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书香教师读书格言大全 正文

书香教师读书格言大全

时间:2025-05-06 13:32:02

在这金秋季节,南雄中学迎来了首届校园读书节,全校上下掀起了一阵“多读书,读好书”的喜人热潮,它象一阵旋风,将缕缕书香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看到这情景,我问自己,人为什么要读书?如果没有书,世界将回怎样?回望巍巍中华五千年,有多少文人政客对书籍情有独钟,对于读书,他们又有多么热烈的情怀:还记得那一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吗?这一声呼喊留给后代几多震撼,几多警觉?!又记起于谦那句诗来:“眼前直下三千字,胸前全无一点尘”。他告诉我们,书是人性的净化器,给人心灵荡涤,

使人大彻大悟。因此,无论从民族进步还是人人发展的角度来说,都应该提倡读书。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在浩瀚无边的书的海洋里,鱼龙混杂,良莠难辩,这样便要求我们擦亮双眼,“取起精髓,去起糟粕”,即读好书,读益书。在书的社会里,居住着贵族,也居住着庶民,即有善者,也有恶棍。然而,一本好书总是把真善美之人放在最高的席位上,并以此端正读者的人生态度,使人价值纯粹;一本好书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经得起岁月的打磨;一本好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我爱读书。曾几何时,我置身书海“不可自拔”。《雷锋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时间的`营养品。”社会文明因为知识而进步,书籍为知识的发展输送营养。如果没有书,人类将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里止步;如果没有书,人类将永远蒙昧无知;如果没有书,我们将无从谈生活,无从谈价值,无从谈发展!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阳光下的年轻一代,我们更应该努力丰满自己的羽翼。我们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朋友们,请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教师书香伴我成长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读书伴我成长

如果人生的丰富可以用色彩来比喻,书就是透射五光十色的水滴;如果世界的广阔可以用无垠来形容,书就是普照大地万物的阳光。教育就是一本书,它用有声的文字印证了文明的进程,以不断生成的理念彰显着精神的升华;教师就是一支笔,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描画出知识的浩瀚,只有拥有深沉的人文积淀,才会勾勒出事物复杂的关系。因此,教育是知识的教育,教育是创造的教育,教育是教师与书籍共同谱写的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爱读书,喜欢与书相伴,在文字中享受温暖的阳光,在阳光中收获人生的真谛。回首几年来的从教之路,读书,使我单调孤寂的生活变得丰富生动,在书中,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书的底气。读名师的书,看他们成长的足迹,奋斗的艰辛,追求的快乐,可以激励自己奋发有为。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可以让自己始终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始终牢记: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格的塑造。读书促我自省,让我时时扪心自问:今天上的课有哪些新气象?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今天处理问题时是否有了新的方式?读《论语》,我懂得了处人事、求学问的原则。读《简爱》,我感受到了善良、质朴和坚韧的品格。读《窗边的小豆豆》,我被小林校长的耐心、智慧所感动。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会学着他那样微笑着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惊奇。

读书,让我深刻

读书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有激情的人。生活需要激情,教学更需要激情。惟有对教学、对学生满怀热爱,才能保持一以贯之的激情,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读书让我认识到,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她还说: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回首走过的岁月,是书籍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华秋实的美好岁月;是书籍给我带来了智慧和力量,在我教师成长的路上不断为我“加油”。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读书在一个人特别是教师的生命中是多么的不可或缺,如果要把它比之为水,比之为空气,我想一点也不为过,如果要用身体里的某种元素来打比方,就干脆称之为血液吧!

【教师书香伴我成长演讲稿_范文2】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书香伴我成长》。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我困难的时候书籍可以给我帮助,我可以翻阅书籍查到想要的资料;我可以在书中得到放松和休息;我可以用心与作者交流,从中得到智慧;我还能向它请教一些问题。可以说,书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年级,我才真正开始阅读文学书籍。我才明白,那一张张生字卡片,原来可以组成这么有趣的故事,原来白纸黑字的书,也有一片五彩缤纷的天地。我感到那些绘本只是书世界里的冰山一角,就这样,我带着惊讶,带着期待,迈着欢快的脚步,走进书的世界里。

我偏爱小说,喜欢那些作家编织出来有趣的故事,它让我时而伤心,时而欢乐,我的心情似乎随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我喜欢绘本,绘本的世界永远是纯洁的,但我更喜欢那些淡淡忧伤的故事,因为它让我感到

伴随我几年的《少年文艺》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它是创刊几十年的杂志,不仅拥有老刊目的实力,不被历史忘却的信念,还拥有最新的笑话,最新的时代风格,有许多现代著名儿童作家的作品。妈妈说,她小时候就看过《少年文艺》,当我在阅读它的时候,妈妈也忍不住翻看。

书还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当我遇到困难,当我面临选择,书中那一条条哲理,也能给我答案。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是,只要有书陪伴着我,无论是遇到快乐还是悲伤,我都会在书的世界里茁壮成长着。

书香伴我成长,让我们永远朝着这条书香之路走下去!

【教师书香伴我成长演讲稿_范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香伴我快乐成长 讲坛续谱魅力乐章》。

仿佛是一夜之间,我们会诧异地发现,世界变了,生活变了,汽车代替了行走、电视代替了观察、网络代替了交流、键盘鼠标代替了笔墨纸砚、书这种求知工具正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眼下,在没有入学孩子的家庭里,想要找到书的踪影变得那么困难,书被现代人悄悄地抛在了脑后。而身为80后的我,却执着于那皓月的清幽,那把酒当歌的豪情,热衷于那跳动着生命的文字,那满载着整个世界的文明。

由于父母的熏陶,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的故事》、《海底世界》、《格林童话》伴随我度过儿时一个个甜美的梦乡、充实了我幼小的心灵。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让我的教育理论更丰富。曾记得,2000年8月,我终于实现了十几年的梦想,登上了三尺讲台,面对台下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神,心里充满了激动,也深感肩头责任的沉重。我能行吗?信念告诉我:我行!我一定行!于是我买了几套优秀教案和教辅书籍,认真学习、揣摩,慢慢的我对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认知,作为新走上讲台的老师最惧怕的事情莫过于领导来听课。而我也在煎熬中度过了领导听的第一节课。由于课前准备较为充分,加之套用了优秀教案,这节课得到了领导的赞赏和鼓励。当时的心情那是相当的愉悦,可冷静下来思考,那毕竟是套用了别人的作品,没有自己的特色。要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必须通过读书来丰富专业知识、加深文化素养、提高文化底蕴。几年中,我读李白的潇洒,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体味冰心的意切情长,读《论语》品味人生哲理,读《史记》纵观历史风云,读《爱的教育》得到了要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的启示,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信,用“爱”来要求学生,用“爱”来激励学生,用“爱”来帮助学生,相信“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源泉。

2008年,我调入长岭县第一小学,可以说这是我从事教育事业的一个新的起点。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和学生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压力更大了。曾记得当时学校分配我教科学,我又进入教学的 “盲区”,还要重头学起。我认真阅读了《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有了充分地了解和认识。由于科学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太宽,就要阅读相关的科学教育教学书籍,把科学的新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很快我讲科学课得心应手,并承担2009上半年全县的科学公开课 。在《制作教具大全》的启发下,我和米学文老师共同制作的教具《地球引力》荣获市级制作教具一等奖,而我本人荣获了市级制作教具能手。爱读书这个好习惯,不仅让我获取了知识,也让我扬起了快乐的风帆,驶向事业的新征程!

《学记》曰:“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读书让我更自信地面对教学工作,2009年下半年我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班额大,且城乡混杂。城里孩子娇生惯养,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不规范。因此,教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著名心理学专家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让我懂得了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真正内涵,给每个孩子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而我也始终践行着我校“让每一名孩子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办学的理念。我们一小打造的是全县领先的“随文识字高效识字”的课堂模式。我一方面在吕海燕、赵亚军等老师的课堂中学取

和书对话,使我丰富了教学经验;和书对话,使我感悟了老师教人授知的真谛;和书对话,使我增强了奉献教育事业的勇气和决心。

书伴我一天天成长,教育教学工作日益成熟。2011年10月份学校选派我到前七号镇中心校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支教工作。虽然我离开农村工作以三年有余,但我看到的仍然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没有老师会操作电脑,更别提制作课件了,多媒体教室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在这里我成了多媒体方面的 “专家”。带着支教的重任 ,我讲了一节全乡观摩课----《海底世界》,我精心制作课件,从栩栩如生的动物图片,到美轮美奂的精彩视频,再到神秘莫测的美妙音效,使孩子们仿佛置身于那奇妙的海底世界,她们的求知欲很快就被点燃,课堂上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取得了连我都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老师们都被我全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所深深折服。我很欣慰,支教工作使我积淀的知识能力得以释放,人生的价值得以更加充分的体现。

回首走过12载的讲坛岁月,是书籍给我带来了智慧和力量,是书籍让我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精彩。陶继新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也不单单是为了教学,而是为了终生幸福而做的事情。”是呀,只要是好书,就开卷有益;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使我们知识渊博;只有与书作伴,思想才不浅薄,身心才能不孤独,情操才能得到陶冶,生活才能充满情趣。老师们,让读书不仅是成为我们的一种需求,更要成为一种动力,一种乐趣,直至成为一种习惯。让求知不断地丰盈我们自己,让书香充满我们的整个生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读书对于不少人来说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可对教师而言,只教眼前书而不广泛阅读是不可思议的。令我倍感欣慰的是,从教十年来,读书一直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我深知,一个长期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涵养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自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我就不断勉励自己,要努力成长为一名具有书香气质的人民教师。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虽然大学读的是理工科,可这丝毫不妨碍我徜徉于浩瀚的书海之中。大学四年时光,我最大的爱好就是静坐在图书馆的一隅,读名著、观历史、品文化,独享读书人的那份宁静与快乐。更在闲暇之余,逛书店、蹲书摊,几乎把南京城大大小小的书店跑了个遍。正是在那段渐渐逝去的青春岁月,我认识了莫言、余华、昆德拉、余秋雨……

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爱读书的习惯依然如故,尽管这个习惯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不识时务”,但我乐在其中。记得刚工作那会儿,我在农村中学教物理,课余时间,我总是乐于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比如天文现象、生活常识、科学故事……学生们甚是感兴趣,渐渐地就喜欢上我的物理课了。就在那一刻,我隐隐地感受到自己身上有一种特别的书香气质,吸引着学生们喜欢上学习。

可惜这种欣慰没能持续多久,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我愈发清晰地感受到我的书香气质存在一种“营养不良”,而这种“营养不良”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几乎是致命的。20xx年县实验小学组团办学后,这种“营养不良”被进一步放大。有一次,县实验小学中心数学组来到我们白田小学送教,评课环节,听到实小青年骨干教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我顿时有一种坐立不安的危机感。我这才发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仅仅关注教师的人文视野远远不够,还需拥有精深的专业功底和一定厚度的教育理论修养。第二天,我赶紧从图书室找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当代教育学》、《数学教育学》等教育理论类书籍,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充电”,这种“不正常”的举动同时招来了不少同事们异样的眼光。对此,我一笑了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我熟背了厚厚的一本《数学教育学》,同时自学了本科教材《初等数论》,并顺利通过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数学本科的两门考试。有了理论知识的储备和消化,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一下子思如泉涌,撰写了两篇教育论文,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篇文章均获得了领导和专家的认可,还有幸赴北京领回了国家级论文一等奖的证书。

一时间,同事们投射过来羡慕的目光,对此,我还是一笑了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的乐趣,或许只有喜欢读书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近两年来,我几乎把别人在茶社喝茶、打牌的时间都花在了专业理论书籍上,《江苏教育》、《小学数学教与学》等杂志几乎每期必读,每晚至少半个小时。为了提升阅读的有效性,我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读书计划,并撰写了十多篇读书心得。因为我知道,作为一名成长中的青年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和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多年来,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面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读等身书,著三尺文”的要求,我还差得太远太远。但是我坚信,读书已经成为我一种生活的必须,一种做教师的必须,一种追求“人课合一”境界的必须。努力成长为一名有书香气质的教师,这将是我——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