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
2、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荷马
3、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4、我怀着比对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莎士比亚
5、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塞缪尔约翰逊
6、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7、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者也。——王安石
8、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鲁迅全集》
9、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10、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11、我们法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居里夫人
12、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罗夫选集》
13、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14、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巴甫洛夫
15、国家之前进在于人人勤奋、奋发、向上,正如国家之衰落由于人人懒惰、自私、堕落。——斯马尔兹
16、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蒙泰格尼
17、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柏拉图
18、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19、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20、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21、我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汤姆逊
22、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爱因斯坦
23、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康熙
24、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25、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爱国决不是排外。——马铁丁
26、爱自己的'祖国。这就是说,要渴望祖国能成为人类理想的体现,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一点。——加里宁
27、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28、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巴金
29、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李苦禅
30、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爱迪生
31、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32、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裴多菲
33、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果戈理
34、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肖邦
35、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富兰克林
36、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别林斯基
37、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38、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狄德罗
39、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肯尼迪
40、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41、必须经过祖国这一层楼,然后更上一层楼,达到人类的高度。——罗曼罗兰
42、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吴玉章
43、不能不热爱祖国但是这种爱不应该消极地满足于现状,而应该是生气勃勃地希望改进现状,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一点。——别林斯基
44、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
45、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46、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苏步青
47、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阿托尔斯泰
48、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普希金
49、爱国主义:一堆随时可以被任何野心家所点燃,去照亮他的名字的易燃垃圾。——安卜罗斯皮尔斯
50、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第一部分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2、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
4、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5、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6、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
7、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8、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0、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第二部分
11、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
12、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13、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1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15、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16、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17、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第三部分
21、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22、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23、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24、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25、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26、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27、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28、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29、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
30、除了时间,什么也不属于我。
第四部分
31、浪费时间是一
32、把握时间观念,同认识一个人一样,相见易,相识难。
33、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
34、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35、浪费了一生就等于夭折。
36、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37、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38、你若需要时间,(创业)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39、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40、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第五部分
41、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42、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43、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计利用时间。
44、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45、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46、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47、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48、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49、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50、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带来希望。
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下面是书法
1、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2、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13、书肇于自然。——蔡邕
1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1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1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1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0、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2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2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2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8、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2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30、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31、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32、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33、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3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35、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3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3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39、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4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1、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42、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4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4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45、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4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7、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48、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4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50、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51、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
52、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5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5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55、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5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57、拳要打,字要练。
5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59、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60、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6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62、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议》
63、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六体书论》
64、字怕练,马怕骑。
65、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附:如何学习书法
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字上去填写。
摹帖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字,用透明而不透墨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轮廓,用极细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来龙去脉,揣摩它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基础上,对帖字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要求去写,有一定规范和约束。摹帖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笔意,而易失古人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