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读书与言谈的名言 正文

读书与言谈的名言

时间:2025-05-15 22:49:34

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2、有知识的人会得到世人的美誉。

3、读书当读全书,节抄者不可读。——冯班《钝吟杂录·家戒下》

4、读书使人精神文明,劳动使人物质文明。

5、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

6、学习是知识之本,知识是智慧之源。

7、读点专业书,文学作品、历史、地理全要读。养成习惯,再忙再累,每天也要读两个钟头。——夏衍

8、一切知识都不应该根据书上的权威去给予,而应实际指证给感官与心智,得到它们的认可。——夸美纽斯

9、人生短暂,平静的时间更少,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读那些无价值的书去浪费时间。——罗斯金

10、读书不可无师承,立论不可无依据。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始有神。

11、读书愈多,阅历愈深,愈以为自己无知无识。读书愈少,阅历愈浅,愈以为自己多智多谋。欲知人胸中知识多寡浅深,须观察他的言行动作。——宣永光

12、古书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读的,否则会越读越糊涂。而且即便有了一定条件能读古书,也不可陷在古书堆里拔不出来。——邓拓

13、文学青年所读的书就不应当拘泥于一格,而应当像撒网一样,把网撒得大大的,凡是与人生有关的书,都不妨找来一读。——蒋孔阳

14、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15、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颜之推

16、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毕沙列夫

17、读书做笔记,尤其是精读书做笔记,虽然是笨工夫,但以我的体会,对致用是极为有益的.。不仅对加强记忆十分有效,而且对锻炼思维、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精读书做笔记,特别是缩编式的笔记,即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书籍的内容,还要发现原书作者的治学方法。——啊满子

18、读书可以建立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催化剂。在当今时代,信心的力量更不可忽视。读书,你可以知道,要存鹰之志于高远,取鹰之志于凌云。你可以知道"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你更可以知道"星星之火,就足以燎原。"所以你不会绝望,不会放弃。面对困难,你永远是一颗蒸不烂、捶不扁、炒不爆的铜豌豆!

19、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20、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21、书到用时方恨少。

22、星星使夜空艳丽;知识使青春美丽。

23、学习就像爬山,目的性强爬得就快,尽管山坡陡,但坚持登上山顶才是最大的成功。

24、书要读懂,先要不懂 ——现代·闻一多

25、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

26、我们常从读书中得到很多好处,但也只有在成年后自觉地不按照作者有意安排的那种方式去读时,才能得益匪浅。

27、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法]孟德斯鸠

28、读书全靠自用功,先生不过引路人。——谚语

29、踏实,是学有所成的根本;马虎,是求知的大敌。

30、好的书对青少年的成长乃至他们的一生。

31、明月一池水;清风万卷书。 作者:《对联集锦》

32、读书贵精不贵多。 作者:书摘

33、不教一日闲过。作者:齐白石

34、丢失的牛羊可以找回;但是失去的时间却无法找回。作者:乔叟

35、在科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老的书。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 作者:布尔韦尔·利顿

3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作者:《三国志》

37、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同时也不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芩

38、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唐·王缙

39、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40、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使作者和读者在对话中,产生生命的共鸣,共同去塑造人生。—— [日]池田大作

41、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 作者:谚语

42、读书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43、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作者:(清)王豫

44、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饭者生疾病。 作者:章学诚

45、死读书者,和读死书者,都是社会的白痴。

46、如果知识是欲望的奴仆,那又跟读书有什么直接关系呢?

47、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48、阅读,比如饮食、平静地咀嚼,其味道是将长;大咽咀嚼,味道也就永远不会知道。

49、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串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

50、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佚名

51、学,就像一只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问,就像一把钥匙,去启开疑团的大门。——佚名

52、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秦牧

53、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54、读书,让我们收获力量,克服困难;读书,让我们收获知识,创造价值;读书,让生命更有意义,让人品更加高尚,让人生更加精彩。

55、书是高明良师,它点亮人生前进之路。

56、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7、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作者:伏尔泰

58、天道酬勤。

59、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60、坏书如同坏朋友,能使我们堕落。

61、阅读的意义不是说一定读一本书明白一个道理,有那么多道理好明白呢?明白那么多道理干吗就不犯错误了吗?——梅子涵

62、读好书,使人丰富。一个人活着依靠直接的人生经验,然而,我们的直接生活经验往往不多,我们的经验绝大多数来自间接的人生经验。我们通过读书获得前人的间接人生经验。——肖克凡

63、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诺里斯

64、把读书当成跳板的人,读书不过是人生的装饰。

65、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作者:陆九芝 出处: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66、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

67、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美]阿尔考特

68、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69、生活中,你可能会跟成百上千个人相遇,或是相处,表面上迎来送往,一团和气,却从未有过契合感。无论多熟悉,都觉得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在心底里,从未接纳过他们。就是说,你的身边一直很热,但你始终很孤独。

70、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7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

72、读书百遍义自见。——裴松之

73、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香茗,书香萦绕。

74、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陶行知

75、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7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77、书籍浩如烟海,人的精神有限,所以会读不行能也无此须要,可是选读又经常感想无所适从。——张广厚

78、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交。——(清)左宗棠

79、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念书录》

80、虚假的学问比蒙昧更糟糕。蒙昧比如一块清闲,可以耕种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象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险些无法把草拔尽。 —— 康因

81、可以或许摄取须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许多的人更康健,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许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

8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83、读好书就是同很多高贵的人谈话。

84、智慧人听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实践十次。

85、幼小念书要琢磨,休怪老师品评多,生铁百炼才成钢,宝剑再快也要磨。

86、立身直须同白玉;念书何止到青云。

87、和书的缘分就像谈爱情,越是遭到砍伐杀戮,越是发展得猖獗,热烈。——舒婷

88、念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泥土。——杜威

89、放飞你的芳华,奔洒你的热情。

名人名言——言谈

●说真话是一种义务,而且这对他们也是更有利的。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著作残篇》

●人有很强的说话能力,但是他的大部分话是空洞的,骗人的。

——达·芬奇(意)《笔记》

●谁告诉我真话,即使他的'话里藏着死亡,我也会像听人家恭维我一样听着他。

——莎士比亚(英)《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实话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节省着使用它吧。

——马克·吐温(美)《赤道环游记》

●宁可因为说真话负罪,也不要说假话开脱。

——萨迪(波斯)《蔷薇园》

●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

●不可巧言令色,曲从苟合,以求人之与己也。

——程颢、程颐(宋)《二程粹言·君臣篇》

●发言须句句有着落方好。人于忙处,言或妄发,所以有悔。

——薛瑄(明)《读书录》

●君子之精神命脉存乎言,考言而责实存乎德。故言也者,德之华也,不可伪也。

——王崇庆(明)《海樵子》

●文以纪实,浮文所在必删;言当从心,巧言由来当禁。

——(太平天国)《戒浮文巧言谕》

●谈话犹如立遗嘱:话越少讼争越少。

——格拉西安(西班牙)《处世的艺术》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莎士比亚(英)《待人》

●假如发生的事情都是伟大的,就不会有琐碎的谈话。

——赫兹里特(英)《论机智与幽默》

●在众人面前作冗长的演说而又不恭维你的听众,就只会引起人们的厌恶。

——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如果有人知道,我们总是多么易于误解别人,他就不愿在人前信口开河了。

——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

——列夫·托尔斯泰(俄)《哈吉穆拉特》

●话最多的人是最不聪明的人,在一个演说家和一个拍卖人之间,几乎没有区别。

——纪伯伦(黎巴嫩)《沙与沫》

●德进则言自简。

——薛瑄(明)《读书卷》卷一

●真有特殊见解的三言两语,较之不痛不痒的长篇大论要可贵得多。

——王朝闻《一以当十·也为了耐看》

●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这是最难又是最好的。

——弗·培根(英)《人生论·论礼貌》

●我把言谈的优美与雅致看得比话题的分量与深度更重。

——蒙田(法)《随笔集》

●每个人都可能诚实地说什么,但要说得有条不紊,明智又恰当,却没多少人能够做到。

——蒙田(法)《随笔集》

●思想麻醉的力量远不如言语那么强。一个人话说多了,会对自己的话信以为真。

——巴尔扎克(法)《幻灭》

●问题在于用事实证明有理。没有事实,有理也不值一文。

——罗曼·罗兰(法)《母与子》

●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列夫·托尔斯泰(俄)《给克拉斯诺夫的信》

●不能用温和语言征服的人,用严肃的语言更不能征服。

——契诃夫(俄)《女人的信札》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孟轲(战国)《孟子·尽心下》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荀况(战国)《荀子·非十二子》

●言语须是含蓄而有余意。

——程颢、程颐(宋)《二程遗书》卷十八程颐语

●言不贵文,贵于当而已,当则文。

——程颢、程颐(宋)《二程粹言·论学篇》程颐语

●理直而出之以婉,善言也,善道也。

——吕坤(明)《呻吟语·应务》

●厚时说尽知心,提防薄后发泄;恼时说尽伤心,再好有甚颜色。

——吕坤(明)《续小儿语》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钱琦(明)《钱公良测语·规世》

●誉人之言太滥不可,责人之言太尽不可,一事虽不畅意,日后亦无悔心。含蓄之妙不可不知。

——石成金(清)《传家宝》

●锅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说。

——钱大昕(清)《恒言录》

●说话不在多,在于说得对,说中了事和理的要害,能打动听者的心。

——谢觉哉《工作与学习·话不在多》

轻声是安全之母。——巴尔扎克(法)《人生的开端》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子,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敢,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萨迪(波斯)《蔷薇园》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盛则招拂。——程颢、程颐(宋)《二程遗书》卷十一程颢语

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薛瑄(明)《读书录》卷九

凡与人议论,务要色和词畅,非临时可勉强,大抵养定者色自和,理定者词自畅,义理虽是,而诚意未著,亦未能动人。——张岳(明)《杂言》

善辩的天赋是一种把智者仅仅思考的思想说出的才能。——哈代(英)《托马斯·哈代的晚年生活》

在甜言蜜语中间,假话听起来像真话,真话实际上就是假话。——莱辛(德)《爱米丽雅·迦洛蒂》

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尤里·邦达列夫(苏)《瞬间》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轲(战国)《孟子·公孙丑上》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荀况(战国)《荀子·大略》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战国)《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战国)《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此类是而非是也。——嵇康(三国·魏)《释弘论》

凡听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吕坤(明)《呻吟语·应务》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引奸人进身。——洪应明(明)《菜根谭》

闻小人言语,如嚼糖霜,爽美之后,塞冰凝胸。——金缨(清)《格言联璧·接物》

闻君子议论,如啜苦茗,森严之后,甘芳溢颊。——金缨(清)《格言联璧·接物》

有人告我某谤汝,此假我以泄其所愤,勿听也。若良友借人言以相惕,意在规正,其词气自不同,要视其人何如耳。——史典(清)《愿体集》

人有投我之所好而以言诱我者,能察之,无为其所诱而至流,则智矣;人有知我之所恶而以言激我者,能察之,无为其所激而至于忿斗,则名矣。——史典(清)《原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