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名人格言简短白居易 正文

名人格言简短白居易

时间:2025-05-17 20:27:58

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2、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5、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6、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7、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一断肠,好去莫回头。

8、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9、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

10、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11、残暑蝉催尽,新秋雨雁来。

1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3、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14、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

1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6、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17、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18、忽忆古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

19、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

20、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2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2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23、今仇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2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5、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6、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27、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

28、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2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1、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3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34、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35、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6、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www。61duocai。com)

37、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38、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9、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40、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

41、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42、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4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44、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4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6、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47、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48、一日不见如三月,一月相思如七年。

49、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50、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51、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52、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5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54、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55、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5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58、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59、老来多忘事,唯不忘相思。

6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6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62、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63、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6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65、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66、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67、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68、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69、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70、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唐朝有个写诗很多的少年天才——白居易。

白居易五六岁便开始作诗,九岁时对诗的声韵就非常熟悉了。母亲是个慈爱、严格又有文化的妇女,充当白居易的启蒙教师。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拿着诗书教导儿子,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有偷懒的'时候。这时,母亲不去打骂他,而是讲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学习任务一点一点补上。

就这样,白居易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几首新作,来到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俯前,顾况漫不经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开,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韵味十足的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哇,好!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想在任何地方住下去,都不是难事!快请进!快请进!”

看到写诗的人竟然是一位少年,就高兴的与他谈起作诗来,不知不觉的就谈到了天黑!这一年白居易才16岁。

从此这个会写诗的少年天才的名字,一下子在长安城传开了。

白居易写的诗,生动流畅,连没有什么文化的老婆婆都能明白。可是谁能想到,他那里是什“天才”,他学写诗花了多大的心血啊。

成名后,白居易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了。他还是一天天不停的读了写写了读......白居易给后世留下了3千多首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祖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的东北)。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贞元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任左拾遗和左赞善大夫,曾因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历任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著名的“新乐府”的倡导者。早期的讽喻诗,有不少篇章能较广泛尖锐地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实,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着有《白氏长庆集》。

那一年,杭州大旱,一旱旱了九九八十一天。西湖旁边的几千亩农田,地皮都干裂了口,稻禾枯黄,象火烧过一样。老百姓天天到衙门里去请求大老爷:赶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可是,那些官府大老爷,只知整天在西湖上寻欢作乐,却一直不理不睬。

有一天,百姓们又熙熙攘攘地赶到衙门里来,要求大老爷放西湖水,有的喊:“青天大老爷,赶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吧!”有的喊:“大老爷,再不放西湖水,我们百姓都活不下去啦!”闹得那位大老爷睡也睡不安,吃也吃不香,只好亲自到衙门口,怒气冲冲地对百姓说:

“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湖里的鱼龙就没有地方栖息啦!”

这时,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个长着五绺长须的老汉,不慌不忙地反问道:“鱼龙与百姓的性命相比,哪一个要紧?”

大老爷一听,又气呼呼地说:

“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菱角就不能生长了!”

老汉冷冷地一笑,又反问道:

“菱角与稻米相比,哪一种重要?”

大老爷一听,更加气急败坏:

“谁说放西湖水?放了西湖水,对皇上洪福不利!”其实,这位大老爷想说的是对自己的官运不利,怕说得太露骨了,触犯众怒,就把当今皇上抬了出来,吓唬吓唬老百姓。

谁知那老汉一听这话,更生气了,他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皇上与百姓相比,哪一个要紧?假如没有百姓种稻谷给他吃,做衣服给他穿,他还当得成皇帝吗?”

周围的百姓们,听了大老爷的话,条条无理,早想大骂他一顿;现在听了这位老汉的话,驳得句句有力,都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说得对!他说得有理啊!”

大老爷早已气得浑身发抖:“你,你是哪一个?胆敢当众顶撞老爷,煽动百姓!”

那老汉又微微一笑,说:“问我哪一个?我就是白居易!”

大老爷一听,原来新上任的白居易到了。这老头儿,当今皇上也怕他三分,不好硬顶,连忙打躬作揖地说:“原来是新任的刺史白大人到啦!下官有失远迎,当面谢罪。请,请到衙内休息一下。”

老百姓听说这老汉就是白居易,有的还读过他关心百姓的诗篇,都说:“白居易来做我们的父母官,我们的农田有救了!”

果然,第二天,碧绿绿的西湖水,哗哗地流进了附近的农田,干枯的稻禾,象喝上了甘露,“唰”地一下子直起了腰。百姓们望着哗哗的湖水,流进自己的农田,兴奋得掉下眼泪来。

后来,白居易又访问了附近农家,在钱塘门外,修了一条堤,造了一座石涵闸,把湖水贮蓄起来。他又恐怕后代的地方官不了解堤坝对人民的利害关系,亲自写了篇《钱塘湖石记》(当时西湖又叫钱塘湖)刻在石碑上,详细写明堤坝的用处,以及蓄水、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

百姓都围拢来看这块石碑。当看到上面写着:放一寸湖水能够灌溉多少顷田时,大家都为白居易深知百姓疾苦,精密设计了这个水利工程,感动得热泪滚滚。大家纷纷议论,觉得这大老爷不错,要为他向朝廷请功。白居易一听到这个消息,急忙阻止,还沉痛地做了一首诗。

税重多贫户,

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

与汝救凶年。

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对这一湖水,平时管理得可严啦。

有一次,白居易去游湖。看到南面的湖边上,有人在挑土填湖,建造亭台楼阁。白居易就传问是哪一家造的?当差的回来说:“这是衙内二爷的老丈人在造一座花园!”

白居易就把二爷的老丈人传来,说:“西湖,是百姓的西湖,你一个人为什么要占用?现在,罚你开田一百亩。”

那位二爷的老丈人没办法,晓得刺史说一不二,只好雇了一批百姓,挖了一百亩湖泥。

又有一次,白居易从白沙堤上散步回来,看见有人从山上砍了两株树,背回来当柴烧。白居易就对那人说:“山上的树砍光了,山泥就会流到西湖里去,积聚起来,那怎么行?罚你补种十株树!”

那人就只好到山上去补种了十株树。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占湖造屋,上山砍树了。这样,白居易在杭州三年,把西湖整治得水绿山青,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可是,白居易的所作所为,也得罪了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吏们。他们把白居易看做眼中钉,偷偷地把他写的《醉后狂言》等诗篇,加油添醋地送到皇帝面前去告发他。皇帝一看,这还了得,就把他贬到另外地方做官去了。

白居易要离开杭州了,手下佣人把他剩余的`俸钱装好箱子,准备带走。白居易看见了,说:“把它存到库里吧,今后治理西湖好用!”

白居易要离开杭州了,杭州的老百姓,心里好不难过。他们打听好白居易上路的日子,纷纷提了酒壶,托了糕点,站在西湖边来送别。

百姓们在西湖边等啊等啊,没听到鸣锣喝道的声音,也没看到抬着满箱金银、满筐绸缎的行列,只见白居易从天竺山骑着马缓缓而来。后面两个佣人抬着两块天竺石跟随着。一路走来,一路与百姓们话别。百姓们跪着拦住白居易,许多人都哭了。

白居易看了,心中十分感动。当即在马上吟了一首诗,大意是说:我在杭州三年,惭愧没有什么功绩,只不过是脱不了诗人的习气,做了十多首诗歌,临走还带走了两块天竺山的石头,这怕也有伤清白吧!

白居易离开杭州后,杭州百姓一直亲切地呼他为“白舍人”。有的人画了他的像,供在家里;有的人把他的诗抄写了贴在墙上。白居易在西湖修的堤,早已经没了。但是,千百年来,杭州人一直把原来的一条白沙堤,叫做“白公堤”,来纪念这位关心民瘼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