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粮节粮的名人名言26句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唐·白居易《观刈麦》
3、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唐·白居易《观刈麦》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6、珍珠为宝,稻米为王。——民谚
7、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民谚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9、惜衣有衣,惜食有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10、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民谚
11、吃饭不忘农人苦,穿衣不忘工人忙。——民谚
12、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唐·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
13、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14、食不过佳,充饥则可;身不过华;遮身则可。
15、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16、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17、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18、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19、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20、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民谚
1、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2、奢侈总是跟随着,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3、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4、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5、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8、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1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1、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13、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14、成由勤俭败由奢。
15、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16、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17、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18、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19、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20、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21、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22、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23、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4、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25、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26、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2.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3.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增广贤文》)
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6.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7.刻薄成家、骄奢淫逸,就是败家相。
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不以已长望人,虽卑贱皆得尽所能。
10.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11.家家有本难念经,唯有开心念得通。
12.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13.尊老爱幼、见不义之财勿取。
14.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15.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6.儿孙自有儿孙福,勿为儿孙做马牛。
17.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家诫要言)
18.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治家铬言)
19.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增广贤文》)
20.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21.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增广贤文》)
22.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23.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24.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示儿女》诗)
25.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增文贤文》)
26.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27.毋为财货迷。(家诫耍言)
28.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29.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3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1.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32.毋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扶正义,勿以恶小而为之、亲贤者。
33.凡是不 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34.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35.匆贪意外之财,匆饮过量之酒。(家诫要言)
36.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治家格言)中国传统文化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家诫要言)
37.活到老学到老躺在棺材里不算巧。
38.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39.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陈毅《示儿女》诗)
4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1.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增文贤文》)
42.做人要做老实(遵纪守法)、诚实(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43.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44.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增广贤文》)
45.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6.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家诫要言)
47.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4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9.许人一物,千金不移。(《增广贤文》)
50.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在人生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句话、一个道理,能够启发自己,成为自己待人处事的准则,每日自我提醒,就叫
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4、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5、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鸛鹊楼》
12、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1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4、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1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0、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1、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2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23、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
24、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5、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2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2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28、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29、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0、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33、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34、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3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36、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3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3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0、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2、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43、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4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
4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48、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49、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5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5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5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53、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5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55、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56、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5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58、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5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6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61、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62、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63、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4、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6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6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6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70、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72、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7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7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7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7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7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7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7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80、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8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