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于,犹为不教也。——(明)方孝孺
2) 严父出好子。——胡君复
3) 教子功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清)陆世仪
4) 教子不趁早,大来多颠倒。——(清)朱锦琮
5) 得贤内助,非细事也。——《宋史》
6) 治理一个家庭比统治一个王国更难。——(法)蒙田
7) 读书,起家之本;循礼,保家之本;和顺,兴家之本。——(宋)朱熹
8) 家之兴替,在于礼仪,不在于富贵贫贱。——(宋)陆九渊
9)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汉族谚语
10) 家和万事成。——台湾谚语
11) 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美)富兰克林
12) 孝子不生慈父之家。——《慎子》
13) 治家严,家乃和;居家恕,乡乃睦。——(清)王豫
14) 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礼记·大学》
15) 治家最忌者奢。——(清)梁章钜
16) 为人父者慈惠以教,为人子者孝悌以肃,为人兄者宽裕以诲,为人弟者比顺以敬。——《管子·王辅》
17)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北齐)顏之推
18)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论语·学而篇》
19) 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逋
20)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21)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
22) 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
23)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
24)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5) 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26)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27)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28)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29)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30)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31)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32) 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33) 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
34)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35)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36)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7)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8)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39)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40)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41)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42)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43)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44) 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45) 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46)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
47)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48)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49)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50)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51)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52) 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53) 治心治身,乃治家国。——(明)何良俊
54)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宋)林逋
55) 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清)范寅
56) 家怕先富后贫,政怕先宽后紧。——(清)申居勋
57) 师父的打骂强过父亲的溺爱。——(波斯)萨迪
58) 让孩子在父母怀抱里长大是没有溢处的。——(法)蒙田
59) 让孩子有所发现和爱好是自然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法)科莱特
60)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法)卢梭
61) 谁知道有多少孩子由于父亲或教师过分地小心照料终于成了牺牲品。——(法)卢梭
62) 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英)约翰·洛克
63)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64)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65)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66)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67) 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68)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69)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
70)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71)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72)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73)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74)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75) 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生着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名言名句
1、“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鱼而忘情于江湖,人忘情于自由之道)––––––中国人只能忘却世俗痛苦,进入假想的自由,而不能争取和赢得现实的自由。
2、“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不奔走操劳,去掉聪明才智,忘掉肉体,摒弃知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叫做坐忘)–––––––一个“忘”字,是中国人处理人生危难的绝招。
3、“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乘骑渺茫之鸟,出于宇宙深处,遨游于虚无之境,倘佯于无限之野)––––––这是想象中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不同于现代西方的自由主义–––––社会的自由,政治的自由,现实的自由。
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一幅小农经济的画图。
6、“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庄子此语的意思是,不以长寿为乐,不以早夭为悲,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困为耻。随遇而安,知天乐命,使国人丧失了进取心。
7、“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中国社会太黑暗,所以,有同流合污之俗人,也有冰清玉洁之隐士,唯独没有敢于入世、挑战社会、进行抗争的勇士。
8、“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避世以至于槁木死灰,如佛教成佛之涅盘,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悲观主义吧?
9、“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庄子反对为名利而操劳奔波,可是老百姓为了糊口不疲于奔命行吗?
10、“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中国人没有多少是非观念、真理意识,诸子百家都是教导人们混淆是非,不辨善恶,或以恶为善(如儒家以束缚人之恶德为善德,法家以暴力、诡计为善行)。
11、“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当今的仁人志士,举目远望而生忧患之心)–––––––庄子有对社会的深沉的忧患,可惜,他忧患的结果不是抗争,而是逃避。
13、“天下莫不以物(外物)易(改变)其性(本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为蝇头小利而献身),士(知识者)则以身殉(牺牲于)名,丈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伤害本性),以身为殉(以人身殉物),一也”–––––––庄周慧眼,透 彻小人、圣人,主张保全人的本性,可现实中汲汲于名利的俗子如过江之鲫。中国人反异化也过早了,物质文明尚不发达,就反物质文明,只能导致贫穷、落后。
14、“多男子(男孩)则多惧(担心),富则多事,寿(长寿)则多辱”–––––庄子倒是想得开,他从反面看待人们的世俗行为,阿Q乎?庄子是阿Q的精神导师。
15、“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掉自己)。忘己之人,是之谓之入于天(天人合一)”––––––中国人忘己、无己、忘我,西方人强调人的主体性、人格、自我。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6、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0、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1、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1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1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4、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15、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1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1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22、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2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2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7、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30、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31、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32、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33、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3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5、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36、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38、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9、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40、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41、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43、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4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4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7、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4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4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50、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51、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5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53、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54、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55、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5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59、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6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6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6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6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6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68、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69、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70、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