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记》
2.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明史》
3.言路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
4.人非有才之难,而非用其才之难。《明史》
5.天生才甚难,不忍以微瑕弃也。《明史》
6.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
7.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
8.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
9.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1.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史记》
12.审而后发,犹未为晚。《北史》
13.时不可再,机不可失。《隋书》
14.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伪者,则浮薄。《周书》
15.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周书》
16.人生不得行胸怀,随寿百岁犹为夭。《南史》
17.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史》
18.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北史》
19.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旧五代史》
20.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旧五代史》
2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22.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新五代史》
23.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新五代史》
24.因人成事,其功不难。《隋书》
25.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末。《隋书》
26.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旧唐书》
27.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旧唐书》
28.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新唐书》
29.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新唐书》
30.在善用,不在众。《新唐书》
31.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史记》
32.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
33.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34.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
35.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书》
36.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3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汉书》
38.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宋史》
39.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罚当其罪,既无不治。《宋史》
40.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史》
41.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所由隆。《宋史》
42.恩赏明则贤者进,刑罚当则奸人消。《辽史》
43.贤达哀乐,不在穷通祸福之间。《辽史》
44.疑人勿使,使人勿疑。《金史》
45.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汉书》
46.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
47.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汉书》
4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49.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
50.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51.富贵一时,名节千古。《明史》
52.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明史》
53.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明史》
54.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宋书》
55.罚慎其滥,惠戒其偏;发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宋书》
56.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邪?《南齐书》
57.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南齐书》
58.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
59.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后汉书》《后汉书》
60.精诚所加,金石所开。《后汉书》
61.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梁书》
62.溪壑可盈,志欲无满。《梁书》
63.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陈书》
64.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陈书》
64.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魏书》
66.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金史》
67.人之聪明,多失之浮炫。《金史》
68.教化之行,兴于学校。《金史》
6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70.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后汉书》
71.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后汉书》
72.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三国志》
73.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三国志》
74.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三国志》
75.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三国志》
7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三国志》
77.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元史》
78.力无所用与无力同,勇无所施与不勇同,计不能行与无计同。《元史》
79.为国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法不徒立,须人而行;人不滥用,惟贤是择。《元史》
80.迷而知返,得道不远。《魏书》
81.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
82.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北齐书》
83.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北齐书》
84.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
85.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三国志》
86.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三国志》
87.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三国志》
88.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晋书》
89.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晋书》
90.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晋书》
91.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晋书》
92.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
93.变通革弊,与时代宜之。《晋书》
94.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威。《晋书》
95.天下未尝乏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元史》
96.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元史》
97.待人以诚,人亦以诚待我。《元史》
98.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新唐书》
99.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周书》
100.学不精勤,不如不学。《周书》
101.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周书》
1、我们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我们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不可遏止的向往。
2、学问是学习之花,智慧是学问之果。
3、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薛宣
4、读书,要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的,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5、"读书人"应该读三类书,首先是"有关自己专业的书",因为它们是一个专业人员的立身之本。第二类书是"与专业有关的其他门类的书",这类书对于开拓思路,增长见识,加深修养,提高理解、判断能力是很有好处的。第三类书籍则是做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必读之书",每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民族,以及民族悠久的思想、文化、科学史,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在这种时代环境里萌生的各种新技术、新思潮、新文化。——吕叔湘
6、书籍比任何馅饼、蛋糕、玩具和世界上一切风景名胜更有价值。即使有人提出,只要我不再读书,就可以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身居王室,享受珍馐佳酒、拥有车马万乘、华贵服饰、侍卫随从、前呼后拥,我也决不答应。——约翰·卢保克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应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
8、读书并不为了写作,写作则非要读书不可。我在构思某一部较为重大题材的作品时,在生活的感受和积累以外,也参阅有关的书刊。例如人文历史和地理等等。——何为
9、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使作者和读者在对话中,产生生命的共鸣,共同去塑造人生。——池田大作
10、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愈
11、功幼而失学,曾读书背书,虽不解其意,而获证其句逗。——启功
12、学习前人是方法,创新自我是目的。
13、读书可以建立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催化剂。在当今时代,信心的力量更不可忽视。读书,你可以知道,要存鹰之志于高远,取鹰之志于凌云。你可以知道"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你更可以知道"星星之火,就足以燎原。"所以你不会绝望,不会放弃。面对困难,你永远是一颗蒸不烂、捶不扁、炒不爆的铜豌豆!
14、生命有其存在的'内在规律,人生也有吐故纳新的内在韵律。
15、明察事理的人称为明智,明智的人则能以身作则。
16、心胸坦荡,意志坚强;经常运动,锻炼身体;起居有时,饮食节制;养花读书,修养心性。——张学良
17、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8、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 ——孟德斯鸠
19、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赵恒
20、现在努力了,你将会征服人生;而不努力,人生将征服你。——庄伶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2、人要独立生活,学习有用的技艺。 作者:凯德
23、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文徵明《饮子畏小楼》
24、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5、我愿意和中国读者分享对黑洞和宇宙学中最近发现的激动。
26、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
27、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佚名
28、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
29、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本才行。——佚名
30、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31、书是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不喋喋不休。——达·芬奇
32、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读过一二百本书。"
33、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34、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35、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36、读史书的益处在于,让人拓宽视野,扩大心胸。
37、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作者:考尔德
3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作者:笛卡儿
39、把浮躁的日子过得慢腾腾而扎实的人,是有品位的人。说话仔细,看人仔细,读书仔细,走路仔细的人,都是有品位的人。一个人的品位,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上仔细品味其中的味道,不急躁,不敷衍,不潦草,不厌烦,不牢骚,不拔高,也不控诉,淡淡的意思,热爱的眼神。
40、读好书,好像是在同昔日那些极其令人敬重的著书者们交谈;的确,那很像是在享受一篇经过准备的谈话,作者们在那种谈话之中,只想我们倾诉他们的见解。
41、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而这条路将是你一生的选择。
42、耐心是学习的好帮手。
4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的进步之桥。
44、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法]伏尔泰
45、学问不都是在书本上得来的,在事实上得的履历,也就是学问。 —— 陈毅安
46、求知是人类的天性。——亚里士多德
47、逐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欣赏的。 ——梁启超
48、别健忘,读书是取得多方面常识的最重要的手段。 ——[英]赫尔岑
49、念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50、念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念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为乐趣而读书。——毛姆以下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40句,欢迎参考。
1、如果你能照成本出售你的经验,就永不需要养老金。
2、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杨循吉《题书橱》
3、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洪应明
4、没有任何特殊的习惯与要求。一般读得极快,大处着眼。尽可能摸住脉络。遇到重要地方再静下来研究。不知这可不可以套用一句赛球的用语:"打节奏。"即使最荒谬的书,我也爱想一想,"它为什么这样荒唐?"也就长了见识,也就多懂了一点道理,而不是简单地骂一句:"胡说八道!"——王蒙
5、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白居易
6、书有隐僻者,必非至文。注:隐僻:隐晦难解;至文:顶好的文章。——申居郧
7、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头。用这个方法相当地补足了我失掉的高深教育。——富兰克林
8、书患不能观耳,观则万卷非多,只字非寡 ——明·吴应萁
9、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全集·开拓新诗歌的路》
10、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朱熹
11、好书的光亮超过星星。——俄罗斯谚语
12、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作者:(明)冯梦龙
13、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舒曼
14、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酬包佶郎中览拙卷后见寄》唐·卢纶
15、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16、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作者:吕不韦
17、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8、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作者:藏克家
19、他整日忧心,青年学子不再读书,他的忧愁,后来证明没有白费他们的习惯。——几米
20、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21、开卷有益。——王辟之
2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欧阳修
23、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佚名
24、买书没有读书难,读书没有消化难。
25、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26、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27、读书的作用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作者:刘向
28、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作者:程端礼
29、有些爱生活中看得见,有些看不见,文学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爱放在你面前。童话让人拥有爱、智慧和力量。——梅子涵
30、读史书的益处在于,让人拓宽视野,扩大心胸。——熊召政
31、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作者:雪莱
32、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作者:阿兰
33、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34、读书能够培养一个完人,谈话能够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培根
35、生活中,你可能会跟成百上千个人相遇,或是相处,表面上迎来送往,一团和气,却从未有过契合感。无论多熟悉,都觉得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在心底里,从未接纳过他们。就是说,你的身边一直很热,但你始终很孤独。
36、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与导师。
37、藏书,蕴的是教师的底气。
38、戈壁里的脚迹很快就磨灭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持久涟漪。
39、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最好的伴侣。它始终不渝,已往如此,此刻仍然如此,未来也永远稳定。——斯迈尔斯
40、好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