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字词:
田野 田地 田埂 耕田 耕作 耕耘 水田 旱田 稻田 屯田 良田 原野 荒原 耕种 耕地
三字词:
圆滚滚 鼓溜溜 湿漉漉 沉甸甸 开荒田 丰产田 试验田 水稻田 玉米苗 玉米秆 玉米秧 鼓囊囊
红高粱 高粱穗 棉花桃 一簇簇 一串串 一株株 一棵棵 黄澄澄 金灿灿 青纱帐 白净净 黑油油
四字词:
五颜六色 青翠水绿 稻香扑鼻 麦香阵阵 秧苗油绿 金黄麦浪 绿草如茵 芳草萋萋 五谷丰登 林深树高 禾苗茁壮 风调雨顺
瓜熟蒂落 稻浪金黄 稻穗沉甸 东倒西歪 麦浪翻滚 棉田银浪 精耕细作 阡陌交错 田畴千里 沃土千里 半红半绿 春苗茁壮
形势喜人 水稻扬花 梯田层层 硕大饱满 丰收在望 颗粒饱满 黑里透红 枝枝杈杈 歪歪扭扭 随风起伏 寸土不露
密密麻麻 歪歪斜斜 整整齐齐 密密匝匝
导语: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
1、光栽不护,白搭工夫。
2、田里不上粪,吃饭要断顿。
3、麦收三月雨,最怕二月寒。
4、秧田水要清,稻田水要浑。
5、你哄庄稼草中坐,庄稼哄你肚皮饿。
6、灰里芝麻泥里豆,麦子种早到老痩。七镚葫芦八锄瓜,三锄芝麻结疙瘩。芝麻听到脚响,这头锄,那头长。沙地花生泥地豆。
7、早起三朝当一天,捡回狗粪好肥田。
8、田要多耕,豆要多种。
9、要想地不冲,多挖鱼鳞坑;坑成满天星,防旱又防冲。保土、保水、保丰收。
10、耙田耙得好,栽禾不长草。
11、秋耕只一遍,保顶春耕三四遍。
12、要得花生好,经常薅草草。
13、月初浸种,月满插秧。
14、秧好一半禾,菜好半年粮。
15、秧田要浅,大田要深。
16、耕地勤换种,粮仓关不拢。
17、肥料足,多收谷,一熟顶两熟。
18、芝麻稠,不可留,留来留去少出油。
19、蓄水防旱,积谷防饥。
20、黄豆开花,捞鱼摸虾。
21、禾桶后面不掉谷,收成一定多一斛。打场要天晴,扬场要好风。
22、农民看粪堆,商人看货堆。
23、谷在犁上,菜在锄上。
24、春天肥堆如山大,秋后粮堆大如山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25、好种出好苗,良种产量高。
26、边收边耕,野草不生。
27、秋后不深耕,来年虫子生。
28、谷锄三遍自成米:头遍浅,二遍深,三遍土壅根。
29、七月耕地土变金,八月耕地土变银;九月耕地还不晚,十月耕地是懒人。
30、要得虫子少,锄净田边草。
31、探挖土,细培土,苗苗根儿深人土。
32、地里坷垃打不光,不出芽来把苗伤。
33、要想多打粮,密植不能忘。
34、锄头上有油,一年吃穿不用愁。水田一根草,犹如毒蛇咬。
35、山地变梯田,荒山变果园。生土变熟土,一亩顶两亩。旱田改水田,一年顶三年。沙土掺黑土,一亩顶两亩。
36、麻地不宜平,免得雨水停。
37、拉在场里一半,放在囤里才算。
38、轮作倒茬不用问,强如年年铺底粪。
39、一滴水一粒粮,水土流失打空场。土蓄水,水养林,林保土,土肥农。山上开一线,平地冲一片。
40、棉花见杈不定苗,秋后不开桃。
41、快割快打,麦粒不撒。
42、锄头落土不亏人。
43、冬水灌满田,来秋是丰年,挑粪下田,不如泡冬过年。
44、旱锄地发暖,多锄地不板。
45、山药勤摘花,挖的时候用车拉。
46、正月修好堰,四季不受早。
47、多薅一次秧,增产一成粮。
48、红菩抢生地,一亩顶两亩。
49、要想吃、好面,种麦泥里站。
50、庄稼有三宝:厕所、粪坑、猪圈一样少不了。
51、肥猪出好肉,好秧出好谷。
52、割稻手不轻,谷粒满地奔。收麦如救火。
53、稻秀只怕风来摆,麦秀只怕雨来淋。
54、好秧出好谷,秧好半年春。
55、大树之下无丰草,有草之田无壮>苗。
1、早播宜稀,晚播宜密。
无论哪种农作物,只要按照正常的季节播种,播种量都不宜太大,否则容易分枝较多,会产生倒伏现象。而错过了正常播种期,补种的作物则需要加大播种量,宜密植才能提高作物产量。
2、稀三棵、稠五棵,打得粮食一般多。
意思是说农作物播种后,如果苗期出现一垄苗稠,一垄苗稀现象,这时就不要再刻意进行补种或套种了,只要每亩的总棵数悬殊不大,后期加强田间管理,收获季节照样能实现丰产丰收。
3、花期旱一段,产量减一半。
农作物开花期间正是需用大量水分的时候,如果此时发生旱灾,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减少根系对营养的吸收,因此会出现减产现象。
4、豆子开花,墑沟摸虾。
大豆开花的季节,是需要大量水分的时候,哪怕是豆田的墑沟里有水有鱼虾,也不会影响豆子正常生长,大豆开花期只要雨水不淹没整个豆稞,都不会影响大豆的正常产量。
5、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棉正当时。
清明期间是播种棉花的最佳时机。
6、清明前后一场雨,大麦小麦全中举。
清明前后,是大麦、小麦生长最为旺盛的时候,也是需水量最大的季节,这个时候如果能下一场雨,对于大麦、小麦生长是极为有利的,夏收时大麦、小麦一定会丰产丰收。
(注:中举,原意指考取状元,现比喻小麦产量高。)
7、冬季麦盖三场“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冬季降雪对冬小麦的生长是极为有利的,一是雪水可以滋润小麦生长;二是雪融化后可以冻死部分越冬害虫,有利于小麦的丰产丰收。
“瑞雪兆丰年”、“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8、冬前两次雪,小麦稳如铁。
意思是说冬季连降两次雪雨,小麦丰产丰收稳成定局。
9、秋分不起葱,霜降必定空。
秋分时节要将种植的大葱收获出售,否则到了霜降再收获,葱就会减产,严重时会空掉半截。
10、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枣在七月份成熟,梨在八月份收获,柿子在九月份上市。
也可以说成“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乱赶集”,意思大同小异。
11、桃花开,杏花败,柿子开花杏下来。
当桃花开始开放的时候,杏花已经凋谢了;当柿子开花的时候,甜甜的麦黄杏已经上市了。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杏子是较早上市的一种水果。
12、寒露两旁看早麦。
当寒露节气来到的时候,早种的麦苗已经出土了,这句谚语告诉人们,寒露节气就应该开始播种小麦了。
与“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意思相近。
13、立秋栽葱,白露种蒜。
立秋之后,各种秋熟作物都不能再种植了,但是是可以栽葱的。白露季节是可以种蒜的。这两句谚语告诉人们应该按照季节来安排播种和收获,不可违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谚语“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14、立秋三天秫秸响,小孩早上抱肩膀。
立秋之后,天气渐渐变凉,早晨和晚上的气温有些低。高粱穗变红了,棉花到了成熟的季节,所有的秋熟作物都应该收获了。
与谚语“立秋三天遍地红”、“棉花立了秋,大头小头一齐揪”是一个意思。
15、三百六十行,庄稼人头一行。
意思是说农业和粮食生产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告诫人们要重视农业生产,人人都要尊重种田的农民。
“七十二行,种地为上”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16、添田不如换种。
这句谚语是说增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不如改换良种,提高作物单产,这样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17、万物生于土,万物归于土。
人世间的所有物种都是从大自然中来,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大自然中去的。
18、深耕地一寸,多打粮一囤。
农田要深耕浅种才能多打粮食,丰产丰收。
与“地要耕种,儿要亲生”、“深耕浅种苗儿旺”等谚语意思相近。
19、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庄稼长势如何,能否丰产丰收,全靠施肥多少来决定。
与“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种地无师傅,全靠灰、粪、土”意思相近。
20、水利不修,有田也丢。
要想种好田,首先必须开挖好内外三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这样才能确保农作物丰产丰收,否则,不兴修水利,即使有田也不能确保丰收。
与“修好水利万年甜”意思相近。
21、小麦浇芽,油菜浇花。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发芽初期是需要大量水份的,在此期间,只要浇足水份,施足底肥,才能使麦芽苗齐、苗壮、苗旺,为将来丰产打下基础。“人怕老来穷,麦怕胎里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而油菜在整个生长周期中,花期是最需要大量水份的,花期浇水同样可以使油菜丰收。
22、山芋见湿泥,一天长一皮。
山芋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水份支撑,才能确保生长得旺盛。
23、家土换湖土,一亩顶二亩。
意思是说庄稼喜欢土杂肥,有了土杂肥才能确保庄稼丰收,施过肥的田地一亩的产量能顶二亩的收成。
(注:家土,指家庭生活中沤制的土杂肥。湖土,指大田中的普通泥土。)
24、耕地深、透、早,肥地、灭虫又灭草。
秋耕时土地要早耕、深耕,不能耕一犁,埋一犁,这样既可以促使土壤得到晒田,相当于给土地施肥,又能使一批害虫得到冻死,减少来年病虫害危害,还可以使草种翻入生土壤之中,减少来年草害的发生,所以说深耕土地是百益无一害的。
25、夏收有“五忙”,割打运晒藏。
夏季收获时节,是农人们最繁忙的季节。拿收获小麦来说,起码要过五关:一是收割忙。小麦成熟了,要抢时间将麦子割下来;二是运输忙。收割之后,防止雨水淋湿,要利用交通工具,及时将麦子运到打谷场上,等候脱粒;第三是打麦忙。将麦子运到场上之后,开始用碌磆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碾压,直到将麦草碾碎,才能把麦粒脱离下来;第四是晾晒。将麦粒脱粒后,选择好天气,反复晾晒,直到可以入仓为止;最后是储藏。将晒干扬净的麦子运到家中,装入折子或口袋中,储藏起来,如果赶上好的天气,半个月可以使小麦归仓,如果赶上连阴雨天气,一个多月也未必能打完麦场,可见夏收有多忙。
现在有了机械化收割,麦收再也不用这么繁琐,一般三到五天即可完成收麦任务。
26、会扬场的一条线,不会扬场的一大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会扬场的庄户把式能将扬起的谷物扬成长长的一堆,既干净又利于装运。而不会扬场的人则胡乱扔,扬得既不干净,也不利于装运。
(注:扬场,农村夏秋收获时节,农民将收获的谷物堆积在打谷场上,用木锨一锨一锨迎风扬起,可以将谷物中的泥沙、尘土、叶子、秸秆等杂质扬去,叫扬场。)
27、入伏不打头,棉花别想收。
进入伏天,棉花易疯长,根据管理需要,必须将棉花枝上的嫩头掐去,否则,棉花会生长出许多徒长枝,光长棵秧,不结桃,造成棉花减产或绝收。
与谚语“棉花不打杈,疯长你别骂”的意思相近。
28、饿不死僧,旱不死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出家之人云游四方,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施舍。而葱是极其耐旱的蔬菜之一,一般情况下是不易旱死的。
29、麦子上场,做好“四防”。
小麦运到打谷场上,要做到防火、防盗、防阴雨、防霉烂等管理工作,才能确保颗粒归仓。
30、秋除一棵草,春减十日忙。
秋天是植物成熟的季节,野草到了秋天会结种子,如果除掉一棵草,等于来年消灭了数百棵甚至上千棵小草,所以减轻了春天锄草的繁忙。
31、锄头有“火”,锄头有“水”。
庄稼涝了,用锄松松土,可以帮助土壤蒸发水份,防止渍害的发生,有利于作物生长;庄稼旱了,用锄松松土,可以减少土壤水份的损失,帮助作物抵御旱灾。
“三锄抵一浇”、“锄头底下三件宝、防旱防涝又防草”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32、稠倒秫秫稀倒谷,棉花地里能走猪。
高粱喜稀,怕株距太密,否则容易倒伏;谷子喜密,怕稀植;棉花怕行距太密,容易疯长,不结棉桃,造成减产。古人用“地里能走猪”来说明棉花行距较宽,既形象又容易理解,实在是绝妙的比喻。
33、春种夏锄,秋收冬藏。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夏天是田间管理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储藏的季节,这简明扼要的八个字勾画出庄稼人要紧紧抓住一年四季不同时节的特点,种好、管好、收好、储藏好农作物,严格遵循四季规律,才能使四季的生活更精彩。种田是这样,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34、玩龙玩虎,不如玩二亩土。
意思是说各行各业,都不如种田有保障。
35、饿死婆娘,留着种粮。
意思是说家中生活再困难,也要留着来年种植的种子。
与谚语“宁愿饿死老娘,不要吃了种粮”的意思相近。
36、稀麦稠豆哄死人。
小麦种植不能太稀,大豆种植不能太密,否则会影响作物的正常产量。
37、风熟豆子雨熟麦。
秋风吹来,可以加速大豆的.成熟,“大豆摇铃千里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小麦处于蜡熟后期阶段,小规模的降雨可以加速小麦的成熟,有利于提高麦子产量。
38、蚕老一时,麦老一晌。
蚕上簇结茧的时间很快,刚刚看到蚕宝宝还在吃食蚕叶,转眼之间就开始吐丝结茧了,所以提醒蚕农们要提前准备好簇室,簇具,防止蚕儿结茧来不及应对。小麦成熟时,早晨看还有点夹生,过了一个晌午,下午可能就成熟了,告诫农民朋友要抓紧收割,抢收抢种。
39、秫秫锄九遍,给金也不换。
高粱根系发达,在生长过程中适宜疏松的土壤才可以把根扎牢,经常用锄松土,除草,非常有利于高粱的丰产丰收。
(注:秫秫,高粱的俗称。)
40、孩子离不开母,庄稼离不开土。
土壤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主要支撑,除了供给植物所需的氮、磷、钾、钙等元素外,还可以为植物提供根系呼吸,土壤是农业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所以古人将“孩子离不开母”来比喻庄稼对土壤的依赖性。
“大米白面,土中提炼”也是这个道理。
41、井水不如河水,河水不如雨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上降的雨水比河水、井水浇灌庄稼效果都好。因为天上降的雨水能浇到庄稼的生长点上,雨水还有利于疏松土壤,不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能,而地面浇灌容易使土壤板结。
42、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顿。
春天用棍子戳一个坑,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以收获一些粮食,足够人吃一顿饭的。这句谚语告诫人们要珍惜土地,见缝插针种植粮食。
43、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意思是说播种的时候,要确保把种子下足,防止出苗时欠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一旦因缺苗误了季节,作物产量就会因此受到影响。
44、冬施金,夏施银。
给土地施肥的时候,最好选在冬季进行,这样有利于土壤吸收养分,开春后就可以促进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夏季施肥容易造成肥效流失,总而言之,冬季施肥好于夏季施肥。
45、花生怕草“咬”,“咬”了结果少。
种植花生,最怕杂草丛生,因为杂草过多影响花生果穗深入土中,如不及时除草,可使花生减产40%左右。
46、过了芒种不植棉,过了夏至不栽秧。
棉花在我市种植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明、谷雨期间,过了芒种种植棉花,节气已进入梅雨季节,不仅不利于棉花生长,而且秋后也很难开花结桃。夏至之后种植水稻,结出来的稻子是瘪的,难以形成产量。
47、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仓里才牢靠。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麦收期间,天气极不稳定,极易产生冰雹、大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即使丰收在望,也不能掉以轻心,只有经过紧张的抢收抢晒,储藏于仓库之中,真正的麦收才算结束。
与谚语“麦熟一晌,虎口夺粮”、“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小麦不进场,不敢说短长”意思相近。
48、冷装豆子热装麦。
豆子收下来之后,要放在阴凉处冷储几天,才可以装入袋中,否则很容易霉烂。小麦晒干扬净后,要趁热装在口袋之中,这样既能捂死部分虫卵,又能延长储存时间。
49、脱粒机,好又快,一天能打百麻袋。
相对于传统的牛拉碌碡打场,用脱粒机脱粒麦子,是非常方便和快捷的,一天能脱粒小麦上万斤。谚语“联合机械收麦忙,代替收割和打场”印证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农业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道理。
(注:碌碡,石制的圆柱形农具,中间略大,两头略小,或一头大,一头小,两头有孔,安上框架可以滚动,用来轧谷物,碾平场地。)
50、有肥没水,庄稼干瘪嘴,有水没肥,庄稼饿肚皮。
这句谚语是说种庄稼既要施肥,又要勤浇水,才能确保农作物丰产丰收。
51、浅播豆,半个露。
夏天播种大豆的时候,不能播得太深,要似露非露,才能使大豆苗齐苗壮。
“七月豆,半个露”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52、割青麦,吃白面,割青豆子是混蛋。
这句谚语是说小麦收获要抢早,即使割得早一点,也不会影响小麦的产量;而大豆收获一定要等成熟才能收割,否则,会严重影响豆子的产量和质量。
与“麦收要紧、秋收要稳”、“麦子争青打满仓、谷子争青少打粮”意思相近。
53、要吃面,泥里站。
这句谚语是说种田是件很辛苦的事情。
“要吃豆腐,泥里咕嘟”说的同是这个道理。
54、夏种无早,越早越好。
这句谚语把夏种工作要争分夺秒抢农时的特点描绘得十分精彩。这是由于农作物生长除了受土壤、水份等因素影响外,主要还受气候条件中的热量影响最大,夏季庄稼播得早,作物积温高,庄稼秋后收成就好,所以说夏季播种庄稼越早越好就是这个道理。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要抓住有利时间,播种就有收获的希望。
与谚语“豆不让宿,麦不让晌”、“早一宿、高一拳”、“五月六月去种田,午前午后差一拳”、“春争日,夏争时”意思相近。
55、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种地时不好好加强田间管理,别人耕地时你不好好耕,弄得深一犁,浅一犁;别人锄草、打药时你不好好锄苗、打药;庄稼旱了该浇你不浇,涝了该排水你不排水,到了秋天收获时节,人家的庄稼实现大丰收,而你绝对不会有好收成的。
与谚语“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意思一致。
56、秫秫扛枪麦上场,豆子扛在肩膀上。
意思是说,高粱结穗、麦子收到了场上,豆子收在了口袋里,这样才算是真正的丰收,否则,都也可能存在变数。
57、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说明种田的艰辛,告诫人们要特别珍惜粮食。
58、田间管理如绣花,功夫越细越到家。
种田最需要的环节就是要进行田间管理,深耕、浅种、锄草、浇水、排涝、喷药防治病虫害等,哪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要像做针线活绣花一样细心才行,只有管理好了,才可能实现农作物的丰收。
“庄稼不认爹和娘,功夫到了自然强”、“精种细管,仓里谷满”、“只种不管,打破金碗”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59、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
玉米长出雄蕊(俗称玉米花)后,隔一行拔掉一行,或者雄蕊授粉后统统剪去,可使籽粒饱满,能增产10%左右。
60、棉花不打杈,疯长你别骂。
棉花在生长季节,要将多余的徒长枝抹芽,俗称打杈,这样可以使更多的结果枝得到营养供给,有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