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理科生来说,我的历史知识是零散、不完整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喜欢阅读历史类书籍,特别是明朝那些事儿。
大明1566是个不平凡的年头,严党和清流派的矛盾冲突接二连三,朝野内外暗流汹涌,波谲云诡,虽然最终以严嵩被贬抄家、严世蕃论罪杀头而告终,但是,大明公司的腐败已经深入骨髓,倒闭之势难以扭转。看似是权倾朝野的严嵩祸乱朝纲,其实腐败的.根源仍在公司董事长朱厚熜身上。
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是个不好伺候的主子。极敏锐!极多疑!极猜忌!厉行一君独治,置内阁视同仆人,设百官视同仇寇,说打就打,要杀便杀。外用严党,内用宦奴,二十余年不上朝,名为玄修,暗操独治,最擅长的是让百官猜字谜,政不由他出,都交给下面的人去猜、去争。在这样的主子手底下,作为首辅的严阁老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
严嵩任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明君在位,悍臣满朝,严阁老之难又有谁晓?说到底,他也就是善揣圣意,充当了嘉靖的一杆枪。严嵩倒了,继任者徐阶又干得有多出色呢?这样的朝廷也难有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
但是,大明朝野依然有一股浩然正气在,文官士人中自有清流,名臣辈出,海瑞便是其中代表。“公夙有澄清天下之志,拯救万民之心。”,海瑞那“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的凛然陈词振聋发聩,无党无私,一身正气令人热血沸腾,这样的“直人”连嘉靖也难奈他何,虽然烦他,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仍把他当做一把利剑留给了储君。
历史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其人其事曾经存在过,并且还将或者正在发生,读后或拍手称快,或扼腕叹息,总之有趣的很。
1、“损上益下,朕之所愿。存心刻薄,有伤政体。”明朝的皇帝说不出这样的话,也做不出这样的诗。清朝皇帝不同于明朝皇帝,没有昏君,没有顽君,也没有暴君。
2、清朝的皇帝没有暴君,没有昏君也没有怠君。康熙的皇子中,没有不学无术的庸人,也没有胡作非为的纨绔。
3、雍正作为一个政治家,我们评价他的是非功过,主要的着眼点不应是其性情品格,也不应是其皇位的获得是否正当,关键要看他对中国历史,对人类文明作了哪些事情。
4、勤政,是雍正区别于其他帝王的一个显着特征,纵观中国历史,像雍正那样勤政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5、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仁者受到小人的攻讦,智者受到庸人的嫉妒,勇者受到敌人的仇恨,廉者受到贪人的不满,而袁崇焕以仁、智、勇、廉的`高尚品格,虽为当世所不容,却为后世之楷模。
6、我觉得对历史首先是要敬,因为历史不是一两个人,是几千年人类经验的总结。所以要敬。为什么要畏呢?人类历史有很多的挫折,有很多的教训,甚至是血的教训。对于这些教训,不能掉以轻心,要有一个畏的态度。把这些教训吸取了,我们今天尽量避免那些教训,使我们国家更兴旺,民族更复兴。
7、我受了渔民、农民、商人的影响,在我的个人的文化呢,我受了渔业文化、农业文化、商业文化影响,我身上有这三种文化的影子:第一,有一点勇敢精神;第二,有一点务实的精神;第三,有一点通变的精神。
8、“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天泪落时人落泪,歌声高处哭声高。”这几句表现了嘉庆儒家仁爱的理念,仁者爱人,嘉庆作为一位仁君来说是够格的,作为一位皇帝来说是可贵的。嘉庆有很好的儒学修养,他的文学,诗歌,书法,文章都是可以的。这一点比明朝的正德,嘉靖,万历,天启等皇帝都好。
9、有一本美国历任总统的合传,提到各界总统制的历史学家肯定的历史功绩,有的一二件,多者也不过三四件,有的一件也没有。历史学家盘点努尔哈赤的历史贡献,举其大端,共有十件。
10、重视治河,寻根溯源,任用能臣,御前辩论,集思广益,会议裁决,实践验证,改正错误,断不出书,以上九点能够做到一点,可以称作明君。
11、汉唐盛世时,中国没有人走出过亚洲,法显赫玄奘取经的西天,是印度而不是欧洲,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也没有到过欧洲,清朝向西洋考察,开始于同治五年(1866年)。
12、明清28位皇帝,真正称得上崇文的,只有两位,就是康熙和乾隆。真正称得上宣武的,明朝有洪武,永乐,清朝有太祖,太宗,康熙,乾隆。
13、康熙皇帝是一位学习型皇帝,是二十五史中唯一了解西方文明,尊重科学精神的皇帝。
14、人生道路上,那个道路是崎岖不平的,但是我有一条,磨难闯过来,坎坷战胜它,一直往前走。
分部简介:
第1部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驾崩后传位于长子朱标之子朱允炆,但朱允炆上台便要削藩。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役”的名义夺位。
第2部
内容自永乐帝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郑和七下西洋,修著《永乐大典》,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帝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在土木堡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京城保卫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可说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第3部
接续上篇,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于谦,而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而在他病逝后,相继继位的两位皇帝宪宗和孝宗,一个懦弱不堪无所作为,一个心怀天下力争求良。但随着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各种荒诞事情层出不穷,大明帝国岌岌可危……
第4部
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作者也详细地讲述了戚继光抗倭寇的传奇事迹。
第5部
内容分两大部分,一为内争,一为外战。内争写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人都是实干家,都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同样又都是阴谋家,铲除异己心狠手辣。而这两者均以张居正为最:改革遗惠万民,荼毒殃及门生。外战亦即援朝抗日战争,场面波澜壮阔,运筹神鬼莫测,更塑造了李如松、李舜臣、邓子龙等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形象。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
第6部
主要讲述了晚明由“三大案”引发的党争,魏忠贤兴起及袁崇焕之奋战。自张居正去世后,便无人敢管万历,为争国本、查妖书、打闷棍,他与大臣展开拉锯战,三十年不上朝。东林党却因此发展壮大,为把持朝政,与齐、楚、浙三党明争暗斗,借国本之争,扶持明光、熹宗二帝即位,成功掌握政权。魏忠贤以平民出身,利用熹宗昏庸,又傍上皇帝乳母客氏,与东林党展开对决。在外,援朝抗日战争后,明防御线转至辽东。没落贵族之后李成梁打蒙古、灭女真(努尔哈赤部落除外),成为一代枭雄,但却因努尔哈赤讨好他,养虎为患,努尔哈赤借机兴起,统一后金。为抗金、守城、夺失地,在帝师孙承宗的带领下,袁崇焕从一介文人成长为边疆大将,坚守孤城,最终击败努尔哈赤。
大结局
对整个明朝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为什么这样评价?因为我们所了解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在这背后,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关于袁崇焕的死因,更是与我们之前知道的历史大不一样: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也许你知道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但你知道“薛仁贵”、“曹操”和“刘备”也到明末来了么?这绝对不是穿越小说里的场景。而你又知道竟然有义军队伍叫“逼上路”、“鞋底光”、“一块云”,甚至“三只手”这样的名字吗?
创作背景:
《明朝那些事儿》源自历史记载书籍《明史》。当年明月在反复研究《明史》等正史史料的基础上,探寻晚明三大著名疑案等历史真相并使用现代的方式阐述了明朝发生的事,它结合着一些档案、笔记、野史、碑刻等,以各地发现的墓志而论对历史的空白进行填充。
在网络和出版界,有关明朝历史的图书和话题接连不断:张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十年砍柴的《皇帝、太监和文臣:明朝政局的三角恋》;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明十七帝疑案》的毛佩琦也出版了《明朝顶级文臣》、《毛佩琦正说永乐大帝朱棣》等书籍,甚至在2006年8月份举办的北京书展上,毛佩琦、当年明月、十年砍柴三位作家联手举办中国人需要重新认识明朝主题活动,详细解读明朝。大量明史图书的出版,使2006年被人们称为“明”年,而进入2007年后,明史热继续持续,在这样的文化的背景下以明朝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和影视剧颇受人们的青睐,因此《明朝那些事儿》走红于天涯网的一个小众论坛“煮酒论史”也并不奇怪。
《明朝那些事儿》问世多年来一直是最畅销的史学读本,如今它的漫画版也推出了。漫画版在《明朝那些事儿》史实性、趣味性基础上,用超萌的绘画风格讲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跌宕起伏的人生。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男,顺德海关公务员,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心灵历史开拓者,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文史类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销量过一千万册,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1979年出生,现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当年明月成名后获重用,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