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能力不匹配的名言 正文

能力不匹配的名言

时间:2025-08-10 02:50:20

能力陷阱读后感1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读此书后,最大的印象有以下四点,串起来,实质就是如何改变自己。

首先,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自己的优势而不自禁地掩饰了自己的劣势。这个事实是如此明显,但我们确实很难发现。很简单,当一个擅长羽毛球的人,面对篮球和羽毛球两种选择时,自然而然会选择参加羽毛球活动,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但正因为这种“正常”思维,恰恰就限制了我们全面发挥自己本有的能力——我们的羽毛球水平会越来越高,但也放弃了其他球类水平提高的机会。这是个人总结的第一大陷阱,我们一步一步跳进这个能力陷阱,越来越深,一旦环境改变,我们便很难从中跳出。所以,能把自己不擅长的事做好,将短变长,那才是高人。思想上承认这点,是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因为人性本身的弱点,我们难以发现自己的短处。人们总有个习惯,就是总会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无论如何,我们对事物的评判,不管是客观地看、主观地看,还是什么其他高大上的套路,有一点肯定是不变的,那就是“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而这就必然限制于自己脑袋的知识储备,也必然会出现你认为绝对的事偏偏就出现了你想不到的结果,你认为自己没有的短板偏偏就会在事物中反映出来。这是个人总结的第二大陷阱,所以,能主动发现甚至被动发现自己短板,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找到问题,才能找到发展方向。

再次,大多时候,我们就算看到问题,也会下意识地找千万种理由来“说服”自己那不是问题。这是个人总结的第三大陷阱。这种例子大概有两种,要么是一旦发现问题,往往第一时间想到是外界的客观影响有多大、多深;要么我们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因为思维定势以及所谓的习惯等因素,大多只是会停留在意识上的承认,因为既有的各种阻碍实在难以在行动上改过。所以,能发现问题所在,还能将改变付诸于行动、敢于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下前进,才算是踏上成长的道路。

最后,我们往往被根深蒂固的“先思考后行动”思维所限制。诚然,先想后干,三思而行,往往事物会更稳妥,但这仅局限于做已经确定了的事。而学习新事物、尝试做改变,则需要先行动后思考,因为只有实践过了,才知道改变后的事物趋势,否则还是在老路子上徘徊。这也是能力上的终极陷阱,如果总是以自己擅长的思考方式来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短板,往往转了一圈短板还是短板,因为根本上、实质上的内在因素并没有改变。所以,要改变自己,首先要先从行动上出发,反过来改变自己的想法;若想成为一名优秀领导,首先就要行动上表现的像一个领导;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文秘人员,首先要多去实践再来总结。所以,行动起来,比什么都重要,成长的道路就是需要这一步又一步的行动。

扬长很必要,但如何将短变长才是王道。

能力陷阱读后感2

最近读了《能力陷阱》这本书,其中的有些观点是颠覆性的,也给我很大的启发。

1.我们常常说,这件事我还在考虑,等我考虑清楚了就开始做,可是有些事情,考虑的越多,越周全,顾虑越多,越迈不开步子。

很多事情也就停留在想想的阶段罢了。

你站在自己的陷阱中去想问题,是想不清楚的,所以先看看那些成功人士是怎么做的,然后照着做。如果每天只是反思,问题是你的思考方式,发现不了问题,因为你的思考方式本身就有问题。

就像你用一把不准确的尺子就量东西,肯定量不准。

所以,想到了先去做,因为就目前的认知水平来说,我们是不能有什么开拓性的思路的,边做边调整,在做的过程中,认知不断提高才有可能,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2.上周末,刚工作的妹妹打电话说,最近工作很烦,领导总是让她搞接待,还占用她周末时间陪上级单位的领导去景区,她是做财务的,又不是接待办的,说起来义愤填膺

其实我们刚刚毕业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这样,觉得只要我专业做好了,我就能走遍天下。

其实,在职业生涯的前几年夯实专业基础,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是很必要的,专业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应该开拓未知的领域,这个时候我们擅长的东西,往往禁锢了我们的发展,它占用了我们大部分时间,而且因为擅长,做起来只是重复劳动,很容易陷在其中,只顾埋头拉车,却忘了抬头看路。

专业固然重要,但是只盯着专业就会忽略与外界的链接,陷在专业里太久,你就会排斥其他让你成长的事情,比如单位让你去演讲,你可能会说:我会写报告不就行了,问题都写在报告里了,领导可以自己看呀,让你学PPT你会以同样的理由搪塞掉,久而久之,就迷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格局也越来越窄。

3.反观那些领导者呢,他们会积极的参与创造与外界的链接,不是消极的等待被链接,而是积极主动地去链接,他们其实是在感知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尽可能的抓住机会。刘瑜有句名言:一个人要像一直队伍。那我们每个人既是士兵,也是将军,每个人都是一个领导者。而领导者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内部和外部的连接器。所以要积极向外开拓疆土。

人总是懒惰的,总是希望跟自己同频的人在一起,因为这样自在,不需要改变,不需要刻意,不需要伪装。

而且人有时候还很清高,觉得为了办成某事跟别人搞好关系,真是太功利了,其实仔细想想这就是一个功利的世界,况且我们对别人也有价值,这种关系是相互的,所以不存在谁利用谁的问题,因为我们谁都不傻。告诉自己,我只是在享受某种关系带来的价值。

4.蔡康永说,他在新书签售的时候,签的最多就是做自己,其实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你想做的自己是过去的自己还是现在的自己,其实人是不断变化的,有句话说的好,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顺应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打磨自己,过程虽然痛苦,但这样的路越走越宽阔。

5.那怎能才能迅速行动起来呢?

就是找一个榜样,找到你跟她之间的差距,然后去模仿他,去逐渐缩小这种差距。

要利用工作的平台不断塑造自己的影响力,要敢于展示自己,要让自己在各种场合发声,打造个人影响力。

积极地与外界链接,从外界汲取能量。

想去做什么就去做,就算半途而废,也比从未行动好。

能力陷阱读后感3

说实话,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我之前的认知确实出现了偏离。在实践中才能找到真爱,这个道理简单却总让人迷惑。没干这工作前,你是无法知晓自己是否喜欢的,而你认为喜欢的事当你真正着手时又会发现可能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而更为让人遗憾的又是当你一直用固有思维去一直干你喜欢的事情时,你又停止了成长,陷入能力陷阱之中。

在这本书中,最大的对我有用的点是关于人际交往的论述,我就是陷入了“懒惰”与“自恋”的怪圈之中,认为人际交往不过是相互利用,甚至是虚伪的,于是拒绝主动拓宽人际圈,只是被动的进行必要的交际,这无疑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这阻碍了自己的成长之路,丧失了信息获得来源,也封闭了新思路的进入。一直对自己说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可这只是内部的开放,阅读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提升自己的内部思维拓展,可人际交往圈是必须的,对于事业及阅历,外部的人际圈是非常必要且有益的。在后面的日子里,我要主动的、有成效的拓展自己的人际圈。

行动优先,像变色龙一样的及时根据环境调整自己,朝着多个方向努力,活成“水”的样子,但信念不变,世俗也罢,理想也罢,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成长这个过程是曲折的,工作十年,是该好好总结的时候了。感谢这十年,一直在成长,虽然速度很慢,可改变自己的心一直没变,不断的调整心态,努力向前。

能力陷阱读后感4

感觉本书的名字起得不好,原名:Act like a leader, think like a leader更接近作者的原意。

本书教我们如何应对新的环境、新的职位、以及在瓶颈期如何突破自己。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应该能够快速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思维能力。想法在行动之前,但是执行力才是更重要的,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修正自己的想法,拓展自己的视野,升华自己。

成长的5个阶段:

1. 发现差异。只有当身处变化之中,或者对现状不满的时候,人们有了更强烈的改变的想法,但仅仅停留在此阶段并不能改变现状。

2. 只减不加。如果你只是做着同样的事情,和之前保持着同样的想法是不可能取得进步的,进步源于实践。所以此阶段可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去尝试一些新的活动;参与不同的团队,链接更多的人。

3. 混乱迷茫。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迷茫时间,此后需要不断地挖掘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组织和处事方式,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4. 重新定位前进方向。修正方向,继续前进。

5. 内在化。我们每天的行动中,95% 是都是习惯性的。只有当我们把优秀的行动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才算完成了升华。

能力陷阱读后感5

如何进步是一个大问题,晋升本质上是一种比拼综合资源的'精英竞赛,所以晋升就必然是多数人的游戏,少数人的福利。对晋升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诸如机遇、背景、人脉、能力都会对晋升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抛却不可把握的运气和不可选择的背景,对于普通人来讲真正有必要把握的是两个方面,能力和忠诚。

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是从晋升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能力,重新定义了能力,除此以外还进一步给出了培养晋升所需能力的具体建议,其中有两点最有价值。

第一、从晋升视角,提出了能力陷阱这个概念

这个视角很独特,得出的结论很震撼,甚至有点残酷。在晋升的视角下,一个人当前的能力很有可能对自己有害,不但不是他进步的阶梯,还可能是他进步的陷阱。作者的逻辑是不同层级需要不同的能力,当前的能力把你带到当前这个位置,说明能力与位置相称,既然能力与当前位置匹配,那么必然与上一层级需要的能力不匹配,所以当前能力不足以让你晋升到上一层级。作者的理由是一个人往往会按照惯性和既有观念行事,一直停留在自己舒适区,能力始终无法达到与上一级需求的匹配,所以一个人无缘于晋升。

其实作者没有把这个问题说透。不难看出,作者指的上下级岗位能力不匹配,其实是说上级岗位需要新的能力。因为惯性使然,一个人一直没有发展出新的能力,所以始终缺乏上一级所需能力,所以无法获得晋升。比如在一家IT公司,一个程序员如果只善于开发,但是不善于沟通,不善于组织协调,那么可能很难往上走。理论上他可以把自己的开发能力精进到极致的水平,但是如果他的能力如果一直只是开发程序的话,他将必然终身与IT总监、CIO、CTO等高阶职位无缘。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逻辑是不够严密的。上下层级岗位的能力差异其实应该体现在两个维度上,一个是广度差异,一个是深度差异。而本书主要是指上下级岗位能力要求存在广度差异的情况,但是实际上按照简单的组合的话,还有另外两种情况,比如只存在深度差异的情况。如果上下层级之间差异仅仅是深度上的差异,那么就不存在作者所谓的能力陷阱,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个人没有发展出新的能力,只是精进现有能力,那么能力也不会成为晋升的障碍。

尽管如此,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作者的结论都是靠谱的,无需那么较真。

第二、提出了一种有意义的能力培养方向和方法

说到方法,就是两条,一是重新定义工作,其实就是望着上一级岗位需要的能力,提升影响力、成为工作中不同人之间的桥梁。让自己的工作成为一个发展自己的平台,积极参与外部活动,培养把握形势的洞察力,接触其他项目。总结一下,这些方法其实还是重点在广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见识、能力,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作者重点关注的还是上下级岗位能力需求存在广度差异这种情况。

综上所述,这本书从晋升视角提出了重新认识和定义能力的精彩观点,但是正如万文章开头提到的,即使不考虑家世、背景和运气,晋升不只与能力相关,还与忠诚有关,领导用人,除了能力还要考虑忠诚,所以说作者在这个重要的问题上的答案是不够的。

1、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

2、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

3、一切轻薄得,好像从来没发生过。

4、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5、人最怕的是发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6、任何事情只要时间一长,都显得格外残忍。

7、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8、不清楚真实标准时,越用力就越让人觉得可笑。

9、这是母亲从没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

10、文明人才怕东怕西,必要的时候我可以不文明。

11、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重要。

12、用尽各种办法让自己快乐吧,你们这群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13、我知道过不了几天,风一吹,沙子一埋,这痕迹也会不见的。

14、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而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

15、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

16、但男人终究是胆小的,天不怕地不怕只是还不开窍还不知道怕。

17、我一定要找到和每片海相处的距离,找到欣赏它们的最好方式。

18、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19、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20、在我看来,生是更激烈的索取,或许太激烈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任性。

21、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22、茶很香,太阳很好。爬进寺庙,铺在石头砌成的地板上,白花花的,像浪。

23、我不相信成熟能让我们所谓接受任何东西,成熟只是让我们更能自欺欺人。

24、生存现实和自我期待的差距太大,容易让人会开发出不同的想象来安放自己。

25、但我们已经十几年没见了。十几年,一个人身上的全部细胞都代谢完多少轮。

26、我也在隐隐约约期待着,有人真可以用务虚的方式活出我想象之外更好的人生。

27、我真想和你好好聊聊,关于我们要怎么享受生活,而不是如何让虚妄的梦想膨胀自己。

28、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愿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29、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浑浊给拖住。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30、时间久了,就会觉得脸上仿佛长出一个面具。每天晚上回家,深深吸口气,仿佛职业表演者的卸妆仪式。

31、我,或许许多多人,都在不知道如何生活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最容易掩饰或者最常用的借口--理想或者责任。

32、他常常说,以前当海员扛一两百斤货物没力气的时候,吃了肉和蛋,就马上扛得起来了。现在他想扛起自己。

33、即使在政治动荡的年代,闽南依旧是个世俗生活很强大的地方。而世俗就是依靠着流传在生活里的大量陈规存活。

34、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35、他小心地支起右腿,然后摸索着该有的平衡,用力一站,整个人是立起来了,却像倒塌的房屋一样,直直往右边倾倒。

36、就像生态鱼缸里的珊瑚礁,安放在箱底,为那句斑斓的鱼做安静陪衬,谁也不会在意渺小但同样惊心动魄的死亡和传承。

37、仿佛我的胸口淤积着一个发酵出浓郁沼气的沼泽,淤积着一个被人拼命咀嚼,但终究没能被消化,黏糊成一团的整个世界。

38、我没说出口的话还有:其实我理解母亲了,在她的认定里,一家之主从来就是父亲,无论他是残疾还是健全,他发起了这个家庭。

39、这样的地方很容易和荷尔蒙相互催化,给人带来“世界确实无限展开”的那种眩晕感。这样的地方,确实需要大量想战天斗地的人。

40、不合时宜的东西,如果自己虚弱,终究会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但有力量了,或坚持久了,或许反而能成为众人追捧的魄力和个性。

41、有时候人会做一些看起来奇怪的反应,比如,越厌恶、越排斥的人和地方,我们却越容易纠葛于此,越容易耗尽自己所有就为了抵达。

42、房子将可能在半年或者一年后被拆迁掉。在陈列室里,她看到那条用铅笔绘制的、潦草而又别扭的线,像切豆腐一样从这房子中间劈开。

43、我始终接受不了,活得这么轻盈,轻盈到似乎没活过。其实我并不愿意旅行,其实我更愿意待在一个地方,守着我爱着的人,生根发芽。

44、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阿太,我记住了。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请一定来看望我。

45、或许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的、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46、我想象着,那一座座房子里住着的不同故事,多少人过去的影子在这里影影绰绰,昨日的悲与喜还在那停留,想象着它们终究变成的一片尘土飞扬的废墟。

47、我喜欢这样的厚朴,我也愿意相信这样的厚朴,但我总觉得他是在为所有人的幻想燃烧生命。假如这个幻想破灭,别人只是会失望,但厚朴自己的内心会发生什么呢?

48、它果然是记忆中的那个样子,但又不仅仅是那个样子,就如同一张没对焦好的照片,一旦清晰起来,大概的模样还是如此,只是每部分的景致,完全颠覆了此前的感觉。

49、那结局是注定的,生活中很多事情,该来的会来,不以这个形式,就会以那样的形式。但把事情简单归咎于我们无能为力的某个点,会让我们的内心可以稍微自我安慰一下。

50、这样的感觉,不激烈,不明显,只是淡淡的,像某种味道。只是任它悄悄的堆积着,滋长着,会觉得心里沉沉的,闷闷的,像是消化不良一般,我知道,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悲伤。

51、事实上,直到母亲坚持要建好这房子的那一刻,我才明白过来,前两次建房子,为的不是她或者我的脸面,而是父亲的脸面--她想让父亲发起的这个家庭看上去是那么的健全和完整。

52、我基本不太想太长远的事情,很多事情想大了会压得自己难受。我只想着做好一点点的事情,然后期待,这么一点点事,或许哪天能累积成一个不错的景观。起码是自己喜欢的景观。

53、我常对朋友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

54、我知道那种舒服,我认识这里的每块石头,这里的每块石头也认识我;我知道这里的每个角落,怎么被岁月堆积成现在的光影,这里的每个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时间滋长出这样的模样。

55、这是对路过生命的所有人最好的尊重,这也是和时间抗衡、试图挽留住每个人唯一可行的努力。还是理解自己最好的方式——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56、我总结是:厚朴确实在用生命追求一种想象,可能是追索得太用力了,那种来自他生命的最简单的情感确实很容易感染人,然后有人也跟着相信了,所以厚朴成了他想象的那个世界的代言人。

57、既然人生真是个旅途,就要学会看风景的心情和能力,但我始终接受不了,活的这么轻盈,轻盈到似乎没活过。其实我并不愿意旅行,其实我更愿意待在一个地方,守着我爱着的人,生根发芽。

58、每个人都已经过上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让许多人在这个时空里没法相处在共同的状态中,除非等彼此都老了,年迈再次抹去其他,构成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标志,或许那时候的聚会才能成真。

59、我没有预料到,他竟然沉默了。而且这一沉默,不像我想象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可以逾越、可以熬过的间歇。他冷漠地坐在那,任由沉默如同洪水汩汩淌来,一层层铺来,慢慢要把人给吞没了。

60、他不是假装,他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身上的各种渴求,只是找不到和他热爱的这个世界相处的办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太多相互冲突却又浑然一体的想法,他只是幼稚,还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谁。

61、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为节制或者自我用逻辑框住,甚至掩耳盗铃地掩藏住,是最好的方法,然而,无论如何,它终究永远在那躁动起伏。

62、人各有异,这是一种幸运: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构成了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丰富的世界。但人本质上又那么一致,这也是一种幸运:如果有心,便能通过这共通的部分,最终看见彼此,映照出彼此,温暖彼此。

63、我知道,其实自己的内心也如同这小镇一样:以发展、以未来、以更好的名义,内心的各种秩序被太仓促太轻易地重新规划,摧毁,重新建起,然后我再也回不去,无论是现实的小镇,还是内心里以前曾认定的种种美好。

64、我一直觉得有生命力的地方在于浑浊。一潭池水里的水和放在观景台上的水,永远是池子丰富也美丽。就一个池子,它里面的各种生物以及各种生活在这世界的故事都可以让一个孩子开心一个下午,而城市里的孩子只能盯着被安排好的景色开心这么一瞬间。

65、我期待自己要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能把这一路看到的风景,最终能全部用审美的笔触表达出来。

66、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对待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到和它相处的方式。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为节制裹着自我用逻辑框住,甚至掩耳盗铃地掩藏住,是最好的办法,然而,无论如何,它终究在那躁动起伏。

67、我才明白,那封信里,我向文展说的“小时候的玩伴真该一起聚聚了”,真是个天真的提议。每个人都已经过上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生活让许多人在这个时空里没法相处在共同的状态中,除非等彼此都老了,年迈再次抹去其他,构成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标志,或许那时候的聚会才能成真。

68、海是藏不住的。父母因为自己曾经的伤痛和自以为对我的爱护,硬是要掩饰。我因而听到海浪声,以为是风声;闻到海腥味,以为是远处化工厂的味道。然而,那庞大的东西还一直在涨跌着,而且永远以光亮、声响在召唤。我总会发现的,而且反而因为曾经的掩饰,更加在意,更加狂热。

69、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对待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到和它相处的方式。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以前以为节制或者自我用逻辑框住,甚至掩耳盗铃地掩藏住,是最好的方法,然而,无论如何,它终究永远在那躁动起伏。

70、有种东西,隔阂着彼此,注定无法做非常好的朋友—目光,太透彻的目光。和拥有这种眼睛的人说话,会有疼痛感,会觉得庸俗的玩笑是不能说的,这么薄的问题,在这么厚的目光前,多么羞愧。于是会想掏心掏肺,但掏心掏肺在任何时候都是最累的,通常只要说过一次话,你就不想再和他说第二次了。

71、我常对朋友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而有了这样的眼镜,你才算真正“看见”那个人,也才会发觉,这世界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

72、偌大的城市,充满焦灼感的生活,每次走在地铁拥挤的人群里,我总会觉得自己要被吞噬,觉得人怎么都这么渺小。而在小镇,每个人都那么复杂而有生趣,觉得人才像人。在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这个城市里的很多人都长得像蚂蚁:巨大的脑袋装着一个个庞大的梦想,用和这个梦想不匹配的瘦小身躯扛着,到处奔走在一个个尝试里。而我也在不自觉中成了其中一员。

73、那天下午我才第一次发现,整个小镇布遍布着工地,它们像是一个个正在发脓的伤口,而挖出的红土血一般的红。东边一条正在修建的公路,像两只巨兽一路吞噬过来,而它挪过的地方到处是拆掉一半的房子。这些房子外面这些房子外面布着木架和防尘网,就像包扎的纱布我知道,还有更多条线已经划定在一座座房子上空,只是还没有落下,等到明后年,这片土地将皮开肉绽。

74、那次被水淹后,父亲却突然带我去航行。那真是可怕的记忆,我在船上吐得想哭都没力气哭出声,求着父亲让我赶紧靠岸。从那之后,我不会疯狂地往海边跑,然而也没惧怕海,我知道自己和它相处的最好方式是什么。那就是坐在海边,享受着这海风亲昵的抚摸,享受着这包裹住我的庞大的湛蓝——那种你似乎一个人但又不孤独的安宁。长更大一点,我还喜欢骑着摩托车,沿着海岸线一直兜风。

我不要做二手人类,我同样有大脑,我的思维同样不亚于任何人,我要活出自己,活出属于我的人生。我自己的个性人生。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就应该把握今天,做好今天该做的事情;在回味昨天的时候,就不会留下悔恨;展望明天,怀揣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希望,就有了灿烂的阳光,时光就不会虚度,心也不会彷徨,内心也会充满了无限的力量,那一幅幅美景也会驻留在人生的道路上,回眸时,心中无比欢畅!活出真正的自己!

人的一生,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让我们拥抱美好的生活,珍视健康,注重生命的质量,拥有一个无怨无悔、五彩缤纷的人生!

一生辗转千万里,莫问成败重几许,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与其在别人的辉煌里仰望,不如亲手点亮自己的心灯,扬帆远航,活出自己,才会更深刻地解读自己……

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为难自己,质疑自己,有时,我们无法很好地理解或学会某样事物,那只是我们思考与接收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泪要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只要记得:冷了,给自己加件外衣;饿了,给自己买个面包;痛了,给自己一份坚强;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继续往前走,已足够!

同样有一颗能够思维的大脑,我也要同样充分的利用它,用它去积极思考,去发现那属于我的人生的生命意义,去发现我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活出自己!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只是他心中只是没有自己,所以不要在乎别人,自己才是生命的主角!活着给自己看!

最质朴感人的一句话:你要答应我一件事。如果一旦不行的话,如果我一旦死了的话,希望你能坚强的活下去 ,活出自我,不要摧残自己,因为我会在远方看着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