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中国名言书写正楷 正文

中国名言书写正楷

时间:2025-05-16 01:48:35

1、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2、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3、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4、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5、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6、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7、群鸿戏海,舞鹤游天(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

8、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9、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10、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11、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12、朴实无华而兼纳乾坤。

13、老师的字,是成年累月的象征,一笔笔铿锵有力。

14、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15、老师的字,如花瓣般,香气远播,越发清芬。

16、龙蛇竞走、磨穿铁砚。

17、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千。

18、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19、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20、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21、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2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3、笔墨纸砚描绘山水诗乡梦,多彩宣城争创“中国书法城”。

24、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

25、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

26、点到为止,一字千金。

27、读诗千首,挥毫万字。

28、富有生机就是美。

29、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展示美。

30、翰墨怡且乐,书法寿而康。

31、弘扬传统,书写卓越。

32、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

33、画笔描绘美好未来,色彩绘就壮丽人生。

34、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炼铁成金。

35、苦攻中外古今万卷书,巧绘人情物理千张画。

36、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37、练好硬笔书法,传承汉子文化。

38、练一手好字,传一代文明。

39、练中华书法,承传统文化。

40、美术可以表现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

41、泼墨造物,笔下生花。

42、人人学书法,共创新世纪。

43、如诗如画山水多彩地,共创共享“中国书法城”。

44、如诗如画新天地,锦上添花书法城。

4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46、书法宣城,精彩人生。

47、书法有路勤为径,墨海无涯苦作舟。

4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49、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

50、提高精神内涵,陶冶高尚品质。

51、为您点亮艺点灯光,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5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3、文房四宝之乡魅力无限,中国书法名城精彩有约。

54、文宗秦汉,楷法晋唐。

55、羲之笔下千秋韵,兰亭地上万种情。

56、相约文房四宝故里,共创“中国书法名城”。

57、写好硬笔字,为人生添色彩。

58、写漂亮字,做优秀人,字如其人。

59、写漂亮字,做优秀人。

60、写气质人生,扬祖国精华。

61、心系书协,振兴东华。

62、一手好字,得益一生。

63、一手好字,相伴一生。

64、一手好字,一生成功。

65、一手漂亮的硬笔笔,能让人赏心悦目。

66、硬笔精雕细刻出精品,书法千锤百炼铁成金。

67、硬笔书法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68、中国书法,字里千秋。

69、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70、朴实无华而兼纳乾坤。

2021各省份高考作文(试写)

一、浙江卷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写范文:

世俗社会,人们的牵挂无非“得失”二字。得之则喜,失之惆怅。爱得憎失,人之常情。然而,人生得失,时有常,而时难测。

有常于过往,念念皆是回响。无常如盈虚,非人力所能尽控。得失既成定数,面对者心态万千。一时得失,有人视之为新的开端,有人视之为故往的句号。有人将得失为结局,而有人却能跳出得失的结果,视之为一段过程。将得失视为开端者,往往有大气概。

谢安官场失意,小平下放农村。胡歌出了车祸,高晓松醉驾拘留。这些人都曾面对一时失意,却最终能笑看风云。或东山再起,或荧屏复出。无非是把过往的眼泪下酒,兑成一壶更甜的佳酿。痛苦是必由之路,得失是开场舞。

有人把失败看成是欲扬先抑,有人却把眼前的辉煌续写,成一番更大事业。马斯克造车,人皆言,足矣。然其不止,终有私人火箭的壮举。武则天封后,女子皆羡之,母仪天下。然其不止,终有千古女帝。将一得视为开始,将成就看做垫脚石。再大的成绩无非是开胃菜,再美音乐都只是前奏。大人物,往往有大视野,大视野、大气概的背后,本质是一种信念。

得失的第一重境界,是一种信念。

然而有人却把得失视为结局,这类人理智清醒。所罗王戒指上刻着一行字:一切都会过去的。对于得失,有人持此态度。范蠡助越王成就霸业,功成之日,隐退江湖。张良助汉王夺取天下,封赏之时,激流勇退。退隐于烟火之巅,止步于辉煌成就。好汉不提当年勇,得失已成定局,再入已是另一个开端。一切都会过去,辉煌会过去,失败也会过去。

褚时健因红塔集团而入狱,出山重新开始,另选赛道,终成“褚橙”品牌。史玉柱因巨人集团财务问题而破产,从头再来,成就《征途》神话。大长今的原型徐长今,原为宫廷女膳师,遭人陷害,再起已是一代女医官。经济学有“沉没成本”的概念,未来的成绩不取决于过去的得失成败,将过去还给过去,是一种理性的智慧。

得失心的第二重境界,是理智。

无论是把得失看成开端还是结果,都承认了得失的既定。然而有人却把得失看成是未定的结局,还有转圜之机。那就是得失心的第三层境界——把得失视为过程。

人生有结局吗?有。然而,在死之前,一切得失,皆为过程。

中考前,我们把中考看成一个结局,然而事后发现,中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逗号。高考了,我们又把高考视为结局,今后回想,这何尝又不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小的驿站呢?人生未终局,得失未能判。

整个漫漫人生路,实质上是一个庞大的过程。里面包含了小风小浪,也有小苦小乐。然而,未到终点,尚不可妄下定论。

何得之有,何失之有?若有得失,无非是以己“现有”去换取“未有”罢了。得失并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在转换。以一得换一失,有一失,必随一得。一得一失间,人生在成熟。

披荆斩棘际,时光也在慢慢流逝。寄生于时光沧海,万物皆如尘如埃,人人泅渡于时空云海,留下的不过是百岁风流。得失之尤,不过是生命伴奏。静息冥想,唯有时光长流。超越了得失,你将感受到最真实的生命。

这第三层境界,我把得失看作一种风景,是生命大旅程间,那一朵朵动人的云。

得失,俗人的音乐。宇宙浩渺,人生一粟,或喜或忧,浮沉于得失幻海。几世几年,寤寐求之。在这寂静的人生谷底,终多了几许清凉的风。信念、理智和风景,豁达、现实与超然。不管在哪一层、哪一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层级和视野,但都能看到属于自己唯一的“风味人间”。

二、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写范文:

前些年,有几个月飘在国外。本地人主要信仰天主教。身为一名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中国人,不免对这类虔诚的宗教信徒心生好奇。跟当地人接触多了,慢慢了解到他们在生活中被这种信仰渗透过的方方面面。

举个例子。虔诚的天主教徒,每逢周日,必去教堂礼拜,这点不奇怪;因为天主教信徒众多,这个国家每逢宗教节日,必会全国放假,再大的事情,也必须暂时搁置,这点倒也能理解。

但有一点,那就是当地国民——那些虔诚的信徒们,面对生活的态度。

生活中,遇到任何难事时,心底必会默念无数遍愿主保佑。除了依靠虚无缥缈的“主”之外,这些教徒们行动上,基本不会有一丝改变。如果运气好,化险为夷时,这是主的功劳;如果运气不好,问题越来越棘手时,这是主对信徒的考验。除了解决问题时方式上的区别,当地职场上,还有领取周薪甚至日薪的传统。每到发薪日,当地人脸上的兴奋根本不用掩盖。买买买吃吃吃,工资转个手,又迅速流通到市场上。至于接下来几天的生活费怎么办,或者当工作和家庭生活突遭变故时,需要拿出一笔应急钱时又该怎么办?没关系,有主保佑。

我们中国人,把这种生活态度称为随波逐流;把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人,比喻为一只遇到危险时,只会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用现在时髦的说法,这就是妥妥的躺平式生活哲学。

抱有这种生活态度的国民太多,结果就是当地贫富分化极大。但因为内心有信仰,当地人的幸福指数,普遍比中国人高。反正天塌下来,也有上帝顶着。理想啊目标啊这类大词,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

反观中国人。勤劳勇敢这四个字,早已深深地刻在多数人的基因里。

这几年,随着网民人数的`巨幅增加,长期主义、延迟满足这类听着就高大上的词汇,不断在职场上领导们的嘴里出现,不断从酒桌上长辈们的嘴里飞出。

从小,我们就被长辈老师们无数次问到长大以后的理想。回答五花八门,但更多是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简单而直白。

前几天,那头衡水中学的猪,在一场直播演讲中,叫嚣着自己拼命考到好大学,就是为了有一天能把城市里的白菜拱下来。这句话,换来掌声一片。

为了实现理想达成目标,我们学会了分解目标小步快跑、学会了隐忍、学会了享受孤独......你追我赶,跑起来就不敢停下,因为一旦停下来,就会被后面的竞争者无情超越。毕竟,蛋糕就那么大,谁都不想轮到自己时,只剩一个光秃秃的泡沫底座。

有优胜,就会有劣汰。中国人,随着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房子越换越大,积蓄越来越多。只是多数人,依然在不断努力,不敢有片刻松懈。关于理想,汉代的杨雄,曾经用射箭做过比喻: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我们永远有还未实现的理想、还未达成的目标,我们懂得延迟满足、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有没有另一种可能:

当我们嘲笑外国人吃光用光的生活哲学时,他们其实也在嘲笑我们脸上的一脸严肃,嘲笑我们内心里一直紧绷着的那根弦?

子非鱼,又焉知鱼之乐?

三、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写范文:

读了材料中所给的毛泽东的论述,我感悟颇深。首先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必须要做强者,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何况我们已是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社会的中坚。然而,我们毕竟还年轻,正在成长的路上,自然是弱的,要成为强者,就得“勤自锻炼”,正如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弱并不可怕,有成为强者的途径,关键看你愿不愿经受磨炼。其实,很多强者一开始也并非强者,而是弱者。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学时成绩很差,初一时数学补考后才及格,到了初二,他下决心用两倍于他人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最终迎头赶上,并在数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这也印证了成功学里谈到的“竹子定律”:竹子用4年仅长3厘米,但从第5年开始,就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用6周就长到15米。许多人总羡慕别人“树高千尺”,自己却没能熬过那3厘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强者总是从弱者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过熬成强者之后,如果一味“逞”强,处处显傲,最终也许就会转为至弱,正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也就是说,强者唯有示“弱”,做个“弱”强者,方能永强。这种“弱”,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平和的心态、进取的精神,遵循规律、科学合理、有节有度。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由强及弱的例子,如某富豪挥霍无度,甚至吸毒嗜赌,终致倾家荡产。历史上也有教训。如乾隆王朝一开始如日中天,可后来夜郎自大、闭关锁国、穷奢极欲,终于从“看不尽繁华万里”败落到“转瞬间落日残烟”,让人唏嘘不已。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当做“弱”强者,以“弱”强者之小我,融入民族复兴之大我,在为党为国奉献中塑造出一个成功的自我!

四、全国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写范文:

中国书法飘香千载,一笔一画写尽人生真意。中国人的文化启蒙,始自“开笔礼”,一个孩子额头上用朱砂轻点一颗红痣,并从长辈手中接过饱蘸浓墨的毛笔,从“人”字开始描红,这就是学习的起点,也是人生的起步。笔墨章法,从孩提时代起,就明示暗喻了中国人的为人之道——藏锋、内敛、蓄势、正直、稳健,终有所成。

中国孩子学习书法,往往从“人”字始,这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撇一捺,不仅是字的启蒙,也揭示了人生真谛。“逆锋起笔,藏而不露”,是中国人的大智慧。所谓逆锋,是起笔时候的顿挫,是一种蓄力与圆融,些微的逆锋使笔墨更加饱满,又蕴含了深厚的力道。就像我们跳远或打拳,要先有一个后撤的助跑或是先把拳头收回再打出,方可真正使出力量,完成圆满。没有准备的直来直去,失却了“厚积薄发”的古训深意,跳不远,拳无力,字当然也写不好,笔墨枯干而没有劲势。人生同理。积蓄的力量深藏不露,却已经成就了小宇宙爆发的原动力。没有那一顿一挫间的蓄势,就少了阔步向前、大开大阖的底气与根基。

“中锋用笔,不偏不倚”说的是一个“正”字,不枝不蔓,不耍花活,凭借深厚的内功和旺健的气势,大笔写出人生路上的主干轨迹,写出中国人的中与正、醇与美。书法既有中规中矩的隶书正楷,也有飘逸豪放的行书狂草,无论是“时时只见龙蛇走”的疏狂,还是“矮纸斜行闲作草”的自在,却都脱不去一个底蕴的“正”——中锋用笔的中正与稳健,深藏在深深浅浅的墨迹里。

我们从孩提时代开始学写的那个“人”字,看似清浅无比,却一丝一毫马虎不得,人生的哲理都在撇捺之间藏着呢——笔锋一偏一倚,字就失去刚健骨力与圆满风韵,变得毛毛糙糙,不堪其用。这并不是说字与人都不允许个性的存在,但是一切个性都不应探出法外,我们在童年时代的书写之中,就已懂得这个道理——笔锋要正,行事要端。

“人”字的一捺,书至最后,要“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一个字的结束,犹如一个人做一件事,编筐织篓全在收口,越到尾声越是潦草不得。气势顿减或是直通通地结束,可谓前功尽弃,美感全失。

中国有句古话是“事缓则圆”,有那么一笔停滞迂回,就是收束了字的精气神,让它在最后一笔仍见出挺括、庄严的美。做人做事概莫能外,有完美的开端,更要有从容的结束。至此,才算是字正腔圆、行事完满。

人生的起步,恰似蒙学自描红始。在中国书法的古老智慧与实践中,慢慢而真切地体味行笔间的规矩与规律、气势与气度。慎重地书写每一笔,慎重地走好每一步。功夫下到了,基础夯实了,方可于运笔与做事间尝试突破。岁月流转,时代更迭,年轻一代自可在笔墨书写与人生路途上打磨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但文化底色铺就,那个逆锋、中锋与迂回完美融合写就的“人”字,永远为新生代赋能,这个“能”是中国一字永流传的经典——“正”。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举足轻重,不可等闲视之,要想征服阅卷人,先要编织“七彩环”。

第一环:书悦之

“书”指书写卷面;“悦”这里是指使动用法,使喜悦;“之”指阅卷人,就是说首先书写卷面要取悦阅卷人。

“干净、工整、美观,是得高分的王牌;潦草、不洁、应付是打不赢的官司。”崔矿山幽默地说。

第二环:形怡之

形指作文的外形也就是结构,结构上要让人感觉怡然自乐,要行云流水。以下四种结构,供考生参考:

1并列式。这种结构,三个分论点由一个总论点统领全篇,是考生用得比较多的结构。

2.对比式。一正一反,正反对比论证,这样显得层次井然、有条不紊。

3.递进式。层层剥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像现在的高考,趋势是写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围绕这四个字来展开:引(引材料)、析(分析材料)、联(联系现实说理)、结(结尾)。

4.自由式。适用于水平比较高的考生,要求能够纵横捭阖、运用自如,能够让文章看似无法实有法。

第三环:采醉之

作文要文采飞扬,让阅卷人陶醉其中。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得高分的不二法门,一定要打造好语言,从标题、开头、段首句一直到结尾,一定要有亮点,语言要锤炼。

议论文的标题,要旗帜鲜明亮观点,要彰显文采。

第四环:情动之

考生要以真情去打动阅卷人。

像现在时评类的作文,都是针对热点、焦点设置材料,我们一定要带着温度、带着情感去写。

第五环:技迷之

考生行文时要用修辞、对比、欲扬先抑、抒情议论相结合、引用等表达技巧,使阅卷人沉迷其中。

第六环:意喜之

作文立意要让阅卷人惊喜、拍案,这样才能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第七环:识服之

考生的见识让阅卷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种见识就表现在字里行间。

有位同学写奋斗。他开篇这样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引用尼采这句名言,使整篇文章的见识高人一等,他这篇作文得了58分。还有一位同学,写自己要有用武之地,他说:“离开了船,船帆上的帆布只不过是一张破布。”说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