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草》初中读书笔记
还是在高中的时候,最先拜读了夏目漱石先生的两部短篇:《文鸟》,《梦十夜》,因其文笔之美惊为天人。书是从爷爷的旧书柜里翻出来的,发黄的书页带着浓浓的灰尘和蛀虫味。从此以后再也没能读到这两篇,网络上能搜到的也只有青空文库的原文。
后来陆陆续续读了《我是猫》,《心》和《少爷》。最初认识的那个文笔惊艳的先生变成一个除了有些诙谐外平平无奇的作书人,以至于我都有些怀疑,那样美丽的文字真的出自他手么?
读《虞美人草》时,心中的澎湃难以言述,虽然读者书中的故事,但是心里却不停的想着曾经初读《文鸟》和《梦十夜》时的感觉,心目中的先生又回来了。先生摇身一变,既可以尖锐深刻的讽刺人世(《我是猫》,《少爷》),又能洞悉人灵魂中最纤细懦弱的命门(《心》),只要愿意,文风华丽也可以无人能及。《文鸟》至今仍是我读到过最美的小说。
《虞美人草》的行文极其华丽,对景色,衣着,甚至各种物件的细节描写非常之多,让人想到石头记。甚至让我有些遗憾没能在去京都之前读过,否则完全可以按照书中描写周游京都。大段大段犹如参禅般的叙述也不会让人生厌。三对主角,几个配角形象活灵活现。唯一可惜的,可能就是结局转动的太快了,而且最后xxx还是跟了xx让人遗憾。不过很难找到《文鸟》和《梦十夜》译本的现在,想要领略大师的文笔,这本《虞美人草》还是非常建议读的~
《虞美人草》初中读书笔记
因为喜欢那清新爽快的风格,自去年起,我开始广泛地搜集夏目漱石的著作。《虞美人草》是我读的第七本。这本书就算和漱石本人的其他作品比,也是独一无二的。虽秉承漱石一贯的风格,情节简单而略嫌单薄,然而高潮处却又有急流涌现;人物塑造上与《春分之后》相似,都有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但语言上又与之远远不同,因为瑰丽奇崛的描写而近于《草枕》。
事实上,《虞美人草》常为人诟病的也正是它过于华丽的语言。漱石在创作中刻意采用了繁杂浮华的俳体,字句堆砌到让人厌烦。然而基于对他其他作品的理解,我仍能从那华丽的藻饰中发现他一贯风格的影子。说实话,如果不是这若影若现的影子,恐怕我看不完全本,便要弃之不读了。
但是,这些瑰丽的词藻就真的是完全多余的吗?也不尽然。第二遍读时,我已有余裕仔细思考这些字句的意义,我发现,它们其实都与人物形象形成了绝妙的呼应。故事的中心人物是甲野藤尾,一位容颜精致、才学丰厚的富家女,其兄名为钦吾。藤尾爱好文学、爱好诗,她的恋人小野清三就是一位诗人。刻画这两人时,朴白的语言显然是不合适的,文字中工丽的部分大抵来源于此。而钦吾是哲学家,复杂的思辨与议论则来源于他。而小野本来的婚约者孤堂小夜子,是一位来自京都的传统女性,京都的古韵在她身上就要有所体现。这些好像是我替漱石找到的借口,而为了证明这些是有所依据的,且看钦吾的挚友、藤尾本来的婚约者宗近一,此人是豁达不羁者的典范,而他的妹妹系子,则是个单纯天真的女孩儿。刻画这两人时,可以明显地看出语言已没有炫奇之气了,反而与《三四郎》里平白质朴的风格相类。这足以证明《虞美人草》中人物与语言风格的对应关系是成立的。
这本书与漱石其他作品不同的.地方还有一点,在于情节的相互联系。第一遍读时我尚没有许多发现,第二遍时我就已确信,漱石在写作这本书前,其实就已将全部的情节构思好,完全没有一时兴起的突发转折。所以,这本书读起来就像在赏玩一个精致的器械,每一个关节处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只是你能否发现罢了。
书的开始是甲野钦吾与宗近一一同游览京都的睿山。然而这却不是故事的开端。这两人游京都的缘起直到书的最后一章才完全交代了,甲野的父亲在国外客死异乡,而甲野的继母想让自己的亲生女儿藤尾和小野培养感情,又怕钦吾反对,才以调养身体为由让他出门旅行。而撮合藤尾与小野的原因,则是想招一个上门女婿,以将本应由钦吾继承的家产据为己有。与此同时,甲野的父亲生前曾暧昧地暗示将把藤尾嫁给宗近,藤尾瞧不起宗近,所以这是母女二人都不愿看到的。然而,小野也不是完美的对象,他在年少尚贫苦的时候得到了一位名为孤堂的老人的资助,孤堂老人有一女,名为小夜子,按照世俗人情小野理应与小夜子结婚,以报恩情。故事的最后,甲野继母的计谋本要得逞了,小野托人向孤堂老人回绝婚约,钦吾也主动提出让出家产,离家流浪。而宗近为了接济钦吾,提出让他去宗近家,和一直恋慕钦吾的系子结婚。但是最后的关头,小野终于在宗近的一席话下幡然醒悟,决定不再与藤尾纠缠不清,而去履行与小夜子的婚约。在这一打击之下,藤尾惊怒而亡,甲野继母则悔过,求得了钦吾的原谅,由钦吾赡养终老。
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六个,分别是甲野兄妹、宗近兄妹、小野清三与孤堂小夜子。这六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各不相同。钦吾超然物外,视金钱如粪土,对自身际遇毫不在意;藤尾则虚荣浮薄,追求对他人、对外物的掌控。宗近豁达而坦直,厌恶虚文伪节,为人毫无掩饰;系子单纯而勇敢,愿意与心上人漂泊天涯。小野出身卑微,对地位与金钱有着执念,又为世俗人情所迫,懦弱踌躇;小夜子身处新旧时代的交界处,面临着被新时代抛弃的危机,小野就是她唯一的希望。
虽然主体情节简单,但节奏把控得很好,相对于《门》与《春分之后》,故事也十分完整。初次读时,因为时间限制,我花了近两周,第二遍读时,一个晚上便可以读完了。之所以决定写这个系列赏析,首先是出于对这本奇书进一步探索的渴望,还有就是弥补《虞美人草》在中国并不风行的遗憾。夏目漱石继东野圭吾、村上春树、川端康成之后也渐渐进入各大书店的书架了,但《虞美人草》还未能被介绍。陆求实先生的译本十分出色,但出版后现在也未能再版,实是一大遗憾。我本人不通日语,尚待日后学习,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虞美人草》中译本在中国市场出现。
2、这个世界对平时的他来说是遥远的“过去”,但它又带着在紧急关头必然变成“现在”的性质。
3、我拣来陨落的星星碎片,轻轻地放到泥土上。星星碎片是圆滑的。或许在长时间从天空坠落过程中,磨掉了棱角才变得光滑吧,我想。抱起它放到泥土上的时候,我的前胸和双手也稍稍暖和了一些。
4、世上没有像模子刻出来一样的恶人。平时大家都是善人,至少大家都是普通人。然而正因为一到紧要关头就会突然变成恶人,所以才可怕,所以才不能大意。
5、让您背着,真对不起。但就是不能遭人欺侮,就连自己的亲爹,也不能让他欺侮我!
6、不,平冈好像是在有意拒绝别人的同情。他是在表示一种“孤立行世给你们瞧瞧”的执拗呢?还是领悟到只有这样才是现时社会的真面目呢?反正两者有其一。
7、日之西行兮,尽头为东,此岂非真?日出东隅兮,故里为西,此岂非真?身在波涛之上兮,枕楫而眠,漂流复漂流。
8、合乎天意却违背人意的恋情,往往是在恋人殉情后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
9、静为之性,心在其中矣;动为之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如空无象,湛然圆满。
10、人哪,为了消磨时间,硬是鼓唇摇舌,笑那些并不可笑、乐那些并不可乐的事,此外便一无所长。
11、静为之性,心在其中矣;动为之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灭,心灭性生。
12、万一真的不能开悟就自刃。武士受到侮辱便不能苟且偷生,要死得光荣。
13、我感到人这东西真是脆弱,生下来便带有无可奈何的脆弱,不堪一击。
14、你或许为之惊诧,但我至今仍这样深信不疑,深信真正的爱同宗教信仰没有什么不同。
15、他平时读西方国家的小说时,总为小说里出现的男女情话过分露骨、过分放肆和过分直来直去的浓厚韵味而惊叹。代助认为,读原文的话看,这些趣味还勉强可以,但不适宜译为日文。
16、在不知道事物真像之前,特别想知道它,而一旦知道了,反而也羡慕起以不知为荣的过去的那个时代,常常会痛悔成为现在的这个自己。
17、一切安乐,无不来自困苦。
18、我终于醒悟到,明治的木头里,是怎么也不可能潜埋着金刚的。
19、耿直的人,即使和他吵架心里也痛快。
20、我老早就觉得自己是会跟妖魔打上照面的,作为懦怯者的一份特权。我的血液里,至今仍流淌着许多来自先祖的迷信。当文明的肉体在社会的锐利鞭笞下日渐萎缩之时,我对幽灵却常常深信不疑。
21、作为人的经验的一部分,我的过去除了我无任何人可以讲述。所以将其忠实留下来的我这个努力,在了解人上面,无论对你还是对其他人,我想大概都不是徒劳的。
22、得来不易的机会,会让所有的动物去做原来不喜欢做的事。
23、人生二十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三十而知明之多处暗也多,欢浓之处愁更重。
1、一切安乐,无不来自困苦。《我是猫》
2、人生二十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三十而知明之多处暗也多,欢浓之处愁更重。
3、人哪,为了消磨时间,硬是鼓唇摇舌,笑那些并不可笑、乐那些并不可乐的事,此外便一无所长。《我是猫》
4、你或许为之惊诧,但我至今仍这样深信不疑,深信真正的爱同宗教信仰没有什么不同。《心》
5、这个世界对平时的他来说是遥远的“过去”,但它又带着在紧急关头必然变成“现在”的性质。《路边草》
6、普天之下,哪怕有一个也好,必须寻找出能俘获自己这颗心的伟大的东西,美丽的东西,或是慈祥的东西.《春分之后》
7、如果脏了还用,就莫不如一开始就用带颜色的。白的就要纯白才行。《心》
8、如果我以对待亡友那样的善良之心在妻面前陈词忏悔,妻肯定流着欢喜的泪水原谅我的罪过。我所以未能做到,并非由于我有利己的打算,只是我不忍心给妻的记忆抹上一个黑斑。在纯白色的物品上毫不留情地甩上一滴黑墨,这对我是极大的痛苦。
9、“你呢,只知道思索。正因为光思索,所以头脑里的世界同现实中的世界各自存在着。你忍受着这种极不调和的现象,无形中已是你的一大失败了,对不对?若问何以见得,你可以想想,我把那种不调和的现象披露出来,你却把它压在里面。正因为我把它披露在外,所以我真正失败的次数会减少些。但是现在我是受你笑话,我却不能笑你,哦,不,尽管我很想笑你,但社会一定认为我是不能笑你的吧。”
10、但你是认为世间存在坏人的吧?世人不会有像是从坏人模子里铸出来的坏人。平时都是好人,至少是普通人,而到了关键时刻,就摇身变成坏人,所以也才可怕。大意不得的。《心》
11、作为人的经验的一部分,我的过去除了我无任何人可以讲述。所以将其忠实留下来的我这个努力,在了解人上面,无论对你还是对其他人,我想大概都不是徒劳的。《心》
12、我倒希望你永远对我报复。这是我的真意。我今天之所以这样把你找来,特地向你直抒胸臆,其实我也只能认为是受你报复的一个内容。为此,我等于是犯下了带有社会性质的罪。但我既然生而为这样的人,犯罪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我即使对社会犯了罪,能够在你面前表示忏悔,实在是心满意足了。我觉得人生的快乐无过于此。《后来的事》
13、我讨厌女人这时候笑。说是年轻女子共同特点倒也罢了,这小姐也是个为无聊小事笑个没完的女子。《心》
14、悲剧终于来临,我早就预测到悲剧迟早会来临,我却袖手旁观任其发展,因为我深知对于罪孽深重的人,只手单券根本无法阻挡她们的行为。因为我深知悲剧的伟大,才想让她们体会悲剧的伟大力量,让她们彻底洗涤横跨三代的罪孽。并非我冷漠,倘若我举起一只手即会失去只手,瞄一眼即会令只眼瞎掉。就算我失去只手和只眼,她们的罪孽依然不变。不仅不变,反而会逐日加深。我并非因恐惧而束手或者闭目。只是私下认为大自然的伟大制裁比人的手眼更亲切,能让人在眨眼间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虞美人草》
15、但不论是一杯冰水还是一杯粗茶,之所以受人恩惠而佯作不知,是因为看重对方的人格,是表示对一个人的好感。把这种本来几文钱即可了结之事,存在心里暗暗感激,这是给予对方一种任凭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报答。尽管我无官无职,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对你低头敬礼,应当认为是一种比几百万两金银都更为可贵的酬谢。《心》
16、在不知道事物真像之前,特别想知道它,而一旦知道了,反而也羡慕起以不知为荣的过去的那个时代,常常会痛悔成为现在的这个自己.《春分之后》
17、如果你记得从前曾跪在那人面前,这一回,你要把脚搁到他的头上去。我为了不受将来的侮辱,所以要拒绝今天的尊敬。我愿意忍受今天的我的寂寞,来代替忍受比今天更寂寞,未来的我的寂寞。《心》
18、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世俗;坚持己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难居。《草枕》
19、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样变化多端。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颠倒黑白也无妨,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和两头。只要抓住两头,对同一事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人类通权达变的拿手好戏。《我是猫》
20、爱情建立在自以为具有被爱资格的自信上。但有人自以为具有被爱的资格,却没察觉自己缺乏爱别人的资格,这两项资格通常成反比,大胆标榜自己具有被爱资格的人,会逼迫对方牺牲一切。因为她们缺乏爱别人的资格。把灵魂献给美目盼兮者的男人必定会被吞噬,把性命托于巧笑倩兮者的男人必定会杀人。藤尾是丙午女。 藤尾只知道以我执为轴的爱,她从未想过这世上也存在着以对方为轴的爱。藤尾具有诗趣,但缺乏道义。《虞美人草》
21、“作为我,尽管屡屡品尝轻度失望,但又不想因此离开先生。或者不如说与此相反,每给不安摇撼一次,我就想往前跨进一步。我想,若在往前去,我所期望的东西就会迟早出现在眼前,让我心满意足……直到先生已经不在人世的今天才明白过来:先生原来就不讨厌我。先生对我不时流露的看似冷淡的态度和缺少人情味的话,其实用意并非要疏远我。那只是心灵遭受重创的先生向我发出的警告,警告企图接近自己的人立即止步,因为自己不是具有接近价值的人。看上去不理会别人好意的先生在蔑视他人之前,首先蔑视了自己。”《心》
22、英雄的兴亡,犹如过眼云烟。因为所谓英雄,很多场合是指那一时期的显赫人物,虽说一时名震遐迩,毕竟不过是个现实的人。因此,过了那个特定的时期,社会就渐渐地取消了他的英雄资格。在同俄国打仗的重要时刻,敢死队是了不起的,但是一进入和平修整时期,纵有一百个广濑中校也只能全算作十足的凡夫了。这就好比世人莫不互相讲现钱交往一样,社会对英雄也是讲现钱买卖的。所以这种偶像也经常在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存竞争。有鉴于此,代助就没有一点儿要拜倒在英雄脚下的观念。如若其中有人欲成为不可一世的霸气凌人的好汉,看来,与其去凭借一时性的武力,倒不如以不烂的笔力去当英雄要稳妥得多,而报刊乃是这一事业中的典型代表。《后来的事》
23、耿直的人,即使和他吵架心里也痛快。《心》
24、往日跪在其人脚前的记忆,必使你下一步骑在其人头上。我之所以摒弃今天的尊敬,是为了明天不受侮辱;之所以忍耐今天的寂寞,是为了明天不忍受更大的寂寞。生活在充满自立、独立、自我的现代的我们,作为代价恐怕人人都必须品尝这种寂寞。《心》
25、人不是为某种目的而降临人世的`;与此相反,是人出生后才产生某种目的的;如果一开始就把某种客观性的目的安到人的身上,这不啻是在人出生后就夺取了他的自由;所以一个人的目的必须由降临人世者本人自己来确立,不过这位本人——不管是谁——绝不能随意确立自己的目的,因为一个人存在于人世的目的,就同他存在于人世的过程一样,实际上是等于向天下公开了的。《后来的事》
26、在这种难以捉摸的绚丽色调的硬照下,代助不能不想到三千代。他仿佛觉得自己及在那儿找到了一处安身之地。不过这安身之地并没有明显地在眼帘里映出来,无非是代助全部身心都感觉到它的存在而已。所以,代助不过是把对方作为一个完全符合自己主观情绪的对象,眼前浮现出一个完整的三千代,她的面貌、举止、语言、夫妇间的关系、病况和身份。《后来的事》
27、他平时读西方国家的小说时,总为小说里出现的男女情话过分露骨、过分放肆和过分直来直去的浓厚韵味而惊叹。代助认为,读原文的话看,这些趣味还勉强可以,但不适宜译为日文。《后来的事》
28、合乎天意却违背人意的恋情,往往是在恋人殉情后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后来的事》
29、与其费尽心机去吧镀金的东西冒充成真金,还不如在黄铜就是黄铜的情况下,去忍受人们对黄铜应有的蔑视来得自在。......,大凡受过相当教育的人,无不像块纯金。但是,当代助直接目睹那些人的真面目后,才猛然醒悟是自己枉抛心力了。《后来的事》
30、平冈好像是在有意拒绝别人的同情。他是在表示一种“孤立行世给你们瞧瞧”的执拗呢?还是领悟到只有这样才是现时社会的真面目呢?反正两者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