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会说话。中国好声音选手 大山
说话是银,但沉默是金。 克莱尔
对聪明人说话,一语即足。 邓巴
说话算话,吐吐沫是个钉儿。评书表演艺术大师 单田芳
有人说话,就肯定有人在听。美国作家 爱默生
说话不考虑,等于射击不瞄准。 西班牙小说家 塞万提斯
言不贵文,贵于当而已,当则文。
宋程颢、程颐《二程粹言论学篇》说话不一定要多么有文采,重要的是要措辞恰当,如果措辞恰当就说明你这个人是有文化的`
宋代教育家 程颢、程颐 《二程粹言论学篇》
寡言者的说话,往往是扼要动人的。武侠小说家 古龙 《孤星传》
事业是果实,说话不过是树叶而已。 戴勒斯
眼睛说话的雄辩和真实,胜过于言语。美国数学家 塔克曼
说话周到比雄辨好,措辞适当比恭维好。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见宋苏轼《策略第一》。有意:有需要表达的意思。至言:最充实的话。这几句大意是:有需要表达的意思就说,意思表达完毕就停止,这样的话是天下最充实的话。说话要有内容,有多少内容就说多少话;不可内容极少,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空话连篇,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别人的时间。这几句多用于表示说话要有意义,不可夸夸而谈,言不及义。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策略第一》
当一个人无话可说时,一定说得十分拙劣。法国思想家 文学家 哲学家 伏尔泰
欲人勿阐,莫若勿言;欲人勿知,墓若勿为。
汉班固《汉书枚乘传》。莫若:不如。这几句大意是:想要叫人不听见,不如干脆不说;想要叫人不知道,不如干脆不作。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路旁说话,草里有人”,若想叫人听不见,最好是不说,作事也是如此;所以,亏心之事不作,无根据之言不说,自以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实只要一说、一作,就可能成为公开的秘密,路人皆知。“附耳之语,流闻千里”(《文子微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枚乘传》
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下面是表示说话很有道理的成语,欢迎参考阅读!
1 【显而易见】:形容做的事情或说的话非常的有道理,非常的明显,极容易看清楚事实的真相。
2 【义正辞约】: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3 【文以载道】: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4 【通元识微】: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5 【颠扑不磨】: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同“颠扑不破”。
6 【言之有礼】:说的话有道理。
7 【攧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
8 【词严义正】: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9 【入情入理】:入:合乎。合乎常情跟道理。
10 【至德要道】: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跟最精要的道理。
11 【析精剖微】:指剖析精微深奥的道理。
12 【言之成理】: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13 【怡然理顺】:怡然:快乐的样子。使人心悦又能把道理阐述得很清楚。
14 【名正理顺】:指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15 【一理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16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17 【义正词严】: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18 【词强理直】:言词有力,道理正当充分。
19 【衡情酌理】: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20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跟主张有一定的根据跟道理。
21 【名正言顺】: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22 【一贯万机】:贯:贯穿。把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
23 【孕大含深】:孕:包涵。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
24 【盗亦有道】: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25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26 【通幽洞微】:通晓、洞察细微而幽深的道理。
27 【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28 【入理切情】:指合乎道理,切合实情。
29 【贯穿融会】:把各方面的知识跟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同“贯通融会”。
30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31 【毋庸置议】:毋:无:毋庸:不必,无须;置议:进行讨论。不需要讨论。指事实或道理很清楚。
32 【神会心融】:犹言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跟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33 【彰明昭着】:犹彰明较着。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34 【公道大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道理得到发扬。比喻正义得到伸张。
35 【理正词直】: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36 【言之有理】:说的话有道理。
37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38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39 【至理名言】: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40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41 【阐幽明微】: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42 【词严义密】: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43 【不言而谕】: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44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
45 【辞顺理正】: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
46 【取譬引喻】:打比方,作譬喻,用以说明道理。
47 【忠言逆耳】:正直劝告有道理的话一般听起来会非常的不顺耳朵,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48 【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49 【冰释理顺】:释:消化;顺:通顺。冰层消融,理路通顺。比喻疑问解开了,道理也讲通了。
50 【醍醐灌顶】: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非常有道理的话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轻声是安全之母。
巴尔扎克(法)《人生的开端》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子,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敢,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萨迪(波斯)《蔷薇园》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盛则招拂。
程颢、程颐(宋)《二程遗书》卷十一程颢语
●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
薛瑄(明)《读书录》卷九
●凡与人议论,务要色和词畅,非临时可勉强,大抵养定者色自和,理定者词自畅,义理虽是,而诚意未著,亦未能动人。
张岳(明)《杂言》
●善辩的天赋是一种把智者仅仅思考的思想说出的'才能。
哈代(英)《托马斯·哈代的晚年生活》
●在甜言蜜语中间,假话听起来像真话,真话实际上就是假话。
莱辛(德)《爱米丽雅·迦洛蒂》
●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
尤里·邦达列夫(苏)《瞬间》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孟轲(战国)《孟子·公孙丑上》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荀况(战国)《荀子·大略》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战国)《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战国)《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此类是而非是也。
嵇康(三国·魏)《释弘论》
●凡听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
吕坤(明)《呻吟语·应务》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引奸人进身。
洪应明(明)《菜根谭》
●闻小人言语,如嚼糖霜,爽美之后,塞冰凝胸。
金缨(清)《格言联璧·接物》
●闻君子议论,如啜苦茗,森严之后,甘芳溢颊。
金缨(清)《格言联璧·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