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苏轼
2、风格就是人品。——巴尔扎克
3、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4、艺术是让我们意识到真理的诺言。——Picasso
5、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刘勰
6、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是序。——刘勰
7、是文学唤醒我们注意人类生活的准则,平息大火,抑制邪恶。——圣皮埃尔
8、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9、文学对人民的发展多多少少总会有所影响,在历史运动中多多少少总会起重要的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
10、文学——其实一向是教育的伙伴;文学的发展和受教育的要求的发展,一向是平行的。——杜勃罗留波夫
11、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12、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13、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
14、文学是社会的阶级和集团意识形态——情感、意见、企图和希望之形象的表现。——高尔基
15、文学使思想充满肉和血,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高尔基
16、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17、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杨万里
18、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19、在一生中连一次诗人也未做过的人是悲哀的。——拉马丁
20、任何文学,要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文学。——小仲马
21、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22、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雪莱
23、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24、眼底江山皆净域,毫端兰竹见灵魂。——许乃钊
25、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
26、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
27、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28、世界上不可能用任何人力材料建筑的宫殿和城堡,原可以用文字作成功的。——沈从文
29、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法福楼拜
30、文学也像其他一切值得注意的智力或者道德活动一样,就其本性来说,它本能不是时代愿望的体现者,不能不是时代思想的表达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31、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郭沫若
3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33、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34、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35、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而塑造。——郭沫若
36、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就像它是在拖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列夫·托尔斯泰
37、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试验的结果。——爱迪生
38、文学用有教养者的庄重榜样来激发我们的品德,它颂扬有教养者,把他们描写为值得我们效仿的形象。——圣皮埃尔
39、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牛顿
40、诗言志,歌咏言。——尚书
41、思想,在诗句中得到冶炼,立刻就具有了某种更深刻,更光辉的东西。——雨果
4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43、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4、只要人越来越堕落,文学也就一落千丈。——歌德
45、文章均得江山肋。——王十朋
46、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别林斯基
47、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
48、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
49、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50、语言赋予人类是为了表达思想。——Moliere
51、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马克思
52、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53、我以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鲁迅
54、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泰勒
55、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白居易
56、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高尔基
57、一切假知识比无知更危险。——肖伯纳
58、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门捷列夫
59、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韧,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鲁迅
60、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拉尔夫
6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62、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贝弗里奇
63、志者诗之本也。——朱熹
64、文学应该记载下过去所经历的道路,追随那行动着的群众,沿着他们所走过的道路把那幅五光十色的历史图画给展示出来。——列夫·托尔斯泰
65、异端是生活的诗歌,因此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的。——歌德
66、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车尔尼雪夫斯基
67、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杜荀鹤
68、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
69、一首好诗,能让人如面对明镜,觉得内与外都变得清明洁净了。——席慕蓉
70、艺术不是一种观察方式是什么?——ThomasBerger
71、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歌德
72、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狄德罗
73、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然和思维过程。——高尔基
74、文学总是预示生活。它不是模拟生活,而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塑造生活。——王尔德
75、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爱迪生
76、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
77、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高尔基
78、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79、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拥有。——福楼拜
1、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车尔尼雪夫斯基
2、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然和思维过程。高尔基
3、文学是社会的阶级和集团意识形态情感、意见、企图和希望之形象的表现。高尔基
4、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高尔基
5、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拉尔夫
6、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7、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郭沫若
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
9、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10、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
11、异端是生活的
12、艺术是让我们意识到真理的诺言。Picasso
13、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14、眼底江山皆净域,毫端兰竹见灵魂。许乃钊
15、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白居易
16、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杜荀鹤
17、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18、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19、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
20、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21、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苏轼
22、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
23、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马克思
24、是文学唤醒我们注意人类生活的准则,平息大火,抑制邪恶。圣皮埃尔
25、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26、只要人越来越堕落,文学也就一落千丈。歌德
27、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歌德
28、志者诗之本也。朱熹
29、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30、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是序。刘勰
31、事之博者其辞盛,志之大者其感梁肃
3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33、诗言志,歌咏言。尚书
34、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刘勰
35、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
36、语言赋予人类是为了表达思想。Moliere
37、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
38、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雪莱
39、艺术不是一种观察方式是什么?ThomasBerger
40、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41、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韧,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鲁迅
42、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蠢。贝弗里奇
43、风格就是人品。巴尔扎克
44、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别林斯基
45、文章均得江山肋。王十朋
46、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狄德罗
47、在一生中连一次诗人也未做过的人是悲哀的。拉马丁
48、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49、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拥有。福楼拜
50、闭门造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杨万里
51、一首好诗,能让人如面对明镜,觉得内与外都变得清明洁净了。席慕蓉
52、文学应该记载下过去所经历的道路,追随那行动着的群众,沿着他们所走过的道路把那幅五光十色的历史图画给展示出来。列夫托尔斯泰
53、世界上不可能用任何人力材料建筑的宫殿和城堡,原可以用文字作成功的。沈从文
54、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郭沫若
55、文学其实一向是教育的伙伴;文学的发展和受教育的要求的发展,一向是平行的。杜勃罗留波夫
56、我以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鲁迅
57、文学用有教养者的庄重榜样来激发我们的品德,它颂扬有教养者,把他们描写为值得我们效仿的形象。圣皮埃尔
58、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韧,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鲁迅
59、思想,在诗句中得到冶炼,立刻就具有了某种更深刻,更光辉的东西。雨果
60、任何文学,要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文学。小仲马
61、文学使思想充满肉和血,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高尔基
62、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而塑造。郭沫若
63、文学总是预示生活。它不是模拟生活,而是按照自己的目的塑造生活。王尔德
64、文学对人民的发展多多少少总会有所影响,在历史运动中多多少少总会起重要的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
65、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就像它是在拖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列夫托尔斯泰
66、文学作品应当能使读者不仅从作品所说的事情中,而且从述说这些事情的'方式中,得到快乐;否则,就称不上是文学布鲁克
67、文学也像其他一切值得注意的智力或者道德活动一样,就其本性来说,它本能不是时代愿望的体现者,不能不是时代思想的表达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68、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法福楼拜
69、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牛顿
70、一切假知识比无知更危险。肖伯纳
71、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72、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门捷列夫
73、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爱因斯坦
74、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75、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76、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7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7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79、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80、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81、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82、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83、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84、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爱迪生
85、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
86、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87、具有丰富知识和
88、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马克思
89、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试验的结果。爱迪生
90、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91、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
92、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
93、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高尔基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边城》:沈从文的“白日梦”
沈从文先生的小说有两副笔墨,当他写到城市中人时,极尽挖苦嘲讽之能事,恨不能把所有道貌岸然的城里人都在书里脱个精光,让读者以欣赏他们藏在西装革履下的精神伤疤为乐,而一旦写到“乡下人”,他笔下的字里行间立刻变得温情脉脉起来,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善良质朴的词汇都变成得体的装饰,在不动声色中完成对美的塑造。《八骏图》是前一类的代表,而后一类中的翘楚当推《边城》。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有两部关于“城”的小说是非读不可的,一部是钱锺书先生的《围城》,还有就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仅从字面来看,“围城”给人以压抑紧迫之感,而“边城”给人的则是一种开阔辽远之感,小说的内容也是相对的,《围城》写城里人的尔虞我诈和猥琐龌龊,《边城》则写乡下人的淳朴和善良。
小说写在湘西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中有一溪,一白塔,一户单独的人家,家中有一个老人,一只渡船,一个女孩子和一只黄狗。老人在溪边管理渡船五十多年,生活一日一日平静又平凡地过去,直到船总顺顺家的兄弟俩都爱上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三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大老先托人找老船夫提亲,老船夫也非常高兴,可是翠翠却对二老情有独钟,三人各有怀抱,在挣扎中过活。最后大老天保遇难,二老则“坐船下桃源”了,老船夫在郁郁中死去,只留下翠翠在溪边静静地等着二老回来。这是表面的故事。
面对一部作品,要从三个方面来解读。第一个就是作品的文字表面,也就是一个故事,比如乌鸦喝水,小马过河,这些都是表面的情节,看过的人都能复述出来;第二个就是作品的寓意方面,或者是象征,这是比较深层次一点的,复杂一点的作品就不是人人能够领会得了;第三个就是作品中总有作家投射的影子,或是书愤,如司马迁写《史记》,就说“此人皆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或是圆梦,弗洛伊德曾说作品就是作家的“白日梦”,“梦是愿望的达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面对这样一部作品,有几个关键词要抓住:老船夫、翠翠及其母亲、野花与虎耳草、军人、“边城”。
老船夫
老船夫是翠翠的祖父,七十多岁,住在溪边白塔下,管理一只渡船,在管理渡船的五十年来把船来去渡了无数人,他惟一的朋友是渡船和一只黄狗,惟一的亲人就是翠翠。这不禁让人想起废名《菱荡》里那个摆渡人张老汉和洗手塔的情境。老船夫“凡是一个良善的乡下人,所应得到的劳苦与不幸,全得到了”,他老了,总为翠翠的未来担心,终于有一天,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老船夫带着无尽的落寞与不甘离开了人世,那个夜里,渡船被冲走了,白塔坍塌了,二者是老船夫人生最好的注脚,于是自然成为了他的陪葬品,仿佛一切都是命中的安排,就像他有预感似的,在死去的那个夜晚,他还在不停地打草鞋,虽然床头上已经有了十四双。
翠翠及其母亲
首先是“翠翠”名字的由来。“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于是老船夫给她取名“翠翠”。在中国古代,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菊、竹则被合称为“四君子”,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因此,“翠翠”这个名字有着极其深刻的象征含义。翠翠的母亲是一个既美丽又善唱者,曾经俘掠过无数青年的心,其中就包括最后和翠翠一直相依为命的杨马兵,可最后,她选择了那个一样迷倒无数少女的军官,二人可以说是佳偶天成,可惜又造化弄人,最后只能在生完翠翠后,自杀而死,追随军官去了。这无疑是一个浪漫又伤感的故事,耳濡目染,对尚且年幼的翠翠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于是对自己的爱情朦胧中有了定位与主见。
野花与虎耳草
相信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不陌生:第一个把女人比成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女人是花,女人更爱花,而花则是美好的象征。
在小溪边有时候过渡的是牛、羊,或是新娘的花轿,这时候“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地攀引缆索,让船慢慢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在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在沈从文另一篇小说《夫妇》中,也出现过野花这个刀具,当璜先生把那束村人因恶作剧而缚在年轻妇人头上的花要来留作纪念时,他看到了自然人性的被扼杀。
韦勒克说:“一个意象反复出现就构成了象征。”
当林黛玉葬花的时候,“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准”。她埋的哪里是花,明明就是自己。这样有意识地把花用作象征的例子可以在中外文学作品中找出许多。在从道特搬往荣镇前的时候,爱玛被自己结婚时的那束花扎了一下手,然后看见花已经陈旧,于是就把花烧掉了,这暗示着一个她充满童真的时代的结束以及婚姻的名存实亡,还预示了她的必然死亡,因为神经衰弱的她已经忘了正是自己把包法利前妻――已经死去的杜比克寡妇的那束花扔掉。当维克托尔把阿库莉娜为他(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是女人为男人采,模式的颠倒,说明了男子在女子心中的地位)采的一束矢车菊用饱含蔑视的双手扔落在地上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那颗冷酷的心以及阿库莉娜幻想中美好爱情的破灭,屠格涅夫保存了那束枯萎的矢车菊。为了表达一种希望,鲁迅先生也在夏瑜的坟头平添了一束花。
可见,伟大的作家在人类某些共同的情感方面是相通的,不论他是法国、俄罗斯,还是中国,也不论他是贵族小姐,中产少妇,农奴,还是村人或革命者。
花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在《边城》中,还有另外一种更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虎耳草。
翠翠在梦中“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习”。
虎耳草的学名非常奇妙,从拉丁语直译过来就是“割岩者”,这是因为虎耳草喜欢生长在背阳的山下及岩石裂缝处的缘故。所谓水滴石穿,虎耳草代表耐性超强,能够持之以恒,在小说里象征着坚贞的爱情,小说最后翠翠的持续等待也正暗合了虎耳草的象征意义。
军人
翠翠的爸爸是个军官。“翠翠的父亲,那个又要爱情又惜名誉的军人,在当时按照绿营军勇的装束。如何使女孩子动心。又说到翠翠的母亲,如何善于唱歌,而且所唱的那些歌在当时如何流行。”在同翠翠母亲发生了暧昧关系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这比牺牲在战场上还要壮烈!
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也曾是一个军人,为人正直、义气,不仅自己深受人们的信任,同时还把自己的两个
儿子教育得非常出色。
在《(长河)题记》中,沈从文表达了对家乡受“现代化”影响变化后的深深失望,尤其是年轻人的壮志、雄心和锐气都被消磨殆尽,而这些美好的东西幸好还能在几个军人身上看到。“当时我认为惟一有希望的,是几个年富力强、单纯头脑中还可以培养点高尚理想的年轻军官。然而在他们那个环境中,竟像是什么事都无从作。地方明日的困难,必须应付,大家看得明明白白,可毫无方法预先在人事上有所准备。因此我写了个小说,取名《边城》,写了个游记取名《湘行散记》,两个作品中都有军人露面,在《边城》题记上,且曾提起一个问题,即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道德的消失与重造,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边城》中人物的正直和热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了,应当还保留些本质在年轻人的血里或梦里,相宜环境中,即可重新燃起年轻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样的军人是沈从文精神上惟一的安慰,正如苏雪林所说,作者是“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轻起来,好在20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机利”。
“边城”
“边城”本是一个和谐、自足的体系,作者所精心营造的“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当大老天保“坏了”之后,失去了平衡,发生了倾斜。沈从文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难免产生悲剧。故事中充满五月中的斜风细雨,以及六月中夏雨欲来的闷人的热,和闷热中的寂寞”。“好人受难”本身就是悲剧。
《边城》正如废名的《菱荡》,主角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城,是由所有的人物构成的那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可以洞见生活的平凡与莫测,人性的挣扎与坚守。沈从文在创作上有自己的见地,甚至是“傲慢”。“一切作品都需要个性。都必须浸透作者人格和感情,想达到这个目的,写作时要独断。要彻底地独断!”谈及创作,沈从文在《(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这就是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雄心或者叫野心。人性,本是个中性词,然而在人们的理解中,总是愿意接受并使用其积极意义的一面。在《边城》中这种美丽而富有感染力的“人性”,就表现在翠翠的等待中。因为翠翠的等待,使人看到了命运的无常,也因为翠翠的等待,使人看到了“人性”的力量。二老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正是在这种不可知中,才更加有力地彰显出翠翠身上的美德,这种美德是属于翠翠的,也是属于民族的,即使世界化为灰烬,这种美德依然在不起眼的世界角落一隅闪闪发光。
十九世纪英国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托马斯・德・昆西把文学分为两大类:知识的文学和力量的文学。前者教导读者,后者感动读者。在沈从文的小说里,我们感受到了那种感染人的力量。
沈从文在《边城》的题记中曾动情地说:“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的(地)从事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翠翠的母亲用自杀,亦即死,成全了自己的爱情。而翠翠,则用等待,亦即生,圆着自己的爱情梦。在翠翠的等待中,沈从文的“白日梦”得以实现,因为我们在其中感受到的,正是那种令人备感鼓舞的“勇气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