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音大悲咒,或是藏传大悲咒则是十一面观音的咒语,这两者本来就是不同的咒语,称之为藏音大悲咒原是出于商人的包装。下面是关于藏传大悲咒文字版的`内容,欢迎阅读!
藏传大悲咒
南摩惹纳达拉雅雅
南摩阿里雅佳纳
萨嘎拉贝勒佳纳
尤哈拉 佳雅 达他嘎达雅
阿啦哈帝 桑雅桑布达雅
纳摩萨噜哇 达他嘎提呗
阿啦哈帝 桑雅桑布提喂
南摩阿里雅阿哇噜格帝
秀哇啦雅 布地萨唾哇雅
玛哈萨唾哇雅 玛哈嘎噜尼加雅
达地雅他嗡 达啦 达啦
提力 提力 杜噜 杜噜 易笛威
易笛 加列 加列 不啦加列 不啦加列
固苏美 固苏玛
哇叠 易利 密利积地 作哈啦 玛巴 纳雅 梭哈
咒语来历
【十一面观音】
十一面观音(梵名Ekadasa-mukba),六观音之一,在六道藏传大悲咒中主救度阿修罗道的一切众生,全称为十一面观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其梵名的意译为十一最胜,或十一首,有时又称为大光普照观音。由于形像具有十一头面,所以通称为十一面观音。
十一面观音菩萨的名号,是由其神咒而来。该神咒为“十一面观世音神咒”,为十一亿佛陀所说,威力甚大。
根据《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记载:“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咒,名十一面。此心咒十一亿诸佛所说,我今说之,为一切众生故,欲令一切众生念善法故,欲令一切众生无忧恼故,欲除一切众生病故,为一切障难灾怪恶梦欲除灭故,欲除一切横病故,欲除一切诸恶心者令调柔故,欲除一切诸魔鬼障难不起故。”由此可知此神咒之广大功德势力。
据经文所载,十一面观世音在无量劫以前,从「百莲华眼顶无障碍功德光明王如来」受持此咒,即证无生法忍。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诚清净如法持诵,必可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愿力感应,且获得十种殊胜的利益:
一、身常无病
二、诸佛摄受
三、财宝衣食受用无尽
四、能伏怨敌而无所畏
五、能令众生皆生慈心
六、蛊毒鬼魅不能中伤
七、一切刀杖所不能害
八、水不能溺
九、火不能烧
十、不受一切横死
若能依教相应、如说修行,即能除灭重罪,所求如愿,并积聚无量功德,由此可见本咒之大威神力。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两句话,是为了消除我们对空性和现象的细微分别——认为这个是空性,那个才是现象的分别。
空即是色
“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呢?
前面,我们把所有的物质都分解到心的本性如来藏了,这已经是路的尽头,再往下就没有可走的路了,这就是“色即是空”;反过来说,就是“空即是色”。
比如说,当我们把这栋楼分解到心的本性光明以后,是否意味着这栋楼房的现象也不存在了呢?并非如此。儘管被我们分解了,但房子还是依然如故地存在着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上面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不仅是这栋房子,包括组成这栋房子的微小粒子都不存在,但为何它还在我的眼前出现呢?这就是“空即是色”。
佛教所说的“空”,是除了物质以外并不存在的。物质就是空,空就是物质。
这样观察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我们不是要在思维以后,就让这栋楼房不存在,就让眼睛看不见楼房,而是要获得一种胜利。什么样的胜利呢?就是跟自己的执着决斗所取得的胜利。
什么执着呢?以前我们认为,房子就是房子,物质就是物质,都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从来没有想过这都是虚幻的。
当我们想到“我要拿钱去买一束花供佛”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地想“我要拿实有的钱,去买一束实有的花,然后去供实有的佛”,虽然心裏没有想到这些名词,但实际上我们却认为:“我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一束花,而不可能买的是纸上画的花,或者电视机萤光屏裏出现的花”,“我拿的肯定是实有的钱”,“我供的也绝对是实实在在的佛”,“之所以我要供佛,是因为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狱,地狱裏面有实实在在的痛苦,为了避免这些难忍的痛苦,我就要去供佛积累资粮”,其实在这当中,就已经默认了自己的执着。
现在学了空性以后,就要通过观察,从而在我们心裏消除这是地狱、这是佛陀、这是花的分别执着。我们现在要推翻的,不是所看到的楼房等现象,而是自己原有的这些实有执着。眼睛看得见看不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关键的问题,是要消除自己内在的执着。
有人会提出疑问:前面所讲的修法,就是通过观察思维,将一栋楼分解、分解、再分解,最后体会到空性,但是,当我们睁开眼睛一看,这栋楼还在面前,这样从起点到终点,最后又回到了起点。不就等于原地踏步,白修一阵了吗?
并非如此。虽然此时我们的眼睛仍然能看到物质,但认识上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过去我们认为,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楼房,但现在我们却明白,虽然它看起来是楼房,但它却是虚幻的,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我们的收穫。
在刚刚开始修法的时候,我们只能从理论上知道空性,当别人问我们“这本书是实在的吗?”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它不是实在的,而是虚幻的。”当我们回答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其他原因,才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说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想法,我们发自内心地认为它就是虚幻的,但如果没有修行,就纯粹是一种观点,起不到什么作用。
如果通过这样的观察方式去修的话,最终执着是肯定可以消灭的。
这样一来,外境就不会对我们有任何利害了。什么是利害呢?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去分析这些物质。比如说,在我们刚刚看到这束花的时候,就像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虽然看见了,却没有任何思维,也没有任何执着,那时也就不会有任何利害。
佛经裏面也讲过:小孩子杀生没有成年人的罪过严重,因为成年人杀生,是故意去杀的——因为这个动物身上有可以食用的鲜肉,或可以卖钱的皮毛,所以就生起了强烈的贪心,继而去杀害了这个动物;小孩子虽然也杀死了动物,给动物带来了痛苦,但他们的思维却是很简单的,没有太多的恶意,没有什么大的执着,是无意去杀的,所以没有成年人的罪过严重。这是佛经裏面说的,不是我编造的。
再比如说,当有人看到战争的杀人场面,自己却没有生起嗔恨心,也就不会造作罪业。
这说明什么呢?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内心的执着,因为有了执着,便会导致很多的烦恼。如果不消灭内心的执着,我们就会认为,金钱是实在的东西,可以解决实在的痛苦,我去挣钱是应当应分的事情。如果挣不到钱,实在活不下去,那么採取偷盗、抢劫等不正当手段去获得钱财也是未尝不可的,这样就会造业,并丧失最起码的道德观念,所以,我们必须要消灭自己的执着,要跟自己的执着决一雌雄。
在消灭执着以后,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在那个时候,虽然我们的眼睛还是可以看到所有的东西,跟以前没有听过空性,没有修过空性时完全没有两样。以前能看到的,现在也看得见;以前能听到的,现在也听得见,但心裏看问题就全然不同了。以前认为是实在的东西,现在不需要去分析这束花是能量,是空性等等,不假思索地直接就可以把它看成如梦如幻,所以也不会有执着,继而也就没有烦恼;既然没有了烦恼,也就没有理由再在轮回中继续受苦了。
虽然眼睛所看到的现象,在一定的阶段也可以发生变化,但在显宗修法当中,却要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发生改变;而依照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则可以快速地改变,不但心裏没有执着,而且也可以看到全然不同的景象。
当然,这不是我们现在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无论看得到现象还是看不到现象,都没有问题,主要的是破除对现象的执着。
比如说,当我们眼睛看到一个人,如果只是眼睛看到,而心裏却没有执着,既没有对他的贪心,也没有对他的嗔恨心,那看到看不到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看到这个人以后,心裏产生了执着,随即开始贪爱或者嗔恨这个人,那就会造业,造了业以后,就无论如何都跑不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消除执着,如果不消除,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要消除执着,就要去修行,这是非常合理的说法。
有些人认为,所有合理的'东西就叫做科学。既然如此,那我们前面的推断,就应该是非常“科学”的说法。其实科学本身,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讲过;退一万步说,既便科学的结论是正确的,那它的权威性,也只能限定在世俗谛当中,一旦超出了世俗谛的範畴,科学就一无是处了。
总而言之,“空即是色”,就是虽然通过观察,知道万事万物都不存在,但它却还是会在我们的眼前出现。
现在经常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一看到佛经当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望文生义,抓住字面就开始胡乱地批驳一气,但他们却根本不懂什么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是很荒唐的。
在辩论当中,有一个十分严格的要求,就是如果想驳倒对方,就必须非常清楚地知道对方的观点,这样才有资格去评价对方。如果别人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却不明就裏地妄加评论,那就是荒谬至极的做法。
“空即是色”要告诉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说这栋楼房连现象都不存在,只是说要表明,这个世界是一个如幻如梦的虚幻世界,并进一步要我们消除对它的执着而已。
色空双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意思和前面讲的差不多,空离不开色,色离不开空。如果离开了色法,就不存在空性;如果离开了空性,也就不存在色法。在色法或者现象之外,不存在空性;除了空性以外,也没有其他的色法或者现象。空性就是现象,现象就是空性。
为什么呢?比如说,当我们的肉眼正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同时它就是空性的。佛菩萨境界当中一切万法的空性,与我们所看到的不空二者,是位于同时的。作为现象的色法,根本就没有离开空性。现象和空性二者,是无二无别、不可分离的。
我想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有人说:“运动不异静止,静止不异运动。”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一点也不矛盾。
怎么理解呢?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所有静止物体,比如一座大山,实际上就是运动的,所以“静止不异运动”;实际上是运动之物,在我们看来却是静止的,所以“运动不异静止”,这就是现象和实际存在方式的两个不同侧面。
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遇到的一切都是空性,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它们却都是那么地完整、那么地实在,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幻觉在作怪。
比如说,从我们的肉眼来看一本书,是一个静止的物体,无论怎么去看,都不能看出它在运动,但前面也讲过,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你们都知道,如果用电子显微镜来看,它却是由很多粒子构成的,而其中的每一个粒子,都是以极快的速度在运动。其中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是以每秒730至2200公里的速度在运动。
在原子裏面,绝大多数都是空间。我们都知道,原子裏面只有一个原子核,原子核有多小呢?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如果把原子放大到这栋楼这么大的话,那么原子核的体积就只有一粒芝麻那么小。除了原子核以外,在原子中剩下的其余部分都是空的,只是一些电子在围绕着它旋转而已。正因为电子转得太快了,人类的眼睛看起来,就像根本没有运动的固体一样,所以,以前的科学家会认为:原子就是不能分割的最小单位。
比如:如果在漆黑的夜晚用一根燃烧的蜡烛很快在空中画一个圆圈,我们就只能在空中看到一个亮的圆圈,而看不出一个个的亮点;但如果划圈的速度减慢以后,我们就能看到蜡烛的运动,以及蜡烛所在之处的亮点。
再比如,当螺旋桨飞速旋转的时候,我们也只能看到一个似乎是静止的封闭的圆圈,而根本看不到其中的叶片和空间,也看不到叶片的运转。
为什么我们看不出来呢?就是我们的眼睛出了问题,我们的眼睛还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的眼睛看起来是静止的东西,却并不能证明它是静止的。
而我手裏的这本书,就是由这些飞速运转的原子、电子等等组成的。
当然,实际上运动和静止不可能同时在一本书上成立。既然如此,那么,当宏观的静止概念和微观的运动概念发生矛盾的时候,哪一个是正确的呢?肯定微观的结论说了算,所以,这本书就是运动的。
不仅仅是这本书,包括周围的房屋、花园、山脉等等都是这样,虽然我们从来没有发现它们是运动的,但它们实际上就是运动的。
同样,虽然我们看到了楼房,看到了周围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它们都是确确实实地存在着的,但实际上,它们却是不存在的。
在了知这一切以后,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噢!原来是我的眼睛有错,不要说什么胜义谛光明如来藏,连世俗谛物质的细微层面我都看不见。
我们的眼、耳、鼻、舌,只是在特定的範围内起作用。在这个範围之内,它们说了算——眼睛看到是蓝色,我们就认为是蓝色;耳朵听到有歌声,我们就认为有歌声,但是,如果超出了这个範围,我就不能再相信它们。那相信谁呢?相信佛的理论。最终的真理,就是佛教,特别是大中观的境界。
那个时候,物理学就帮佛教作了一件大好事。
虽然这些道理我们都知道,我能讲得头头是道,你们也可以听得津津有味,从头到尾没有什么不懂的内容,然而,虽然我们知道自己生存在一个虚幻的世界裏面,但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逃出去,还是要去接受现实,还是要从存在的角度来面对这一切。
明明我们知道这是虚幻的,为什么还要把它们当成实在的呢?为什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的表现还是和普通凡夫一模一样,凡夫追求的我们也渴望,凡夫厌恶的我们也躲避呢?
这就说明我们的修行还不到位,只是理论上知道了一点,却羽毛未丰,还没有真正的本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起太大的作用。
但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见解,如果在此见解上再能进步的话,则以后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也会和普通的凡夫大不一样,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而已。现在没有能力,并不说明证悟空性不能断除烦恼,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证悟空性,所以才不能断除烦恼。
也许有人会想:既然这四句话的意思都差不多,那为什么要罗啰嗦嗦地说四句呢?
其实,这四句话分别还有一些特殊的必要:
“色即是空”,是为了让我们断除常见。
常见是什么呢?我们都认为,物质是实实在在、常住不灭的,这就是常见。
要断除常见,就要证悟空性,这就是宣说“色即是空”的目的;
“空即是色” 是为了让我们消灭断见。
断见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既然“色即是空”,那么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所有的因果、山河大地、宇宙等等都不存在,什么也没有。这种不建立、不承认现象,只是片面、一味地言说空性的见解,就是断见。
如果什么都不存在,那我们所看见的周围的一切又作何解释呢?所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我们要把这些概念分清楚,如果分不清楚,只是大体、笼统地知道一个空性,便含混不清地妄说一切都不存在,就是违背现实,就是断见。
为了断除断见,所以就要说“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两句话,是为了消除我们对空性和现象的细微分别——认为这个是空性,那个才是现象的分别。
我们就是要打破上述割裂空性和现象的执着,空性就是现象,现象就是空性,二者没有任何差别,只是我们的分别念而已。这就是宣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原因。
在此之前的内容,我们可以和现代物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但后面剖析受、想、行、识的时候,就跟物理完全靠不上边了,因为受、想、行、识的空性,已经超出了物理学所研究的範畴,完全是不同的两个领域。
虽然现代物理学在物质领域的研究成果还是令人可喜的,但在精神领域的研究却没有什么突破。西方的科学家也认为,在精神领域的研究方面,他们也刚刚才起步,所以,在精神世界方面,只有佛说的,才是最透彻的。
不要说物理学,包括全人类的所有思想——各种流派的哲学、宗教、学说等等,都一点也帮不上忙,他们都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根本无法对深层次的精神内幕,说出什么真实的答案来。
所以,解释《心经》剩下的内容,就是佛教自己的工作了。
藏族名言名句大全
1、消化,是吃东西的标准;能力,是干工作的尺度——藏族
2、滑头的人会丢掉帽子——藏族
3、乌鸦吃死羊,先要哭一场——藏族
4、庸俗的人很容易高兴,高兴之后又容易烦恼;又浅又短的小溪流,满溢与干涸只不过是转瞬间——藏族
5、最好的走马,都是骑出来的;最有才干的人,都是磨炼出来的——藏族
6、益友百人少,损友一人多——藏族
7、一个博学者的思考,不如三个普通人的商讨——藏族
8、虚伪的迎合是友谊的毒剂,诚恳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藏族
9、说出口的话是药,闷在心里的事是病——藏族
10、人间有装水的瓦罐,世上无锁话的木枷——藏族
11、水源浊,河水难清——藏族
12、雄鹿在山顶,能够远远望;雌鹅在巢里,单想所孵蛋——藏族
13、话好听好铃,心弯曲如鞍——藏族
14、黄金的嘴巴,利斧的心肠——藏族
15、能干的人常常要被派遣——藏族
16、奶头子大的乳牛,是有奶挤的好牛;有根据的话儿,是受听的'好话——藏族
17、害胆病的人,连海螺也看成黄色的——藏族
18、当人们放荡无羁的时候,衰败的命运就要临头了;当公牛发疯斗殴的时候,被骗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藏族
19、骆驼的颈项就是再长,也够不到山那边的草;兔子的前腿就是再短,一样能够一蹦八根垅——藏族
20、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藏族
21、失去良心的人,像泥神一样,空有一副架子了——藏族
22、雄狮要雪山来保,猛虎要森林来护——藏族
23、要把马练好,缰绳靴刺少不了——藏族
24、蜂背虽花不称虎,蜗虽有角不是牛——藏族
25、买马要看口齿,交朋友要摸摸心底——藏族
26、办事只起动动嘴,就像皮绳套流水——藏族
27、在激流中行船,稍一松桨就会退之——藏族
28、没有木头,支不起帐房;没有邻居,过不好日子——藏族
29、路靠人走,地靠人种——藏族
30、公众的议论,是量人的铁尺;谁好谁坏,不会相差很远——藏族
31、书要简洁方为妙——藏族
32、争问题肚量要宽,拉烈马缰绳要长——藏族
33、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
34、肤浅的人容易为一点小捷而狂喜,但也最容易刹那间灰心丧气——藏族
35、谋略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使主体能从——藏族
36、因其小,失其大——藏族
37、树靠根,人靠心——藏族
38、猛象在它战斗时才知道,好人在他的言行中才知道——藏族
39、小鸟翅膀软,总想攀硬枝——藏族
40、山要崩,绳子箍不住——藏族
41、如果泉水自己不会枯干,泥土不能塞住它——藏族
42、热壶里斟出来的酒是热的,真心里——藏族
43、提防乌鸦扮金鸡——藏族
44、有本事能玩狮子脑袋,有胆量能摸——藏族
45、闪电的光亮虽强,只是瞬间的存在;星星的光亮虽弱,却是整夜长明——藏族
46、合心的喜鹊能捉鹿,众人做事不会——藏族
47、关了大门做皇帝,自家看自家的戏——藏族
48、吃多味不美,话多不值钱——藏族
49、狮从皮不贱——藏族
50、老年的计谋,年轻人的干劲——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