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反映只听半句话的名言 正文

反映只听半句话的名言

时间:2025-04-30 16:01:5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识记生字,会读课文。

(一)、谈话导课:

1、卡片出示“话”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用这个字组词吗?能够用数量词跟它组词吗?

2、我们听别人说话时,听一句好呢?还是听半句好?

3、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听话只喜欢听半句的小朋友,大家有兴趣吗?

板书:只听半句,学习生字“听”。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指导写:无、半、及、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小节。

2、同桌按小节互读互听,互相提示并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目的:用读书的方法检查学生对小节的概念是否理解正确,培养学生互相听读、互相纠错的能力。)

3、反馈:

(1)、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能够带领大家读一遍吗?

(2)、能够在课文中找出有这个字的句子并带大家读一遍吗?

(3)、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应该怎样写呢?

(4)、检查全部生字的认读情况:

A、读生字卡片,读一个拿一个。

B、小游戏:生字宝宝很淘气,趁同学们不注意又逃回了课文里,同学们在课文里捉住他们,有信心吗?

C、展示检查学生勾画生字情况。

D、再读生字卡片,读一个收一个。

(目的:用汇报的方式反馈学生自读时的识字效果,充分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主动地识字,把识字过程真正落到实处。)

(三)、细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有一定语气(会读)。

1、自由练读课文,一小节一小节地读,读好一节再读下一节。

2、四人小组合作练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是最有把握读好的小节读,互相提示、纠正,要读准确、流利。

3、面向全班检查练读情况: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意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按课文的先后顺序逐一完成)。

4、朗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识记的生字,指导写:术、丁、以、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活学生想象,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明白听话只听半句是不好的习惯,从小养成听话听清楚,说话说明白的好习惯。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文中主人公图片:同学们,你能够认出图片中的人是谁吗?记性真好。(板书课题:只听半句)

2、复习认读生字: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要求我们认读的生字却不少。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的小脑袋里都把这些字记住了吗?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方法让老师检查你们。

3、听写写过的生字词:咱们的词语花篮还是空空的,能够装满吗?(无论、半句、来不及)

(二)、精读课文,激活学生想象。

1、边看课文上的图边小声读课文:(同学们把课文的生字生词记得这么准,肯定也记得,课文中写的这个小朋友在听人讲话时是很有特点的。这个小朋友在听别人讲话时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反馈后大屏出示指导朗读:他无论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

3、根据小朋友的这个特点,你想给他取个什么名?

4、自由小声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写他都听谁说话了?

5、在什么情况下听半句话?理解后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在家里的2、3小节,重点指导“知道了,知道了”这一句,让学生体会到不耐烦的心情,并读出来。

(1)、指名朗读第二小节:奶奶想告诉他什么?没有说完的话应该是什么?他听了哪半句?

(2)、听了奶奶的半句话,他说了什么?应该是怎样的语气说出的?指导朗读“知道了,知道了。”

(3)、分角色朗读第二小节。

(4)、在家里除了奶奶说话他只听半句,还有谁说话他也只听半句?(按照第二小节的方法学习第三小节)

6、四人小组选择内容(在学校、在公园的表现任意选一)合作学习,选择汇报方式汇报学习效果。

7、马大哈听话听半句有对的时候吗?像这样的情况你觉得还会有哪些?他是不是每次都对呢?总是像这样,在生活和学习中还会闹出什么笑话?(为后面的'拓展埋伏笔)

(二)、思维和语言训练:

1、大屏展示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哑剧画面:以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见闻为依据,为哑剧配解说词。(任意选一,也可以自己画一幅图自己配解说词。)

2、多媒出示练习:

面对马大哈的表现,我想说……

面对马大哈的表现,我想起了我曾经闹出的笑话,那就是……

(同学们,面对这个哭笑不得的马大哈,也许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他说,也许这勾起了你相同的经历回忆。你想说什么呢?你想起了什么呢?请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吧!)

3、课本剧排演: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了,听话只听半句是非常不好的一个习惯,首先,它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其次,它有时候会让我们闹出笑话,有时候会让我们耽误事情。我们把课文里的内容排成一个课本剧,演给我们身边的人看,让他们也知道好吗?

(三)、分角色读全文后小结: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形成这样的坏习惯。我们小朋友一定要从小做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的养成好习惯。听话要听清楚,说话也要说清楚。

(四)、指导写字:丁、术、以、总(同学们,你们在读书,老师在读你们。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读出了你们愿意做一个把话听清楚、听完整的好孩子;从你们今天的表现中,老师读出了你们都是把话听清楚、听完整的好孩子。所以,老师一点都不担心你们把这篇课文中没写的生字写好,你们担心自己吗?)

1、多媒体出示要写的字:认读后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字的结构规律)

2、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是哪个?怎样写才能够写好?(示范)。

3、学生练写后展示欣赏评价:听话听得认真,所以写得好。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设计:

草堆里住着一只小猫和一只母猫,小猫非常勤劳,但它做事都只听半句话。

一天,猫妈妈对小猫说:“我已经老了,你应该学会自食其力了”。小猫着急地说:“妈妈、妈妈,那你快点教我应该怎样做?”猫妈妈说:“老鼠长着四只脚……,”猫妈妈话还没有说完,小猫就冲出家门,拿了一把凳子回来,对猫妈妈说:“妈妈,我捉了一只好大的老鼠啊!”妈妈哭笑不得地说道:“孩子,你弄错了,老鼠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身上是黑的……”小猫又拿了黑色的充电器走到猫妈妈面前,说:“我捉住了真正的老鼠啦!”猫妈妈看了看充电器,又好气又好笑。

星期一,小猫正准备上学去,猫妈妈对它说:“孩子,我听天气预报说今天中午晴……”小猫听了半句后转身就跑,走在大街上小猫看见同学们都带了雨伞,便自言自语地说道:“天气预报不是说今天中午晴吗?”但放学时,小猫万万没想到天空下起了豆大的雨滴,可怜的小猫只好冒着大雨赶回了家,到家时,小猫已经被淋成“落汤鸡”了。

村民们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大家都知道了小猫的坏毛病,都下定决心要帮助小猫,在村民的细心教导下,小猫终于改正了错误。

1、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释义:

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和理由。

哭晕的理由:原来父母在,也是可以远游的啊……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

释义:

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哭晕的理由:就是告诉你——你永远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求啊!

3、三思而后行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释义: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很多次。孔子知道后说,考虑两次就够了。

哭晕的理由:老人家的意思是两种角度去考虑问题就OK了,不要想太多!Just do it!想来想去的还不行动,墨迹啥呢!

4、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原文: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道济禅师(活佛济公)

释义:

这句话本是一个悲壮的典故:话说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成都)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还强迫寺里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答应不屠城,我就吃肉。”张献忠答应了,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念着这句话。他是为了城里数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

哭晕的理由:济公认为只是大神通圣人在特定情况下,为度众生才吃肉。而济公自己吃了两只死鸽可以吐出两只活鸽来。如果你也可以做到,尽管吃肉,做不到的话还是老老实实持戒吧!

5、老来多健忘

原文: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释义:

这句就很好理解了吧~重点是不忘相思呀!

哭晕的理由:人家老白是想跟老婆表白浪漫一下说无论老成啥样,神马都不记得都不会忘了想你,不是说自己老了就痴呆了!你说孩子们怎么就那么不懂事呢?

6、闭门造车

原文:

“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朱熹《〈四书〉或问》卷五

释义:

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就算关起们来制造车辆,使用时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同(古代的车两轮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符合规格,就能合辙)。

哭晕的理由:宋朝是个推崇法制的时代,朱老也解释的很清楚,古时“闭门造车”是称赞“出门合辙”的巧妙!不是贬义词呀……╮(╯▽╰)╭

7、相濡以沫

原文: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释义:

泉水干涸了, 两条鱼为了生存, 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 苟延残喘。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 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地回到大海, 互不相识的`来得好 。

哭晕的理由:只看见了美好的开头,却很少有人看到故事的结局。

8、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原文: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爱迪生

哭晕的理由:我说天才,我们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