停步。

29. 以闻其香,吃其味,食有尽而味无穷的理念。

30. 若能承受失败的考验,就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厨师的名言座右铭摘抄

1.不想做烹饪艺术家的厨师不是好厨师。

2.人类文明是伴随着饮食文明而进步的,厨师是创造文明的无名英雄。

3.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配穿白大褂,一是厨师,二是医生。做厨如行医,烹鲜若治国。

4.学厨需要九年义务教育:学三年,干三年,拼拼打打又三年。

5.厨师分三种:工匠型、管理型、文化型,而文化型应该是厨师追求的最高竟界。

6.烹饪是第一国粹,厨师为蓝领贵族。

7.日本人用眼睛吃饭,法国人用鼻子吃饭,美国人用脑子吃饭,中国人用舌头吃饭。

8.生活决定阅历,阅历改变思想,思想造就人生。

9.厨师学艺的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求像,发展阶段——显技,成熟阶段——适客。

10.只有传统,没有正宗,物无定味,烹无定法,适口者珍,这就是菜品创新之道。

11.活到老,学到老,爱拼才会赢。

12.学厨先学德,德有多高,艺有多深。

13.要做一个合格的厨师必须做到多看,多学,多思,多问,多记,多做。

14.业精于勤,有志者事竟成。

15.食客的满意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16.市场经济不等人,不拼不驳是庸人,错过机遇是罪人,干不好酒店对不起任何人。

17.既然选择了烹饪行业,就必须热爱烹饪事业。

18.宁可一招精,不可万招会。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追求细节的完美。

19.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未来。

20.我爱白萝卜,也爱白萝卜一样的小师妹。

21.书山有路趣为径,厨海无崖乐作舟。

22.儒厨的综合素质就是厨德+知识+厨艺。厨艺就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厨德和知识则是我门的.价值所在。传艺先传德,做菜先做人。

23.没有做不好的菜,只有没有做好的菜。

24.菜品即人品,好菜品出自好人品。

25.未来是色彩斑斓的,梦想是甜蜜的,过程是艰辛的,美好希望是要靠奋斗实现的。

26.钻研理论,勤于实践,谦虚谨慎,精益求精。

27.从厨有三美——美食、美景、美色。

28.法国的厨师归文化部门管,中国的厨师归劳动部门管。同样是美食大国,厨师地位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29.必须把菜品做成“博食”、“精食”、“养食”、“雅食”,与“洋食”、“流行食”相结合。

30.菜品要在“食饱——食味——食疗”的层面上渐进。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汪曾祺《写字画画做饭》

我正经练字是在小学五年级暑假。我的祖父不知道为什么一高兴,要亲自教我这个孙子。每天早饭后,讲《论语》一节,要读熟,读后要写一篇叫做“义”体的短文。“义”是把《论语》的几句话发挥一通,这其实是八股文的初阶,祖父很欣赏我的文笔,说是若在“前清”,进学是不成问题的。另外,还要写大字、小字各一张。这间屋子分里外间,里间是一个佛堂,供着一尊铜佛,外间是祖母放置杂物的地方,房梁上挂了好些干菜和晾干了的棕叶,我就在干菜、棕叶的气味中读书、作文、写字。下午,就放学了,随我自己玩。

祖父叫我临的大字帖是裴休的《圭峰慧禅师碑》,是他从藏帖中选出来的,裴休写的碑不多见,我也只见过这一种。裴休的字写得安静平和,不像颜字柳字那样筋骨弩张。祖父所以选中这部帖,道理也许在此。

小学六年级暑假,我在三姑父家从韦子廉先生学。韦先生每天讲一篇桐城派古文,让我们写篇大字。韦先生是写魏碑的,曾临北碑各体,他叫我临的是《多宝塔》。《多宝塔》是颜字里写得最清秀的,不像《大字麻姑仙坛》那样重浊。

有人说中国的书法坏于颜真卿,未免偏激。任何人写碗口大的字,恐怕都得有点颜书笔意,蔡襄以写行草擅名,福州鼓山上有他的两处题名,写的是正书,那是颜体。董其昌行书秀逸,写大字却用颜体。歙县有许多牌坊,坊额传为董其昌书,是颜体。

读初中后,父亲建议我写写魏碑,写《张猛龙》。他买来一种稻草做的高二尺,宽尺半,粗而厚的纸,我每天写满一张。

《圭峰碑》《多宝塔》《张猛龙》,这是我的书法的底子。

祖父拿给我临的小楷是赵子昂的《闲邪公家传》,我后来临过《黄庭》《乐毅》,时间都很短。1943年云南大学成立了一个曲社,拍曲子。曲谱石印,要有人在特制的石印纸上,用特制的石印墨汁,端楷写出印制。这差事落在我的头上。我凝神静气地写了几十出曲谱,有的是晋人小楷笔意,我的晋人笔意不是靠临摹,而是靠“看”,看来的。

有一个时期,我写的小楷效法倪云林、石涛。

1947、1948年我还能用结体微扁的晋人小楷用毛笔在毛边纸上写稿、写信。以后改用钢笔,小楷功夫就荒废了。

习字,除了临摹,还要多看,即“读帖”,我的字受“宋四家”(苏、黄、米、蔡)的影响,但我并未临过“宋四家”,是因为爱看,于不知不觉中受了感染。

对于“宋四家”,自来书法家颇多贬词。有人以为中国书法一坏于颜真卿,二坏于“宋四家”,这话不能说毫无道理。“宋四家”,对于二王,对于欧薛,确实是一种破坏。但是,也是革新。宋人书法的特点是解放,有较多的自由,较多的个性。“四家”的“蔡”本指蔡京,因为蔡京人太坏,被开除了,代之以蔡襄。其实蔡京的字是写得很好的,有人以为应为“四家”之冠,我同意。苏东坡多有偏锋,书体颇近甜俗。黄山谷长撇大捺,做作。米芾字不宜多看,多看了会受其影响,终身摆脱不开。米字流畅洒脱,而书品不高,他自称是“臣书刷字”。我的书品也只是尔尔,无可奈何!

我没有正式学过画。我父亲是画家,年轻时画过工笔画。中年后画写意花卉。他没有教过我。只是在他作画时,我爱在旁边看,给他抻抻纸。我家有不少珂罗版印的画册,我没事时就翻来覆去一本一本地看。画册以四王最多,还有,不知为什么有好几本蓝四叔的。我对四王、蓝四叔都没有太大兴趣,及见徐青藤、陈白阳及石涛画,乃大好之。我作画只是自己瞎抹,无师法。要说有,就是这几家(石涛偶亦画花卉,皆极精)。我作画不写生,只是凭印象画。曾为《中国作家》画水仙,另纸题诗一首,中有句云:“草花随目见,鱼鸟略似真。”我画的鸟,我的女儿称之为“长嘴大眼鸟”。我的孙女有一次看艺术纪录片《八大山人》,说:“爷爷画的鸟像八大山人———大眼睛。”写意画要有随意性,不能过事经营,画得太理智。我作画,大体上有一点构思,便信笔涂抹,墨色浓淡,并非预想。画中国画的快乐也在此。曾请人刻了两方闲章,刻的是陶弘景的两句诗“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有人撺掇我开展览会,我笑笑,我的画作为一个作家的画,还看得过去,要跻身画家行列,是会令画师齿冷的。

有人说写字、画画,也是一种气功。这话有点道理。写字、画画是一种内在的运动。写字、画画,都要把心沉下来,齐白石题画曰:“心闲气静时一挥。”心浮气躁时写字、画画,必不能佳。写字、画画可以养性,故书画家多长寿。

我不会做什么菜。可是不知道怎么竟会弄得名闻海峡两岸。这是因为有过几位台湾朋友在我家吃过我做的菜,大事宣传而造成的。我只能做几个家常菜。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燕窝,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有一点特色,可以称为我家小菜保留节目的有这些:

拌荠菜、拌菠菜。荠菜焯熟,切碎,香干切米粒大,与荠菜同拌,在盘中用手抟成宝塔状。塔顶放泡好的海米,上堆姜米、蒜米。调好酱油、醋、香油放在茶杯内,荠菜上桌后,浇在顶上,将荠菜推倒,拌匀,即可下箸。佐酒甚妙。没有荠菜的季节,可用嫩菠菜以同法制。这样做的拌菠菜比北京用芝麻酱拌的要好吃得多。这道菜已经在北京的几位作家中推广,凡试做者,无不成功。

烧小萝卜。台湾陈怡真到北京来,指名要我做菜,我给她做了几个菜,有一道是烧小萝卜,我知道台湾没有小红水萝卜(台湾只有白萝卜)。做菜看对象,要做客人没有吃过的,才觉新鲜。北京小水萝卜一年里只有几天最好。早几天,萝卜没长好,长水分,发艮,且有辣味,不甜,过了这几天,又长过了,糠。陈怡真运气好,正赶上小萝卜最好的时候。她吃了,赞不绝口。我做的烧小萝卜确实很好吃,因为是用干贝烧的,“粗菜细做”,是制家常菜不二法门。

做菜要有想象力,爱捉摸,如苏东坡所说,“忽出新意”;要多实践,学做—样菜总得失败几次,方能得其要领;也需要翻翻食谱。在我所看的闲书中,食谱占一个重要地位。食谱中写得最好的,我以为还得数袁子才的《随园食单》。这家伙确实很会吃,而且能说出个道道。如前面所说:“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实是经验的总结。“荤菜素油炒,素菜荤油炒”,尤为至理名言。

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到菜市场要走一段路,这也是散步,是运动。我什么功也不练,只练“买菜功”。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其次是切菜、炒菜都得站着,对于一个终日伏案的人来说,改变一下身体的姿势是有好处的。最大的乐趣还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兴,盘盘见底。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我的菜端上来之后,我只是每样尝两筷,然后就坐着抽烟、喝茶、喝酒。从这点说起来,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诗曰: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睛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来源于《中国书画报》

汪曾祺《葵薤》

小时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非常感动。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里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诗写得平淡而真实,没有一句迸出呼天抢地的激情,但是惨切沉痛,触目惊心。词句也明白如话,不事雕饰,真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写出的作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完全能读懂。我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了泪。

然而有一句我不明白,“采葵持作羹”。葵如何可以为羹呢?我的家乡人只知道向日葵,我们那里叫做“葵花”。这东西怎么能做羹呢?用它的叶子?向日葵的叶子我是很熟悉的,很大,叶面很粗,有毛,即使是把它切碎了,加了油盐,煮熟之后也还是很难下咽的。另外有一种秋葵,开淡黄色薄瓣的大花,叶如鸡脚,又名鸡爪葵。这东西也似不能做羹。还有一种蜀葵,又名锦葵,内蒙、山西一带叫做“蜀蓟”。我们那里叫做端午花,因为在端午节前后盛开。我从来也没听说过端午花能吃,——包括它的叶、茎和花。后来我在济南的山东博物馆的庭院里看到一种戎葵,样子有点像秋葵,开着耀眼的朱红的大花,红得简直吓人一跳。我想,这种葵大概也不能吃。那么,持以作羹的葵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后来我读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是个很值得叫人佩服的读书人。他是嘉庆进士,自翰林院修撰官至湖南等省巡抚。但他并没有只是做官,他留意各地物产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见,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的文献,写成了《长编》和《图考》这样两部巨著。他的著作是我国十九世纪植物学极重要的专著。直到现在,西方的植物学家还认为他绘的画十分精确。吴其浚在《图考》中把葵列为蔬类的第一品。他用很激动的语气,几乎是大声疾呼,说葵就是冬苋菜。

然而冬苋菜又是什么呢?我到了四川、江西、湖南等省才见到。我有一回住在武昌的招待所里,几乎餐餐都有一碗绿色的叶菜做的汤。这种菜吃到嘴是滑的,有点像莼菜。但我知道这不是莼菜,因为我知道湖北不出莼菜,而且样子也不像。我问服务员:“这是什么菜?”——“冬苋菜!”第二天我过到一个巷子,看到有一个年轻的妇女在井边洗菜。这种菜我没有见过。叶片圆如猪耳,颜色正绿,叶梗也是绿的。我走过去问她洗的这是什么菜,——“冬苋菜!”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那么,这种菜作羹正合适,——即使是旅生的。从此,我才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

吴其浚为什么那样激动呢?因为在他成书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

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葵本来是中国的主要蔬菜。《诗·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可见其普遍。后魏《齐民要术》以《种葵》列为蔬菜第一篇。“采葵莫伤根”,“松下清斋折露葵”,时时见于篇咏。元代王祯的《农书》还称葵为“百菜之主”。不知怎么一来,它就变得不行了。明代的《本草纲目》中已经将它列入草类,压根儿不承认它是菜了!葵的遭遇真够惨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因为后来全国普遍种植了大白菜。大白菜取代了葵。齐白石题画中曾提出“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中之王,何也?”其实大白菜实际上已经成“菜之王”了。

幸亏南方几省还有冬苋菜,否则吴其癋就死无对证,好像葵已经绝了种似的。吴其癋是河南固始人,他的家乡大概早已经没有葵了,都种了白菜了。他要是不到湖南当巡抚,大概也弄不清葵是啥。吴其浚那样激动,是为葵鸣不平。其意若曰:葵本是菜中之王,是很好的东西;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就知道了!

北方似乎见不到葵了。不过近几年北京忽然卖起一种过去没见过的菜:木耳菜。你可以买一把来,做个汤,尝尝。葵就是那样的味道,滑的,木耳菜本名落葵,是葵之一种,只是葵叶为绿色,而木耳菜则带紫色,且叶较尖而小。

由葵我又想到薤。

我到内蒙去调查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的材料,准备写一个戏。看了好多份资料,都提到部队当时很苦,时常没有粮食吃,吃“荄荄”,下面多于括号中注明“(音“害害”)”。我想:“荄荄”是什么东西?再说“荄”读gai,也不读“害”呀!后来在草原上有人给我找了一棵实物,我一看,明白了:这是薤。薤音xie。内蒙、山西人每把声母为X的字读成H母,又好用叠字,所以把“薤”念成了“害害”。

薤叶极细。我捏着一棵薤,不禁想到汉代的挽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还落复,人死一去何时归?”不说葱上露、韭上露,是很有道理的。薤叶上实在挂不住多少露水,太易“晞”掉了。用此来比喻人命的短促,非常贴切。同时我又想到汉代的人一定是常常食薤的,故尔能近取譬。

北方人现在极少食薤了。南方人还是常吃的。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都有。这几省都把这东西的鳞茎叫做“藠头”。“藠”音“叫”。南方的年轻人现在也有很多不认识这个藠字的。我在韶山参观,看到说明材料中提到当时用的一种土造的手榴弹,叫做“洋藠古”,一个讲解员就老实不客气地读成“洋晶古”。湖南等省人吃的藠头大都是腌制的,或入醋,味道酸甜;或加辣椒,则酸甜而极辣,皆极能开胃。

南方人很少知道藠头即是薤的。

北方城里人则连藠头也不认识。北京的食品商场偶尔从南方运了藠头来卖,趋之若鹜的都是南方几省的人。北京人则多用不信任的眼光端详半天,然后望望然而去之。我曾买了一些,请几位北方同志尝尝,他们闭着眼睛嚼了一口,皱着眉头说:“不好吃!——这哪有糖蒜好哇!”我本想长篇大论地宣传一下藠头的妙处,只好咽回去了。

哀哉,人之成见之难于动摇也!

篇一:美食总动员观后感

《美食总动员》描写的是在世界闻名的美食之都——巴黎,有一只名叫雷米的小老鼠一心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厨师。但是,“理智”的亲人却时常提醒它不要妄想,还好,幸运的小老鼠遇到了一个在后厨帮工的年轻人——林贵尼。尽管他缺少厨艺的天赋,但他正拼命地想保住自己的工作。这两个家伙的相遇是一拍即合,一个“人鼠美食联盟”就这样形成了。小老鼠躲在厨师帽中,操纵林贵尼的手臂,帮助他做出一道又一道精美大餐。两个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但接下来麻烦依旧不断。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烹制出全巴黎最棒的普罗旺斯闷菜,并向世人展示了小老鼠爱厨房的无比热情……

看这只名叫雷米的小老鼠,它的眼神中透露着无限的向往,那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老鼠,它不吃人类丢弃的垃圾,它向往着美食世界。它在品尝美食的时候,会把眼睛闭上,用心灵去感受,在脑海中迸发出美妙的旋律。总之,它是一个有追求的老鼠,它是一只坚守着厨神的一句

篇二:《美食总动员》观后感

之所以去看电影,因为每周末我都要做奶爸。我做奶爸喜欢带女儿到外面去玩,附近的各大公园都留下过我和女儿的身影。电影院倒是没去过,因为小孩很难有一两小时的漫长耐心。不过我女儿对动画片的兴趣似乎很大,在家看《米奇妙妙屋》时,半小时、一小时都能看下去,神情专注、眼睛都不眨。于是,今天我就尝试着带她去看电影。

之前也有过好多以老鼠为题材的动画片,《精灵鼠小弟》是经典中的经典。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美食总动员》使终将老鼠和人类放在互相敌视的角度上,不断地提醒双方你们是其实是走不到一起的,直到这个局面被主角(一只小老鼠,名叫小米,何炅配音)以自身不懈的努力打破。《精灵鼠小弟》则刻画了一个人类和老鼠和平共处的大背景,描写了一家子其乐融融的生活,与老鼠敌对的只不过是那只猫,后来还和解了。我想,《美食总动员》设计这样的大背景,与电影中以厨房为最主要场景的情节设计是相符的。

是的,无论是谁,都无法面对厨房里出现老鼠这样的事实。所以,电影也没有从厨房开始讲故事,更没有让老鼠出生、或生长在厨房里。对厨房这个背景的介绍是通过电影里的电视画面来进行的,而主角小米则是一个爱思考、爱学习的老鼠。他不仅看人类的电影,还看人类的书。因此他有幸阅读了烹饪方面的“圣经”——《人人皆可烹饪》。

这本书的作者是世界美食之都(法国巴黎)的美食之都(名厨餐厅)的厨师,他以自己的智慧发明了许多卓越的食品。他在世的时候把自己的智慧写成了这部不朽的著作,但世界上的其他厨师都只会照着他的菜谱去做,而且做得强差人意。因此,他的观点“人人皆可烹饪”即使写在了书的封面上,依然不被世人接受。

小米并不是刻意地去这家餐馆表现自己的厨艺,他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厨房,只是为了在他心目中很神圣的美食不要被一个不懂厨艺的小孩毁掉。而当他偷偷地帮这个小孩把该放的调料都放好后,自己却身陷困境。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客人们好久没有吃过这样妙不可言的美味,先是要求他再做一次、接着是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于是,这个不懂厨艺的小男孩只好在一只老鼠的指挥下制作各种菜肴。

我不愿意在影评里写下过多的情节,因为我本人就不喜欢从别人的文章或嘴里了解剧情。真正喜欢电影的人,应该留着完全空白的大脑去电影院

这部电影中有两句台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一句是电影刚开始的时候,小米在家族的逃难中因为舍不得那部书而与家人失散。电影里出现了一句很有哲理的台词:“如果你只盯着过去,那你永远看不到未来。”第二句是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那个批评家近乎于忏悔的评论:“我终于明白了‘人人皆可烹饪’的真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但是天才却可以来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这些内容,犹如一个哲人在向我们讲述他的毕生智慧。不同的是,电影用轻松娱乐的方式将这样的哲理告诉了我们。

虽然,在电影中还加入了“争夺继承权”这些孩子们不能理解的支线情节,但是不管是否理解这些支线,都不影响从整部电影中享受快乐、体验精彩。这是迪斯尼给电影制作人员留下的最大的启迪。

本片除情节和台词以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镜头的运用。随着DV机的普及,怎样用镜头来记录生活已经渐渐被大众掌握,但是怎样用镜头来讲诉故事却是一门艺术。在这一方面,国产片的导演和摄影都还需要历练。

要说本片有什么遗憾,那就是中文翻译不够精准了,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电影里的台词实际上总能听出一点画外音,但是一旦翻译成他国语言,这些就只好放弃,否则反而给观众带来不适。其实真正有眼福的人应该去看原版电影(当然这要相当不错的英语听力)。

在我写过好多“育女心经”和“影评”,但是当我写完这篇文章时,我却不知道应该把它放在哪个类别里。《美食总动员》是我女儿看的第一部电影,虽然她的耐心不足以享受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但是人生的第一能有多少?本文虽然更接近影评,我还是决定把它归入“育女心经”。

篇三:《美食总动员》观后感

一向对动画电影十分关注,本片也不例外。甚至在年就已经看过本片的先行预告片了,但是真正看到个不错的版本竟等了一年。不过看在是皮克斯的份上,也就算了。

动画电影一直在寻求突破,本片干脆来让人人喊打的角色成为主角。小老鼠雷米拥有异乎常“鼠”的嗅觉,并一心想成为一名伟大的厨师。但是他的家人告诫他毕竟是一只老鼠,是不会被人们所接受的。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老鼠天生就应该偷偷摸摸,厨房也成为了他们的禁地。由于居所被一个很猛的老太太发现(拿着猎枪胡扫),雷米在逃亡的时候和鼠群失散,独自一鼠来到了美丽的巴黎,他发现了他的偶像古斯特的餐馆,开始只是为了偷吃些食物,可是见到笨蛋的林贵尼把一锅汤搞糟的时候忍不住出手熬出了美味的浓汤(好像有句话说的是“一只老鼠坏了一锅粥”吧?汗!)。林贵尼为了成为大厨,决定一块和老鼠合作,做出美味的料理。

和老鼠的合作还挺愉快,不但料理做的.好,林贵尼也抱得美人归,后来还发现自己是古斯特的儿子,即合法继承人,在继承了餐厅后,林贵尼觉得自己不再需要雷米了,并认为和一只老鼠合作是愚蠢的。人类总是那样的无耻,什么事都是有用的时候利用,失了才发现他的宝贵。最后,当传说中的最强美食评论家到来时,雷米带着大批老鼠军团做了个完美的料理,林贵尼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重新和老鼠雷米成为了好朋友。

故事是典型的动画式,哪哪都充斥着荒诞而又温馨的情节。一个人类眼中的四害,过街喊打的生物却出现在厨房,做出了人类都难以抵抗的完美料理,故事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突破。观众能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以后再饭馆吃饭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对本片是次严峻的考验,显然皮克斯又一次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动画中的人物色泽饱满,动感十足,可以说在技术上,皮克斯的功夫绝对是没话说,有了动画质量的保证。

接下来就是情节的突破。纵观这八年,从玩具总动员到海底总动员再到汽车总动员,哪一部不是在寻求突破?主人公一变再变,目的就是让人们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此次来了只老鼠,非但没有被人喊打,而且还博得了阵阵好评。动画电影的故事大多比较老套,总是在搞笑之余来段煽情,最后结局总是完美,帅哥总是抱得美人归……但是有很多人看过本片后依然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所打动,看的眼泪直流,要么热泪盈眶。对此情景我无言。本片确是佳作,我承认,但是条件之一是我本身就喜爱CG,因此爱屋及乌,但是眼泪我倒是没觉得该流。也许大家所喜欢的风格不同吧,我比较钟爱《超人特攻队》,因此对这种温情场面多的不是很感冒。

片中一直不停围绕的主题就是:Everyone Can Cook。,这个主题告诉观众人人都可以做出美味的料理,不分贫贱,同时暗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梦想,只要朝着目标努力,就一定有一天会实现,如果不信,可以看看片中的小老鼠嘛!但是我在标题打出了“?!”,因为我很郁闷的是老鼠也算Everyone吗?所以我“!”。呵呵,开个玩笑了。

人说,站在顶峰居高临下就会有种孤独的感觉,傲世群雄并不是很爽的事情,所以现在的动画电影才会层出不穷,各显神通。不难发现,最近的动画总是会撞车。海底题材《海底》对《鲨鱼》,讲昆虫的《虫虫》对《小蚁》,怪物类的《史瑞克》对《怪物公司》,老鼠主演的《鼠国流浪》对《料理》……,梦工厂看来发下狠要跟皮克斯对着干了。但是这对观众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至少我们可以每年都看到好看的动画电影了,而且素质都是非常的高,而成本却相应的低,不用花大价钱请大腕,也没有什么烧钱的特技,现在的动画电影俨然已经成为电影公司一种百赚不赔的有利赚钱工具了。

最后再期待一下接下来的《WALL-E》和《超人特攻队2》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