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佛陀的格言快乐不沉湎于 正文

佛陀的格言快乐不沉湎于

时间:2025-09-06 06:08:06

佛家的经典名言大全

1、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2、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3、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4、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5、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7、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8、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9、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10、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1、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12、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4、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5、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16、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7、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8、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19、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20、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21、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

22、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3、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4、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25、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26、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2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28、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29、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0、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1、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32、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33、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34、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35、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36、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37、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38、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39、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40、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41、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42、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43、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44、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45、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46、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47、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4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9、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50、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51、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52、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53、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54、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55、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6、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57、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58、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59、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60、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1、不可说。

2、一切皆为虚幻。

3、真心是菩萨净土。

4、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5、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7、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8、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9、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0、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1、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2、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3、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4、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15、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6、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7、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18、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9、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20、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21、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2、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24、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佛经名言

25、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26、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27、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28、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29、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30、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31、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32、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33、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34、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35、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36、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37、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38、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39、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40、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41、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42、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43、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4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45、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46、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47、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48、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49、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50、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51、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52、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53、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54、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55、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56、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57、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58、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59、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60、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61、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62、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63、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64、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65、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66、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67、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8、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69、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70、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71、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72、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73、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7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75、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76、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77、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78、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79、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80、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1、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82、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83、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84、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85、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86、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8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88、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89、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90、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9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92、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93、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94、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95、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96、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97、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9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99、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0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101、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02、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10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04、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05、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10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07、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108、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09、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10、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11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112、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13、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114、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15、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116、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17、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118、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119、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120、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121、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22、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23、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124、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25、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126、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27、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128、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129、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130、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131、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132、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133、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34、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35、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6、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37、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138、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139、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140、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41、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14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在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43、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144、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45、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46、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47、你永远都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48、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149、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50、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51、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152、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53、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154、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155、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156、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现代人都有事业心,而且志向不小,要想有所成就,须知欲安天下必先安心的道理。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之后才能安天下。

《四十二章经》中说:“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行即退矣。其行即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其意是说:心意如果调整适宜道就可得了。在修道过程中,如果一味地急躁冒进,身体就会疲倦。如果身体疲倦了,心意就会恼恨,恼恨如果产生了,自然会后悔而不愿继续修行。修行一旦悔退,罪业必定会增加了。只有心身清净,道才不会失去。佛曰:“度人自度”也许这就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耕云先生说:“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和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没有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

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没有自我和丧失自我是悲哀的。所以,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菜根谭》中说:“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内的真人品。”

真人品的持身涉世是在各种环境都立定不变,即使是在流金铄石、严霜杀物、阴霾翳空、洪涛倒海的时候,也依然不随境而迁。

证严法师说:“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舍弃不是失掉幸福,而是成就完美这是经过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经过舍弃的完美。就像背上包袱太多,我们须舍弃一些轻松上路一样。放弃自我,真我就出现了;放弃有限,就会赢得无限;放弃偏执,就可得到内心的安详。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当下就会开显。

《佛遗教经解》中说:“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常乐,即是福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居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

做人不可让贪欲堵塞自己的心智,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物欲太强会让人的灵魂变态,变得永不知足以致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证严法师说:“才华横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了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没有止境,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

做人必须要有节制,节制是抵制诱惑的力量,不节制只会是烦恼和痛苦缠绕的人生甚至会走向灾难。人生有节制,生活就有幸福。

赵州禅师说:“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

人生是场无休无情的战斗,做人要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在人生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心灵安定才是最大的幸福

证严禅师说:“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善心对坚硬而言是柔和,对难以克制而言是容忍,对冷酷而言是温暖,对厌世而言则是乐趣。善心代表着一种能够被他人欣赏和尊重的巨大的内在力量,随和、仁慈可以激励人们忘我地工作而孤意、强硬则无能为力。

达摩大师说:“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一念不生,万法庄严。一念不生的时候就正,万法归一,无处不庄严,无处不是妙有。修行的根本就在正念,平时一定要提起正念。

慈航法师说:“一个好人,一生当中最耀眼的,是他那充满仁慈的行动,虽然微不足道,默默无闻,也没有人会记住。一切天性仁慈的人,总是热心地做些不求报偿的善事。”

仁慈的底蕴是高尚的情操,慷慨豪迈是它的风格,仁慈是自觉自愿地投入,与人同行让人一生快乐。人生在世,要做好人好事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佛陀说:“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恶言,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也就被污染了。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己能不扬人恶。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在意别人的过失与缺点而是懂得宽容。

做人,应该看到他人的优点宽容他人的不足。

《佛陀的格言》中说:“莫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人应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不能防微杜渐,小恶可以积成大恶,终必酿成大害。

《阿含经》有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证严法师说:“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我们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屏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

黄檗禅师有首诗:“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

古诗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有了慈悲心,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是善的循环,而不是恶的叠加;有了恶性,就会无法突破自我。博爱者必得人爱,作恶者终害自己。

《佛陀的格言》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不要把别人带来的伤害,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那里继续侵蚀你的心;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宽容是一种雅量,是文明和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你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宽容还是制止报复的良方,善于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绝不去冤冤相报,而是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

《佛经译本》上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若以怨报怨、以恶待恶,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和气致祥、诚心和气比疾言厉色、怒发冲冠的效果好。若能人人诚心和气,势必乾坤朗朗、霁日光和、祥瑞普降。”

报复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将剑刺进对方身体与

净空老法师说:“凡夫看佛菩萨,佛菩萨也是凡夫;佛菩萨看凡夫,凡夫也是佛菩萨。”

心里光明的人看别人也是光明的;如果心里阴暗,看别人也是阴暗的。一个人应该时时保持内心光明,不要让任何邪恶念头萌发,防微杜渐使自己的品质更加高尚。

净慧禅师说:“古语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佛家说“善有善报”,并非是唯心的因果报应之说。多行善事,或许别人不会报答你的善举,但至少不会给你带来祸端。行善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心安理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常处在快乐之中,这本身就是对你的善报。所以,人生在世,要乐于助人,要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慈爱是人类重要的美德,在众多重要的美德中,怜悯、同情、善良、慷慨、服务、忠诚、宽恕,这一切构成了慈爱的美德。爱是不希图回报的无私情怀,是宇宙当中最强大的力量,它对于爱者和被爱者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

《佛陀的格言》上说:“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在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做好事不要为求名,也不要为求功德,只有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付出与得到互为转化,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乐于付出,做慈善事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耕云先生说:“我们积功德莫过于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你要救他的心,把他的颠倒心变成安详心,你就彻底地救了他。”

一个善良的人,能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去改变那些迷失了方向的人,使他们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拼搏。

更多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