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高密的名人名言 正文

关于高密的名人名言

时间:2025-05-04 14:02:54

导语:莫言的家乡在哪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家乡的父老都是非常的高兴,大家都很自豪地说:“俺们高密人!”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莫言的家乡来沾沾那份喜悦的祝福。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他的家乡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奔走相告,祝贺这位从“东北乡”走出来的作家获奖。距莫言家的老宅六七里路的周辉鸿老人称,当地能出个世界级名人“那是太高兴了,毕竟是俺们高密人”。

“非常高兴,感谢大家的祝贺和关注。”莫言的二哥管

昨晚8点半,莫言在山东高密凤都国际酒店贵宾接待厅举行了记者发布会。莫言称他相对年轻,拿奖很惊讶。

获奖感言

故乡和我的文学密切相关

“我没看法。”几天前盛传莫言将获诺贝尔文学奖时,莫言淡淡地说出这么几个字。传言成真,莫言第一反应是惊讶,表示“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会继续努力”。

当晚,莫言在故乡――山东高密举行记者会,发表获奖感言。这块曾长着火焰热血般红高粱的土地,是莫言生长的地方,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根基。

“非常感谢大家跑到我们高密来。这本来是一个有红高粱的季节,可惜现在不种红高粱了,我估计你们都没有看到过。”莫言对记者表示,知道获奖后很高兴,“接到这个消息时我正在吃饭,有点惊讶”。

莫言对获奖很低调:“因为我觉得自己资历非常浅。现在有很多优秀作家,我排得相对靠后。”

在作品中

莫言说:“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把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之中的机会,是认识自我的最佳机会,也让我知道了有哪些宝贵的东西需要坚持、发扬。”

对于此次同样呼声很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莫言说,他与村上没有直接交往,但互相也通过信息,“我想他也创造了他独特的文体,他也描述他所熟悉的这种生活。他的作品也是非常优秀的,完全具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

中国作协

对中国文学发展意义重大

“这是莫言的喜事,也是所有中国当代作家的喜事。这是几代中国作家的梦想!”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时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只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作家的肯定,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界的肯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强大,以及世界影响力的提升。”

何建明高度评价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意义。“这些年,人们认为文学似乎边缘化。但是,包括莫言、贾平凹、张

中国作协贺词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导语:莫言,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1、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2、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十六个年头。

3、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4、我把你们的故事收入我的音筒,放在生活之上,我的记忆之下,

5、提笔伏案之年,窗边,是心灵奔向青春的黑色河流,突兀的世界。

6、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7、我总喜欢逆着时光,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8、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录永生。

9、黄昏是青春短暂的悲伤。

10、所以,兵荒马乱也要轻装简从。

11、回首,才看见我们是以快乐的心情写悲伤的青春。

12、满腹经纶是黔驴之技,易于迁延与迟滞。

13、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14、在年生里,我们因无知荒唐而美丽。

15、年月里,(经典语录)五味杂陈。

16、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记作虚无而迷惘的守候。

17、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愈陈愈香。

18、安然的在被窝中躺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

19、极度的顺从是悖逆。

20、呆坐在眼睛里的空洞和茫然,凝结成氤氲的哀伤,在青春的天空渐渐延伸和漫散。

21、我们总是以诗般的语言刻画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狈。

22、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经归来,归来无望。

23、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24、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25、即使世界遗忘了你,也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声:生日快乐!

回顾莫言的主要作品《蛙》、《酒国》、《枯河》、《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天堂蒜薹之歌》等等,这些书名,这些大地的意象,这些强悍的生命之力的征象,它们共同组成了莫言的故乡,一个辽阔的无边的文学故乡:高密东北乡。

莫言说话,每每言及他的故乡,他的童年。一个农村大男孩,偷了生产队的一个红萝卜,被捉,为了索回那双三十四码的大鞋,能多穿好几年的大鞋,他当着数百名民工的面,向毛主席的画像请罪,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和凄凉感,以及小黑孩超常的感觉,被他写进了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而他的“高密东北乡”却是从川端康成的《雪国》那里找到的,自此,他有了一个用他的一生来回望、辨析和描绘的地方。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生亦疲劳死亦心酸之后的《蛙》。他的第一部社会问题的长篇,一部在“人类灵魂的实验室”里“抉心自食,欲知本味”的长篇。借助于书信的形式,莫言在打开叙事主人公“蝌蚪”的内心生活时,也找到了一种挖掘表现罪感心理和忏悔意识最为自由灵活的叙事方式,他酣畅淋漓的叙事话语由此指向了作家自身的负罪感,照亮内心的黑暗,反思共和国60年的复杂历史,让他的“高密东北乡”走向更为辽阔的审美空间,而不仅仅是地理和植被意义上的简单移植。

他的语言酣畅淋漓,如汪洋恣肆滔滔不绝,“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莫言《红高粱》)。他是一个重感觉轻故事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弥散着幽淡的薄荷气息,苦涩的高粱气味,新鲜的泥土清香。这些美好的气息,敞开我们的耳朵和嗅觉,解放着我们的感官世界,让我们进入他的叙事现场。而他的文学故乡也是不断丰富的,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的广场被他施以空手道的功夫,空降到他的“高密东北乡”那里去了,并且大雪飞舞,万众欢呼。就“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概念,我曾和莫言有过交流:对于“高密东北乡”,你又持有怎样的价值取向和写作期待?他如是说:超越高密,敞开故乡的概念,挪移外乡的经验,发生在中国的、世界的变化都可以在文学故乡里出现,他有野心,让“高密东北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缩影,用故乡的独特性创造出世界的共性,让外国读者在他的“高密东北乡”里读到他自己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