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侍奉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孔子教育人们,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以便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子之道。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只有对父母孝敬有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让年事已高的父母无人照顾,还要牵挂远在他乡的子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初中语文文言文名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0、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2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29、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0、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3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3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3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3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3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争报恩》
4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4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4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4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4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5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51、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5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5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57、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5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6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6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6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6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6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6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6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7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7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7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7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7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7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7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8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81、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8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8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8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8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8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8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88、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89、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9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9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9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9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4、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9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9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9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9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0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初中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初中语文名言名句2
一、友谊篇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 维<<渭城曲>>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 永<<凤栖梧>>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10、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1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1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望天门山>>
二、道德品行篇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刘禹锡<<秋词>>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学而>>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离骚>>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咏石灰>>
10、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11、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
14、满招损,谦受益。
1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苏轼<<浣溪纱>>
16、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宋?苏轼<<衡论>>
三、爱国爱民篇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示儿>>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四、 思乡篇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2、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清?袁牧<<随园诗话>>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4、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唐?白居易<<长相思>>
五、 壮志篇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厦门行>>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已亥杂记>>
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清?曹雪芹<<红楼梦>>
4、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 翰<<凉州词>>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 巢<<不第后赋菊>>
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六、 劝学篇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学而>>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论语?学记>>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
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七、诚信篇
1、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 言必信,行必果。
5、人无信不立,友无信不挚,家无信不睦,校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
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八、写景篇
1. 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
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5.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9.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0.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苏轼<<食荔枝二首>>
1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索,洪波涌起。
1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九、哲理篇
1、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唐?韩愈<<原道>>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战国?屈原<<卜居>>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
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鹊楼>>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2、蓬生麻间,不扶自直。 汉?王允<<论衡>>
1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苏麟<<断句>>
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初中语文名言名句3
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卖炭翁内心矛盾——衣单体寒苦与天寒炭价高的矛盾。
唐白居易观刈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农夫内心矛盾。
唐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运用比喻,抓住色彩,描绘出春天的江南万紫千红的绚丽景色。
唐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比喻和谐音展示了恋人间生死相伴的真情,体现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现多用来赞颂追求事业者的奉献精神。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问答的形式表现词人内心满腔的愁苦之情。将抽象的愁化作形象的春水,比喻绝妙。
宋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伤感,惋惜中又有点欣喜和安慰之情,也体现诗人的惜春情怀以及对昔日人的怀念。乃全篇妙笔。
宋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看着西风中萧瑟的菊花,联想到自己孤苦的处境,涌起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将人瘦与菊花相比,突出相思之苦。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花自喻,以赞花诉心曲,表明自己将继续奋斗,为国效力的志向。
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句之意境集中在“悠然”二字上,写出了庐山的静穆高远,体现了全诗归复自然的宗旨,表达出诗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初中语文名言名句4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写洞庭湖秋水高涨之景,突出其辽阔,也激起诗人立志为官报国的情怀。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用“波撼”衬托洞庭湖的澎湃动荡,写出湖水的浩淼和磅礴气势。
宋范仲淹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上写边塞荒凉萧瑟之景,气势雄浑,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充满萧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唐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情景结合,用拟人手法写夕晖、流水,暗示思妇失望而凝愁含恨。
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以设问句式,昂扬的激情,尽抒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之情。
唐李贺南园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凌烟阁高挂开国功臣的画像,睹像抒怀,作者以设问句式,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既写景又写事,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燕昭王筑造黄金台来招贤之典,写出将士报效朝廷的决心,也反映了作者舍己报国的志向。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描写禅房环境的幽深。成语“曲径通幽”出自本句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作者身心融进宗教氛围,以余音衬寂静,以禅磬净心灵,抒发隐逸情趣。成语“万籁俱寂”出自本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