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写的关于送别好友的诗,诗中抒写了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这首诗中关于咏雪的千古名句是什么呢?
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 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瑞 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以雪生 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被人传颂的名句。
岑参,是盛唐时期负有盛名的诗人,犹以“边塞诗”著称。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这从诗题中可以看出——全诗在内容上分为两个层次:描写边塞雪景,抒发送友情怀。
读这句诗,使人置身冰天雪地,眼前却好像出现了一幅春风送暖,千树万树梨花怒放的.壮观景象。它以梨花喻雪,以春暖显奇寒,在写西北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可谓是“千古传诵的咏雪句”,把咏雪与送别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衬托了惜别之情。
这首诗写的是军幕中的和平生活。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
以下写军营的奇寒,写冰天雪地的背景,写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处处都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也显示出客中送别的复杂心情。
最后写归骑在雪满天山的路上渐行渐远地留下蹄印,更交织着诗人惜别和思乡的心情。把依依送别的诗写得这样奇丽豪放,正是岑参浪漫乐观的本色。
著名诗人岑参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下面是他的名言名句,欢迎阅读。
岑参名言名句
1、四月犹自寒,天山雪濛濛。君有贤主将,何谓泣途穷。
2、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3、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知音难再逢,惜君方老年。
4、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5、野花迎短褐,河柳拂长鞭。置酒聊相送,青门一醉眠。
6、不忧网与钓,幸得免为鱼,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书。
7、客舍洮水聒,孤城胡雁飞。心知别君后,开口笑应稀。
8、山驿秋云冷,江帆暮雨低。怜君不解说,相忆在书题。
9、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10、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
1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2、风头如刀面如割。
1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4、水云低锦席,岸柳拂金盘。日暮舟中散,都人夹道看。
15、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
16、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17、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
18、水宿已淹时,芦花白如雪。颜容老难赪,把镜悲鬓发。
19、忽觉莲花峰,别来更如长。
20、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21、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22、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
23、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24、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25、久从园庐别,遂与朋知辞。
2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7、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28、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29、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
30、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
31、黄河西际海,白草北连天。
32、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33、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
34、昔岁到冯翊,人烟接京师。曾上月楼头,遥见西岳祠。
35、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36、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
37、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38、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39、安得还旧山,东谿垂钓纶。
40、青山入官舍,黄鸟度宫墙。
41、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
42、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4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44、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泉浇石罅坼,火入松心枯。
45、鸟向望中灭,雨侵晴处飞。应须乘月去,且为解征衣。
46、自料青云未有期,谁知白发偏能长。
47、岩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48、惆怅飞鸟尽,南谿闻夜钟。
49、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马江雨洗兵。
50、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51、奔涛振石璧,峰势如动摇。
52、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
53、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54、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55、旷野看人小,长空共鸟齐。
56、峰攒望天小,亭午见日初。
57、唯爱隐几时,独游无何乡。
58、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
59、月落河上晓,遥闻秦树鸦。
60、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如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⑴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⑼瀚(hàn)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惨淡:昏暗无光。
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