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一到六年级学史记名言警句 正文

一到六年级学史记名言警句

时间:2025-04-30 00:15:06

1.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2.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 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4. 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5. 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6.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7.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9.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0. 其志不在小。

1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3. 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

14.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15.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史记中

16. 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

17.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8.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伤感的句子

19.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20. 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21.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 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名人,感悟名言,并充分积累名人名言,提高学生积累并运用名人名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及敢于创新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从生活中积累名人名言,并积极运用到生活中去。踊跃尝试自创“名言”,学会运用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前进。

教学准备:

1.课外收集名人故事及有关资料。

2.课外收集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广泛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启发点拨,读文明理师:教师读故事,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这些名言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好像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同学们,名言,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动力,带来希望。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名人名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同学把名言铭记在心,还有的同学把它写下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书桌旁,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让这些名言时刻鞭策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交流会。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或者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在班级举行的名言交流会上说一说。

三、激励学生,对话交流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总结、点拨。

四、创作--我的名言

(1)学生自己创作我的名言并署上名字。

(2)集体交流。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生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我的名言”,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情感升华名言总结

1.学生用一句名言来总结这节课,并说出理由。

2.师小结:正如韩愈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希望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学而不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让名人名言伴我们行吧!

六、作业:以《名言伴我行》为题,写一篇练笔。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

先考虑国家大事,然后再顾及个人恩怨。

至诚则金石为开。—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真诚所至,最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打动。

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猛烈的.大风中展现草的刚劲,引申指越恶劣的环境越显坚贞的品格。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宁静修身,节俭修养品德。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晋·陈寿

人谁能不死,为国捐躯,大忠大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

不辞劳苦,默默贡献,至死方休。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北齐·刘昼刘子

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的红色,兰草可以被焚烧但不能消除它的芳香,玉可碎但不能改变它的洁白,金可融但不能改变它的刚韧。引申

指坚贞的品格永不会改变.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接受正确的意见如登山一样的难,接受错误的意见像崩山一般容易。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季冬纪

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改变其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原有的红色。引申指高贵的品德可以倍受考验而绝不改变。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尊重他人胜过自己,先为别人着想。

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

虽穷困潦倒仍保持人格尊严,不接受带侮辱性的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