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欢乐诵读国学经典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宋词300首》。随手一翻,我发现我家墙上的字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本书上,一下子就爱不释手了。天天读,天天背。
刚开始我背的很慢,妈妈见了,便和我一起背。妈妈不愧是大学生,指导背诵很有方法,她让我按词牌名去背。我先背《如梦令》,因为她节奏明快,短小精悍,非常好背。如吴潜的《如梦令·江上绿杨芳草》:“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一束海棠花,昨夜梦魂惊扰。惊晓,惊晓,窗外一声啼鸣。”这首词中“惊晓,惊晓...”的节奏令我大感兴趣。诸如此类的还有“休扫,休扫,管甚落英还好”。“留恋,留恋,待我停杯深劝”等。我一下子就把李清照,秦观等的十来道如梦令全背过了。照此方法,我又背过了《采桑子》《长相思》等词牌下的十几首词。
当我感到乏味时,妈妈又想出了独特的方法—“唱词”,就是把自己喜欢的曲配合以合适的词来歌唱。我便把《山水迢迢》的歌曲配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首难以理解的抒情名篇,顿时化作如泣如诉的相思恋歌。唱到情深处,我禁不住为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处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孤寂与惆怅热泪盈眶。
我激动的吟诵着伟大词人的千古绝句,
第二篇:欢乐诵读国学经典
诵读经典,是中华民族对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引导青少年锻造人格,塑造品德。近期,我们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敬老、孝老活动,即,要
一是创设诵读氛围,增强吸引力。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推广经典上墙,以经典
二是分类施教,把握阶段性。我们要求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只求背诵,可作一般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要求背诵《论语》,引导他们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用先贤训诫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是坚持每日一读,学玩一体,寓教于乐。如,北关示范小学自编的《习惯伴我成长》,注重国学经典教育与师生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倡导学生每周做一件对自己、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任元汉小学自编的《孝道》一书,成为我县各学校校本教材,学校被县政府命名为孝文化教育基地,该校就是通过晨读让学生熟记理解,使学生内化为遵守校规校纪,诚心做事,诚实为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自觉行动。他们还把古典诗词编成易学易唱的儿童歌谣、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习和践行经典。
四是加强家校合作,提高诵读质量。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宣讲走进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取得家长支持,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让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经典的场所,使古诗文的诵读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让孩子尽情倘佯在诗词的海洋里,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篇:欢乐诵读国学经典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你们读过吗?这本书精选中华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所积淀下来的经典中的精美华章,这里有最美的古典诗词。
唐诗是必不可少的。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让人流年忘返,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唐代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后代称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他的七绝与李白的诗并称为"双璧"。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他的闺怨,宫怨诗也有很多佳作。现存王昌龄的诗180多首。其中,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一首《芙蓉楼送辛渐》深切的感受到王昌龄的决心保持清廉正直的品格。“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明月还是秦时的明月,关塞还是汉时的关塞,去出征的将士们至今还没有回来,只要李广将军现在还在,就一定不会让胡人的兵马度过阴山。王昌龄这种忧国忧民的做法是我难以做到的,如果是我早就不管了,就在家里吃喝玩乐。读了王昌龄的诗懂得了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诵读这些古诗,犹如穿越时空隧道,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话,了解历史与文化的走向,感受人性的关怀与生命的尊严,传承文明,接续未来,以便于我们走向更加丰盈优雅的人生。
第一篇:阅读经典传承美德
中华文明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文明的进程中,一个个名人的流芳百世的故事像一座座里程碑,铸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长城,将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中华文明之光薪火相传。
读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这本书后,我更加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魅力,一个个名人轶事也深深印烙在我心中。人生如白驹过隙,只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我不禁回想起书中的大公无私的包拯,正直清廉的于谦等人,他们不正是靠着坚强的勇敢的信念等中华传统美德流传千古的吗?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当为祖国而自豪!我们无法视死如归,无法刚正不阿,可是,我们可以笑、孝、啸。
笑,是无言的礼貌,一个微笑让你赢得整个世界。笑,不用一分钱,价值千百万。
孝,是一种责任。父母者,人之本也。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啸,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图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成长中的我们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文明和美德,小中见大。还记得那一次,我在校园里走廊中行走,忽然,一个人匆匆从我身旁走过,整个人撞在了我身上。我没有厉声责问,而是微笑了一下,处之坦然。那一刻我发现他的脸上浮现出惊讶的神情,然后郑重的道了个歉。正是这拐角处的相遇,使我们成了好朋友。这也许就是笑的力量,礼的力量,宽恕的力量。这都是我们中华的美德呀!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做祖国的好孩子,做父母的好孩子,竭己所能,为发扬传统美德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第二篇:阅读经典传承美德
诵读经典,是中华民族对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引导青少年锻造人格,塑造品德。近期,我们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敬老、孝老活动,即,要
一是创设诵读氛围,增强吸引力。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推广经典上墙,以经典
二是分类施教,把握阶段性。我们要求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只求背诵,可作一般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要求背诵《论语》,引导他们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用先贤训诫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是坚持每日一读,学玩一体,寓教于乐。如,北关示范小学自编的'《习惯伴我成长》,注重国学经典教育与师生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倡导学生每周做一件对自己、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任元汉小学自编的《孝道》一书,成为我县各学校校本教材,学校被县政府命名为孝文化教育基地,该校就是通过晨读让学生熟记理解,使学生内化为遵守校规校纪,诚心做事,诚实为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自觉行动。他们还把古典诗词编成易学易唱的儿童歌谣、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习和践行经典。
四是加强家校合作,提高诵读质量。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宣讲走进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取得家长支持,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让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经典的场所,使古诗文的诵读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让孩子尽情倘佯在诗词的海洋里,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篇:阅读经典传承美德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中华美德需要永久的传承下去,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
中华美德这一方面我们都可以做到的。在学校了见到老师问好,有礼貌,于同学团结友善,学习生活上勤俭节约,在社会中,多为他人做好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我们只要想做,一定会做到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本身就要有一正确的观念,从子身观念意识上做到弘扬中华美德。
现在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中华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德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鬓繁的国际交往带来了许多外来的价值观念。“麦当劳文化”正在侵蚀着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要丢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国国情不符合的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侵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美德。
当前我们这样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中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因此急需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名利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
当今社会,美德已被有的人抛之脑后,不被重视。因此,传承中华美德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我们需要行动起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