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老子名言关于书籍 正文

老子名言关于书籍

时间:2025-04-29 08:20:32

老子的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精选100句)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1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7、将欲取之,必先之。

1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5、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6、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30、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3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5、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3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9、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4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3、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4、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45、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4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47、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48、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4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0、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5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2、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3、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54、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5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56、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57、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5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1、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62、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63、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64、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65、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66、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67、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68、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70、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7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7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7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6、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77、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8、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79、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80、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81、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8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84、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8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87、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88、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9、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9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1、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2、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93、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9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9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9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9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0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英国)谚语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元)许名奎

5、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6、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8、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10、没有哪本书坏到一无是处的地步。——小普林尼

11、一切书籍不是刀剑,就是梦幻;你能够用语言进行杀戳,也能够用语言进行迷惑。——阿·洛威尔

1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14、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咱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柯里叶尔

15、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1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8、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好处……,但,书籍不仅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乌申斯基

19、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20、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2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22、书籍乃世人积累智慧之长明灯。——寇第斯

23、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5、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双拥标语

2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

2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8、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29、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30、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31、书,能持续咱们的童心;书,能持续咱们的青春。——严文井

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3、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我,不如用知识武装自我——马克思

34、书籍是屹立在时刻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35、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7、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38、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就不再成为人。——南森

3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40、无限坚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41、时刻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42、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43、书籍使咱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钦宁格

44、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英国)谚语

45、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46、我到处寻找安宁,却无处可觅,只有在独自阅读一本小书时,我才得到了安宁。——坎普腾的托马斯

47、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书。——(宋)陆游

48、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49、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50、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51、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清)左宗棠

52、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5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54、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我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55、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兄弟姐妹,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5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7、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58、书不仅仅是生活,而且是此刻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59、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60、拥有书籍就是教养的证据吗?果然如此,谁在教养上足与拥有满屋子书籍的书店主人抗衡。——路基亚诺斯

6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2、第二部分:

63、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兄弟姐妹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64、读书不好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65、大师们的作品在咱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咱们血管中运行。咱们年轻时读了书,年老了又把它们记起。——赫兹利特

66、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刘向

6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8、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69、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70、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1、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兰克林

72、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73、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能够创造出来——鲁迅

7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忙下,建立起自我的思想——鲁巴金

75、读书之于精神,恰如户外之于身体。——爱迪生

76、进学致和,行方思远。——字严

7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78、读书要玩味。——(宋)程颢

7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三国志》

80、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别林斯基

81、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82、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8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84、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8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无能为力造句

86、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5、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6、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8、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9、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0、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11、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12、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3、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4、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

15、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16、善于想,善于问,善于做的人,其收效则常大而且快。

17、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18、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21、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2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23、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2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9、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2、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3、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3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35、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6、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3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8、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39、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40、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1、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42、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43、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44、拥有书籍就是教养的证据吗?果然如此,谁在教养上足与拥有满屋子书籍的书店主人抗衡。——路基亚诺斯

45、为乐趣而读书。——毛姆

46、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47、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

48、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4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5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