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用哪句格言评价商鞅 正文

用哪句格言评价商鞅

时间:2025-04-30 15:28:14

1、背法而冶,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辑也。 ——商鞅 《商君书》

2、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商鞅《商君书》

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商君书》

4、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商鞅 《商君书·更法》

5、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商鞅 《商君书》

6、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鞅 《商君书》

7、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商鞅

8、圣人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商鞅 《商君书》

9、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商鞅 《商君书》

10、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商鞅 《商君书》

1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鞅 《商君书》”

1、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可杀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

2、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3、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4、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5、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6、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7、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8、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

9、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得士者强,失士则亡。以强示弱,以弱示强。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兵强者,攻其将......

10、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11、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12、黄鹄之飞,一举千里,有必飞之备也;丽丽、巨巨,日走千里,有必走之势也;虎、豹、熊、罴,鸷而无敌,有必胜之理也。

13、圣人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14、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

15、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16、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17、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18、弱民第二十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19、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

20、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强;事兴敌所羞为,利。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战事兵用曰强,战乱兵息而国削。

21、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22、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匆与久,敌众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

23、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

24、蠹众而木折,隙太而墙坏。

25、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6、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

27、背法而冶,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辑也。

28、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1、晕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2、诺贝尔凭借自己的力量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于科学技术上,从未间断,在他刚刚开始科学研究时,他也没有想过自己可以有这么伟大的成就,当时,也曾有人质疑过他,但他却说:我不管未来是什么样子,我珍惜的是现在,至少现在我热爱科学,凭借这个信念,他每时每刻都珍惜现在,最后有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在他逝世时,他也没有任何遗憾,因为他珍惜了生命中的每一个现在。

3、人生就是那么曲折多难,像迷宫一样,只有一条路是正确的,可哪有人总是会走对路呢?这时,困难、挫折也随之接踵而来。人在困难面前,也许会懦弱地低头,也许会灰心地妥协,也许会坚强地走出困境。张海迪就是那选择了不屈,最终走出困境的模范。

4、正如张丽君说过:“畏惧才是真正的怜惜与恭敬。”一个理智的人,过分大胆无畏,有时只是暴虎冯河,我们应当明白:有所畏惧,收获的将会是柳暗花明的结果。

5、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是啊,如果说,人生是一艘船,在大海上不断的驶向梦想的彼岸,那么,自信就是这艘船的全部的动力,让我们有能力驶向对岸。如果没有自信,六千越兵怎灭吴,百二秦关怎归汉?如果没有自信,成吉思汗的铁骑怎能随意踏在多瑙河畔上?秦皇嬴政的军队又怎能东出函谷一统天下?

6、思考与实践化为一体,你将成为卓越的传奇。秦国的商鞅日夜思考得出一条使秦国富强的改革之道,并在秦国付诸实践,他缔造了一个时代,民国孙中山日夜思考如何拯救危在旦夕的中国,并在实践出创立了中华民国,他缔造了一个时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洞里思考,并在实践出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缔造了一个时代。

7、万千事物无一具有两面性。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正如人生之路上的“绊脚石”一样,总是阻挡着你的去路。然而,众多的“绊脚石”聚在一起时,便成了人生路上的铺路石了,奠定走向未来的道路。

8、“我的理想已经实现,而这两克镭,只不过是我理想的衍生品。”当居里夫人说出这番话是,全世界都为之震撼。她本可以凭着这两克镭成为世界巨富,但他却放弃了,她宁愿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也不愿申请专利,她继续致力于科学事业,她把自己的晚年全部奉献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了人类,居里夫人告诉我们——奉献才是生命的真谛。

9、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10、“生命交响曲”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乐章,而他的创作者贝多芬则是一个失聪的贫苦的人,贝多芬从小家庭贫困,但他唯一的爱好就是音乐,他对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也都很敏感,但却不料再一次偶然中失聪,这让从小就如爱音乐的贝多芬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选择坚强,他选择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他知道,他改变不了命运,而他能做的就是学着适应这个世界,他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努力创作,终于创作出“生命交响曲”这个不朽的乐章,如果他当初选择懦弱,如果他当初没有选择面对,没有选择珍惜,那他不会有这样的成绩。

11、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虽然耳聋了,但是他的心并没有因耳朵的变化而变化。他知道自己必须坚强地活下去,不能被艰难所吓倒。于是,他用心去感受音乐,用心去倾听音乐,《命运交响曲》终于在磨难中诞生。是呀,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去战胜挫折。

12、总而言之,现在的图书种类繁多,有人能获益,有人会损失,至于孰是孰非,都不是一句两句就能定局的。古人的书类别少,又实用,古人的思维,就算是宋太宗的思维也不如现代复杂,所以才会有赵光义御批的“开卷有益”这句话,以古论今,自然会催生纠结。再想想,现在的不良图书,无外乎言情、暴力、武侠和过于成熟的书刊。那么,孙悟空三次吧白骨精的脑浆打出来,武松斗杀西门庆,红楼梦中的“伪娘”贾宝玉,三国演义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这些又怎么解释的通呢?四大名著都如此,那么其他书呢?所以书中有益又有害,无论是”开卷有益“与”开卷未必有益“,都是正确又不正确的。我们只能明辨是非,善于从书中汲取好的部分,滤去不好的部分,这也是我们读书的目的。

13、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上,他珍惜每一天,日日夜夜的整理国务,就连生病卧床时,还不忘关心国家政事,在他逝世的前几个小时,还在处理着国务,交代着人们要做的很多事情。

14、早在4000年前的远古蛮荒时代,神州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尧帝命大臣鲧治水,鲧以掩堵拦截之法治之,结果失败被斩。鲧死后,其子禹继承父志。但他总结父辈经验教训,一反旧法,顺其水性,以疏通河道引水入海之法治之,结果取得成功,神州得以昌盛。从”大禹治水“故事中,我可以看到在挫折面前,不应被其束缚,应探其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完善自己。只有这样,就会逼近成功。

1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不经历大风大浪的冲刷怎能驶向成功的彼岸?古有勾践卧薪尝胆终复国,李白铁杵磨针成诗篇,匡衡凿壁借光学有成-----而今笑看风云变幻,红尘滚滚,苦难亦不期而至,伴你成长。

16、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退缩,只能挺身而进,执着努力。像李时珍和霍金一样,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才有可能看到黎明前的曙光。

17、轻轻地,你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重庆三轮车夫白芳礼老人悄悄地走了,但他却活在十三亿人民的心中,他靠着人力三轮为山区贫困儿童捐款达三十几万元,而自己却过着乞丐般的生活:每日三餐都是吃馒头,夏天太热有时馒头会发酸,但他却吃得津津有味。像他这样的老人谁不是在家安享天伦之乐?谁会想他一样低昂着烈日、迎着寒风骑着三轮车奔行数十公里只为素不相识的孩子?他说:“看见娃儿们能念书,我累死也愿意。“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的晚年全部奉献给了孩子们,最终含笑而去!白芳礼爷爷啊,你生的平凡,死的却如此伟大!是你用自己的正是行动诠释了”人“的真正含义,你是我们中国的脊梁。

18、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19、思考是实践的源泉,不会思考的人,只会是四处碰壁的莽夫。还记得《伤仲永》中那个可怜的神童吗?几岁时会得几首小诗,被同乡人视为天才,于是他便被自己的父母利用为赚钱的工具。从此他停止了对真理的思考,只是每日重复着自己的雕虫小技,最终只能闵为众人矣”。还有那乌江自刎的楚霸王,虽然他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非同寻常的能力,但是他不会思考,纵使他能让敌将吓得后退三步,他也只是一介匹夫,被后人叹息!善于思考,才能有诸葛亮“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传奇,才有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佳话,才有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就。

20、已故的著名作家、学者戴英在遗篇文章中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人,应当有所畏惧。”他认为这是一种对自我理性的`约束。畏流言蜚语,从而提高自身修养;畏落魄苦难,从而不断勉励自己奋勇前行……我认为这是对自身真正负责的体现。

21、身体是实践的施行者,灵魂是思考的场所。身体与灵魂是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践与思考同样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他们就如那(撑起人字的)一撇一捺,一个也不能少。

22、有这样一个人,他遭人议论纷纷,却依旧被世人所崇敬。他便是鲁迅先生。近期有幸读到一本详说“鲁迅与他的论敌”的书。鲁迅自身便是一个颇有主见的文坛领袖。“悚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以自我理想为星为月,他一直以来都走在主见之路上,走在漫天硝烟之中。纵然一路艰苦,但从未因他人或谩骂而放弃。正因这般主见与不屈,才为后世留下了深深感动。这正是他的人生充盈之处吧!

23、弯道就是机会,懂得把握机会,把握弯道的人,终将会超越那些不懂得把握机会的人。十七和十八世纪,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游世界,蒸汽机的燃起,引起了人类世界的大变革、大转折时期,从经济生产方式到政治制度再到社会文化思想,都出现了重大的拐弯转向。

24、司马迁的一生选择的是站立。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受宫刑,受到这种侮辱。他并没有选择自尽民,而是在狱中专心写作,于是,便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25、陶渊明的一生选择的是站立。虽然自己的生活穷困潦倒,但为了避开官场的污浊,他不为五斗米折腰,选择了归隐田园。于是,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和“晨兴理荒废,带月荷锄归”的闲适。

26、回顾历史,我们会看到,凡成大事业者,没有不是从苦痛挫折中奋起奋发的。司马迁,虽遭酷刑而不馁,忍辱含垢,毅然择生,才终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流传与后世。当代著名导演张艺谋从小就热爱摄影,虽然由于家中贫穷,没钱买摄影工具,但他从没放弃对摄影的热爱。为了攒钱,他节衣缩食,甚至卖过血,终于买回了摄影工具,从此沉醉于摄影中,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神话!

27、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28、作为当代青年,伟大科学家钱学森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钱老建国初年排除万难,回到了需要他的祖国,除了一颗爱国心外其中也包含了一种“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精神,正因为有这种精神,钱老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科研成果,他做为中国航天的先行者,在治学做人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国家也正需要钱老这样的人,也需要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精神。

29、苏武的一生同样选择的站立。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没有选择投降。他被流放到北海,寒冷恶劣的环境中的他不可能没有痛苦,但他从未改变自己的汉朝的忠贞,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