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生,我们首要也是主要任务,便在于学习,用学习敲开高校的大门,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在这期间,应当要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面。尤其是高中,知识海量,学习压力大,根本不能将心思放在别处,我总觉得,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还可能学不好,更别说分心了。《劝学》有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一下边戳中了学习的关键。学习,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沿路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但是你不能驻足欣赏,驻足观赏,别人有可能超越你,驻足观赏,金牌便可能与你失之交臂。人生就是这样,在什么阶段就应该干什么事。我们正处于十七八岁的花样年华,是人生汲取知识的最好时机。应此,面对长途的黑暗与寂寞,只能一个人用心品味,心要在焉,才会可能到最后的'胜利。
心要在焉,便是在其位,尽其责。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上,应尽什么样的力。我们一生扮演许多的角色,从一个婴儿,到学生,到夫妻,再到父母,在这么多的角色中,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不能分心。《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闭门十年,苦心写作,十年磨一剑。终于有一天,利剑出鞘,在历史的丰碑上留下了千古的芳名。书中字字都是曹雪芹呕心沥血构思出来的。如果他心不在焉,那就不会有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作,历史上也无非多了一个家道中落的失意之人。国画大师齐白石,以画虾为最。了了几笔,几只鲜活的虾便跃然纸上,仿佛用手一摸,它便窜开似得。他的画技如此高超,作为一名画家,齐白石尽到了他最大的责任,心要在焉,才创作出一幅幅传世佳作。晚晴重臣曾国藩,曾担任两江总督。他可不是靠溜须拍马才登上高位,而是凭借渊博的知识,为民请命的责任。生活上,他专心致志,对读书极为认真。在任职期间,丝毫没有应自己的官大而高人一等,反而处处为民着想,为官刚正不阿,成为了历史上少有的大清官。
不只是学习,做事,生活中处处都要心要在焉。
心要在焉。这有这样,要做的事情才能做成。假如学生醉心于小说,沉迷于游戏,假如曹雪芹,齐白石悠闲自得,曾国藩仗势欺人,寻欢作乐,他们的事迹可以流芳百世吗?正是因为有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精神,他们才值得被后世所敬佩和学习。
作为社会接班人的我们,应首先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心要在焉,我们不一定会成功,但它一定会成我们前进道路上强劲的推动器。
泰戈尔曾说:“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愿望,雕塑、绘画、诗以及宗教,我们为之付出不懈努力,不为别,只求不朽。”认定一个目标,为之奋斗终生,心在焉,终点就在眼前。
在黑暗中曲折前行,不畏艰苦,心要在焉。
是什么让韩信屈于胯下之辱,只为日后一次搏击?是什么让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东山再起?是什么让布鲁诺不惧命运的火舌,高颂科学的`赞歌?是那为信念献身的灵魂,穿过昏黑的洞穴,在世界英雄之林大放光华。他们心无旁骛,只为一抷精神的乐土。“一切愿望的本质享乐乃是精神之悦。”那不只是罗素——人的呐喊,那是无数虔诚心灵的颂歌。曝霜露何妨,遍地棘草又何惧?心在焉,黑暗终成光明。
在名利中目不斜视,不屈诱惑,心要在焉。
“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被黑暗浸染,而是无法被黑暗掩盖自身的光辉,真正的英雄,不是对世俗避而远之,而是在世俗中坚守自我”,罗曼·罗兰的话仿佛一记醒目,震撼了无数心灵。英雄就如刘备,受人景仰却为那圣洁的家园甘于落魄;英雄如李斯,身处宦海却抓住信仰的浮木,自主沉浮;英雄当如拿破仑,没有沉迷于甘醇美酒,只为法兰西燃尽生命之灯。名利诱惑如毒药,若非心在焉,只能被它腐蚀心骨,碌碌一生。
在变迁中坚守自我,不随流波,心要在焉。
李斯特大概是命运之神的宠儿,天赋极高的他年纪轻轻就在维也纳书写传奇。但他并没有因际遇改变而放弃心底对音乐的热忱。卢梭守着一份愧疚度过一生,《忏悔录》中的只言片语,诉说着他未随岁月涤荡而褪色的真诚。安德鲁·马修斯的《感恩的心》不正是他人生中不变情怀的最好写照吗?心在焉,犹如一盏耀眼明灯,指引未来的路。
花儿愿为一只鸟,鸟儿愿为一朵云,而它们不变的是对生的热爱和追求。心在焉,不论在宦场,在野林,心怀未来便有了舟。心在焉,我们终能踏上命运的圣殿,满身花雨又归来。
心要在焉就是把精神都集中在你要做的事情上,就像道家庄子所强调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心要在焉不是一天到晚只干这一件事就达到此境界了,而是要全身心的投入,这颇有种武侠小说习武之人练剑时所追求的“人剑合一”之感。而且急于求成也是心不在焉的一种体现,因为你的心还是被功名所吸引而不是专注在你做的这件事上,所谓欲速则不达,这正如一位漫画家的名字——夏达。她也很好的体现了她的名字,并且还加了一句“达则惊人”。她拒绝用博取观众一笑的搞笑漫画得到高报酬的机会,仅专注于画好她要表达的故事和取得画技的进步。最终,她细腻的画风和极富文学气息的`故事被大家所接受并且还经翻译在海外出版,同时还是一位唯一上过春晚的漫画家。不过夏达算是诸多专心致志的人中幸运的一位。见到了自己的作品被大家所欣赏。从古至今有很多全身心投入创作却未见自己的作品被大家认可、接受便与世长辞了,但他们的作品一样惠及了世人,开拓了各自领域的新纪元。像梵高呕心沥血的画作,李白醉酒后初醉所作的诗,还有陶渊明隐居田园后所获的感悟……他们虽无缘见到自己的作品被众星捧月般被人追捧,但那些作品可以代表他们像天空中的太阳一般指引着后人的方向。
有光的地方必有影,有一心一意对待自己所做之事的人,也就有三心二意用不法手段来谋取利益之人。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和双汇的瘦肉精事件就很好的反映了现在商家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如此的心不在焉之态。做食品的本应更加潜心贯注,因为“吃”是人生存下去的根本,倘若食品质量漏洞百出,我们可能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谈何社会经济,科技之发展?由此可见心在焉之根本,虽是根本,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愿光照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心在焉的人的身上应该会有一种执着之美,应该有一种撞到南墙拆了南墙也要往前走的气势,在他们身上应该散发着一种光芒,那种光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反之,心不在焉,不仅自己天天闷闷不乐,心有所想,也不会为社会带来财富。
西哲尼采说过:“始终全神专一的人可免于一切困窘。”全神贯注不仅可以免除一切困窘还可以为别人带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