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曾国潘勤奋的名言 正文

曾国潘勤奋的名言

时间:2025-05-07 04:59:33

01、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

02、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03、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04、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05、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06、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07、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08、暇: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

09、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

10、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11、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12、硬:刚正不阿,铁骨正之;迎难勇进,雄壮豪迈;

13、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

14、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

15、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

16、勤: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

17、慎:三思而行,谨始慎终;深思熟虑,慎者受益;

18、忠: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19、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

20、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21、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

22、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23、和: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

24、谦: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25、挺:艰难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

26、辣: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

27、变:洞察势情,识破天机;深识远略,出奇善变;

28、悔: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

29、耐: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

30、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31、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32、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33、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

34、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35、退:节制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

36、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1)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2)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3)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4)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

(5)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6)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7)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8)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9)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11)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2)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3)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14)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15)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16)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17)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1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19)兵为民之卫,民无兵不固。

(20)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21)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22)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3)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24)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25)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26)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7)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28)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29)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30)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曾子说过:“吾日当三省吾身。”三省吾身,意思就是要常常反思,反省,以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养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修身养性的获得巨大成功的名人中,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范例。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有网友评论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可见曾国藩对后人的影响力。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归功于曾国藩的修身养性。归纳起来是曾国藩对自己的人生修炼“五字”即:诚、 敬、静、谨、恒。首先是诚,诚实、诚恳,为人的表里一致,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要修炼自己的诚。第二个就是敬,所谓敬就是敬畏,人要有畏惧,人不能 无法无天,要有敬畏,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是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 是谨,指的就是言语上的谨慎,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这五个字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就是人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也就是指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对待。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我们一起来看看曾国藩关于修身养性的名人名言:

1、以读书立志的修身养性名言: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在困难和逆境中的修身养性名言: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3、以“静”字修身养性名言: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4、以“勤”字修身养性名言: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5、以“耐”字修身养性名言: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6、从失败的教训中修身养性名言: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

7、与人为善的修身养性名言: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