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增广贤文格言谚语 正文

增广贤文格言谚语

时间:2025-05-11 12:50:49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5、学不可以已。――《荀子》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7、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8、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0、一寸山河一寸金。――左企弓语

1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5、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7、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

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9、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0、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21、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2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3、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2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6、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7、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28、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2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0、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语

3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3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33、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名人名言:修身格言名人名言:修身格言

34、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3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3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3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4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4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4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5、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46、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4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5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5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53、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54、三思而后行。――《论语》

5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56、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5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59、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6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6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6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6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6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关人赴安西》

65、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66、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6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6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6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70、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7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72、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7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7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75、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7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7、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78、好学而不贰。――《左传》

7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80、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8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2、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8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8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名人名言:修身格言

85、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8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88、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8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9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9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9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9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9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95、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9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9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9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9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00、知耻近乎勇。――《中庸》

1、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2、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3、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8、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0、书籍用得好的时候是最好的东西;滥用的时候,是最坏的东西之一。——爱默生

11、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 备

1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1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离骚》

1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8、读书补天然之不足,

19、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培根

2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1、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2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23、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伤害。——英国谚语

24、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2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7、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福尔特尔

28、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对联集锦》

29、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对联集锦》

30、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31、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32、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3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34、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35、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萨迪

3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38、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39、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4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1、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4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 游

43、光阴给人经验,读书给人知识。

44、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

45、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46、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

47、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劝学》

48、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9、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5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53、晓月闲移三尺剑;孤灯苦读五更书。——《对联集锦》

5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55、坏书如同坏朋友,能使我们堕落。——菲尔丁

56、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57、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5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60、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61、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62、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63、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64、没有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65、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 徵

6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6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6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69、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明)吴梦祥

70、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71、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72、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7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7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7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76、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7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78、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79、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80、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宋)欧阳修

81、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8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83、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84、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 植《白马篇》

86、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87、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88、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89、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孙中山

90、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1、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9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9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94、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95、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96、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清)彭瑞淑

97、丈夫不报国,终为贫X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98、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清)冯班

99、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100、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10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02、命为志存。 —— 朱熹

10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104、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

10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06、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107、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08、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09、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110、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111、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对联集锦》

11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14、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115、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116、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17、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

11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120、书籍乃世人积累智慧之长明灯。——寇第斯

121、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1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

12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12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3、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1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5、一寸山河一寸金。左企弓

16、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2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22、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6、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27、学不可以已。《荀子》

28、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9、天淡风情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

3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3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4、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3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3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38、好学而不贰。《左传》

39、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40、三思而后行。《论语》

4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4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4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4、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45、知耻近乎勇。《中庸》

46、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4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4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49、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50、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关人赴安西》

5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5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6、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57、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呻吟语卷上》

5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61、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6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64、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65、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6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67、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6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69、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7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7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7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7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7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7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7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7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78、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7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8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8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8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8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8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85、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8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8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8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8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90、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9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9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9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9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95、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语

9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9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98、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9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