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说明育人育心的格言 正文

说明育人育心的格言

时间:2025-05-16 18:03:55

“你这个学生,怎么天天不交作业,而且上课还不认真听讲,捣乱课堂秩序?怎么着你才听呀!”第二节课刚下,小王老师便气咻咻地领着她班的一个学生,走进办公室。小王老师是去年刚参加工作的一名年轻女教师,工作热情高,肯吃苦,今年刚被学校委派为七(12)班班主任。再看她身后的那名学生,走路摇三晃四,脖子还上着股左劲,一脸不屑,任凭小王老师怎么说教,他眼睛始终不看老师一下,眼睛总是斜视着前方的某一处。此时,下课后教师已陆续来到办公室,学生抱作业本、交作业的很多。我让小王老师把那名学生打发走了。然后,把小王老师叫到我的办公室了解情况。

原来,刚才的那名学生肖某某,父母在他三岁时便离异了,他归父亲抚养,后来,他父亲又重组了家庭。父亲常年打工在外,继母忙着照料自己的孩子,很少关心肖某某,从小缺少亲人关怀的他,养成了说谎、骗人、不服管教的性格,从来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情况清楚后,我对小王老师说:“这孩子,明显缺少亲人的关怀。你要多到他家去,和他父亲、母亲,包括继母、继父沟通,让他们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在班内,你要说服班级同学,从内心接纳他、喜欢他。这段时间,你最好不要盯他的学习。”

一个月后,小王老师对我说,肖某某上课爱回答问题了,也比较听话了。期中考试后,我了解了他的成绩,肖某某从入校时班级排名倒数第一上升到班级倒数第十五,成绩有了质的飞跃。当然,这些变化是家校沟通、交流、配合、努力的结果,更是打开肖某某心锁的结果。

作为教师,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以抓学习入手,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也许对大部分学生适用,但对于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我们需要从“心”入手,找到合适的方法,帮他们打开心结,用爱心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消除他们的敌视心理,让他们融入集体,然后再用纪律要求他、约束他,这样效果会更好。因为,育人应从心入手。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从心入手?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教育是爱的艺术,作为教师,应有一颗仁爱之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包容孩子的错误,宽容孩子的顽劣,找到合适的方法,教育之、引导之,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绝不否认,在教学成绩的指挥棒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决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愚笨或教学成绩不尽人意,就对他们另眼相看或人为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权利。对那些品德或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我们要一视同仁甚至付出更多的心血,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博爱和集体的温暖,使他们乐学上进。

其次,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师,我们经常提醒自己,备课时要注意备教材、备学法、备学情、备学生。而在教育管理学生中,却往往忽视了备学生这一重要环节。我们习惯了对学生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耳提面命,忘记了学生是一个平等的受教育的个体,是应该被我们所关注的、尊重的对象,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一名负责任的教师,每接手一个班级时,就应花时间花气力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禀性、爱好、家庭、经历等进行全方位了解,尤其对一些特殊学生,更应如数家珍。一句话,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寻找最适合的教育方法,打开心锁,让阳光普照。

第三,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教育人、引导人,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我们就要付出努力。对品德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时可以用“积重难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形容。我们要用最佳的时机来引导、辅导,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细微的变化并加以放大而且使其固化,从而使他们的树立起信心,让他们有所转变、有所提高。

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

五篇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通国:全国。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援:引,拉。俱:一起。

弗:不。矣:了。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重点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辩斗:辩论,争论。以:认为。去:离。

日中:正午。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决:判断。孰:谁。汝:你。

(2)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

(写作特色: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仿写:太阳落了,有再升起的时候;月亮缺了,又再圆的时候;潮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

浩瀚的大海。写出了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仿写:像一粒细沙躺在茫茫的沙滩上,我的日子落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响,也没法找寻。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仿写1: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过去;思索的时候,日子从紧皱的双眉前过去。

仿写2: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枕边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前过去。

仿写3:散步的时候,日子从我懒散的步伐间跃过;写字的时候,日子从我的笔尖跨过;弹琴的时候,日子从我的指间轻轻地流过。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露珠,被阳光蒸发了,如春水,被大海包容了。

过去的日子如彩虹,被白云遮挡了,如昙花,被白天送走了。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欢乐的飞鸟,我能做自由的蝴蝶,我还能做嬉笑的精灵。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的是回顾曾经的幸与不幸,我能做的是展望未来的美好与欢乐,我还能做的是把握有限的今天。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一棵献给人们一片阴凉的大树,我能做一朵点缀世界的美丽花朵,我还能做一片默默无闻的小草。

4、背诵《明日歌》。

5、关注形容时间过得快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星赶月、斗转星移、稍纵即逝、白驹过隙

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霎时间、一刹那、弹指间、顷刻间

6、有关珍惜时间的成语: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只争朝夕、争分夺秒

一刻千金、见缝插针

7、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1、熟读第4、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第四课顶碗少年

《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第五课手指

《手指》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回顾.拓展一》

1、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说明了人人都有不懂的地方。)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说明了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说明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第二单元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

“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和田的维吾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饶有趣味的风俗。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写作特色: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

1、熟读第1、2、7、11、12自然段。

2、作者:

3、《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章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与喜庆。

时间自然段风俗习惯详略安排

腊月初旬

到年底1——6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略写

除夕7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详写

初一8——9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详写

初六10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略写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甚至终生难忘。长期以来“受累不讨好”、“狗咬吕洞宾”的情形时常困扰着我们这些班主任,作为班主任,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完成育人的责任是我工作的宗旨,更是我努力的方向。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通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试验,结合班主任工作,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感受:

一、班主任是学生的合作伙伴

1、热爱学生,研究学生

我认为,带着一颗爱心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其差异。如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家庭状况、性格特点等,建立学生档案。要做到这一点,我主要是多观察、多谈心、多家访。

其次了解全班学生整体的情况,既共性。比如班风班貌,全班同学在德、智、体等方面总的表现情况。这样做起工作来能因材施教,学生才能对你敞开心扉,雕刻学生的心灵。

2、以心灵沟通激活内心需求

让学生感到我是可亲、可信、可靠的朋友: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我让他们得到的是认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我给予的是赞赏;当学生受到委屈时,我给予的是安慰;当学生犯错误时,我给予的是宽容;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我让他得到的是鼓励;当学生有某一兴趣时,我给予的是支持……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培养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集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和独特的魅力,使他们关心并热爱这个集体,人人心中有他人,个个心中有集体,并在这个集体的呵护下,能力得到提高。为此,我从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学习气氛入手,精心培养这个班集体。用教师无言的劳动深深地激励学生的良好意识品质。如:我从不随便扔掉一个粉笔头,不乱扔纸屑,经常和学生们一起劳动,自己的教学用具摆放有条不紊。这样,我们的教室总是干干净净,桌椅摆放整齐,讲桌与学生桌一样罩有桌罩,守则、校规、班训悬挂在墙上,十分醒目。无论学校布置的大事小事我都认真对待,向学生说明为什么要做和怎样去做,讲清道理教给方法。这样他们乐意参与,也敢于竞争。

3、在活动中育人

俗话说:“活动、活动,班级要想‘活’,就要让学生‘动’。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本学期学校组织了“为贫困生献爱心活动”,全班同学积极踊跃,体现了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精神。

二、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他的学生犯了错误,只受三种“处罚”,①唱一支歌,②做一件好事,③写“说明书”。唱歌,可以陶冶情操;做好事,可以促其行为;写“说明书”,可以练其功。魏老师的.这些做法可谓独辟蹊径,我们也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讲究工作艺术。

1、“无声的”批评。就是在对学生批评时,不开门见山的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用一个眼神,一个拍肩膀的动作暗示学生,这时无声胜有声,责备、谅解、希望、信任……都蕴含在无声的批评中。例如,有一次我走进教室,发现地上有碎纸,我没说什么,弯腰拾起讲桌旁边的纸片,扔到教室后的垃圾箱里,我再转身,发现同学们都在拾自己周围的纸片。我用无声的行为暗示,使学生愉快并及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2、“激励式”批评。我遇到这样一位学生:自尊心很强,学习成绩优秀,但卫生观念较差,我对他就采取了这种批评方式,我说:“如果你在做卫生时和你的学习成绩一样出色就更好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果然,这种方法很有效果。

3、“商讨式”批评。教师对后进生的举止表现会影响到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到班风,我的做法是:①爱心多一点,②关心多一点,③交心多一点,④耐心多一点。如上课时发现一名同学睡着了,可以轻轻走近摇醒他,下课再批评他:“是老师今天的课讲得不够精彩,提不起你的兴趣;还是你昨晚睡的不好,以至今天听课精神不振?”先从老师自责开始,经过交流、沟通,直到学生悔改。

总之,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目的明确,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好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措辞方式,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尊重后进生并主动接近他们,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召他们。有位哲人说:“在大森林里,让每一只鸟儿都歌唱,不只是百灵鸟独唱;让每一朵花都开放,不只是牡丹独放。”这不正是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的目标体现吗?我们要厚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他们为迟开的花蕾,给予精心的哺育。就拿我们班的几位同学来说,他们常常不想完成作业,撒谎,甚至逃学。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谈话,与任课教师、家长联系,针对他们的问题,对“症”下药。我常发挥其优势,给他们以适当的表现机会,使之体验成功的喜悦,经常指导他们读书、多思考,开小灶,进行多方辅导,努力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平时在班里成立“帮学”小组,采用轮流当“小老师”的形式,满足同学们的表现欲,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及时肯定,立即表扬。

2、教育学生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

学生升入初中,有的学生心理压力大,有的性格非常内向,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有的与家长关系紧张等等,所有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家长多是数落孩子,一见孩子就嘱托个没完,有的孩子对父母这样的关心十分厌倦,于是我就请家长以书面的形式每月向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孩子的优点,天长日久,孩子在家中的闪光点就越来越多了,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信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日渐提高。在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时,我让学生拿着纸、笔请家长提要求,定目标,使考试不只是老师、学生双方参与,而是老师、学生、家长三方关注的大事,有了家长的支持,一切工作都好做了!“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说的也是这种教育方法。

我常对学生说,要抓“大”放“小”,“大”指大事,既学业;“小”指个人生活中的琐事。正确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学生就会轻装上阵,效率倍增,全面发展。

总之,对学生要有爱心、信心、耐心,用师爱去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田,用师德的雨露滋润每个学生。以养盆景,刻窗花的心态去呵护他们,明天的太阳就会更灿烂。我的工作和所有班主任一样,是平凡而琐碎的,是有奉献和付出的。今后我将在三尺讲台上一如既往,认真工作,不辜负学生、家长和领导的希望。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等《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7

2、冯春明《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田红先《浅谈后进生的转化》)河北师范大学2004.4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