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写校园文化墙的作文
9月1日,学校重新启用了,而我离开朝阳街小学已经整整两年时间了。
迈步走进新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园文化墙,上面刻有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国未来看我少年!左手是读书长廊,上面爬满了藤系植物,让我们在学习之余还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可爱。长廊的正前方是红色的塑胶跑道和绿色的草地,绿色代表着生命和希望,红色代表着阳光和激情,这意味着家长和老师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这些少年身上。
随着脚步走进教学楼,教学楼的每一层都有一个符合楼层的文化主题:地下一层是运动激扬活力;一层是校歌、校训、行为规范;二层是读书使人进步;三层是乡土滋养情怀;四层是视野决定胸襟;五层是科技造就未来;六层是艺术丰富人生。层层递进在攀登中感受人生、造就人生。走在如此宽大的楼道里,看着一旁宽敞明亮的教室,我无比兴奋和激动,多么优越的学习环境啊!
走进教室,用着崭新的桌椅,翻开新的课本,聆听老师讲授的新知识,回首再看“朝阳、博学、立信、笃行”的校训,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篇二:写校园文化墙的作文
我在胜利实验小学上学,我非常喜欢学校的那面文化墙,这是由多位老师辛辛苦苦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精心画出来的。
我们学校的文化墙在学校操场的南边,由东到西大约100米多长,2 米多宽,是由许多精美的图画组成的,有大禹治水、王冕学画、望梅止渴、孔融让梨、曾子杀猪等等。
在这些图画中我最喜欢的是王冕学画。看图中画了一个八岁左右的小男孩,蹲在河边的小土堆上,手里还拿着一根小木棍,一边仔细地观察水中的荷花,一边用心地用小木棍在空中比划着。这就是小时候的王冕,看他多么细心,多么用心地学画荷花呀。我以后也要向他一样细心观察,用心学习,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马虎,那样学什么都不难了。
孔融让梨这幅画我也很喜欢。幼小的孔融都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也要像他一样懂事,要体谅父母,要让爸爸妈妈感觉到有我这个女儿是幸福的。
文化墙上这二十五幅精美的图画,不仅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更让我们懂得了怎样去关爱他人,怎样去用心读书,怎样去做人。我喜欢学校里的这一面文化墙。
篇三:写校园文化墙的作文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总是向往春天,而春天又是一年中最有意义的一个季节。对于我来说春天的起点是属于开学这一天了。
开学的第一天,我背着空空的书包来到了学校。同学们看起来个个都是扬眉吐气,生气盎然的。随着脚步走进教学楼,我立刻就被墙上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所吸引,原来我们学校这学期有了“文化墙”。
教学楼的每一层都有一个符合楼层的文化主题:一层是运动激扬活力和艺术丰富人生;二层是读书使人进步和乡土滋养情怀;三层是视野决定胸襟和科技造就未来。学校的文化墙在层层递进,让我们在攀登中感受人生、造就人生。走在如此赏心悦目的楼道里,看着一旁宽敞明亮的教室,我无比兴奋和激动,多么优越的学习环境啊!
走进教室,用着崭新的桌椅,翻开新的课本,聆听老师讲授的新知识,回首再看“博学、谨思、明理、笃行”的校训。
学校崭新的文化墙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我们要好好地保护文化墙,不让别人损坏,让文化墙成为学校永恒的靓丽景色,也让浓浓的文化气息永远充盈校园。
篇四:写校园文化墙的作文
踏入学校的大门,迎面飘来阵阵桂花的清香,当中还夹带着一股文化的气息,风阵阵吹来,我仿佛置身在一个文化的世界中,我决定放学后要到哪校园的每个角落探索文化的踪迹。
伴随着清脆悦耳的更胜,我独自站在读书墙前。这不是一堵普通的读书墙,它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我仔细打量着每一张读书推荐卡,不同的外形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方式叙述每一本书的特色。我的目光为一张外表朴素的读书推荐卡所吸引,他要推荐的书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他简单介绍了汉末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之时,三国互相你如我诈的一件件事情:赤壁之战、官渡赤壁等。充分表现了诸葛亮、曹操、孙权等贤良智慧过人,充分的军事才能。我品读着每一本书的精髓,感觉知识比原来增多了百倍,读书使人进步,这句话果然没错。吸收书本的精华,的`确能使人提高性情。
站着站着我的腿有点儿发酸,于是便静静地坐在读书起墙隔壁为图书角而设的椅子上。我在图书角里抽出一本书,翻开《中国历史》的第一章,里面虽然没有精美的图案,但书本的内容已深深的吸引住我。我陶醉在书海中,眼前翻过一幕有一幕:我仿佛看到了秦朝秦始皇为后代打造坚固的长城;我仿佛看到了汉高祖刘邦带领兵卒建立汉朝;我也仿佛看到了三国刘备、曹操、孙权斗智斗勇风吹过,我合上了书,轻轻地把它回书架,背着书包继续寻找校园的文化长廊。
风吻着我的脸颊,也在指挥者世界舞动:树叶颤动,发出“沙沙”的一串串优美的音韵;桂花别再树枝上,风一吹,发出一股幽幽的清香,令人陶醉。 风中的一切都是那么,一群归鸟在天空中掠过,我的双腿不知不觉移到了b座的一个楼梯间。我抬起头,发现那一幅别有特色的“秋叶飘飘”剪贴墙,它们使我陷入了沉思:一年级的小同学们用巧手把一片片看似平凡的秋叶贴成一张张活灵活现、美丽动人的画:孔雀、小鱼、蝴蝶等等,是那样扣人心弦。你曾否想过,一样看似不起作用的物体,能如此的变化,变得那么漂亮。一年级的小同学们,谢谢你们,让我懂得了世界万物的存在有它们存在的深刻道理!
夜黑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学校的文化长廊。我是带着一份满足离开的,生活中的文化无处不在,吸收文化的气息,让每一个人成为文化人!
篇五:写校园文化墙的作文
校园文化是有形的。漫步于生机勃勃的中学校园,每时每刻我们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校刊上分明显的稚嫩的思想偏要故作高深,课桌上淡淡的笔记中依稀可辨无名诗人“佳人依旧在”五言短诗,圣诞节时雪片般飞来的贺卡及那千篇一律的祝福校园文化似乎包罗万象,却又很难准确的描绘它。或许它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精神世界。
歌声阵阵,依旧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行歌曲曾经是教育人者口诛笔伐的对象,然而倘若没有了这些直抒胸怀的字字句句,忙的无暇读报,无暇看中超联赛,无暇静下心来想想过去和未来,中学生们又有什么更哈德方式来稍稍发泄一下自己积郁已久的感情?渐渐的,我们都习惯将歌声为伴。
外语学习同样是校园文化的焦点,几所以出现的外语教学而闻名沪上的夜校里,总能找到许多佩着重点中学的校徽,争分夺秒的做“托福”模拟试卷的少年人,校园文化氛围中外语学习的热情也是丝毫不减。
然而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校园文化更接近于一种无形的意识形态,它早已超越了传统上的吟诗作文开Party,整个社会的文化大环境中,它不再是孤立的,它时刻受着大环境的影响,也时刻体现着这种影响。
篇六:写校园文化墙的作文
当你踏进油田二小的校园时,立刻就会被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所吸引,那就是我们学校的文化墙。 文化墙是校长辛辛苦苦给我们创建的。文化墙上记载着很多东西,比如:篮球的起源、排球的起源、中国的田径项目、《三字经》、《弟子规》等等。校长办文化墙是为了我们着想,为了让我们能够了解更多的知识。以前下课的时候,我们不是在玩游戏,就是在相互打闹着。自从有了文化墙,结果就不同了,一下课我们就会跑到文化墙旁,来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
文化墙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我们要好好地保护文化墙,不让别人损坏它。
文化墙的作文【1】
我在胜利实验小学上学,我非常喜欢学校的那面文化墙,这是由多位老师辛辛苦苦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精心画出来的。
我们学校的文化墙在学校操场的南边,由东到西大约100米多长,2 米多宽,是由许多精美的图画组成的,有大禹治水、王冕学画、望梅止渴、孔融让梨、曾子杀猪等等。
在这些图画中我最喜欢的是王冕学画。看图中画了一个八岁左右的小男孩,蹲在河边的小土堆上,手里还拿着一根小木棍,一边仔细地观察水中的荷花,一边用心地用小木棍在空中比划着。这就是小时候的王冕,看他多么细心,多么用心地学画荷花呀。我以后也要向他一样细心观察,用心学习,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马虎,那样学什么都不难了。
孔融让梨这幅画我也很喜欢。幼小的孔融都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也要像他一样懂事,要体谅父母,要让爸爸妈妈感觉到有我这个女儿是幸福的。
文化墙上这二十五幅精美的图画,不仅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更让我们懂得了怎样去关爱他人,怎样去用心读书,怎样去做人。我喜欢学校里的这一面文化墙。
文化墙的作文【2】
《弟子规》这本书,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国人所须做到的。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墙上的《弟子规》。《弟子规》是我国文化瑰宝,这本书是孔子对弟子的教育,再由弟子编著而成的,传承下来已有三千多年了,历史十分悠久,如今,《弟子规》被印在文化墙上。
来到文化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工整又乌黑发亮的《弟子规》里的文字。从左往右,从上往下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看着这些图文并茂的《弟子规》我仿佛置身于清朝康熙年间感人的情景。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旁边配的插图是一个孝顺的小孩子正恭恭敬敬地跪在父母亲身边,打算听从命令;比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旁边配的插图是一个年纪人,早上早早地醒了过来,起了床正在漱口、刷牙、洗脸……你可不要以为这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其实它是我们的礼仪与规范的基本。
我看完了文化墙上《弟子规》里的内容,有很多想法,并对照自己的日常生活,让我来向你们诉说吧!《弟子规》既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为人处事的准则。我有没有做到的地方,如“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我有时候认为事情小,就不跟父母讲,最后出了错,让父母十分担心;如“亲有过,谏使更,怡无色,柔无声,”我在爸妈有过错的.时候,就会大声吵嚷,让爸妈改正,有时候爸妈没有改正,我就十分生气地走开了……我还有等等不好的习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都会依照《弟子规》里好习惯改回来的,同时接受大家的监督与批评,争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还要对亲爱的小读者们说:“请你们也依照《弟子规》把自己不好的地方改过来,做个让大家喜欢的好孩子。
《弟子规》其中具体列举了在家、外出、待人接物、
文化墙的作文【3】
9月1日,学校重新启用了,而我离开朝阳街小学已经整整两年时间了。
迈步走进新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园文化墙,上面刻有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国未来看我少年!左手是读书长廊,上面爬满了藤系植物,让我们在学习之余还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可爱。长廊的正前方是红色的塑胶跑道和绿色的草地,绿色代表着生命和希望,红色代表着阳光和激情,这意味着家长和老师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这些少年身上。
随着脚步走进教学楼,教学楼的每一层都有一个符合楼层的文化主题:地下一层是运动激扬活力;一层是校歌、校训、行为规范;二层是读书使人进步;三层是乡土滋养情怀;四层是视野决定胸襟;五层是科技造就未来;六层是艺术丰富人生。层层递进在攀登中感受人生、造就人生。走在如此宽大的楼道里,看着一旁宽敞明亮的教室,我无比兴奋和激动,多么优越的学习环境啊!
走进教室,用着崭新的桌椅,翻开新的课本,聆听老师讲授的新知识,回首再看“朝阳、博学、立信、笃行”的校训,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1、诚以
2、教室走廊不嬉戏,同学玩乐守秩序。
3、爱心助学,学子圆梦,诚信你我,感恩社会。
4、心系师生干实事,一身正气赢民心。
5、营造校园安全氛围,创造温馨学习环境。
6、平安的防范是容易的,可往往有些人使它变困难了。
7、预防校园侵害,创建平安校园。
8、走楼梯守次序,进教室不喧哗。
9、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0、安全是宝藏,安全是生命,安全是金钱。
11、信诚,心诚,事事成;授心,守信,人人信。
12、平安灌云人民建,实现平安为人民。
13、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14、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
15、诚信金石,信似轻松,你我践行,风气合盛。
16、诚信在心中,人人有诚信,事事讲诚信。
17、欲惠己时先泽人,欲教人时先律己。
18、用平安祝福校园的今天,用平安打造校园的未来。
19、啊不离口,规章不离我。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乱。
20、一言一语诚字在听,万人万事信字在看。
21、打造诚实守信环境,营造和谐幸福生活。
22、诚如甘泉,信如雨露。洒满校园,滋润你我。
23、鲜花为诚信而绽放,掌声为诚信而鼓响。
24、自私自利人人憎,大公无私人人敬。
25、倡廉戒奢担道义,爱生敬业献丹心。
26、我们之间相互讲诚信,生活方便快乐你我他。
27、做学问谦虚谨慎,当事者昂首挺胸。
28、平安校园我爱它,人人安全靠大家。
29、大家自觉提高安全防范,享受社会带来的'快乐。
30、教书贵在业精,育人贵在德正。
31、花开遍地香,诚信树心房,美丽校园暖春光。
32、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心毁名节。
33、勤学勤思多反省,守章守法严自律。
34、树文明和谐风尚,做可爱灌云人。
35、遇到情况待在原地,张开双臂不让人过去。
36、诚信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你我的心灵。
37、让文明成为校园的风暴,要和谐成为时代的主流。
38、积极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
39、安全不是空喊口号,要实际去注意起来。
40、创优争先,诚信校园,激人奋进,赢和谐人生。
41、上楼下楼靠右走,遇到混乱手牵手。
42、贪者胆战心惊,恶犬护宅食无味。
43、诚信,一朵心灵之花,绽放出精彩人生。
44、知政必须知廉,性廉才能身正。
45、学伴诚信乃锦上添花,行伴诚信可走遍天下。
4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7、诚信是人性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48、优美环境需要美好的心灵呵护。
49、清廉做官方敢怒,公正办事才敢言。
50、走进灌云是主人,维护平安有责任。
51、须应富而兼有德,不该穷得只存钱。
52、自己摔倒不要慌,大喊呼救叫帮忙。
53、幸福之花开于诚信之上,苦涩之果结于谎言之路。
54、摒弃以教谋私念,彰显清廉为正气。
55、遵守道路安全法,平安伴你一路行。
56、一花一草聚朝气,一举一动显文明。
5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命之舟,覆于疏忽。
58、大公无私喜一世,贪得无厌喜一时。
59、平安促发展,发展靠平安。
60、党风党纪打折扣,迟早都得犯错误。
61、汽车多我不急,耐心等待车过去。
62、和谐是基千般顺,清廉为本万事兴。
63、和谐源于信赖,信赖来自诚信,诚信改变未来。
64、轻声慢步过楼道,遇到老师说声好。
65、校园是我家,平安靠大家。
66、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67、安全是天,安全是地,没有安全,就没有了天和地。
68、江流在源,树固在根,人立在诚,业兴在信。
6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0、诚于心,信于行,诚信校园,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