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古代施政经典警示格言 正文

古代施政经典警示格言

时间:2025-05-14 04:23:43

1、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淮南子

2、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明·薛宣

3、我们不能拒绝给人以公正,也不能拖延给人以公正。——无名氏

4、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郭沫若

5、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6、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培根

7、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8、有公心,必有公道。——晋·杨泉

9、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1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11、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12、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三国志

13、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

14、在政府事务中,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力量。——拿破仑

15、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宋·释惟白

16、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清·王夫之

17、伸张正义,胜于责骂邪恶。——德国

18、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明·薛宣

19、目贵明,听贵聪,心贵公。——邓析子

2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21、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宋·司马光

22、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宋·朱熹

23、公者明,……无私者正。——黄帝经

24、不看人行事。——俄罗斯

25、天下事,坏于懒于私。——宋·朱熹

26、天下为公,亿兆已任。——魏书

27、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亚里士多德

28、对正义事业保持沉默,等于为非正义事业呼喊。——阿拉伯

29、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明·吕坤

30、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

31、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唐·姚崇

32、对绝大部分人来说,热爱公正无非是怕吃不公正的苦头。——拉罗什富科

33、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34、延误公正就是不公正。——兰多

35、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36、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闲。——袁子正论

37、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管子

38、公其心,万善出。——明·方孝孺

39、做事公正一小时,胜过祈祷五昼夜。——阿拉伯

40、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

41、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汉·韩婴

42、公正不但必须做到,为了令人信服,它还必须被人看到。——比奇科默

43、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韦伯斯特

44、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汉·班固

45、即使全世界都毁灭了,正义是不能没有的。——罗曼·罗兰

46、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唐·张蕴古

47、持心如衡,以理为平。——明·刘基

48、一言正,天下定;一言倚,天下靡。——艺文类聚

49、不公正的东西实在无益于人;公正的东西至少无损于人。——享·乔治

50、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吕氏春秋

51、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52、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刘。——淮南子

53、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莎士比亚

54、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

55、言非法度不出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唐·杨炯

56、高于道德的东西必须基于公正,包含公正,并通过公正的'途径去获取。——享·乔治

57、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58、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列子

59、事在是非,公无远近。——唐·张九龄

60、公正是施政的目的。——丹·笛福

61、待人不公正比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更有失体面。——柏拉图

62、仲裁人要以衡平法为依据,法官要以法律为准绳。(亚里士多德)

63、法官一发善心,法律就会松驰。(绪儒斯)

64、罪人获释,法官就成了罪人。(绪儒斯)

65、法官一旦偏离了法律的条文就成了立法者。(培根)

66、谁也不会在审理自己的案件时当一名公正的法官。(菲·马辛杰)

67、有个做法官的父亲,进法庭就能够从空不迫。(塞万提斯)

68、法官手中的司法自由权就好比暴君的法律。它的标准无人知道。(查·普雷德)

69、法官是只有在实力支持之下才能得到人们的服从的。要是没有宪兵,法官不过是一个可怜的梦幻者而已。(法朗士)

70、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吕氏春秋〉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分威信; 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 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

4、贪婪和幸福永远不会牵手。

5、做官不患位不尊而患德不崇,勤政不患禄不厚而患知不博。

6、功过是非须经历史检验,廉洁勤政要由群众评说。

7、小节放纵,大节必失。

8、把握眼前,珍惜未来。

9、根深不怕风吹,行正何俱天地。

10、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11、作决策以人为本当戒急功近利, 干工作求真务实应求有口皆碑。

12、坚持廉洁自律,争做先进表率。

13、廉洁品自高,贪脏法难容。

14、不能有效约束自己,就无法有效约束别人。

15、不以善小而不褒,不以恶小而不惩。

16、廉洁自律心无病,求真务实业有成。

17、官声誉起为民事,业绩成于跬步行。

18、时时省察,百姓疾苦心永挂;事事检点,为官清贫梦长安。

19、修身,则心如幽泉净;纵欲,必足陷污泥潭。

20、立党为公一心为民最重, 执政为民清政廉洁为要。

21、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

22、扬起理想的帆,把稳廉政的舵,驶向成功的路。

23、处世立身须有一腔热血,秉公尽职应无半点私心。

24、投其所好,是害人的砒霜;批评监督,是救人的良药。

25、拘小节,言行举止点点滴滴;做大事,德能勤绩方方面面。

26、自控能力是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27、淡泊名利 清风拂袖身自正;曲直分明 正气在胸威自生。

28、平凡岗位 高尚人格。(名人名言 )

29、一事不明错一件,一官不清误一方。

30、小善积多,德益天下;小恶除早,免生后患。

31、做事头脑清醒,不为假象所惑; 为人心底坦荡,不为虚名所思。

32、自知者不为奉承所动,廉洁者不为诱惑所迷。

33、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

34、从制度建设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35、党风党纪打折扣,迟早都得犯错误。

36、反腐其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37、心中常有公平在,手下自有公正书。

38、监督就是爱护,公开就是倡廉。

39、严抵百欲,勤兴百业。

40、廉洁奉公为官之道,诚实守信做人之本。

41、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

42、做人一生光明正大,为官一任廉洁奉公。

43、反腐当从自身做起,倡廉应由小处着手。

44、人格人品定注人生,党风党纪奠基党运。

45、人要活得轻松,须多奉献、少索取。

46、公生明,廉生威,无私无畏奔前程。

47、群众监督是反腐最强大的武器。

48、失去监督的地方,是腐败滋生的温床。

49、国之兴,在于政; 政之得,在于人。

50、倡廉重在反腐; 反腐重在治本。

5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2、把握今天就是珍惜明天, 把握自己就是珍惜家庭, 把握言行就是珍惜岗位。

53、眼前荣华如浮云,身后美名重千金。

54、理想和信念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根本保证。

56、勤政为民,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57、胸有人民能拒腐,心惟自我难为廉。

58、廉者不为小利而移花,官者不认私情而接木。

59、滴水常击水滴石穿,小欲常纵欲溢自毙。

60、遏制腐败,重在预防。

61、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要求,不断奋进; 常怀宽人之心,眼界开阔,胸怀宽广。

62、一日得失看黄昏,一生成败看晚节。

63、律己如同走钢丝,步步都要须慎行。

64、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6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似锦前程,毁于一念。

66、由廉入贪易,失足悔恨迟。

67、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

68、廉政相伴,一生无憾。

69、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两袖清风; 办事三思而行,阖家四季平安。

70、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71、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

72、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73、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

74、保初节易,保晚节难。百年养德难,一日丧德易。

75、廉洁从政两袖清风德昭后世,贪图钱财一朝失足愧对今生。

76、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当勤勤廉廉官。

77、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78、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79、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

80、做人德为本,做事民为先,做官法为上。

81、在是非面前要有辨别能力,在诱惑面前要有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要有悔过能力。

82、领导干部办事三问:讲道理时,先问自己是否明白;提要求时,先问自己是否做到;批评人时,先问自己有何责任。

83、当政之要在于兴一方,为政之要在于敢创新,治政之道在于求民安,施政之本在于洁自身。

84、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自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85、在职一阵子,做人一辈子。

86、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

87、人生第一要求,就是光明与真实

88、得意时不可忘形,失意时不可失志

原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不想要做什么),不要强加给别人。欲:想要,喜欢。施:施加,强加。

出处:《论语?卫灵公篇》和《论语?颜渊篇》。

纠改:原句表述的意思是正确的,但将“己”字改为“人”字,成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使之成为更具人性化的格言。

解析:

原句出于《论语》中的两篇典文,是孔子经典名言之一,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格言,也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为了证明原句表述意思的正确性,先假设几句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句式来做比较,以利甄别。

1、己所不欲,强施于人。

此句意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强加给他人。这显然是一种极端自私、专横霸道的行为,与孔子儒家思想的“恕道”相违悖。如果社会上的人都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自己不想干的事情强加给别人,则形成混乱的无政府主义状态。

2、己之所欲,强施于人。

此句意为: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想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此句实为古语“己所好者,而欲人之同好;己所恶者,而欲人之同恶。有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有;无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无。”的浓缩表述,其实也是一种自私专横的行为。自古至今,某些官员就存在这种思想和行为,他们往往将百姓视为子民,视为牛马,供其驱使,供其调教,这就是古代官员称其施政为“牧民之术”,并且自称“父母官”的缘由。而当今社会,此类现象屡见不鲜,某些官员的私人之欲代替民众之欲、社会之欲,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按照个人的好恶爱憎,追求私人政绩,不顾民众利益及社会利益,随意发号施令,极尽折腾的能事。“己之所欲,强施于人”的行为若流于官员干部之中,则是封建专制的'而非民主科学的行为。

3、己之所欲,勿施于人。

此句意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所想要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他人。这应是一种既明智又民主的道德思想和行为,也是处理人际关系应遵循的法则。

上述第1、2句就处理人际关系来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有强迫他人之行为,乃“施”字有强加、施加之意。第3句的关键词为“勿施”,就是不要强加,显然就合乎孔子“恕”的原理。

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强调人应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这样,才是“仁”的表现。这句话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此语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作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如若将自己所讨厌的事务,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人的关系,也会使事态形成僵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必须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外,还应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己所不欲而施于人。

宽恕待人,这是对的。但孔子此语要求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做参照物来对待人,这个观点就值得商榷。因为,他的出发点是自己,是以“自我”为导向,以自己行为做参照物。而人与人是有差异的,不注意个性的不同,人际交往时往往会很尴尬的。如果我们把“人”看得高于“己”,以“人”为导向,那我们会发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话就需要修改了。当然不是原话错了,而是原话不足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你看,只将“己”字改成“人”字,成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他人所不喜欢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他人。这样一改,既保持原话意义上的正确性,又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成为更完美更权威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