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李叔同年轻时名言 正文

李叔同年轻时名言

时间:2025-04-30 00:46:26

1、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萧伯纳

2、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陈独秀

3、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马克思

4、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孙中山

5、航海远行的人,比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李大钊

6、浪费时间叫虚度,剥用时间叫生活。——扬格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

8、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

9、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颜之推

10、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李叔同

11、即使自己变成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吴运铎

12、今是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李大钊

13、据我观察,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福特

14、奋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茅盾

15、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

16、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

17、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轻时才不致空虚。——达·芬奇

18、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茅盾

19、“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20、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21、如果自己的青春放不出光彩,任何东西都会失去魅力。——霍·华尔浦尔

22、生命的黎明是乐园,青春才是真正的天堂。——华兹华斯

23、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培根

24、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25、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是充满着艰苦的磨炼。——高尔基

26、青春是一种持续的陶醉,是理智的狂热。——拉罗什富科

27、青春是在你身上,你有人生最可宝贵的东西。——德莱塞

28、青春似一日之晨,它冰清玉洁,充满着遐想与和谐。——夏多布里盎

29、青春像只唱着歌的鸟儿,已从残冬窗里闯出来,驶放宝蓝的穹窿里去了。——闻一多

30、谁勇敢地经受过青春之火的洗礼,谁就毫不惧怕晚年的严寒冰霜。——兰多

31、丝染无复白,鬓白无重黑,努力爱青春,一失不再得。——旋国章

32、死就是生的不可割除的影子,就是生命那充满喜悦爱情青春和成就的喜气洋洋的日要的形影不离的旅伴,并且越是临近日落,那不祥的阴影就越长越明显。——尤里邦达列夫

3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34、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唐)权德兴

35、青春一经典当即永不再赎。

36、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勃朗宁

37、青春应该怎样度过?有的如同烈火,永远照耀别人。有的却像荧光,甚至也照不亮自己!不同的生活理想,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一个人在战斗中站的位置。——吴运铎

38、岁月流逝,青春的美酒并不总是清澈的,有时它会变得混浊。——莱格

39、所谓青春,就是心理的年轻。——松下幸之助

40、太阳是幸福的,因为它光芒四照;海也是幸福的,因为它反射着太阳欢乐的光芒。——高尔基

41、痛苦和寂寞对年轻人是一剂良药,它们不仅使灵魂更美好,更崇高,还保持了它青春的色泽。——大仲马

42、万事须已远,他得百我闲。青春须早为,岂能常少年?——(唐)孟郊

43、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莎士比亚

44、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催发着青年人的躯体,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同时它也灌输着热烈的盛情和坚强的理智。——李准

45、青春是惟一值得拥有的东西。——王尔德

46、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黑格尔

47、青春是人生之花,是生命的自然表现。——池田大作

48、青春是奇妙的,我看到少女们浪费青春,就替她们伤心。——萧伯纳

49、人生的跑道是固定的。大自然只给人一条路线,而这条路线也只能够跑一次。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各自分配了适当特质:童年的软弱,青春期的鲁莽,中年的严肃,老人的阅历,都各结出自然的果实,须在它当令的时候予以储存。每个阶段都有值得人们享受爱好的事物。——西塞罗

50、日月莫闲过,青春不再来。——谚语

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5.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6.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7.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8.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9.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10.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11.不见已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12.德盛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13.智者达观三世,念念知非;愚人只重目前,憧憧造恶。

14.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15.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16.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17.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18.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华严经》)

19.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20.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21.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德养天下万世。

22.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23.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24.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25.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26.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27.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28.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29.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30.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1.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32.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33.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顾不暇,何暇治事?

34.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35.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36.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37.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37.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39.律已,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40.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带之以坦荡。

41.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42.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43.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44.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45.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4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47.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48.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宽。

49.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50.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扁则戾。

52.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53.动若不止,止水皆化波涛;静而不扰,波涛悉为止水。水相如此,心境亦然。不变随缘,真如当体成生灭;随缘不变,生灭当体即真如。一迷即梦想颠倒,触处障碍;一悟则究竟涅槃,当下清凉。

54.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

55.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

56.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57.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终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功夫得力处。"

58.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理趣六波罗密多经》)

59.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遗教经》)

60.世出世事,莫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养情。德育,天地万物皆归我春风和气之中;情养,乖戾妖孽皆消于光天化日之下;然后以之自成,则为净满自尊;以之成物,则为慈力悲仰。仅一念瞋起,百万不过积恚所招;世局土崩,皆无远虑所致;士生斯世,宜如何努力以障狂澜也。

61.人情应酬可省则省,不必迁就勉强敷衍。

62.佛子,菩萨摩诃萨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当起十种深心。所谓正直心、柔轻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二离垢地。

63.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64.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65.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66.严着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著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67.视人之善,犹己之善。视己之善,犹人之善。念念同观,亘古无间。法界偕游四德城,方满最初宏誓愿。视人之恶,犹己之恶。视己之恶,犹人之恶。猛省力除,无令愧怍。法界众生三毒除,彼我同归无上觉。视人之乐,犹已之乐。视已之乐,犹人之乐。所欲与共,嫉妒永却。法界同欣法喜充,不向偏空寻略约。

68.善恶性具,善恶性空。何喜何怒,如空御风。默持机咸,妙应无穷。大圆镜智照不疲,岂似权乘作意通。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谓是智慧通达。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