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杜绝不良言论的名言警句 正文

杜绝不良言论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5-05-04 13:29:25

●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春秋)《晏子春秋·不合经术者》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春秋)《论语·里仁》载孔子语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战国)《墨子·修身》

●言顾行,行顾言。--《礼记·中庸》

●言不过行,行不过道。--(汉)《淮南子·主术训》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春秋)《孔子家语·颜回》--吴叔达(唐)《言行相顾》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墨子(战国)《墨子·修身》

●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贾谊(汉)《治安策》

●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傅玄(晋)《傅子·通志》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中〕《周易·系辞上》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

〔中〕薛瑄:《读书录》

一言出口,驷不及舌。

〔中〕《旧唐书·苏世长列传》

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中〕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话》

销于言而敏于行。

〔中〕《论语·里仁篇》

言之昭信,奉之如机。

〔中〕《国语·晋语五》

动人以行不以言。

〔中〕《晋书·中宗元帝肃宗明缔记》

大不及行,可耻之甚。

〔中〕薛瑄:《读书录》

言必行,行必果。

〔中〕《论语·子路》

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中〕《礼记·杂记下》

忠言逆耳而利于行。

〔中〕《孔子家语·六行》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中〕《老子》

行不违道,言不违仁。

〔中〕苏轼:《孙觉可给事中》

动见臧否,言知利害。

〔中〕王勃:《上刘右相书》

行,发于身加于人;言,发乎迩见乎远。

〔中〕韩愈:《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言不过辞,动不过则。

〔中〕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诗》

言为世范,行为士则。

〔中〕刘义庄:《世说新语》

言顾行,行顾言。

〔中〕《礼记·中庸》

言忠信,行笃敬。

〔中〕《论语·卫灵公篇》

听言观行,知人之良法。

〔中〕薛瑄:《读书录》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代。

〔中〕《孔子家语·三恕》

轻言轻动之人,不可以与深计。

〔中〕薛瑄:《读书录》

听其方,则侈大而可乐;责其效,则汗漫而无当。

〔中〕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中〕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宪问〉注语》

临行而思,临言而择。

〔中〕王安石:《仁智》

言者志之苗苗,行者义之根。

〔中〕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

危言危行,独立不问

〔中〕苏轼:《杭州召还充郡状》

惠不在大,以赴人之急为至,言不在胜,以破时之惑为至。

〔中〕黄晞:《聱隅子·文成篇》

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中〕顾炎武:《与人书三》

金人也曾二缄问,谨言方能到慎行。

〔中〕冯玉祥:《参谋长会议》

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中〕《吕氏春秋·淫辞》

言有物,行有格。

〔中〕《礼记·缁衣》

出于其日,成于其手。

〔中〕苏轼:《思治论》

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中〕苏轼:《诸葛亮论》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也。

〔中〕《孟子·离娄下》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中〕《论语·宪问》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中〕《论语·宪问》

一篇美好的言辞并不能抹煞一件坏的行为,而一件好的行为也不能为诽谤所玷污。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罗马哲学》

判断一个人,与其根据他的言词,不如根据他的行为。因为言词漂亮但行为令人不敢恭维的人,到处可见。

〔德〕克劳狄斯:《谈良心》

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光总向上腾,石头总往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他并不存在。

〔法〕伏尔泰:《哲学通信集》

在紧张的行动中间,言语不过是一口冷气。

〔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人前做得出的,方可说;人前说得出的,方可做。

〔中〕史典:《愿体集》

有两类人将饮恨而死:一类是空有钱财而未受用,一类是空有知识而未实践。

〔波斯〕萨迪:《蔷薇园》

青蛙也许会叫得比牛更响,但是它们不能在田里拉犁,也不会在酒坊里牵磨,它们的皮也做不出鞋来。

〔黎〕纪伯伦:《沙与沫》

多鸣之猫,捕鼠必少。

俄罗斯谚语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苏〕高尔基:《论剧本》

空车子,响声大。

美国谚语

无论给它调上些什么油酱,我都不愿把我今天说过的.话吃下去。

〔美〕莎士比亚:《无事烦恼》

口头的推测不过是一些悬空的希望,实际的行动才能够产生决定的结果。

〔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 健康是为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福利所必需的,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福利,有什么幸福。

● 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

●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 即使是最深刻的言论,如果一个说的时候态度粗暴,傲慢或者吵吵嚷嚷,即便是在辩论上面获得了胜利,在别人心目中也是难以留下好印象的。

● 权力和财富,甚至德行本身,其所以被人人看重,也都是因为它们能够增进我们的幸福之故,凡是帮助别人,而帮助时的态度不好,使得别人感到不安的人,从别人的幸福看来,他是不会受到欢迎的。凡是知道如何使得对方感到舒畅,而自己又不至于奴颜卑膝,降低身份的人,他就可以说得到了处世的真诀,到处都会受到欢迎与重视。所以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 插嘴和争辩也不符合礼仪的要求,别人谈话的时候去插嘴是一种最大的冒犯,因为我们在知道人家将说什么之前就去答复人家,若不是鲁莽愚蠢,也是一种明白表示即对方的话他已经听腻了,不愿对方说下去。

● 有些人,尤其是儿童,常常在生人或他们的长辈面前显出一种村俗的羞怯态度,他们的思想、言辞、容貌,全都显得狼狈不堪;自己在紊乱中也失去了主宰,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至少做来显得不自然,不优雅,不能因此得到人家的喜悦与欢迎。医治这种毛病的惟一办法也与医治其他毛病的办法一样,要使他们通过练习养成一种相反的习惯,而主要的就是多交各种朋友。

● 凡是一个能够受到大家欢迎的人,他的动作不仅是有力量,而且要优美,坚实是不够的,就是有用也无济于事,无论什么事情,必须具有优雅的办法和态度,才能显得漂亮,得到别人的喜欢。

● 不要每逢看见儿童受了一点点痛苦就去哀怜他们,或让他们自己去怜悯自己。我们此时应该尽力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可是千万不能怜悯他们。

● 儿童恐怖的重要基础既然是痛苦,锻炼儿童使他们不恐怖不怕危险的方法就是使他们受惯痛苦。

●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 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想得太好,以致把自己的价值估计得高;我们也不可因为自己具有某些长处,别人没有,便以为应在别人面前占优势;我们只应该在我们的本分以内谦逊地接受别人对于我们的给予。

● 礼节太繁,执意把过分的,别人受不了感到愚蠢,惭愧的礼节强加给别人,这种情形看起来与其说是尊重人家,还不如说是嘲弄人家。

● 为了使儿童具有自信,获得一点点与人相处的技能,就去牺牲他的天真,让他和那些没有教养的邪恶的孩子交往,这是很不对的;刚毅自主的品性的主要用途是为保持他的德行。男孩子有了与人交接的机会,没有不能学得镇定的,只要时间够。

●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是忸忧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 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而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

● 非难别人,找别人的错处,这和礼仪是直接对立的。人们无论犯了什么过失,或者当着别人的面,把它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宣布出来。任何人有了污点都会感到羞耻。缺点一旦被人发现了,他总会感到有点不安的,哪怕仅仅被人疑心有缺点也一样。

● 轻蔑,或者说是缺乏适当的敬意。这可以从容色、言辞或姿色上面表现出来。

● 一种天性的`粗暴,使得一个人对别人没有礼貌,因而不知道尊重别人的倾向、气性或地位。这是一个村鄙野夫的真实标志,他毫不注意什么事情可以使得相处的人温和,使他尊敬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 谦逊和服从使他们更适于受教导;所以事先尽可以不必过于注意自信的养成。最该花时间,下功夫和努力的,是使他们获得德行的原则、实践和良好的教养。这才是他们应该事先多加准备的事,免得后来容易失掉。

● 年轻人不可中途插嘴,说的时候要用请教的态度,不能像教训别人似的。应该避免固执的态度和傲慢的神情,要谦逊地提出问题。谦逊不会遮住他们的才能,也不会减弱他们的理由的力量。它反而可以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注意,使他们所说的话宜于让人接受。

● 礼仪又称教养,其本质不过是在交往中对于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轻视或侮蔑而已,谁能理解并接受了这点,又能同意以上所谈的规则和准则并努力去实行它们,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绅士。

●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