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人名言
1.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2.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 ——甘地
3.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4.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5.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6.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
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 ——老 子
8.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9.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 ——陶渊明
10.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11.仓满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包拯
12.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13.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李清照
14.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15.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 ——亚里士多德
16.没有一个清洁美好的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
——曲格平
17.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
——长冈半太郎
18.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 ——叔本华
19.大自然斯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卢梭
20.一切都是一个行列,宇宙便是用完美的步伐前进的一个行列。 ——惠特曼
(二)妙语集锦
21.人类对自然生态的道德期望必须与其对自然生态的道德责任相联系,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等价交换机制,以此限制、消除人类对自然生态不负责任的邪恶行为和自利欲望的膨胀,匡正天人之间的严重不和谐关系。
——张立文
22.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3.人类将会杀害大地母亲,抑或将使她得到拯救?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如果克服了那导致自我毁灭的放肆的贪欲,人类则能够使她重返青春,而人类的贪欲正在使伟大母亲的生命之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造物付出代价。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24.除了足迹,我们什么也别留下;除了摄影,我们什么也别带走 为了子孙后代,请留下一片净土。
——台湾森林公园环保广告
25.淡水用完——南北极取,冰山用完——过滤海水,海水用完——?
——公益广告
26.人类是花的“根”,环境是未绽的“花苞”,“根”努力就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反之只有枯竭、谢落。
——哲学家如是言
27.鲁迅 :不在污染中爆发,就在污染中死亡。
裴多芬:环境诚可贵,治理价更高,若为利润故,二者皆可抛。
——互联网上网友戏改名人言论以讽刺当今环境现状
28.罗贯中:滚滚长江东逝水,“碱”花淘尽英雄,污染依旧在,不见夕阳红。
——叶檀《关于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的观感
事例类
﹡数据﹡
失落的“伊甸园”——两河流域文明的毁灭
由于土地盐碱化而引起古文明衰亡的最早案例
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古代世界最伟大的三个文明曾经在这里繁荣昌盛。苏美尔、亚述、阿卡德和巴比伦人相继在公元前4000至前2000年间,在这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令世人叹为观止。然而,这些古文明的发祥地如今却是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
就这个问题,美国亚述学家雅可布生对西亚出土楔形文字史料做过一次深入调查。他发现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壤盐碱化由来已久,始于公元前2400年的拉格什城邦,不久就发展到幼发拉底河,1000年后盐碱化进一步扩展到古巴比伦。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雷伍德在伊拉克的的耶莫组织过一次由地质、气象、动物和植物学家共同参加的大规模跨学科考古发掘,结果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布雷伍德在《伊拉克库尔德史前调查》中这样写道:
人类以及他们从事的农业和牧业,总的来说起一种破坏作用,尽管无人想有意去破坏……过去曾是丛林的整个平原和切姆查玛克河谷的山麓地区,如今连灌木丛都不存在了。栎树灌木丛在还未长到6英寸之前就被砍伐。由于树林和灌木树的消失以及草地每年春季全被吃光,只剩下草根,土壤大量流失,填入河流……
1. 解题思路:
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
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爱护大自然,人人有责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
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探索自然规律,要不畏艰辛
关于人与自然的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伦
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埃斯库罗斯
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
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最高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马克·吐温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
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准确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 ——佚名
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 ——佚名其他的写作素材推荐: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是近年来中高考常考的热点话题,在阅读和写作题目中均有涉及。在写作的备考中,就要求同学们多关注社会生活,积累新鲜的、经典的素材,以便在相关主题的写作中信手拈来。除了以上介绍的新鲜出炉的奥奖,还有哪些角度可以在“人与自然”的
角度1:人与自然
【博览】现代“鲁滨逊”的环保岛
英国约克郡米德尔伯勒的61岁艺术家索瓦,多年来追求在自建的环保岛上生活。经历两次失败后,他终于在墨西哥东南部度假胜地坎昆沿岸,花费7年用15万只回收塑料瓶成功修建了一座漂浮岛。这座漂浮岛上有电力、互联网及热浴缸等设备。他甚至因此觅得佳人,如今与一名47岁的美国前模特一起在岛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恍如现实版《鲁滨逊漂流记》。
这个岛屿距海岸30码(约27.4米),底部由15万只充满空气的塑料瓶、木板及沙土建成。岛屿上面是一栋3层楼的房屋。为了确保环保岛不会飘走,索瓦还用30米长的缆索将小岛固定在岸边。索瓦的最终目标是做到自给自足,不过他偶尔会上岸采购物品,搭乘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用塑料瓶自制的船只。
适用话题:环保、理想、目标、挫折、诗意生活等。
运用点拨:本素材可以作为一则材料训练多角度立意;也可以作为一则事例来证明强烈的环保意识可以变废为宝的观点,这样会有很强的说服力。
角度2:艺术与自然
【声音】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应抱有孩提之心
范曾:卡尔多先生,我从你的作品里更看到你自己崇尚自然、回归自然、要创造自己风格的决心。你应该向我们广大中国观众谈谈,你对回归古典和回归自然的感受。
卡尔多:我在一生的创作当中,都在追求自己的风格。因为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给我们带来灵感,我们要尊重大自然。正如有时候,我面对一块小石头都会看半天,我就觉得,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雕塑作品。
范曾:不过,罗丹有句
(法国当代雕塑大师、法国国家勋章获得者让·卡尔多与中国著名书画家、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的巅峰对话)
适用话题:人与自然、艺术与自然、尊重自然、永恒的自然等。
运用点拨:两位艺术家的巅峰对话,都表达了自然拥有无穷的魅力,它可以给艺术家的创作带来灵感,两位艺术家都表达出了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本素材可以作为
角度3:和谐共处
【人物】梁家辉:人生不该占尽风景
很多年前,梁家辉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有生之年要到达“三极”——南极、北极和珠峰,但去完南极,他便放下了这个想法。“抵达南极的那一天,眼前一片非常漂亮、雄伟的雪山,我们一船人蜂拥而上,雪山上便处处是我们的脚印,在纯白的底子上格外刺目。我登上了一座雪山之后,背对大家在那片宁静的世界发了45分钟的呆,脑海里一片空白,耳朵里没有任何声音。那是纯净的力量,但同时我悔恨自己霸占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是作为科研考察是可以去的,而我这种普通人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而去南极绝对是一种破坏,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力已经到了今天的地步,欲望不加以收敛是行不通的。”
南极归来,北极便不再是他的人生目标之一;至于珠峰,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山脚下仰望一下其雄奇壮观的景色也便满足了,却不一定非要上山去打扰那里的宁静,人生最不该有占尽风景的念头。
适用话题:环保、欲望、索取与放弃、自然的力量、不要占尽风景等。
运用点拨: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会打扰自然的清静,破坏自然的纯洁。梁家辉的觉悟让我们明白人生要学会反思、学会节欲、学会放弃、学会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本素材可以作为论据有力地证明上述观点。
角度4:美景
【名段】绿藻
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选自老舍《济南的.秋天》)
适用话题:绿、秋、流连美景、亲近自然等。
借鉴点拨:秋山秋水喜煞人,自然美景可写之处很多。写作时可以学习作者选择一处细致描绘的手法。文章写绿藻的部分可以供我们在写景时仿写、引用,也可以在记叙文中作为环境描写加以引用。
角度5:为了自然
【诗文】品读大自然
文/秋雨柔情
风
赤手而来空手而去
所获一切归还大地
云
漂泊一生
魂归故里
雨
宁愿粉身碎骨
绝不放弃追求
闪电
为了瞬间的灿烂
舍弃永久的缠绵
彩虹
笑出最美弧线
将泪水晾干
雪花
舍弃天堂的温柔
在落寞酷寒里曼舞
适用话题:自然、美好、追求等。
借鉴点拨:大自然的景物总是给人以启迪。这些富含哲理的诗句可以作为点睛之笔引用到文章中。
(摘自《语文报中考版2015年作文素材专号》)
真题回放
【高考】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中考】
2014年浙江丽水中考作文题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爱鸟不养鸟。”美国某国家公园就禁止游客给野生动物喂食,理由是一旦喂食就把野生动物变成了乞丐,因此,他们的告示上醒目地写着:“让野生动物野!”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阐述观点,也可以编写童话,还可以……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14四川宜宾中考作文题:感受自然
中庸的“雪”让人陶醉,桥那边的“石”奇美无比,朱自清笔下的“春”生机勃发,何其芳诗中的“秋天”绚丽鲜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奇妙无穷,细细观察,令人动情;慢慢品味,给人启迪。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感受自然、感悟生活的文章。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