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生平简介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
主要着作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着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这本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着《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历史人物,/)
经典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学习要学习那些关键的东西,要大踏步往前走,走远了再回头来看,原来的东西就不见了。
2、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很多,那你就是很有学问;你觉得什么东西都懂,你大概是没有学问的。我们要培养这种人,满肚子都是问题的人,这种人是我们国家需要的。
3、在我国形成的理工分家、文科和理工农各科分家的现象,业已明显地影响培养建设四化人才的质量,现在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我们主张理工合一,文理渗透,反对现在国内中学就文理分家的现象。
4、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5、那种把学科与学科之间界限划得很严、各种专业分工过细、互不通气的孤立状态必须打破。
6、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
7、什么是应试教育?就是学校忙于应付考试,小学应付考中学,中学应付考大学。现在的考试非常刻板,数理化都是硬碰硬的,差一分就落选,家长就要交许多钱。搞到最后,成了哪个学校升学率高的,那个学校就是好学校。
8、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9、为了我们的民族,我们个人吃点亏不要后悔,不值得后悔。我们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靠这么点精神,为我们中华民族立了大功绩!这就是公而忘私。
10、我们先哲对我们的教育是很多的,譬如像范仲淹那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就很精彩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为天下着想,也就是为中华民族的事业着想。
11、如果你被一些小问题缠住,那你就一辈子也学不成。千万不要为这些小困难停下来,那样是舍本求末。
12、我不是天才,我的学习是非常勤奋的。我发现很多东西还不懂,需要学,我就学。你们不要相信天才论,关键在于刻苦和努力。
13、学校体育很重要。好处之一是自身健康,另外运动也可以培养人,培养人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运动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要应付环境,就要有分析、决策的本事。
14、没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一切。
15、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16、我说创造很多,一个最大创造,就是一个国家不论怎么差,能团结起来,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像中国一样,这是我们对全世界的创造。
17、有人说我是“万能科学家”。其实不是万能,不过我会去学一类东西,我会看人家的东西,看懂了我自己能下结论,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做下去。我懂得爬在人家肩膀上,我要永远爬在人家肩膀上。
18、一个人也许很聪明,也许可以拥有许多知识,可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就不仅不能对社会有益,反而可能危害社会。
19、学习过程就像走马路,会有很多障碍,有沟、石块什么的。有的人碰到沟、石块,他非得把沟填满,把石块搬掉才肯过去,把时间和精力泡进小问题里去了。其实,只要你跨过去,绕过去就行。
20、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
21、运动是培养人的体力,增强体魄,激发拼搏争先的斗志,形成合作的团队精神的最好形式。
22、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今天干这个,明天又干那个。我说我是看国家哪方面需要我,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干。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运用)联系生活、学习当中的事例,进一步明确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观点
能力方面:
鉴别能力:明确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区分二者的不同。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并且认识到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抽象思维能力:这一框题中,知识的支撑点很多都是抽象的名人名言,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提升解题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觉悟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教学难点
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坚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事例更具有说服力、信服力
教学手段
启发式教学为主,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请看一位小学生的演讲)(多媒体展示)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一班的尚文宇,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大家都知道,目前,让人们“谈虎色变”的非典型肺炎正在我国各个地区不同程度的流行,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对待“非典”这一“新生事物”,大家的态度各不相同。它就像一面哈哈镜,让胖子更胖,让瘦子更瘦。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某个地方的居民,用燃放烟花鞭炮来驱逐“非典”,还听说有在门上贴“神狗”,拦住“非典”进门的……如此种种,可笑之极,愚昧之至。
封建迷信在世界观上是唯心主义的,我们生活的社会当中,还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它不仅阻碍我们对科学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会使我们自身沉沦。
请看:(多媒体展示)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心外无物”──王守仁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英国)
宗教、封建迷信、邪教
(学生讨论,总结)
结论:荀子、范缜、王夫之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王守仁、贝克莱、宗教、封建迷信、邪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问: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区别是什么?
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板书)
(看课本第38页漫画。)它们分别是什么观点?(学生回答: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观点。)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板书)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板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板书)
(1)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板书)
原因: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回答不同,哲学的性质不同。
例如:“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多媒体展示)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我们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那么,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就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不同的
(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板书)
通过人类长时期的实践与总结,都证明了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正确的,而唯心主义世界观是错误的。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阶段,经历了有缺陷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唯物主义发展的阶段:(多媒体展示,见图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气、火、水、土等物质具体形态。它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仅停留在物质的具体形态上。
缺陷:用某种具体的物质现象代替世界本原;具有猜测性;不系统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坚持了唯物主义;在社会发展上又陷入了唯心主义
缺陷: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混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缺少辩证思想(机械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不彻底的)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具体形态),是一个从不科学到科学的世界观的发展和提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板书)
(1) 产生条件:①19世纪中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②马克思、恩格斯主观努力、辛勤劳动。
(2)理论: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如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板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因为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类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
问:同学们回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精彩片段)(联系实际,更好地把握难点)当今人类的需求与资源的矛盾;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不仅对自然界的观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而且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板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科学地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问:方法论的含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
(精彩片段)(联系实际,更好地把握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我国绿色GDP的提出及实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项革命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例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4、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具体要求(板书)
(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图片展示)
宗教是对现实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灵,更没有上帝创世说等。它是伪科学的。封建迷信思想在我国老百姓中还存在,它用欺骗等手段谋财害命,也影响着我们的进步。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请看教材P41“议一议”(学生讨论)
(2)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
例如:我国的国情:人口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也较大,资源紧缺等等。我们只有立足我国的国情,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我们的目的。
(3)要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要有认真精神
周围的人和事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客观地看待这些是我们在工作学习中能否达到目的的重要因素,坚持认真的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
(4)要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缺点,同时也有优点,但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能否正确地认识这些缺点和优点,如果对自身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当中就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挫折;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以及根本分歧是什么。在哲学发展的过程当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做到自觉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会指导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唯物论部分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第一课所讲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以及构建知识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