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敢为天下先作文名言 正文

敢为天下先作文名言

时间:2025-04-28 19:57:01

导语: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大意: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大意: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意: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1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

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2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2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23、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大意: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

大意: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2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大意: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2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

大意: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2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大意: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29、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大意: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

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31、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大意: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3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大意: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33、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大意: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3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大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3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大意: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3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大意: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37、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大意: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3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大意: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39、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4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大意: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41、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

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42、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大意: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大意: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4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45、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

4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大意: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47、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大意: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4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庄子•刻意》

大意:如果情绪上放纵自己悲伤或快乐,那么自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无法体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恶,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会缺失。

4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大意: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50、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列御寇》

大意:有手艺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求,所以逍遥自在。

哲理是智慧的火花。许多名篇佳作常以至理

一、以景物悟哲理

神奇的大自然景物会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总是低着头,那是在告诉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着面包,那是在告诉我们要齐心协力……其实,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位哲理老人,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总能找出激励自己的哲理。例如:

春天,我要将感恩之心献给大地。没有春雨的滋润,哪有绿叶的生机;没有春风的轻拂,哪有花朵的艳丽?有春天无私的奉献,才有秋天累累的硕果。朋友,漫步在春意盎然的大地上的时候,请带上自己的感恩之心,有了这种心态,自然的一草一木都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贵州中考满分作文《留住感恩》)

作者由自然景物“春雨”与“绿叶”、“春风”与“花朵”等所蕴含的感恩哲理,引出入也应该感恩的观点。又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是一株小草,当我在泥土中萌发的时候,呢喃的燕子唤醒了我的生命,淅沥的春雨浇开了我的眼睛,温柔的春风轻抚着我的脸庞。我感谢她们,但我更感谢大地母亲。没有大地的承载,我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泥土的扶持,我将难以经受狂风暴雨。我与我的无数兄弟,手拉手,肩并肩,以油油的绿意装点春风,以勃勃生机去回报大地。(中考满分作文《得到之后,不要忘记回报》)

作者由自然景物“野草”蓬勃的生命力是大地母亲赋予的体悟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考满分作文 )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生存,要学会感恩。父母,朋友,同窗,都有值得我们感激的地方。

二、用名育讲哲理

“格言也罢,名言也罢,作用其实都在指示人们行动,向着某一些目的。”(朱自清《论标语口号》)名言是著名人物在人生实践中的经典感悟,本身就蕴含哲理,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一些名言,就可直接说出我们要表达的哲理。例如:

悠悠读书情,方正人生路。从书中我知道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刚正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不渝;“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志豪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慨和蔑视……于是,我明白了:只有拥有方正气节方得真正人生!(高宏《悠悠读书情》)

作者在这段话中引用了多句名言诗句,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也使得所写文字充满哲理。又如:

读书之趣,二在治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南宋女词人的慷慨陈词,激励我做人当胸怀大志,敢为天下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老夫子又勉励我先人后己,才是仁者风范。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呐喊,更激发我肩负民族兴衰重任,奋勇前进。因为读书,我的心灵渐渐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人生新的高峰。(中考满分作文《读书三趣》)

作者在这里旁征博引,引用了多处名言诗句,发挥灵动而富有弹性的语言,把青云之大志,把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文字的把握,散落在洋洋洒洒的字里行间,用语洗练,读书之趣充满哲理。

三、以修辞阐述哲理

利用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一段能引出文章内容的“兴”。此“兴”本身所含的哲理,为引出下文内容作好了铺垫。在写作文时,如果我们能恰当使用这种手法,就能使我们所写的文字充满哲理。例如:

成熟的秋叶会拒绝虬枝的庇护,悠然飘零化作春泥;坚强的云朵会拒绝哭泣的雨滴,拭干泪水露出虹霓;而真正的男儿,会拒绝父母的溺爱,挺起胸膛独自走过风雨荆棘。(中考作文《第一次对母亲说“不”》)

作者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秋叶”与“虬枝”、“云朵”与“雨滴”巧妙连接起来,形成满含哲理的文字,自然也引出“男儿”与“父母”间应该保持的关系,从而说明拒绝溺爱的重要性。又如:

因为责任,你的生命之舟才满载星辉;因为责任,你的人生之树才根深叶茂;因为责任,你才能在上下求索中引吭高歌;因为责任,你才能稳步前行,蹯响生活节奏的音符。是的.,请不要摒弃责任这个神圣的背囊。(中考满分作文《成长需要责任》)

作者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由自然事物中蕴含的哲理引出人生的哲理,发人深思,引人重视。

四、以事例讲哲理

这是一种推导的方法,对于一般人来说,我们所说的话本身可信度较低。为了解决论据没有说服力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从这个故事或这件事中推导出所含的哲理。这样,我们写出的话,就蕴含了哲理。例如:

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曾丞相横槊赋诗慨叹人生苦短;列御寇御风而行,超然洒脱;庄周不为世俗所累;李白淡泊名利留下千古佳话。而反思周兴、来俊臣之辈贪图钱财,使自己一生不得安宁;卫青曾与霍去病抵抗匈奴立下大功,却为了功名害死了李广,自己也忧郁而终。生命应得到善待,但凡追名逐利而不择手段者,其生命也将黯淡无光。(中考满分作文《美在路上》)

作者通过引用大量古人的事例,显示出其中蕴含的哲理,突出这些美的情操需要善待。又如:

从那以后,每当我走在十字街头,现实生活中的或是人生道路上的,当红灯无情地在闪烁时,我总会想起爸爸,想起他的话。我开始学会耐心等待。当灯由红转绿的那一刹那,我满怀着自信与自豪,怀着一片坦然与平静走在通向远处的道路上……(中考满分作文《我因爸爸而自豪》)

作者通过父亲用在十字路口主动等待这件事教育我,告诉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学会等待。用了.件本来平凡的小事却折射出深刻的哲理,正是这篇文章的独到之处。

五、用故事释哲理

一般的故事都包含着哲理,如果先讲一则故事,把这个故事所包含的哲理当成我们要证明的观点或论据,那么,我们所提出的观点就会带有哲理。例如:

197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开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乎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幼儿园,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由此可见,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好习惯可以改变人生。作者用诺贝尔奖获得者感言的故事阐释道理,振聋发聩,引人深思,提出好的习惯能铸就辉煌人生的深刻哲理。又如:

司马迁,为完成父愿,继承了父业。但谁也没有想到,他在为征战沙场的将军李陵求情时,惹恼了汉武帝刘彻,被令在宫刑和死刑中选择一种。为了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他忍辱选择了宫刑,在受尽身体和精神上的剧痛之后,终于铸造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他的人生因挫折而精彩,他的挫折成为警醒后世的经典。(中考满分作文《人生需要磨炼》)

作者以司马迁个人故事证明了人生需要磨炼。

有时候,作者在一篇佳作中,综合运用修辞、景物、名言等哲理,这样可给人以深度感、厚度感,增强感染力。如:

其实,不仅是我,任何人也都一样。帮助别人,并不仅仅意味着奉献,还会给自己带来许多快乐。也许你的帮助不是鲜花,但它可能是甘露,让鲜花鲜艳开放;也许你的帮助不是太阳,但它可能是蜡烛,在黑暗中发出光芒!(中考满分作文《智慧伴我成长》)

作者综合运用了排比修辞和景物指导的方法,以议论的表达方式,写出含有哲理的语句。读来意蕴隽永,启发丰厚。

【题目】

请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一道成功的好题

【点评】

我个人认为2010年湖南省高考

首先,此命题突出了湖南特色和湖湘文化的内涵。看到《早》这个题目,我就想到(吴伯箫)的《早》,作者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看到《早》这个题目,我就想到了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看到《早》这个题目, 我就想到了当代湖南人敢于打破用人常规,敢于率先实现长株潭一体化。它彰显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能正确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

其次,此命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关于《早》,大部分考生表示作文不难,题材缺泛,写好不易,适宜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宜选拔人才。这一点不假,你翻遍所有的复习资料,搜索完所有的百度网页,几乎难以找不到现成的指导、范文,甚至素材。但是,稍为搜肠刮肚,就会发现小学课本学过《早》,初中读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高中新闻教材中那“记者先人一秒的新闻报道”及复习过《早梅》;电视中一瞬间飞编大江南北的“蒙牛牛奶”广告,地震前能防范于未然进行地震预演的某所学校;打仗前的抢先占领高地,农业生产中的春茶买早……无一不昭示着“早”。这个题目还是比较好发挥的,可以联想到很多事例。学生综合素质好,不愁无米下锅。

再次,这个题目比较具有思辨性,能考验学生思维拓展。此题既能培养学生赶早的情怀,也能使学生认清“早”偏负面的。看到这个“早”字,想到爱玲姐姐说的:“出名要趁早”。 也可以想到“无利不起早”。“早离早散早好”。学生可以见仁见智,可以百家争鸣,可以自由发挥,可以议论可以记叙:正面立意、反面立意皆可,即便今年的命题作文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是可以从容的完成写作的。从考场反馈看,大多数都写完了。

【写作指导】

“早”是个独词题目。究竟什么叫早? “早” 是会意字,上面是“日”,下面是个“十”, “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以“早”为题目,开放性很强,可以作如下的发散思维:① 有关的“早”的词语,如:早晨,早朝,早角,早衰,早搏,早退……② 有关“早”的

“早”的写作思路

【思路点拨】

写议论文:

引论:什么是“早”,并提出论点:要时时早,事事早;本论:为什么要“早”,理由① 不“早”的危害:害己(讳疾忌医);误国(唐玄宗不早朝)②“早”好处:首先,“早”意味着收获;其次“早”凸显出智慧;再次“早”意味着安全。③如何“早”:①树立“预则立,不预则废”观念。②践行“做什么都比别人早一点”。

写书信体议论文:

给自己的一位早读经常迟到的同学写一封信,与他进行倾心交谈,强调迟到的危害,早到的好处,帮助他树立“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思想 ,改正其经常迟到的不良习惯。

写记叙文:

可以记一个人物,写一个故事,当然必须与“早”有关,如写农村,以前老一辈起早贪黑一辈子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新一代农民掌握了科学技术,不仅穿衣吃饭不成问题,还盖了楼房,买了小车,种田很轻松,再也不用起早贪黑了,表现“起得早不如高科技好”的主旨。

写记叙文:

可以创作一篇小小说,叙写一个优秀的中学生因为早恋而荒废学业的故事,只需在题记或人物对话等中加入“早”的情景即可,表现早恋早婚祸害无穷,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